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时代(精校)-第241部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又有人道:“汉人怯懦,即便是各路勤王之师来到又如何,咱们照样杀他一个人仰马翻。”

    阿奴道:“别人倒也罢了,怕就怕西军第一猛将刘宗敏来到,此人智勇双全,有万夫莫敌之力,他麾下皆是百战雄师,若不是他据守天水,咱们也不用绕道了,直接就从潼关打进河南了,现在咱们在天水摆下的疑兵之计恐怕已经被他识破,据报刘宗敏已经率领本部人马星夜赶往京城,他们可是在自家地盘上行军,后勤运输皆有保证,若是沿长江利用水路南下,不日就将抵达南京,到时候别说五折的金银了,就是一折也捞不到了,金银没有还好说,恐怕两万夏军的性命都得交代了。”

    一提到刘宗敏,众人皆默然,半晌才有人幽幽道:“刘宗敏……那是比刘子光还要厉害的人物啊,咱们实在惹不起。”

    议事完毕,决定按照阿奴的意思,五折就五折吧,众人散去,阿奴回到后账,见毯子上已经空了,冒辟僵不知所踪,她的脸上才露出狡黠的笑,又过了一阵子,才让人全营大索冒辟僵。

    而此时冒辟僵已经站在了返回南岸的小船上了,他望着北岸乱哄哄的蒙古兵营,一甩头发,冷峻地微笑起来。

    第十二卷

    和谐

    第七十章

    驱虎迎狼

    南京,皇宫内正吵成一片,西夏人开价太高,七万两黄金、七百万两白银,七十万匹绸缎,就算大明富的流油,拿出这笔钱物来也不免肉疼啊。

    银子还好说,把户部的库房和内库搜刮一下,兴许能凑够,可是黄金和绸缎就难说了,大明的流通货币是白银,金锭子很少,即使有一部分旅宋金币作为国际结算,也是存在上海的市舶司库房里,绸缎更得去苏杭一带搜集,京城这上百家绸缎庄的存货加一起也不够九牛一毛啊。

    怎么办,大敌当前打是不敢打了,只有花钱送这尊瘟神走,凑不出来金子和绸缎怎么办,只有从京城百姓身上入手了。

    南京城内聚居着大明朝所有的宗室子弟,王侯高官,封疆大吏,巨商大贾无数,就算是升斗小民也多是中产阶级,这年头金子是最流行的饰物和保值品,大到王公贵族,小到市井黎民,谁家里没有点金子啊,就算最贫穷的洗衣妇,也会在鬓上插一支老凤祥的金钗呢。

    对,就拿他们下手,派遣锦衣卫搜刮民间金银,大敌当前,当兵的卖命,老百姓也得出力,可是这样一来谁也躲不过了,那些大臣们费尽心机爬上这个位置还不是为了赚钱,可是钱还没赚到,先要把家中的金子献出来,这让他们如何甘心,于是一致反对。

    坚持搜刮民间金银以退敌军的大臣是侯恂,他老脸通红,慷慨陈词,斥责了其他大臣的鼠目寸光,说金银绸缎交付敌军之后,又不是拿不回来了,蒙古人来的时候轻装急进,走的时候带了这么多金银绸缎肯定走不快,各路勤王之师前面堵截,京营大军随后追击,这些钱物迟早还能物归原主,而且还少不了封赏,何惧之有呢。

    侯恂的话赢得了魏忠贤的支持,朱由校也连连点头,渐渐众大臣也回过味来,有那心思灵活的已经从中想到了生财之道,来自于王公贵族家的金银自然可以还回去,那些来自普通老百姓家的就可以操作一把,嘿嘿,这样一来不但分文不损,还能借机发一笔呢,于是反对的声音消失了,变成了一边倒的支持。

    “这一手缓兵之计甚妙,侯大人不愧是我大明首辅啊。”朱由校赞道,侯恂捋着胡子得意地笑:“还是陛下英明。”

    “着钦密司、东厂、锦衣卫、应天府速速办理此事,不得有误。”朱由校发出旨意,顿时国家机器开动起来,在京城内外大肆搜刮民财,这鞑子还没进城,老百姓就遭了难,官差奉旨抢劫,连气势都比往日盛了许多,除了搜刮金银之外,还不忘顺手牵羊拿些别的值钱东西,一时间京城上下民怨滔天。

    毕竟时间太过仓促,到了晚上只凑出三万两金子,二百万两银子,远远不够蒙古人要求的数量,其实民间搜刮的根本不止这个数字,大部分都被中途截留了,眼见朱由校发愁,魏忠贤又献上一计:“皇宫中很多黄金饰物、佛像可以暂且应急,实在不够拿些铜香炉凑数也行,反正东西多,鞑子也没时间清点。”

    “也只有这样了,拿铜器糊弄糊弄鞑子。”君臣们都呵呵笑起来,笑完之后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堂堂天朝上国被人家打到京城跟前,砍瓜切菜般大杀一通,现在又被逼着搜刮全城收集金银买平安,连铜器都拿出去凑数,这事着实有点丢脸啊。”

    气氛顿时尴尬起来,半晌,朱由校才道:“都散了吧,快去凑金银。”

    忽然大殿门口传来一声喊:“不用凑金银了,我大明胜利在望!”

    众人一起扭头,原来是冒辟僵正独立在乾清宫门口,月色照在他的身上,自信的微笑加上手中轻摇的纸扇,真有羽扇纶巾,诸葛再世之感。

    “辟僵,你怎么逃回来了?”侯恂失声问道。

    冒辟僵微笑着摇摇头:“敌营虽然严密,但在我眼中,不过尔尔,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此番深夜回京,就是来向陛下和诸公报告一个好消息,鞑子快完了。”

    众人顿时大喜过望,围过来问这问那,那边魏忠贤不高兴的咳嗽了一声,大家才醒悟过来,赶紧簇拥着冒辟僵来到皇上面前,冒辟僵行了君臣之礼,朱由校赐了座位茶水,让冒辟僵细细将事情到来。

    冒辟僵口才原本不错,再加上故事颇具戏剧性,他口吐莲花将事情的曲折性和精彩程度又加深了几分,听得众人啧啧称奇,心情为之跌宕起伏。

    终于讲完了故事,众人还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还是侯恂首先开口:“那刘宗敏,果然会顺江而下勤王救驾么?”

    “错不了,鞑子最忌惮的就是他,刘将军也是以骑兵见长的,星夜兼程赶到武昌,征用民船南下,顺风顺水,不会比鞑子晚太久的。”冒辟僵胸有成竹地说。

    “刘宗敏此人本官早有耳闻,原先是个铁匠,天生神力有万夫不当之勇,后来从军在袁督师麾下为将,因为一些琐事一直被刘子光这个奸贼打压,官职没有升上去,唉,可惜了。”一名自以为了解内幕的兵部官员沉痛地说道。

    “如此良将,怎可埋没,等他到了京师,朕要重重封赏。来人啊,金银暂且入库,加强城防,等待刘宗敏的援兵。”

    次日,对岸的蒙古兵开始伐树造船,将随身携带的牛皮筏子充气,准备渡江攻城了,朱由校亲临城头观看,望见很多蒙古军直接骑着马就下水了,马匹驮着人在江中游动,如履平地,当场把朱由校吓得面色苍白,问魏忠贤道:“刘宗敏怎么还没到?”

    魏忠贤心里也急,若是让鞑子攻过来自己的荣华富贵就算完了,他一横心道:“无妨,京师城池高大,火炮弩箭无数,谅鞑子也攻不过来。”

    朱由校急道:“那就赶紧准备啊,你看鞑子都下水了。”

    但是蒙古人只是下水溜了个弯,他们才没傻到骑马横渡长江给别人当活靶子的份上呢,这边城墙上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各种器械迎敌,忽然一名偏将跑过来对魏忠贤耳语了几句,气得魏忠贤劈头就是一记耳光,气急败坏地对朱由校说:“皇上,奴才去去就来。”跟着那偏将来到一旁,低声逼问:“花了几百万两银子置办的大炮呢?”

    偏将苦着脸说:“谁知道京城也要打仗啊,那些银子还不是都进了督公您的口袋。”

    魏忠贤气得又一记耳光:“咱家怎么不记得,那你说,城墙上那些乌黑油亮的大炮都是什么?摆设么?”

    偏将委屈道:“可不就是摆设么,木头做的假炮,外面刷上一层漆,别说离远看了,就是离近了看也是和真的一样,这一手还是督公您传授的呢。”

    魏忠贤如梦方醒,可不就是自己传授的么,他认为京师自打永乐爷靖难之役后就没打过仗,根本不需要强大的城防火力,那些买大炮弹药的钱只花了一小部分置办模型炮,其他的都被自己和兵部、京营的官员将军们私吞了。

    魏忠贤懊丧的差点拿头去撞墙,清醒一下他又问:“那些以前置办的蒸汽连弩还能用么?”那还是九千岁当政时期办下的工程,花了一百万两银子从利国铁厂订购的新鲜玩意,现在指望不上火炮,用蒸汽连弩也能挡上一阵。

    答案不出所料,蒸汽连弩系统早就被这些败家子拆了当破烂卖了,就是说现在南京城防已无任何重武器,只能依托火铳和弓箭刀枪来抵御蒙古人了。

    魏忠贤只觉得头晕目眩,现在说啥都晚了,看造化吧,唯一的希望就是刘宗敏能否及时赶到,若是援军不到,就只好护着皇帝跑路了。

    蒙古人的效率很高,半天功夫就制造了上百条大型木筏,还把缴获的火炮安装在上面,成了土炮艇,长江水师本来就是内河舰队,吓唬渔民什么的还行,即使面对土炮艇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勉强抵挡一阵,当炮灰使用。

    看着北岸号角声起,朱由校和群臣们都傻眼了,魏忠贤舔舔干裂的嘴唇,正要提议弃城,忽然冒辟僵指着江边大喊:“看,有船!”

    长江的转弯处出现了一艘大船,桅杆顶上赫然是明字战旗,然后是一丈八的总兵旗,上面写着一个刘字,第一艘船驶过之后,后面是千帆万船。

    “咚”一声炮响,战船开火了,距离太远,谁也没打到,只在江面上掀起一个高高的水柱,但是这就已经足够了,蒙古人偃旗息鼓,丢下木筏子仓皇撤退,连绑在筏子上面的火炮都不要了。

    “胜了!胜了!”城头上一片欢呼,哪知道更大的危险才刚开始降临。

    第十二卷

    和谐

    第七十一章

    京师陷落

    这批沿江而下的明军足有万人,由于没有配备马匹,所以并未登岸追击,向北岸炮轰了一阵子就向着南岸靠过来了。

    从船上下来一员大将,背后跟着十几个偏将马弁,匆匆向皇帝所在的城门跑来,跑到城下扑通跪倒喊道:“臣,兰州总兵刘宗敏救驾来迟,死罪,死罪!”

    朱由校低头看去,只见这员大将生得虎背熊腰,面色赤黑,端的是一员猛将,心中大悦,道:“请刘总兵上来说话。”

    城门打开,刘宗敏一行人进城来到仪凤门的敌楼,解了兵器三拜九叩拜见皇上,朱由校问道:“鞑子因何突破西军防线,你们要给朕一个解释。”

    刘宗敏叩头道:“回禀万岁,鞑子打着为逆贼刘子光报仇的旗号,五十万大军悍然东进,本来咱们武器犀利是能防得住的,可是红衫军那些鼠辈竟然毫无民族大义,贪生怕死,投降了鞑子并且为虎作伥充当马前卒,久攻我兰州不下就绕道而走,千里奇袭京城,罪臣查知此事之后来不及禀告袁督师,就带着本部人马星夜来援,没想到还是慢了一步,让万岁受惊了。”

    别看刘宗敏一个大老粗,这一番话说得还算漂亮,大臣们都捋着胡子点头,朱由校道:“怪不得鞑子能跑这么远啊,原来是有汉奸,哼,这就是刘子光教出来的好兵!对了,刘爱卿官居何职啊?”

    刘宗敏叩首道:“臣暂代兰州总兵之职。”

    “好,朕再给你加个兵部侍郎衔,刘爱卿要好生报效国家哦。”

    “谢皇上恩典!”刘宗敏磕头砰砰响,憨厚的脸上掩饰不住的笑意。

    “起来说话,来人,给刘爱卿赐座。”朱由校很满意刘宗敏的态度,大明朝要是能多些刘宗敏这样既忠厚又骁勇的将军就好了。

    凳子搬了过来,刘宗敏不敢坐实,只敢拿屁股边沾着凳子,与其说是坐,还不如说是蹲马步,神态也是谦卑的很,朱由校和群臣都是淡淡一笑,心中皆曰此子可教。于是众人纷纷问起话来。

    “刘大人,此番带了多少勤王兵马?”

    “刘总兵对付北岸鞑子可有胜算?”

    “刘将军需要什么帮助?粮草还是器械?”

    面对诸多问题,刘宗敏从容应对,说自己此番前来带了一万五千人马,都是百战精锐之师,在西域曾经把鞑子打的屁滚尿流,要不然鞑子今日也不会看见他刘宗敏的旗号就望风而逃了,对付这些宵小他很有把握,只是现在缺少战马和弹药,难以有效追击,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弟兄们星夜驰援,这么多人挤在狭小的船舱里,已经七天七夜没有睡觉,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了。如果有可能,请为将士们提供一张草席,睡个安稳觉之后再痛歼鞑子。

    众大臣皆流涕叹息,多么忠勇的将士啊,有他们在就再也不怕鞑子了,将士们吃苦受累这么久,可是得好好休息一下,正好京营大军损失了五万人,营房都空出来了,直接进去歇息便是。

    朱由校当即下旨,开门迎接勤王兵马进城,并且赏赐猪羊美酒大宴三军庆贺胜利,若是往日那些老臣还在的话,断不会如此草率行事,京畿重地是那么好进的么,最多拿出帐篷来让他们在城外搭营,可是如今朝堂上只剩下溜须拍马之徒,又有人有这份心呢。

    刘宗敏的部队开进城来,果然是彪悍非常,一看就是百战雄师,眼神里就透出一股肃杀之气,朱由校在城门上检阅大军入城,心情相当之好,又多了一员猛将,能不高兴么。

    一场浩劫得以幸免,从皇帝到小民都是非常庆幸,鞑子已经仓皇北逃,又有万余西军精锐拱卫京师,还有什么可怕的,今夜普天同庆,不醉不归,是夜,皇帝在奉天殿摆宴庆贺大捷,又拿出一百两黄金来赏赐刘宗敏,西军其他将校均有封赏,冒辟疆勇探敌营,居功至伟,加封为协办大学士,礼部侍郎,魏忠贤、侯恂等人运筹帷幄颇有功劳,也都有赏赐,一时间人人欢欣鼓舞,高呼万岁圣明。

    反观京城百姓之家,却是一片萧条冷清,五万大军覆灭在北岸,朝廷不想着赶紧给他们收尸,反而有了一点小小胜利就大肆庆贺,真是不知道丢人多少钱一斤,傍晚的时候地保又敲锣通知了,说是为了赏赐勤王之师,每家百姓要献出一吊钱来,没有钱拿鸡鸭鹅来顶也行,反正不能亏待了人家西军将士,百姓更加愤慨,明明是西军把守不严把鞑子放进来的,此时赶来救驾是理所当然,凭什么要赏赐,再说了,朝廷不是刚搜刮过一次民财么,地皮都刮下去三尺,怎么又要收钱,这还让人过日子么。

    皇帝摆宴,自然不能猜拳行令、胡吃海塞,其实就是个形式而已,大家浅尝辄止而已,酒过三巡之后,朱由校退席,群臣也都散了,各自回府去也。

    刘宗敏回到军营,部下们都已经饱餐完毕,一个个磨刀霍霍正等着他归来,见总兵大人来了,几个偏将摘下头盔,露出里面蒙古人的小辫子,冷冷问道:“都安排好了么?”

    刘宗敏回道:“妥了,我把赏银分了一半给京营军那些当官的,今晚他们是不会回营了,城头的防守也不会严密,咱们尽可以下手,不过……”

    “不过什么?”

    “答应我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哦。”

    “放心吧,答应你的绝不会少你,明国皇帝不就是给你个兵部侍郎的虚虚衔么,咱们陛下可是许给你一个堂堂的王位,比朱由校大方多了,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刘宗敏放了心,沉声道:“好,一切按计划行动。”

    深夜,城北军营里开出一队士兵,全部黑色衣装,左臂缠着白布条,手中的兵器也涂成黑色,他们的目标是城门和京军营房,此时京军们已经喝足了老酒陷入梦乡,辕门口站岗的士兵也抱着枪杆子打瞌睡,那队黑衣人用弩箭迅速解决了岗哨,摸进军营,四处泼洒猛火油,准备放火烧营。

    与此同时,仪凤门内,一队锦衣官兵打着灯笼走过来,守门士兵大喊:“什么人,站住。”锦衣官兵答道:“锦衣卫的,奉魏公公手谕来检查城防。”官兵赶紧笑脸相迎,打开鹿砦,放这些上差进来,哪知道他们进来之后就抽出钢刀突然发难,砍死守城官兵冲上城楼,敌楼里正在喝酒的士兵听见动静出来观看,被他们用火铳逼住,一个个按翻在地,用蒲团压住头,火铳抵近射击,声音不大就把人都干掉了,然后点起几个灯笼,冲着夜色中的江面摇了起来。

    漆黑的江面上出现了同样几盏灯,这是留守在船上的西军做出的回应,长江水师已经被他们干掉了,战船迅速开往北岸运载蒙古大军。

    北岸,阿奴端坐马上,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南京城,得来全不费工夫。”

    子时刚过,京城北部突然燃起大火,火焰高达十余丈,煞是骇人,无数乱军游走于街市之间,狂呼鞑子进城了,一时间人喊马嘶,犬吠不绝于耳,巡夜的五城兵马司士兵也不知道哪里去了,街上无人维持秩序,混乱到了极点。

    南京夏日极热,老百姓们都睡在院子里,听见外面一片混乱便起床趴在门缝往外看,只见街道上赫然是大队鞑子骑兵纵马奔驰,手里举着火把和弯刀,狰狞之至!老百姓大惊,今天不是还说大败鞑子么,怎么晚上就进了城了?

    老百姓吃惊,当官的更吃惊,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坏事了,肯定是今天进城的西军引狼入室,把鞑子引进来了,事到如今也没啥好办法,兵荒马乱的出去就是个死,还不如藏在家里等天亮再看情况呢。

    魏忠贤的府邸距离皇宫很近,也是叛军主攻的目标,不过魏公公的亲兵们还是有点战斗力的,看见有人回答不出口令就开火了,两下打成一片,魏忠贤赶紧披衣起身,他还以为是有人来行刺了呢,听说是鞑子进城了也吓得没了主意,呆了半晌才令人护着自己突围冲向皇宫,那里城墙高大,又有精锐的御林军把守,算是最安全的所在了。

    京城中衙门不少,当差的更多,但是诸如东厂锦衣卫应天府这些单位的差人都是早上才上班的,晚上不住在衙门,而是住在各自家中,这样就难以组织起有效地抵抗,京营军队倒是集中住在一起,不过反而更容易被包饺子,可怜那些当兵的喝得烂醉,睡得稀里糊涂就丧身火海,死的更冤。

    其实要是换在一年前,鞑子都没这么容易得手,关键是现在京城中当权的全都是魏忠贤的嫡系人马,一水的酒囊饭袋,上梁不正下梁歪,都想着怎么捞钱了,谁也不把正经工作放在心上,再加上麻痹大意,以为京城百年都没遭遇外敌入侵,这次也一定安全,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这样一个结局——大明朝的京城,居然一夜之间就落入敌手。

    第十二卷

    和谐

    第七十二章

    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魏忠贤在一队亲兵的拼死护卫下向紫禁城冲去,外面乱的一塌糊涂,鞑子骑兵往来冲突,肆意纵火,很多房屋被焚烧的百姓逃出来又遭到屠杀,一路上触目惊心,伏尸遍地,魏忠贤等人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紫禁城的西门。

    鞑子兵初进南京分不清东南西北,只有刘宗敏认识皇城的位置,此时他正领着人马猛攻午门呢,西安门这边暂且安全,魏忠贤等人来到城门下呼救,让守军赶紧开门放他们进去。

    守军生怕有诈,怎么喊也不开门,魏忠贤无奈,只好拿着灯笼亲自来到城下叫门,守军看到真的是魏公公到了,赶紧放下吊篮,接魏忠贤上去,但是城门是万万不能开的。

    魏忠贤刚被接上去,鞑子兵就杀到了,还没来得及登城的亲兵们被一阵乱箭射死,御林军们赶紧还击,两下打成一片,鞑子的火力很猛,弩箭和火铳雨点一般打上来,角楼的琉璃瓦和城墙砖的碎片到处飞溅,御林军们平日里疏于练习,火铳的准头很差,一直被人压着打,魏忠贤见不是事,赶紧叫了几个人护着自己奔乾清宫去了。

    皇帝身穿黄色内衣,小脸煞白坐在龙椅上,天气虽然炎热,他脸上依然有冷汗流下,看见魏忠贤进来立刻蹦起来喊道:“小魏子,到底怎么回事?这到底是怎么了?谁在攻打紫禁城?谁在阴谋叛乱!”

    魏忠贤哭拜于地:“陛下,大事不好了,鞑子进城了。”

    “什么!鞑子不是败了么?刘宗敏呢,快传刘宗敏救驾!”

    “陛下,鞑子恐怕就是刘宗敏放进来的。”

    朱由校一下子瘫软在龙椅上,过了片刻又蹦起来,一脸病态的酒红色:“快调兵救驾!京营禁军呢,五城兵马司呢,锦衣卫呢,快快都给朕调来!发报!发电报,调袁崇焕和袁承志进京,调浙江福建湖广的兵进京!”

    “陛下,远水解不了近渴啊。”魏忠贤此刻也是心急如焚,外面一团乱麻,各路人马联系不上,也不知道敌军到底有多少,控制了京城多大范围,总之全乱套了。

    外面炮声、火铳声更加密集了,午门方向火光冲天,看来敌人动用了重火力,御林军统领赵尔虎踉踉跄跄跑进来,盔甲甲斜狼狈不堪,也顾不得君臣之礼了,大声喊道:“陛下,弟兄们撑不住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