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员工必备的18种精神-乐于服从:工作面前无借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军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服从,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在企业中,我们更需要这种服从精神,上层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很快会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

    ——劳恩钢铁企业总裁 卡尔·劳恩

    1.服从,是一个员工的基本品质

    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一个企业要在商场中取胜,一定要有一支强大的职工队伍,这支队伍要取胜的第一要素就是服从。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这样,服从是先决条件,也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员工,作为一个主管或经理,都应该积极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及分配。唯有如此,公司发展的机会才会越来越多,才能够与更强的公司竞争,才能够越战越强,越战越勇。

    2008年初,我国华中、华东、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10个省级电网遭受严重损失。

    在此次抗灾抢险工作中,公司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面打响了抗冰抢险保供电的攻坚战。广大干部员工充分发扬不畏困难、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数万名职工放弃春节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奋战在高山险岭、冰天雪地,争分夺秒抢修电网,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和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10位员工先后在抗冰抢险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2008年1月26日,雪舞长空,冰封大地,罗海文、罗长明、周景文所在的湖南送变电公司接到紧急任务,抢修长沙电厂沙坪变电站500千伏线路。已经与冰灾抗争了连续6个昼夜的队员们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连日来,他们每天都在爬山、登塔、除冰、抢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顿像样饭。在五十多米高的铁塔上,罗海文、罗长明、周景文奋力地挥动木棒……突然间,铁塔不堪重负,正在铁塔上除冰作业的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从高空坠地,1人当场遇难,2人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1月28日,风雪哀嚎,天地呜咽,已冒着风雪巡查了3个故障点的湖南郴州嘉禾县供电公司员工肖建华在得知一条高压线路出现险情后,马上前往出事地点登杆抢修。当他即将完成抢修任务时,电杆不堪重负,突然断裂倒塌。在被送往医院途中,肖建华不幸殉职。

    1月29日,对于已连续奋战17个昼夜的郴州电业局员工曹响林来说,那天的铁塔格外的高,平时1分钟便可爬上的铁塔,曹响林却艰难地爬了28分钟。在拆除110千伏塘高线架空地线作业过程中,由于劳累过度引发心肌梗塞,他倒在了20多米高的铁塔上,以身殉职。1月30日,湖北利川市突降暴雪,灾情就是命令。本已准备回家过年的湖北恩施州利川市电力公司林泽艳、沈权武主动请战,加入到抢险队伍中。1月31日14时许,在抢修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过程中,铁塔拉线上把螺栓意外断裂脱落,林泽艳、沈权武随铁塔倒下,被压在塔身下,不幸殉职。

    2月3日,江西丰城10千伏草溪线出现险情。丰城供电公司员工江玉新和同事们迅速赶到现场。当工作基本结束时,“咔嚓”一声,电杆迅速倾倒,江玉新随电杆一同倒下,不幸殉职。

    2月4日,为了让所管片区的用户在春节前都用上电,湖南衡东县电力局城关供电所员工阳紫平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抢修,这已经是他连续奋战的第10天了。结果,他终因体力透支,导致手脚冻僵失灵,在下杆过程中不幸跌落,以身殉职。

    2月22日,江西南城县建昌供电所员工黄快生在执行10千伏925姑山线排险任务时,电杆根部突然断裂,黄快生随杆倒地,以身殉职。

    英雄的电网员工,在大灾面前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用骨肉之躯鼎立起了坚强的国家电网;不屈的电网员工,面对危难舍生忘死、无怨无悔,用青春和热血点亮了万家光明!

    在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即使是最高领导者,也必须坚信一个观念,那就是“无论命令你做什么,都要照做不误”。这就是服从的观念,这是一名军人必须坚信的第一要义,学不会服从,不养成服从观念,就不能在军队中立足。

    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就如同每一个军人都必须服从上司的指挥一样。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上司的指令都正确,上司也会犯错误。但是,一个高效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必须有服从意识。因为上司的地位、责任使他有权发号施令;上司的权威、整体的利益,不允许下属抗令而行。一个团队,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在完成共同目标时,则可能产生分歧;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力,胜人一筹。

    2.服从不需要任何借口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一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是决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然而,很多人在工作中却总是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遇到的问题开脱,推卸自己的责任。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

    现实工作中不知有多少人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

    麦克是一家家具销售公司的部门经理。有一次,他听到一个秘密消息,公司高层决定安排他们这个部门的人到外地去处理一项非常难缠的业务。他知道这项业务非常棘手,难度非常大,所以便提前一天请了假。第二天,上面安排任务,恰好他不在,便直接把任务交代给他的助手,让他的助手向他转达。当他的助手打他的手机向他汇报这件事情时,他便以自己身体有病为借口,让助手顶替自己前去处理这项事务。同时他也把处理这项事务的具体操作办法在电话中教给了助手。

    半个月后,事情办砸了,他怕公司高层追究自己的责任,便以自己已经请假为借口,谎称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具体情况,一切都是助手办理的。他想,助手是总裁安排到自己身边的人,出了事,让他顶着,在公司高层面前还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假若让自己来承担这件事的责任,恐怕有被降职罚薪的危险。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当总裁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便毫不犹豫地辞退了他。

    可以说,只有敢于担当起自己应尽责任的人,才是成熟的人,才能获得成长。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他年龄还小而开恩,却是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为儿子说情。可父亲只是冷冷地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应该由他自己负责。”

    停了一下,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法还给我。”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地跑出去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还给父亲。由于他年纪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有时还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

    许多年以后,这个当年的小男孩成为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在他获得了自己梦想的位置后,一场经济危机使他的前行之路阻碍重重。这次他负担起了引领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走出困境的责任。他成功了。8年后,他把一个开始复苏的美国交到了继任者的手中。

    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意义,而不是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无论你是谁,在人生中,无需任何借口,失败了也罢,做错了也罢,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许多人生中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些一直麻醉着我们的借口,而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3.要改掉拖延和逃避的恶习

    《今日歌》中写道:“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坏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从拥有一切到失去所有。我们要判断身上的习惯是我们前进的风帆,还是阻碍我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

    在工作中,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都在拖延。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拖延过。拖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轻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琐事缠身,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只有被上司逼着才向前走;不愿意自己主动开拓,反复修改计划,有着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该实施的行动被无休止的“完善”所拖延;虽然下定决心立即行动,但就是找不到行动的方向;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有着一种病态的悠闲,以致问题久拖不决;情绪低落,对任何工作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对人生的憧憬。

    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另外,认为条件不成熟,无法开始行动也是导致拖延的原因之一。

    对每一个渴望拥有较强执行力的人来说,拖延是最致命的,是一种危险的恶习。一旦遇事开始推托,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以至于很多工作根本没法开展。三番五次之后,我们会视这种恶习为平常之事,以致漠视了它对工作的危害。

    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长着四只脚和一对翅膀,人们叫它寒号鸟。春天,百花盛开,寒号鸟身上长满了羽毛。寒号鸟懒得动,也不去找食物,饿了吃树叶,渴了喝露水。春、夏、秋就这么过去了!

    冬天来了,天气冷极了,小鸟们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吧!”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更好的窝。最后,它没能混过寒冷的冬天,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像寒号鸟一样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他们行动拖拖拉拉,做事情喜欢推诿,总是拖一天算一天,跟寒号鸟没有多大区别。他们把一切行动拖延到明天、后天……这样一直拖下去,最后结果可以想象得到。

    拖延的坏习惯是高效执行的最大敌人,关键时刻的拖延甚至会带来致命的后果。历史多次以血的教训证明了这一事实。

    大家都知道,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而只会使问题恶化,给工作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我们没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就越来越难。没有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不要被拖延缚住手脚。

    更严重的是,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拖延”。为此,他们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法自拔,结果一事无成。

    4.不要盲目,要学会动脑子

    公司招聘会上,一个考官模样的人走进来,对等待应聘的人说:“请大家将这个大厅的面积、高度用最短的时间计算出来,第一位最接近正确答案的人,就将成为我们招聘的人。”说完,他还为应聘者们拿来一些尺、规、计算器之类的计量工具,甚至还有一把梯子。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拿自己要用工具,甚至有的还一起搭伙,测量的测量,计算的计算,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只有小林没有动,他静静地想了一会便起身离开了大厅。大厅里的每个人都用尽了浑身解数,但无奈尺子太短、梯子不够高,要算出精确的结果,真是难上加难。

    几分钟后,小林回来了,敲开了主考官的门,将“计算”出的结果告诉他。主考官大吃一惊:“这么快你就有答案了?”

    小林一脸从容地笑着说:“我只是去了一趟公司工程部。我想他们在进行大厅装修和施工的时候一定测量过,且都是最确切的数据。”

    主考官很是满意他的回答:“恭喜你,你被我们正式录用了。”

    有的时候,人们常被外在的假象所迷惑,尤其是接受上司安排的任务时,习惯了盲目服从,从不花费时间仔细思考,走了不少弯路,最终也不一定达成预定目标。

    在一次远征的动员大会上,道格尔休斯上校对新征进的兵员说过这样一句话:“忠诚不是愚忠,服从不是盲从,假如你的长官错了,你还盲目地忠诚于他,你就是愚昧的人,这样的人没有资格进入海军陆战队。”

    职场如战场,上司和职员虽然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服从上司的命令也是职员的本分,但是,职员在服从之前也要仔细思考一下领导的真正意图,以免因误解而白费周折。

    职场中,每一个卓越经理人都清楚地知道盲目行事会给自己惹来多大的麻烦,甚至让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付诸东流。那些接过工作就做的职场中人,往往会花费比原本多出40%甚至90%的时间来完成手头的工作。因此,他们应该在服从之前先思考,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所有的工作。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都秉持“拿到任务先思考”的工作原则。每次,他都会先思考“任务”的目的和实施步骤,再一步一步把手头的工作完顺利完成。

    爱迪生的助手阿普顿,一位出身名门的大学高才生,和当时的大多数上流社会的人一样,有着极深的门第观念,对家境贫寒、自学成才的爱迪生很是不以为然,对科研也是这样。

    为了教训他一下,一天,爱迪生让他计算最新研发的几款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想都没想,一脸蔑笑地拿起标尺和笔就进行测量和计算。他原本认为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然而,忙了整整一下午也都没有找到准确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傍晚时分,爱迪生回到实验室,看到阿普顿一脸愁容、满地丢弃的打稿纸,立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爱迪生笑了笑,走上前,往玻璃灯泡里注满水,然后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

    爱迪生拍了拍满脸羞愧的阿普顿,说道:“接手任务后要先思考,切忌盲目地立即执行,花费比原本高出很多倍的时间和精力,最终还不能顺利完成。”

    从此,阿普顿打心底对爱迪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盲从”的人都是思维懒惰、习惯依赖他人的人。他们遇到问题只是求助别人,却不懂得自己去解决。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做是很忠实、很负责的,但是事实上,这却是最大的不忠实、不负责!

    服从命令前先思考一番,既是对目标再一次认证,也是对任务开始着手的计划和决策。现实中,很多人领命就做的原因,在于按老板吩咐的去做就没错,即使有什么差池也是老板的决策失误,认为“我是听老板的安排才做的”。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即使一时可以得到上司的认可,但是长期下来,也不会有好的前景!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察命令有误却没有提出,他们认为上司不会采纳,何必给自己找麻烦?这样的员工比起那些思维懒惰的员工看起来要“高明”一些。但是,如果一个人连指出上司错误的勇气都没有的人,又怎么可能得到上司的信任和好感呢?

    其实,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对于盲目服从的人都是“讨厌”的。因为这样的下属并不能为自己的团体创造价值;相反,很多时候,他们还会“偷奸取巧”地走旁门左道,成为自己企业中的“蛀虫”。而对于那些用于提出意见和错误的员工,他们非但不会怪罪,还十分器重。有了这些员工的监督,他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的错误!

    小测试:你懂得服从吗

    你有很好的服从精神吗?你能凭借自己的执行能力赢得上司更多的信任吗?通过下面的测试,选出你的答案,让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在上司分配了工作任务之后,你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什么?

    A.制订计划,立即执行 B.感觉很困难

    C.拖一拖,看能不能推给别人

    2.如果你认为上司吩咐的某项工作有不当之处,你会怎么做?

    A.做好沟通,说明自己的看法 B.无条件执行

    C.拒绝执行,但也不和上司说

    3.你是否会向别人抱怨上司不通情达理,甚至,十分糊涂?

    A.不会 B.不确定 C.会,因为他很愚蠢

    4.你是否会让自己的工作方式服从于上司的习惯呢?

    A.会,和上司步调一致 B.不确定

    C.不会,完成任务就好

    5.你是习惯于带着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见上司?

    A.通常我会先想出办法 B.不确定

    C.问题解决不了我才去找上司

    6.你是否能做到绝对服从命令?

    A.是的 B.不确定 C.不是

    7.你一旦接受某项任务,是否会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

    A.是的 B.不一定

    C.说说而已,做不到也没办法

    8.你是否能够遵守公司的所有规章制度?

    A.是的 B.不确定 C.做不到,我讨厌那些制度

    9.你是否认为只有完全按照上司的吩咐去做事,就是很好地执行命令了?

    A.不是,有时会有更好的办法

    B.不确定 C.是的,我只管按命令做事

    10.你是否经常给自己的工作找借口?

    A.不会 B.不确定 C.是的

    11.上司交给你的任务,你是否能够经常做得超出上司的预期呢?

    A.是的 B.不确定 C.不会,能完成就不错了

    12.当工作中有不明白之处的地方时,你会向上司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A.会的 B.可能会问同事

    C.不会,我更愿意自己摸索

    13.为了公司的利益,你愿意得罪人吗?

    A.愿意 B.不确定 C.不愿意

    14.如果你拒绝了某事,你能直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找些借口来掩饰吗?

    A.是的 B.不确定 C.不能

    15.对于比较困难的工作,你能全力以赴去地去执行吗?

    A.是的 B.不确定 C.不能

    结果分析:

    75%以上选A

    你有很好的服从观念和执行能力。对你来说,执行命令就是100%地按照上司的吩咐去做事,并且让自己的工作和上司保持步调一致。这样的工作态度,不但能够让你实现高效率,而且会让你充分赢得上司的信任。

    75%以上选B

    你的服从观念和执行能力还有待提高。你不能自动自觉地去执行上司的命令,而是需要有一定的推动力。你需要做的就是放弃自己得过且过的心态,把企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不断强化自己的执行力,直到你能够很好地执行上司的命令。

    75%以上选C

    你的执行能力很差。要知道,上司是你的领导,你只能调整自己适应上司的命令,而不能等着上司来适应你。如果不能很好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你就只能被淘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