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作者:张蒲

狼毫情

作者:张蒲

时间:2021-02-13

古州的毛笔名扬天下。世人皆知,归古州管辖的笔城,家家户户以制笔为业,至女流皆能为之。而鼓楼街上的宗家老笔庄善聿堂,则在古州制笔行中坐头把交椅,享有“四精”的美誉。即:笔毫精细,笔头精良,笔杆精致,雕刻精美。尤其是狼毫笔堪称一绝,备受书家画家的珍爱。据说康熙年间店里卖的狼毫小楷笔贵到十两银子一支,吓得人睁大眼珠!因而,宗家祖上多次奉旨给皇上制作御笔。话说光绪十八年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善聿堂里哈哈的笑声从堂里传到堂外。

糖油果子传奇

作者:张蒲

时间:2021-02-13

益都东门外河边街,有个打锅盔的年轻人,姓彭名小聪,街坊邻居都叫他彭锅盔。小聪长得身材高大,面相憨厚,因为父亲在伪政府当过几年保长,解放后被划为“四类分子”。他成分不好,二十八岁了还没娶老婆。父母死后孤身一人住在河边一间吊脚楼里,以卖锅盔为生。打锅盔挣不了几个钱,只能勉强糊口,小聪日子过得清苦。

寻找纣王象牙箸

作者:张蒲

时间:2021-02-14

江南合州城里,正街上有家专门卖筷子的店铺叫商记制箸坊,老板姓商名福山,祖上本是雕刻名家。店里出售的各种筷子,金筷、银筷、象牙筷,红木、檀木、乌木筷,全都是精雕细琢,筷身上刻着人物走兽或绘着花鸟虫鱼什么的。走进这古色古香的店堂一看,别说掏钱买,就是凑上柜台一瞧也大饱眼福,叫你拍案惊奇,叹服商家的制筷技术和雕刻工艺的精湛,竟然把一双普通的筷子弄成高雅的玩意儿了。当然价钱也不菲,不说金筷银筷,就是一双雕花木筷,没有几十块大洋便拿不走,一般老百姓根本不敢跨进这门槛。

扇缘

作者:张蒲

时间:2021-02-13

闹饥荒充饥卖宝扇。公元1961年(农历辛丑),神州大地遭遇百年未见的自然灾害,城乡饥馑,四处逃荒。古城偏又下雪,本来就勒紧裤腰带艰难度日的市民又遇雪天,真是饥饿加寒冷苦不堪言。偏偏有一人竟然冒着风雪,悠哉游哉地在街上溜达。这人三十来岁,不胖不瘦,戴顶鸭舌帽,手里摇着一把梅花折扇,迈着八字脚朝城中的会府街走去。扇子原本夏天纳凉之物,他居然在大雪天摇,此人不是疯子也是个怪物。此人名叫顾三更,是个收藏扇子的爱家玩家,一年四季扇不离手。他在市文物商店里当收购员,专门和古玩字画打交道。

棋痴祁老怪

作者:张蒲

时间:2021-02-14

大清早,弯弯巷棋园的老板娘秋大姐从街对面的干杂铺出来,准备进棋园打扫卫生开门做生意。她推开门,一股像似垃圾堆里发出的臭味扑面而来,便皱紧眉头,拿手掌往鼻子边扇了扇。屋子里简直脏得一塌糊涂,遍地是烟头花生壳吃剩下的方便面纸桶,弥漫于屋中的酒气和烟气还未散尽。茶桌上摆着一盘散乱的围棋子,像一片战死沙场的黑白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滴着茶水和面汤的棋盘上,等待着老板娘来收尸。秋大姐嘴里叽叽咕咕地骂几句,拿起扫帚替昨晚在这里鏖战了一夜的两位老顾客打扫战场。客人不讲卫生把棋园弄得像个狗窝,她还得忍耐着。

毒草红藿麻

作者:张蒲

时间:2021-02-13

袁辐第一次看见红藿麻的时候,以为这种紫红色的植物是美丽的紫罗兰,差一点想跨进沟去采摘它。幸亏被一个声音叫住,不然他死定了。他站在刘家湾村口的路边上,距离那条周围生长着青翠毛竹的深沟大约五米远,沟很长,一直伸延到村外的河坝,像一道护河堤。远看那片覆盖在竹林沟里的红色植物,非常的鲜艳,好似一条花畦随风涌动。袁辐猛地一回头,见是房东的儿子三娃牵条老黄牛从遍布乱石的河坝上走来,一脸惊恐的样子,上前就将袁辐推开。“老袁,莫要去摸它!这是红藿麻,扎你一下比马蜂还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