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她曾为难过,若明兰问起曼娘的事,她说是不说?顾廷烨没示意,她擅自就说不好,可不说又怕明兰不悦。好在明兰从来都不多问一句,叫她心里既松了口气,又是敬重。
“前头那余夫人的事……”常嬷嬷沉吟着,明兰手心攥紧,觉着自己的心肝都在抖,“老婆子委实不知。余氏夫人是怎么没的,侯爷半句都不曾提过。”
明兰心头掉了块石头,大眼难掩失望:“侯爷连嬷嬷都不曾说?”
常嬷嬷缓缓抬起头,望着虚空,神情凝重:“那时,烨哥儿跟老侯爷闹翻了,一口气咽不下,说走就走,我劝都劝不住。可才过个把月,他又急忙从南边回来了,我问他怎么了,他却不肯说。没过多少日子,侯府就敲起了云板,说那余氏病故了。”
这么快?明兰一阵疑惑,轻问道:“当时侯爷是个什么情状?”常嬷嬷缓缓摇头道:“说不好,不大对劲。”明兰卖力鼓励她:“嬷嬷想着什么,但说无妨。”
常嬷嬷点点头,细忆起来:“原先我以为烨哥儿回得这么急,应是得了侯府的信,为着余氏病重才赶回的,可后头看着又不像。我因忧心烨哥儿在里头受欺负,常使钱叫人去侯府外头听消息,余夫人既病得那般重,可侯府却不曾请过一位太医,老婆子当时就疑心了。”
明兰实在佩服常嬷嬷,握着她的手,用眼神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还有一处。”常嬷嬷语速更慢了,“记得烨哥儿回来第二日,吃酒大醉,又不肯家去,便来了老婆子处。我服侍他睡下,他牙关咬得死紧,半字不说。那会儿老婆子就奇了,哪有老婆病得快死了,男人还喝成这般,我家哥儿虽有些脾气,却不是那没心肝的混账,那余氏再不好,到底是夫妻一场,我家哥儿不会如此……”
“兴许侯爷是心存歉疚,是以喝得大醉。”明兰酸溜溜地推测。
常嬷嬷的一双老眼愈发像对倒三角,继续摇头:“样子不像。哥儿的性子我知道,他不是只嘴上说好听的人,若真觉着对不住人家,必会实心去偿。他的模样,倒像是满肚子的委屈怒气说不出口,气极了,这才借酒浇愁。”
这评价说到明兰心坎上了,顾廷烨是个实在人,喜欢用实际行动来表示他对恩怨的看法。因段成潜待他有恩,他就丢下大肚子的老婆救他弟弟去了(这个大烂人,明兰忍不住暗骂两句)。他又因自觉对不住余嫣然,害她远嫁云南,所以闷声不响地替段家弄了三年连份的茶引,被明兰发觉后,还勒令她不许告密。直到明兰拿嫣然的来信几次声明,嫣然是真的真的真的过得很好,他才考虑少干涉西南茶业的市场经济。
由是,倘若他真对余嫣红十分内疚,按照他的行为模式,应该日夜陪在床前以慰藉病人,或持械去劫两个顶级太医来,甚至去皇宫抢些千年人参万年王八来,都还比较靠谱些。
“后头那余氏亡故了,烨哥儿连出殡都没等,便又走了。这一走,就是好些年。”想起往事,常嬷嬷不胜唏嘘,“统共十来日工夫,只在余氏没了后的几日,烨哥儿说了些自己有眼无珠,错识了曼娘的话,此后再无多一句。”
照理说,死老婆是很严重的事,何况又是新婚妻子,还死得这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哪个正常的鳏夫不想找人说两句呢,怕是连长柏都会多作几首五言感叹一下结发夫妻却有缘无分。
“那么,依嬷嬷的意思……”明兰听得眼睛发亮。
常嬷嬷低下头,反复思量。
当初她不是没起疑过,也曾旁敲侧击过两次,说“年纪轻轻的,怎么说病就病,说没就没了呢”,可顾廷烨始终避过不谈。不过依旧叫她看出些蹊跷,顾廷烨脸上虽不露,但举止言行间,她能察觉出顾廷烨那似带着厌烦意味的回避,提也不愿提,仿佛最好完全没有这件事情。而照顾廷烨的性格看,他不是逃避之人。
“那余氏之死,当与烨哥儿无干系。”常嬷嬷一字一句地吐出来,神情郑重,“非但无干,且那余氏当是出了大过错的。”至于和顾家有没有关系,她却不敢下定论了。
明兰深深地出了一口气,有些轻松。说句事后诸葛亮的话,其实她也有这种感觉。
既如此,那么余家的反应就能对上号了。他们自觉有愧,所以不曾追究计较余嫣红之死,也不敢叫顾廷烨续娶余家女为填房,更不敢再摆岳家的架子常来常往。在今早之前,顾余两家的行为都很符合这个推论。可又是什么给了余大太太包天的胆量,居然上门来寻衅!
明兰好生疑惑,一再苦苦思索。忽然间,脑中一道灵光闪过——今早争闹,余大太太提及顾廷烨时,那阵不自然的眼神闪烁躲避,莫名叫明兰记了起来。
“那余氏过身前后,侯爷可曾与余家打过交道?”明兰忽问道。
常嬷嬷呆了一呆,赶忙道:“应当不曾吧。哥儿心烦得很,连丧事都没过去,就忙不迭地又走了。”
宛若一道裂缝,撕开混沌已久的黑夜,满腹的疑虑终有了一个最合理的解释。明兰用力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慢慢站起来,托着后腰走了几步,忽回头而笑。
“咱们且不论余家姐姐是怎么没的,反正应当是自寻其咎,余家有愧。这是件决计不好说出口的事,是以知情的人极少。这事在顾家,大约只有老侯爷,太夫人,还有侯爷知道。在余家,只有余大人和余大太太知道,余家其余人当时在登州,应是不知的。”
“那为何余大太太还敢……”常嬷嬷一阵糊涂,这年头做了亏心事的人哪来的胆子。
“因为有人从中作了梗。”
明兰站在当中,微微一笑:“一直以来,余家大房都自认理亏,咽下苦水不敢声张,更不敢滋事。可有个人,最近忽寻上门去,对余大太太说,当初之事,侯爷并不知情。”
常嬷嬷眯缝的眼睛倏然睁开,神情大震。
“侯爷自己知情,我们也知道侯爷知情,太夫人更知道侯爷知情,可余家却不知。当初事发之时,两家都猝不及防。之后的丧事,还有善后,定都是由太夫人办理。”明兰小心推敲着当时的情形,越想越合理,“出事时,余家又愧又惭,必不敢细问。”
常嬷嬷渐渐抓住重点了,随着明兰的思路,缓缓接下去道:“然而,最近却有人与余家说,其实这事烨哥儿并不清楚,若是好好遮掩,说不定能含糊过去。”
至于那人是谁,她们俩都心知肚明。
明兰缓缓坐到常嬷嬷面前,微笑道:“不但如此,那人还许诺种种好处。余大人仕途不顺,余阁老却日子不多了,倘若能过继一子在余氏名下,那孩子必得认余家为外祖,将来兴许还有沾光助力的机会。”而这些种种,余家其余人是不知的。
“这不是诈人吗!”过了半晌,常嬷嬷才回过神来,“骗得了一时,也骗不了一世呀。待哥儿回来,不都穿帮了?”
“余家,本就只是一枚棋子。”明兰的笑容有些冷,“一旦我松了口,由着他们到外头吵吵去,说是已得了顾家的应承,典仪以后再办,先紧着给余阁老冲喜,余家办上几桌酒水,叫昌哥儿人前人后拜见一番,弄它个木已成舟,倒霉的不过是余家和侯爷。”
到时,顾廷烨的难堪可想而知,不但年少时的轻狂要被重新提出来羞辱一番(搞不好还有言官来凑热闹),还有承嗣难题,除非他狠下心除了那孩子,不然真是后患无穷。
至于余大夫妇,就像康姨妈一样,一旦利用完了,那人又怎会管他们死活呢?
常嬷嬷倒吸一口凉气,失声道:“好毒计!”
常嬷嬷愣了半晌,正待问明兰该如何对策,却见她怔怔地仰头出神,不由得出言相询。
“这件事,巩姨娘大约也是知道的吧。”明兰抬头凝思。
当初,余家陪嫁过来的人手,早已撵的撵,卖的卖,或发还给余家,只有红绡留着。她自小陪在余氏身边,应当一清二楚。到如今,明兰才终于明白,为何顾廷烨对这么个我见犹怜的女子总一脸厌恶——有个清楚自己不为人所知的隐秘的人在跟前,总是令人不快的。
“这事,她一定筹谋了许久,光是空口白话,估计嫣然姐姐的爹也没这么轻信,还需一个人证。”明兰思绪跑远了,嘴里喃喃着,“那阵子和四五两房分家时,巩姨娘总爱往那头跑,那会儿我事多,懒得去管她。如今想来,那人定是那时寻机把巩姨娘带出去过,由她佐证侯爷的确是不知情的,如此,余大太太才敢壮起胆子,这般造次!”
怪不得那老妖婆非要挑在这个时候发难,怪不得巩红绡在那之后就老实得不像话,她还以为自己霸气外露把人给镇住了呢。
常嬷嬷听得咬牙切齿:“这贱人!这贱人!”她骂的是分别两个人,“夫人,旁的人咱们管不了,先把姓巩的这贱人捆起来!”
明兰苦笑:“人家想做的都做完了,还捆她做什么。唉,也罢,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随即高声叫了崔妈妈来,低声吩咐叫人把红绡看管起来,崔妈妈应声而去。
“夫人,现下咱们怎么办?”这次常嬷嬷着实有些慌了手脚。
明兰反倒镇定了,世上第一等恐惧就是不知情,现在她多少有了些底,反而不怕了。她笑道:“还能怎样?以牙还牙呗,咱们也使一把诈术。”
常嬷嬷明白她的意思,惊疑道:“倘若余家不入壳怎么办?又倘若咱们都想错了,怎么办?”
明兰歪头想了想,摊摊手:“我已叫齐了护卫队,若真没辙了,我带上细软,嬷嬷带上年哥儿,咱们到山里的温泉庄子避难去。那里易守难攻,看哪个能打上去?”
常嬷嬷哑然,干瞪眼出气。
明兰叹息,不到真挡不住了,还是在府里生孩子比较稳妥,毕竟准备了几个月,一应物件人手都是齐备的,真到了山上,缺这少那的,就是紧急去找太医,怕都来不及。
美美地睡了一觉,伸着懒腰起了床,又连着扒了两碗饭,明兰抹抹嘴,斗志激昂地等了一上午,直到吃午饭了,还是不见人来踢馆,只好又去睡午觉。等到她再次睁眼时,毫不意外地听到绿枝夹杂着咯吱咬牙声的通报:“余家又来人了,还在小花厅!”
明兰颇有一种“渴战已久”的振奋感觉,十分霸气地一挥手:“更衣,见客。”
再见余大太太,明兰有充分的时间把她从头到脚打量一番,看看是怎么样的胆气和脸皮,让她能够这么上门来闹(前提是自己先前一番推测正确)。余大太太被她看得浑身发麻,却依旧能翻个很有气势的吊梢眼过来,然后威严道:“怎么说?你应是不应?”
很有黑社会谈判的架势嘛!明兰左右看了看,笑道:“我还当今日能拜见余老夫人呢。”
余四太太脸上颇带了几分倦意:“娘本是要来的,她身子不好,我们好不容易才劝住了。”
“四婶婶至孝,难为您费心了。”明兰微笑得十分温和,然后转头对着一旁看好戏的太夫人和斗鸡般的余大太太说,“若叫老夫人听了咱们的话,没准也得躺倒了。”
余大太太神色一凛:“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只道,倘使我硬是不肯,伯母又待如何呢?”明兰慢吞吞道。
余大太太一肚子火气,冷笑一声,高声道:“我那苦命的孩儿,嫁到你们顾家不到一年,就丧了性命,好歹给个说法吧!倘若觉着我不够分量,我这便请婆母和旁的耆老来!”
余四太太见气氛紧张,忙道:“明兰,你别急,这不是为着我家公爹吗,也就走个过场,冲冲喜,叫老人家高兴一下。”
“哎哟,我苦命的女儿哟,可怜你早死在顾家,连个捧瓦罐的都没有……”一时间,余大太太竟还哭号起来,可惜没有眼泪。
“伯母先别哭,听我说件事儿。”明兰赶紧摆手道,“昨日您走后,恰好有人来找我,那是侯爷自小信重的一位嬷嬷,便是在外头那几年,也是这位嬷嬷照料的。”
明兰笑眯眯说着,看到余大太太止住了假哭,正满脸疑惑地听着,她继续道:“嬷嬷见我满脸官司,便问我情由,我说了过继的事。嬷嬷大吃一惊,只拍桌子大骂‘岂有此理,好厚的脸皮’,余伯母,您道这是为何?”
余大太太脸色渐变,直去看太夫人,太夫人朝她微笑,以眼神示意,余大太太回过头来,强硬地瞪着明兰:“我还真不知了!”
好个不见黄河心不死!明兰心中冷笑,开始下赌注,脸上却愈发笑得温厚:“听了嬷嬷的话,我犹自不信,嫣然姐姐何等的温良淑德,嫣红姐姐怎会如此?”
余大太太开始脸上泛青了,还用力咬唇死撑着。
“是以,我就将巩姨娘带了来问话。说起来,她也是余家人,伯母最近可见过她?”明兰轻飘飘地掷出这句话,细细观察余大太太的表情,只见她明显停了一拍呼吸,明兰笑了笑,继续道,“她说了好些事与我听,我这才晓得为何侯爷从来不愿提起嫣红姐姐。”
余大太太撑不住了,开始身形摇动,余四太太听得云里雾里,只看着妯娌发呆。这时,坐在那头的太夫人忽地轻笑一声,悠然道:“红绡可不是多话的哟,难不成有人吓她打她了?”
明兰连头也不转,笑眯眯地盯着余大太太:“听说巩姨娘是在您跟前大的,她的性子您最清楚不过。她是个聪明人,知道在府里也就这样了。余下的,无非是前程二字。有人能许她的,我翻个倍添上,您说,她会如何?”
余大太太呼吸粗了起来,手足无措地再去看太夫人,这次连太夫人也变了神色,她只知巩红绡昨夜起已被看管起来了,再难与外头传消息,细里如何,她也不清楚。
“巩家老娘还在吧。我许她母女团聚,一辈子够用的银子,良籍,田庄,回头再招个赘婿,生个儿子,比什么不强?伯母,您说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