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李尔王》与《麦克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莎士比亚

    (一)

    1605年初,英国遭遇到恶劣的天气,病魔肆虐。同年5月,莎士比亚的同事和老朋友奥古斯汀?菲利普斯不幸去世。他是“国王俸禄”剧团的元老了,他的去世,令莎士比亚非常伤心。

    这年的9月,伦敦又出现了月偏蚀和日全蚀,这更加令人不安。在这种境况下,莎士比亚开始创作他另一部优秀的悲剧——《李尔王》。

    关于李尔王的故事,早在12世纪的一本《不列颠王国史》中就已经出现了,此后又出现在15世纪非常流行的一本故事集《罗马人的伟绩》中。在莎士比亚之前,已经有几十个人写过这个故事了,但影响都不大。而莎士比亚的改编却化腐朽为神奇,令这个古老的故事变成为一部不朽的艺术珍品。

    故事发生在古代的不列颠王国。老国王李尔因年迈力衰,决心摆脱一切事务,将国家交给年轻人去治理。国王有三个女儿,他准备把国土分成了三部分,然后将三个女儿——奥本尼公爵夫人高纳里尔、康华尔公爵夫人里根和待嫁的考迪莉娅叫到跟前,让她们用语言来表达对自己的爱。国王打算根据她们对自己爱的程度,来分配给她们每人应得的那份国土。

    长女和次女用尽一切花言巧语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结果都分得了广袤富庶的土地。而最忠爱他的小女儿却说:

    “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里话都挂在嘴上,我爱您只要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当李尔王警告她时,她仍然说:

    “父亲,您生下我,把我养大,教育成人,爱惜我,厚待我,我受到您这样的恩德,只有恪守我自己的责任,服从您,爱您,敬重您。我的姐姐们要是用她们的整个心来爱您,那么她们为什么还要嫁人呢?要是有一天我出嫁了,那接受我的忠诚誓约的丈夫,将只能得到我一半的爱、一半的关心和责任;假如我只爱我的父亲,我一定不会像我的姐姐们那样再去嫁人了。”

    可是,小女儿的这番肺腑之言不但没有获得认可,还引起了脾气暴躁、刚愎自用的李尔王的满腔怒火。在盛怒之下,他把应属于考迪莉娅的那部分国土分给了长女和次女,剥夺了诚实率直、不会取悦父亲的小女儿的一切权利,并宣布和考迪莉娅断绝父女关系。

    李尔王当着全体朝臣的面宣布:将他的行政、税收等所有大权全部交给他的两个大的女儿女婿,并赐给他们皇冠,自己仅保留国王的尊号,保留100名骑士做侍从,由两个女儿女婿供奉,每月轮流住在她们的家里。

    众臣都对李尔王的举动感到震惊,忠心耿耿的大臣肯特伯爵挺身而出,为考迪莉娅声辩。这让李尔王更加生气,他下令放逐了这个敢于直言的忠臣。

    同时,向考迪莉娅求婚的勃艮第公爵见考迪莉娅已经失去了李尔王的宠爱,出嫁时什么妆奁也不会有了,赶紧放弃求婚,溜之大吉;而同样向考迪莉娅求婚的法兰西国王却看重考迪莉娅的美德,坚持要将善良的考迪莉娅娶回法兰西做皇后。

    考迪莉娅在准备跟随法兰西国王回法兰西时,与亲人一一告别,并叮嘱两个姐姐要遵守她们的诺言,善待父亲。

    (二)

    不久,轮流住在两个女儿家中准备安享晚年的李尔王就遭到了原形毕露的两个女儿高纳里尔和里根的无情训斥。李尔王住在高纳里尔家的第一个月,她之前那阿谀奉承的笑脸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将父亲视为累赘,更将他的100名侍从看成是浪费,提出要减少一半侍从;她还指使仆人故意怠慢李尔王。这一切让李尔王感到非常伤心和失望。

    忠实的肯特伯爵不忍看到老国王遭受欺辱,化名为卡厄斯,乔装成仆人陪伴在李尔王左右。不久,李尔王怀着莫大的希望准备从大女儿宫中转住到二女儿里根的宫里。他先派卡厄斯去报信,希望二女儿能有时间准备一下。

    可是,当他到达里根的宫里时,看见的却是卡厄斯被戴上脚枷的情景,而二女儿和二女婿更是拒绝见他。原来,两姐妹已经串通一气,她们甚至提出要解散李尔的侍从。

    两个女儿的恶毒做法深深伤害了李尔王的心,他开始神经失常,并发誓要向不孝的女儿复仇。

    李尔王有一位名叫葛罗斯特伯爵的重臣。他有两个儿子——合法的大儿子爱德加和私生的小儿子埃德蒙。为篡夺家产,阴险的埃德蒙一面仿照哥哥的的笔迹伪造了一封爱德加企图谋害父亲、霸占家产的信,一面又骗爱德加潜逃以避开父亲的责怪。他还假装为保护父亲而与爱德加决斗,令葛罗斯特伯爵相信了他的谎言,恨不得立刻杀死爱德加。

    可怜的爱德加为保全性命,只好背着弑父的罪名,乔装成乞丐逃到荒原中到处流浪。在荒原上,他遇到了疯癫的李尔王。

    葛罗斯特伯爵对李尔王的两个女儿不尽孝道的行为实在看不下去了,而且他还听到了高纳里尔和里根密谋弑父的消息。他立刻悄悄把这个秘密告诉肯特,让肯定想办法把李尔王送到多佛。

    虽然李尔王被肯特救走了,可葛罗斯特伯爵却被霸占财产的小儿子埃德蒙出卖,被里根及其丈夫康华尔公爵抓住,甚至被残忍地剜去双眼。并且他们还告诉他,出卖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庶子埃德蒙。葛罗斯特这才顿悟过来,知道自己错怪了大儿子爱德加。

    小女儿考迪莉娅在得知父亲的不幸遭遇后,愤怒地起兵讨伐两个姐姐,然而不幸失败被俘,心狠手辣的埃德蒙下令吊死了她。看到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李尔王也在悲痛疯癫中伤心地死去。

    然而,高纳里尔和里根却同时爱上了阴险的埃德蒙。为此,两人互相嫉恨。康华尔公爵刚刚被一位侍从杀死,里根就宣布要与埃德蒙结婚。高纳里尔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暗中下毒药毒死了妹妹里根。

    爱德加得到了一封高纳里尔写给埃德蒙的信,信中叫埃德蒙杀死她的丈夫奥本尼公爵,然后与她结婚。爱德加把这封信交给奥本尼公爵,奥本尼公爵非常愤怒,将高纳里尔关进了监牢。由于绝望,高纳里尔在狱中自杀而死。

    爱德加又揭穿了埃德蒙的险恶用心,并与他决斗。在决斗中,爱德加终于杀死了埃德蒙。

    最后,在肯特和爱德加的辅佐之下,奥本尼公爵恢复了不列颠的统一和安定。

    《李尔王》虽然取材于古代英国的历史,但却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揭示了那个时代残酷阴暗的一面。

    在这部戏剧中,李尔王被刻画得非常富有变化性。随着剧情的发展,李尔王也在发生变化,观众对他的态度也在变。杜勃罗留夫曾评价李尔王说:

    “对于这个毫无约束的专制暴君,开始我们觉得痛恨;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将他当成一个人加以谅解;而到了最后,我们已经不是对他,而是为了他,为了整个世界——对那种甚至能够将李尔王这样的人也引到无法无天的野蛮而缺乏人性的环境,充满了不满和炽烈的憎恶了。”

    (三)

    在英国历史上,企图刺杀英国君王的事件屡见不鲜。1605年,詹姆士一世就曾遭遇一群天主教阴谋分子制造的火药爆炸案。虽然结果有惊无险,但却给国王詹姆士和英国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莎士比亚的家乡沃里克郡,就有一伙以罗伯特·凯茨为首的狂热的天主教乡绅。詹姆士一世上台后,未能给予天主教堂约定的一些特权,还下令迫害天主教堂。因此,这些人便策划了这起爆炸案,企图炸死国王、王后和大批国会议员,然后在英格兰中部起事,挟持王子和公主改变国策。

    但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偷偷写信告诉了朝廷重臣罗伯特·塞西尔。塞西尔见事关重大,马上将信呈给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一世大惊失色,吓得冷汗直流,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在他两岁时被炸药炸死的。他立即下令全城搜捕阴谋分子。

    最终,主谋罗伯特·凯茨因拒捕被击毙,策划、看守在炸药现场的主谋盖伊·福克斯当场被逮捕处死。

    这件事发生在1605年11月5日英国议会开幕前夕。因此,此后的11月5日便因福克斯而成为一个节日,孩子们在这天晚上都纷纷燃放烟火,焚烧福克斯的画像。

    这场爆炸案发生后,伦敦上下一片恐慌。莎士比亚翻阅了霍林希德的《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编年史》中苏格兰的部分,找到了一个关于苏格兰权贵刺杀国王篡位的故事,觉得正好可以安慰惊恐的国王,认为刺杀国王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1606年,他将这个故事改头换面,改编成为一出上乘的悲剧《麦克白》。

    剧本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王詹姆士一世一直微笑着看完全剧,无疑,他认为自己与剧中的老国王邓肯一样,是具有公平、正直、慷慨、谦逊等品质的理想君王的化身。然而观众们在看完戏之后却开始思考:国家大权到底该交给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这位新国王合格吗?

    《麦克白》一开场,苏格兰国王邓肯在叛军的进攻之下显得心情烦躁,不久,他手下的大将麦克白和本柯从前线传来的捷报才让他的心稍微宽慰一些。他们首先打败了叛军麦克唐彼得的进攻,然后又挫败了挪威国王阴谋发动的进攻,挪威国王赔款求和。

    当麦克白和本柯平定了叛乱,在凯旋途中遇见了三位长相怪诞的女巫。她们穿的衣服不伦不类,而且都长着胡子。麦克白和本柯停住马向她们问路,三个女巫却突然怪模怪样地向麦克白道起喜来,并说了三句预言:

    “万福,麦克白!祝福你,格莱密斯爵士!”

    “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

    “万福,麦克白!祝福你,未来的国王!”

    同时,她们还对本柯说了三个预言:

    “比麦克白低微,可你的地位在他之上。”

    “不像麦克白那么幸运,可你比他有福。”

    “你虽然不是君王,可你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

    麦克白感到十分惊讶:“格莱密斯爵士”是他父亲死后他所得到的称号,女巫怎么会知道的呢?而“考特爵士”的称号,他从来没有得到过;至于“未来的国王”,更令他难以置信,因为现任的国王有两位王子呢!

    还没等麦克白明白怎么回事,女巫们就像“大地上的泡沫”一样消失了。

    正当两位将军发愣时,国王邓肯派来迎接他们的信使来了。而信使的到来也证实了女巫的第一个预言:为了奖赏麦克白的战功,国王将叛臣考特爵士的头衔封给麦克白。

    女巫的第一个预言实现了,这唤起了麦克白强烈的权力欲,也激发了他内心勃勃的野心。麦克白是国王的表弟,为国家立过很多功劳,在国内地位显赫。邓肯死后,他是有机会嗣位的。

    可见过国王后,麦克白的希望一下子就变成了泡影,因为邓肯班师回朝后,宣布大儿子马尔康为储君,册封为肯勃兰亲王,将来继承王位。

    失望地回到自己的城堡后,麦克白将女巫的三个预言和第一个预言已经实现的事告诉了妻子。麦克白夫人是个心狠手辣、野心勃勃的女人,比麦克白更有野心。她不断怂恿麦克白夺取权位,这再一次激发了麦克白弑君的野心。

    这时,国王邓肯为表示对麦克白的嘉奖,带着两个王子来他的城堡作客。麦克白夫人表面上对国王装得非常殷勤,但却准备趁这个机会把国王杀了。

    晚上,她极力怂恿麦克白去杀掉国王。麦克白十分犹豫,他觉得邓肯国王秉性仁慈,处理国政也从未有过过失。要是杀了他,他生前的美德就会像“天使一般地发出喇叭一样清脆的声音,向世人昭告我的弑君重罪”。

    麦克白夫人见丈夫下不了决心,便采用激将法,骂他是懦夫,缺乏一个男子汉应有的勇气。麦克白禁不住妻子的怂恿,终于鼓足勇气,偷偷溜进国王邓肯熟睡的房间,用卫兵的刀将邓肯杀了。

    麦克白吓得心惊肉,倒是麦克白夫人比较冷静。她把麦克白行凶的刀塞到侍卫的枕头底下,又把鲜血涂在熟睡的士兵身上,然后回到房间里去洗手。

    第二天,大臣麦克德夫来叫醒国王,发现国王已被人杀害了。麦克白夫妇装出十分悲痛的样子,而国王的两个侍卫兵满身是血,神色惊慌地站在一旁,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麦克白装出气愤的样子,将两个侍卫杀掉了。两位王子见父亲被杀,自知身陷险境,趁着慌乱逃走了。马尔康王子逃到英格兰,道纳本王子逃往爱尔兰。

    国王死了,王子又逃走了,麦克白以血统相近的继承者资格加冕当上了国王。女巫的预言又一次实现了。

    (四)

    女巫的三个预言已经应验两个了,但麦克白却无法忘记女巫的另一个预言,那就是他的王位不是由自己的子孙而是本柯的子孙来继承。他不能忍受这样的结果,决定把本柯也除掉,用麦克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

    于是,麦克白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把所有的贵族大臣都邀请来参加,自然也要邀了本柯父子。但他却暗地安排刺客埋伏在本柯前来的路上,杀死了本柯。所幸的是,本柯的儿子趁着夜黑月暗逃走了。

    杀死本柯后,麦克白难以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眼前常常出现本柯满身是血的鬼魂,还对他摇着血污的长发。麦克白经常吓得脸色发白,喃喃自语。

    麦克白把他所看见的东西告诉妻子,妻子也惊慌起来。麦克白决定第二天天一亮就去找女巫,询问未来的凶吉。

    第二天,麦克白来到女巫的山洞,要她们告诉他未来的祸福。女巫操纵的幽灵说:

    “你要特别当心麦克德夫。”

    “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能够伤害麦克白。”

    “麦克白永远不会被打败,除非有一天博南的树林会冲着他向邓西涅的高山移动。”

    麦克白一听,终于放下心来,博南的森林怎么可能向高山上移动呢?

    最后麦克白又问女巫,本柯的子孙会不会成为苏格兰的国王?女巫们大声高叫,忽然8个穿着国王服装的人影一个个登场,本柯的鬼魂紧跟其后,用手指着他们。

    麦克白明白,这些都是本柯的子孙。他仿佛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忽然,女巫和鬼魂一起消失了。

    麦克白回到宫廷后,立即派人去抓麦克德夫。但他的命令晚了一步,麦克德夫已经逃到英格兰去了。麦克白盛怒之下,叫人把麦克德夫一家全都杀死,包括还在襁褓中的婴儿。

    麦克白的残忍暴行引起了苏格兰臣民极大的不安和反感。贵族们纷纷逃亡,麦克白到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麦克德夫逃到英格兰后,找到马尔康王子,希望他能够讨伐麦克白,拯救暴君统治下的苏格兰。

    在麦克德夫和马尔康的对话中,莎士比亚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君王的要求和对待暴君的态度。理想的君王应该具有“公平、正直、节俭、坚毅、仁慈、谦恭、宽容、勇敢”的品质,这无疑是人文主义者美好的理想;而那些“嗜杀、骄奢、贪婪、虚伪、欺诈、狂暴、凶残”的暴君,莎士比亚通过麦克德夫之口说道:

    “这样的人是不该让他留在人世的。”

    马尔康王子和麦克德夫率领的英格兰军队打回苏格兰,军队向麦克白的驻地——邓西涅高地进发。为了隐匿全军人数,马尔康王子命令每一位战士都砍下一根树枝举在面前,然后整个部队缓缓向前移动,看起来就像一片树林在向前移动一样。而使者在向麦克白报告时,也称是博南的树林在向邓西涅高山移动过来。

    麦克白得到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慌忙应战。最后他遇到了麦克德夫,麦克白轻蔑地对麦克德夫说,凡是妇人生的人都伤害不了他。但麦克德夫告诉麦克白,自己是未足月时从母亲的腹中剖腹取出来的,不是生下来的。

    麦克白最后的精神支柱被摧毁了,他一下子失去了作战的勇气,被麦克德夫杀死了。最后,麦克德夫拥立马尔康为苏格兰的国王。

    《麦克白》全剧都弥漫着一种可怕的气氛,但主题却非常鲜明:表现野心、贪欲对人性的扼杀;一个有所作为的英雄一旦产生了个人野心,不仅会自我毁灭,还会祸国殃民。

    在戏剧的一开始,麦克白是一位驰骋疆场的勇士,一位忠君爱国的将领。但由于女巫的预言和妻子的怂恿,他的权力欲望被诱发出来,最终勃勃的野心让他杀死了邓肯国王,篡夺王位。

    为了巩固自己的王权,他又进行了一连串的屠杀。频繁地杀人,也让麦克白的心肠变得越来越硬、越来越狠毒,直至最后变成一个毫无人性的暴君。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麦克白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形象不完全一致。历史上的麦克白原是苏格兰贵族的儿子,大约在1404年领导了反对苏格兰国王邓肯的一次叛乱。邓西涅一战,麦克白获胜,成为苏格兰国王。史书记载,麦克白统治时期,苏格兰繁荣安定,麦克白也算得上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国王。但后来旧王室势力卷土重来,麦克白被杀。

    两相对照,莎士比亚取材历史而又不拘泥于历史的创作方法,也体现出他作为一名戏剧家的伟大创造性。

    同时,该剧在演出时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詹姆士一世就是本柯的后裔,所以他对戏中所表现出来的君权神授观点自然是大加赞赏。剧中写女巫毒害人,而詹姆士一世就是最痛恨女巫的,因为他的母亲玛丽女王手下的一个女巫曾诅咒过他,他对女巫的惩罚一向都毫不留情。

    而剧中对苏格兰和英格兰国王的恭维和赞美,更是让詹姆士一世看戏时的心情舒畅得不得了,所以他一下这就赏给“国王供奉”剧团30英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