最后的绣春刀-第三章 惊变骤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徽州一府六县,寻一处聚会的所在,倒是轻松。

    尽管包典吏和陈典吏都辞了公门的职事去赴任了,接任他们事务的书吏,就寻了一个古幽之地,要说名胜那谈不上,胜在从宋以前就立的村子,因为在一个湖心岛屿上面,所以历经数朝,都很幸运的避过毁于战火的厄运。

    “这湖心岛屿倒是古雅,不论是为了拜会老父母,还是跟县里的贤达共聚一堂,倒也是件不错的事。”胡宗宪对着过来寻他的王大头这么说道,不过他很有些不解,“话说,王兄,王掌柜,这事您也掺合?”

    “你说得跟我愿意一样!”王大头一听就不干了,对着跟在身边的伙计说道,“走,咱们走,管他去死!”

    胡宗宪忍着笑扯住他:“过了,过了,你说我要不拉住你,你怎么往下演?”

    “不拉住我你还是个人么?你去了,有脸给咱们酒楼拉生意吗?那你去了,对咱们酒楼的生意,有帮助吗?酒楼欠了本,你拿钱进去填,关我屁事!一年到头,工钱你可不能少了我的,王某人尽心尽力!”王大头那是有理就在声高,气焰嚣张得不行。

    胡宗宪被他这么一说,点头道:“似乎还无从反驳?这么说,你去了,宣传一下酒楼,然后招呼生意,指望县里贤达多去酒楼吃饭宴客,咱们赚了钱,大家分红时,都高兴?不对啊,你这么热心,我听着有些害怕。”

    “我有个事,到时你帮我出个主意。”王大头红着脸,低声这么说道,“别张扬出去。”

    胡宗宪望了他半晌:“小桃红?这我能给你出啥主意?行吧行吧,我一会听你说完,尽力,尽力帮你出个主意。”

    不过他们收拾停当,还没出门,却就听着门响起熟悉的声音来:“汝贞,快些!”

    胡宗宪和王大头出得门来,却就见着霍长觉在门外牵着马,这回倒是没有披盔顶甲,只是身着寻常袍服,见了他们出来便开口道:“上司下了公文,调我过来这边的千户所,郭叔说是个前程,教我过来好好办差,结果第一个差事,就是过来接你去参加那劳什子的诗会。”

    霍曼殊在自家院子里却是高声道:“大兄,你看着他,却不要再教他去逞强行险了。”

    “我省得!”霍长觉笑着应了,胡宗宪和王大头本也准备出行的,三人便聚在一起,向城外而去不提。

    宋元之交的战火,以及驱逐鞑虏、建立大明的战火,都能避得过去,等到大势抵定再顺从新朝,这样幽古到不曾毁于战火的村子,它所在的地理,必定是不便的。所以要去到这个湖心岛屿的村落,首先是要进山,要经过一段人烟稀少的山道。

    “多蒙明府相召啊,行此宋时路道,发远古幽思!”随行的乡贤等人,倒是一个个兴致勃勃,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坐在类似滑竿的抬轿上,由民夫或是家中长工抬着,并不需要去行走在山道之上。

    知县倒也很是高兴,不单和这些乡贤答酬,对于致仕的官员,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而受邀而来的学道官员刘教谕,也有一班亲近的秀才围在身边恭维着,这让刘教谕对于新上任的明府,多了几分感恩之心。没错,他感谢的,就是知县。人是需要被认同的,平日里,哪里有这么多秀才来拍他马屁?

    府里的教授还有从九品,到了县里的教谕,那是不入流的官,关键是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连典吏都比他权力大得多。他最多就是定一下秀才平时的成绩,确定一些补贴,如果没被衙门其他人瓜分掉的话——禀生、增生、附生,禀生公家按月发给廪米六斗之类的补贴。

    但往往这成绩,也不是教谕说了就算的。

    也就是今日知县召集这些秀才、举人、乡贤、致仕官员出游,而这些秀才凑不到知县身边拍马屁,便来教谕身边吹捧,以示自己尊师重道,这如何不让教谕感激知县老爷?

    这段山路走了许久,从用了早饭出发,一直到了接近傍晚才见着那个湖,而那湖心岛,离着湖边颇远,至少在这岸边,是看不见那湖心岛的。湖边这里也只有一条小船,一次怕只能过三两个人,这么多人,只怕要来回渡上许多次,才能全部过去。

    不过锦衣卫那边,严千户倒是带着数十个手下早就到岸边安排,至少砍下了不少柴火。

    所以大家在湖边张罗吃食,烧水煮汤,倒是乱而不慌,也算是颇有一番野趣。

    知县到了此时,在湖边漫步巡视过来,才“无意”行到胡宗宪这边来,等到胡宗宪给他见了礼,才笑道:“你便是胡汝贞?却是好大的名声,看起来果然是个读书种子,要好好勤勉用功才是。”

    这也算是不偏不倚的寄语了,胡宗宪谢了知县,后者显然很忙,笑着点了点头,便走向另一处去了。

    “就这样?就这样叫你过来干什么!”王大头便不平起来,替胡宗宪叫起屈来。

    霍长觉此时去寻严千户交令,胡宗宪看着左右无人注意,便低声对王大头说道:“你小心些,我感觉不是太对的,这其中只怕是些问题的。”

    “不会吧?有什么问题?那边的和尚和道士要打架?”王大头那嘴是损得不行,看着远处那几位和尚和道士,挪了挪嘴却是这么调侃起来,“那和尚长得俊啊,你说会不会其实是个女的,然后被那些和尚掳进庙里,嘿嘿嘿嘿!”

    胡宗宪忍无可忍,抬脚踹了他一下:“你也大小是个掌柜,就不能长长心?这场合,合适说这话么?”

    王大头还带了个伙计,所以虽然他和胡宗宪,没有象那些乡贤一般,坐在滑竿类的抬轿进山的,但此时打尖,烧水煮汤什么,还是有人去置办。胡宗宪见他在那里左右张望,便打趣道:“你要看谁家有钱,去邀请他,多去酒楼用饭和宴客吗?”

    “去、去!你这秀才都不象个秀才,你好歹去跟人家聚一聚,一起唱酬一下诗词。然后我挤过去,你再介绍一句‘这是酒楼的王掌柜,虽无诗才,为人最是忠厚老实,若有什么差遣,只管吩咐他去操办便是!’这样我才好开口啊!”王大头却就向着胡宗宪埋怨。

    胡宗宪倒是想了想,一拍大腿:“不错,你果然是长进了,这么不要脸的话,也鼓捣得出来。”

    “不过想想似乎也有道理?要不咱们试试?”胡宗宪笑着这么向王大头说道。

    但就在两人准备试一试时,地面突然一晃,胡宗宪要不是王大头扶着,几乎当场就摔倒了。

    “地龙翻身么?”胡宗宪皱起了眉头,不知道为什么,从进山的路上,他的感觉就不是很好。

    而这个时候,就听着来路处,有人高叫着什么往这边奔来,奔近了,便听分明一些:“不好了!不好了!”

    原来方才这么地面晃动,却是一个小规模的地震,而留在后头的衙门杂役,却就发现了山泥倾泄!于是还在山道上的捕快,跑得快的逃了性命,跑得慢的?

    “俺看着吴老四他们抬着半头猪,被那泥石流埋在里面了!”那跑进来报信的捕快黄梁这般说道。

    陈捕头也急了,没等去回禀知县,直接冲着那捕快黄梁问道:“那么有没有人跑出去报信的啊?”

    只要有人跑去报信,那一县明府困在这里,又有锦衣卫的千户,又有教谕,又有秀才,又有致仕官员,县里总会安排人手过来救援的。可要是没有人跑出去报信,可就麻烦了。因为说了出来游玩数日,连生猪都杀了几头的,几天没回去,县里面不会以为有事的,等到县里面发现不对,那不知已是多少天后的事!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只有捕快、杂役,或是锦衣卫的人手,那倒也罢了。

    可这里还有这些个贤达、乡绅、秀才,一个个全是手无缚鸡之力,连进山来都得要人抬着,这些人在这里面,能支撑多久?

    没有等陈捕头想好,严千户就板着脸和知县走过来了,知县看着陈捕头,远远就问道:“情况怎么样?大呼小叫的,成什么体统?”

    胡宗宪在边上听着,这明显就是乱了分寸啊,不然的话,也就不会开口先问“情况怎么样了”。

    不过陈捕头不敢在这当口去饶舌,把情况汇报了,苦着脸说道:“也不知道其他杂役如何,现时只有小人和捕快黄梁在这里。”

    严千户长叹了一声道:“方才吾儿带了人手,想去接一班舞伎进来,酒席之间可以助兴,结果也是断了联系!”说到这里他向霍长觉招了招手,对着知县苦笑道,“我锦衣卫在这里,也只有我这千户和小霍这个试百户了!”

    知县的手都在发抖,但看起来出身世家的他,还是有些胆色,当下就把陈捕头和捕快黄梁叫了过来:“不要说出去,清点一下手上还有多少食物,然后先找个地方,晚上可以遮风避雨的所在,把人都安顿下来再说。”

    “遵命!”捕快黄梁和陈捕头领命去了不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