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第34种能力 自我保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

    ——(美国)罗尔斯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

    ——(法国)卢梭

    任何生命都是把保护自己当作到至高无上的目的,这是生命世界里的原则。

    ——(日本)池田大作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难免会陷入险境、受到危害,如果听天由命、顺其自然,情况可能会变得非常糟糕。只有随机应变才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所以,要懂得在平时未雨绸缪,在生活中常常抱有十二分的小心,好好学习自我保护的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它包括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等。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孩子尽快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个体。

    当前,很多年轻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寸步不离地保护孩子,唯恐孩子“闯祸”或遭遇不测。但有些事情的发生却是家长无法预测的。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父母可以利用暑假,让孩子放下沉重的书包,从题海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孩子走出钢筋水泥,去亲近溪水丛林,走进大自然,去进行生存训练和生活锻炼。父母应该明白,让孩子学会游泳远比学会书法重要,学会紧急避险远比解答一道数学难题重要,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比学会弹钢琴重要,学会生火做饭远比上特长班重要……

    在一节自我保护课上,老师专门让学生练习遇到危险时呼喊“救命”。开始竟然有90%的学生喊不出来,为什么呢?他们怕别人笑话。其实,这种解释是非常可怕的。面对危险,孩子一定要学会大声呼救。因为孩子身单力薄,很难打败罪犯,但是呼救却能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争取得到其救助的可能。

    自我保护是人在危急时刻的惟一救命稻草,掌握这项能力才能让孩子在最关键的时刻平平安安。那么,父母怎样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呢?

    培养方法一:耐心给孩子讲解必要的安全常识

    生活中,很多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定下种种规矩,不准这样,不准那样,但却疏于对这些限制给孩子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如果不理解这些规矩的缘由,孩子在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可能就会做出一些危险的尝试,引发意外。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向孩子提出各种安全要求时,应耐心给孩子讲明白道理。

    比如,不要用棍棒嬉戏打闹,否则会误伤他人;不要从高处往下跳,否则就会骨折;不要把手放在门缝里,否则别人开门或关门时就会夹伤手指,等等。一旦孩子知道了这样做的危险后果,理解了父母的限制是出于对自己的爱护,也就不敢去贸然尝试了。

    如果孩子非常“有个性”,父母不妨让他尝一下“苦头”,从而引以为戒,但后果必须有度,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比如,可以让孩子试着摸一下装热开水的杯子,烫一下他的手,以后自然他就不会随便摸热气腾腾的水杯,也不会玩开水了。

    另外,父母要给孩子讲解一些自然常识。比如,下雷雨时不得站在大树下,不要靠墙根走,也不要拨打和接听电话,刮大风下大雨时应及时进室内等。

    培养方法二:帮孩子认识家庭及周围的事物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家庭以及周围的事物,这一点可以让孩子学会有效保护自己。

    父母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了解家庭所在地周围的环境。在孩子稍大一点后,就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父母要给孩子反复强化,达到一口气准确无误地报出的程度。

    让孩子认识药品,了解一般常识。让孩子切勿品尝那些包装精致、外形美观的药品。父母应该把一些常用药品,如感冒药、创可贴、清凉油等,拿出来教孩子逐一辨认,让孩子了解药品的名称、用途、用法以及误吃的危险性,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要让孩子认识家用电器。大多数家庭都有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液化气灶具、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一旦使用不当,就会酿成大祸。所以,一定要教育孩子不乱触摸这些电器用品,以免触电、煤气外泄引起中毒或爆炸。如果孩子自己要看电视、取冰箱中的食品、做饭等,一定要事先教会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免发生意外。

    另外,也要让孩子注意电器的使用环境,电器长期搁置不用,容易受潮、受腐蚀而损坏,重新使用前需要认真检查。不要在浴室等潮湿的环境下使用电器,更不能让电器淋湿、受潮。

    培养方法三:教孩子学会自我防范

    孩子缺乏分析能力,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利用聊天、讲故事、看电视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讲明社会的复杂性,教育孩子,虽然外面的世界看起来很精彩,实际上并非如此,所以,让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或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等。

    父母要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或者请求帮助寻找丢失的东西之类的事情应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这往往是犯罪分子诱骗孩子的策略。让孩子知道任何人,当然也包括警察,在未得到孩子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都不能将他带走。所以,对于自称是警察等人要带他走时更要提高警惕。父母要经常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容易诱惑孩子,一些网站、报纸、杂志、图书、电影、DVD等中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很具有诱惑性,会腐蚀孩子的心灵。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讨论什么内容是健康的,什么内容是有毒害的,以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让孩子学会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

    另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骗孩子的钱,诱惑孩子走歪门邪道,甚至拐卖孩子。比如,有的骗子诱惑孩子赌博、偷盗,有的向孩子兜售摇头丸、迷幻药等毒品,有的在孩子单独行动时,以认识孩子父母或亲友、带孩子出去玩儿等为由拐骗孩子……父母要给孩子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告诉孩子这些坏人、骗子的真实面目,教育孩子在遇到这类事时,一定动脑子想一想,绝不能听陌生人的话;即使是认识的人也表示先要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如果有人强制做什么就大声呼救。回家以后一定要跟父母说清楚。

    孩子独自在家时,一定要让他锁好屋门,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通过“猫眼儿”观察,或是隔着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对于那些自称是推销员、修理工的人不予理睬;更不要轻信来者是送礼品或送大奖的;如果有人以父母的同事、朋友或者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他等父母回家后再来。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入室内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迫使其离去。

    培养方法四:教孩子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法律的尊严是不容践踏。任何人在社会中,都必然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就是社会所有公民的大利益,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必须服从法律的规定。而且法律与任何人的生存都息息相关。

    所以说,在今天的法制社会中,孩子只有先知法,才能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尊严。那么,父母最起码应该让孩子了解以下相关法律法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具有两个根本的功能,即授予公民权利和限制政府权力,其中限制政府权力是宪法功能的主要方面。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只享有法律明确授予的权力。因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的政府应当是权力受法律严格限制的政府。

    《刑法》的规定,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法制建设的要求决定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惩罚犯罪,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国家政权,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民法通则》主要解决了以下几方面问题: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满足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精神文明,巩固社会秩序。为解决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相互间的关系提供了准绳。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针对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的法律。这项法律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将教育与保护结合起来。具体分为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个方面。全面保障了未成年人接受抚养、教育、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以及未成年人在违法犯罪情况下的特殊权利。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其中详细规定了未成年人日常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比如,不能擅自外出、夜不归宿,不能携带管制刀具,不能打架、赌博,不能接触淫秽音像制品、读物等。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可以看作是对《刑法》的细节补充,对情节轻微的、尚不能构成犯罪的,依据该条例处罚。

    总之,我们都生活在法律组织、规划的社会中,法律也是社会生存最基本的准绳,任何不懂法的人,都将在生存中面临一种潜在的威胁。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让他懂法,从现在做起,多接触法律,多了解法律,为将来的社会生存树立安全的保障。

    父母要让孩子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要让他了解自身应有的合法权益。孩子主要有以下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受抚养的权利;依法受教育的权利;人格尊严受到尊重的权利;人身自由和人身安全受到保障的权利;合法财产不受侵占的权利;通讯、信息自由受到保护的权利;依法继承家庭遗产的权利;创造发明成果不受剽窃、侵占的权利;对于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提出控告的权利;检举揭发后不受打击报复的权利。

    要让孩子善于依靠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部门,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当孩子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让他懂得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程序,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汇报,取得他们的帮助;还可以向有关单位或部门报告,以求得公平合法的解决;也可以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的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检举、报告,或向各级公安部门、司法机关提出申诉和控告,以便得到法律的保护。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孩子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即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孩子合理地生存,才能让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培养方法五:让孩子在学校注意自我保护

    父母也应该让孩子在学校注意自我保护,比如体育课中的自我保护、实验课的自我保护、课间休息时的自我保护等。

    体育运动会给孩子身心带来好处,使之发育良好,体型健美,意志坚强。若是缺乏自我保护的科学方法,就容易造成伤害。上体育课和在操场上运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条:

    着装方面:衣服应穿得朴素大方,宽松合体,不能穿有飘带的衣服或围长围巾,有条件的应穿校服或运动服;要穿防滑而有弹性的胶底鞋;衣兜应掏空,要摘掉胸针、校徽,女生摘掉发卡等饰物;做垫上运动、打篮球等剧烈活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其他方面:要做全身准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扭伤;服从老师的指导,听从老师的口令;要严肃,运动场上不能嘻嘻哈哈,垫上运动时不能说话,否则容易扭伤颈部,会伤害脊柱或大脑。

    实验课中的自我保护也很重要。在学校上实验课,一定要让孩子注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酒精着火,不宜用水扑,最好用湿的衣物捂,或用细沙掩埋;在化学实验中,如果酸碱不慎滴、溅到皮肤上或进入眼中,要立即用清水冲洗,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严重时,冲洗后应立即送医院。

    另外,孩子在课间休息时的自我保护也不容忽视。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玩闹,但应该让孩子避免打斗,因为凡属于突然性的打斗都很危险,更不要让孩子去“袭击”别人,也要注意不受侵犯。有的游戏很危险,也不可以让孩子玩。

    培养方法六:让孩子了解“性”

    父母应该与孩子科学而客观地谈论“性”,让孩子了解“性”,这是孩子自我保护能力不可缺少的一课。父母要用轻松自然的心态真诚而坦然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让孩子从正面了解“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性态度,孩子才不会因为在此问题上迷茫不知所措而误入歧途,酿成苦果。

    父母在与孩子谈“性”时,只要把握几个原则就会轻松自如:

    在生活中“无意地”进行教育,要学会“借题发挥”,比如,在和孩子一起洗澡时,自然地和他谈性器官的发育;

    不要“谈性色变”,要在家庭中培养一种理解、豁达、宽松的气氛,让孩子知道男女为何“授受不亲”,“性”不是游戏而是爱情的升华;

    父母还要多阅读一些关于针对青少年发育问题的书籍,对孩子的问题做好准备,或者准备一些“少男少女必读”等有关方面的杂志、书籍让孩子在课外时间随意翻看。

    培养方法七:教未成年少女学会自我保护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少女如含苞欲放的花蕾,社会经验较少,体力又很是有限,最容易成为“色狼”攻击的对象,所以作为少女的父母一定要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让他弱小的心灵免受伤害、远离性侵犯,健康成长。

    父母要让女孩子一定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轻易去这些地方:不了解情况的同学家里;狭窄幽静,灯光昏暗的胡同和地下通道;无人管理的公共厕所,高楼内的电梯,无人居住的空屋;晚间的电影院、歌厅、舞厅、游戏厅、台球厅、网吧、酒吧;陌生的私人车辆……

    与人交往保持距离,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允许男性随便亲近和抚摸,当然也不要听信谗言诱惑,亲近和抚摸男性身体的任何部位。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就是避免与男子单独接触,男教师要单独与自己相处时,也要慎重思考,一般应有伙伴同去为好。要主动疏远那些特别爱谈“性”的同学和朋友。一般来说,只要不脱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保护,就不致造成不幸事件的发生。

    面对那些对自己有不良企图的人,周围又没有人可以求救,不可贸然大声呼喊,不要慌张,保持冷静,要学会智取,可以假装若无其事甚至与他谈得来,与其周旋,拖延时间,然后尽快向大庭广众之处靠近,找机会脱身,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

    一旦受到了性侵害,要尽快告诉父母或报警,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丧失证据,让疑犯逍遥法外。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男孩子的父母也不可以放松警惕,因为现在猥亵男孩、对男孩进行性侵害的例子也不见少数,所以男孩的父母也要让孩子提高警惕,参考上面对女孩的培养方法加强自我保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