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907年到960年,短短53年中,连换了五个王朝,各路军阀为了争夺中原这块肥肉,连年发生战争,闹得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锦绣河山变成一片破败景象。此时的山西突显了它的重要性。它有太行山、黄河作天然屏障,环境相对比较安宁;它是番汉杂居地区,素有尚武之风。谁拥有山西,谁就可能入主中原。
朱温横扫北方各路军阀,建立后梁政权,唯独对占据山西的晋王李克用,即使用尽全力,仍然无法拿下,双方对峙了18年。最终,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了梁国,建立后唐。后唐在13年中换了四任皇帝,他们都专制腐败,外战内斗,状况不亚于后梁。清泰三年(936),雄踞晋阳的突厥族大将石敬瑭(892-942),在契丹的支持下,起兵灭唐,建立了后晋王朝。但他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不仅称小他10岁的契丹主为父,更把幽云十六州奉送给契丹,使中原王朝失去了屏障,为日后辽、金频频闯入中原埋下了祸根。
后汉是继后梁、后唐之后第三个王朝,开国君主是刘知远(895-948),沙陀人。他世居太原,祖上是一介草民,父亲是个不知名的下级军官。刘知远家贫,年轻时入赘太原李氏,当了招女婿。一说是他抢了李氏为妻。他为人沉默寡言,不甘心于现有生活,于是参军,与石敬瑭同在李克用养子嗣源麾下为将。贞明五年(919),与梁军在德胜交战时,石敬瑭所骑的马革突然断裂,梁军眼看追袭到跟前,知远急忙把自己的好马换给他,并为石断后,使石安全而返。从此,两人成为亲密战友。926年,李嗣源即位,史称唐明宗。天成三年(928),石敬瑭被封为驸马;长兴三年(932),石又升为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成为最有实权的藩镇。石为了感谢刘知远的救命之功,特意将其留在自己麾下,任命为都押衙(亦称衙内指挥使),帮他掌管军事。从此,刘知远成为石敬瑭最得力的心腹。清泰三年(936),后唐末帝眼看石敬瑭势力越来越大,难以控制,下令将他调离太原,到郓州任职。石闻讯,与刘知远等人商议,拒绝调动,决定造反。末帝即派大将张敬达率军3万平叛。石急忙派使者向契丹求救,答应称儿,而且事成后割让幽云十六州。刘知远劝他:“称臣、送金帛就可以了,称儿、割地将来必为中国大患。”石不听。8月,张敬达军将太原团团围住。石任命知远为都巡检使,负责守城。正当太原仅剩下5日粮的危急之际,契丹国王耶律德光(902-947)亲率5万大军打败唐军,包围了唐军驻地晋安寨。11月,拥立石敬瑭为帝,建立后晋政权,知远升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闰11月,唐军杨光远斩张敬达降契丹,石敬瑭即按耶律德光旨意,任命杨光远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军队最高统帅),而任知远为侍卫马步军都虞候(仅次于军队最高统帅)。随即与契丹联军南下攻入后唐都城洛阳,末帝自焚而死。由知远抚定都城,秩序井然。天福三年(938),升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成为后晋最高军事长官。六年(941),出任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全面掌控山西地区。
天福七年(942),石敬瑭死,出帝石崇贵(914—?)继位。按照惯例,石崇贵得向耶律德光称孙,但他实在不甘心受这样的屈辱,终于下决心与契丹断交。然而,他既不善于用人,又缺乏治国的才能,悲剧无法避免地来临了。耶律德光毫不客气地用武力教训他。开运元年(944),契丹分两路南下,东路攻占贝州,西路进攻代州、秀容,晋出帝任命刘知远为幽州道招讨使,刘在秀容与契丹伟王大战,取得了胜利,被加封为太原王。三年(946)11月,契丹再次南下,晋统兵主帅杜重威率10万大军隔滹沱河与之对阵,私下却派亲信与敌秘密谈判,耶律德光许诺他当中原皇帝,重威信以为真,即在帐内布置伏兵,召诸将开会,宣布投降。诸将不得已,在降表上签字。事后,辽主派降将赵延寿给他披上唐代天子穿的赭袍,重威不知道只是一个骗局,竟得意洋洋,派张彦泽为先锋,12月直取开封,将出帝俘获,纵兵大掠两天,都城被洗劫一空。
天福十二年(947)正月,耶律德光来到开封,为收揽民心,处死了已没有用的走狗张彦泽。2月1日,他穿上汉法服,登崇元殿受朝贺,下令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会同十年。并委派契丹人进驻重要节镇。显然,他想长期入主中原了。刘知远派牙将王峻奉表于契丹主,其实是探听虚实。耶律德光以为刘知远已经臣服,赐诏褒美,称知远为儿。又按契丹优待贵重大臣的习惯,赐给一根木拐。王峻手持木拐而归时,契丹人见了都主动让路。12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等人认为,现在中原无主,而各路节镇中,唯有知远的地位和威望最高,群情所属,建号称帝,时机已到。刘知远没有当下答应。随后,百官、将吏纷纷上表劝进,于是,刘知远在军人的拥戴下,于15日在太原称帝,国号不变,唯改晋开运四年(947)为天福十二年。五代时,军队最热衷于改朝换代,因为他们可以得到大笔赏赐,而且他们随便抢劫,从而大发横财。知远登上了宝座,但太原的府库并不充裕,他想强征老百姓的钱财,去满足军人的胃口。甚有远见的夫人李氏,出面制止,说道:“现在起事,本是义举,民心至重,切不可损伤百姓利益。”当即把后宫的积蓄全部捐出来,解决燃眉之急。3月1日,下诏“河东管内,自前税外,杂色征配一切除放”。这几手,使刘知远赢得了民心、军心,后院完全巩固了,遂立李氏为皇后。以苏逢吉、苏禹珪为相,主管行政;杨邠为枢密使,郭威为枢密副使,主管军事;王章为权三司使,主管财政。他手下的班底升格为中央官员。
辽主下令削夺刘知远官爵,任命耿崇美为潞州节度使、高唐英为相州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节度使,以控制要害之地。23日,刘知远派大将史弘肇率兵征讨代州,杀死投降契丹的代州刺史王晖。24日、25日,晋州、陕州、潞州纷纷赶走契丹所任之官,归附知远。3月6日、7日,延州(今延安)、丹州归附刘知远。
3月17日,耶律德光看到中原难以控制,决定回归本国。21日,河北豪杰梁晖杀死契丹数十人,夺取器甲数万,占据相州(今安阳),拦断契丹归路。4月4日,辽军攻下相州,耶律德光下令屠城,死者十几万,全城只剩下700人。21日,耶律德光死于镇州之栾城。
5月10日,刘知远看到进入开封的时机已经成熟,任命判太原府事刘崇为北京留守。12日,刘知远率军及百官从太原南下,过阴地关至绛州(今新绛),迫使契丹所任命的刺史李从朗投降。又过黄河到洛阳,于6月11日,顺利抵达东京。15日,大赦天下,“诸州去年残税并放。东、西京一百里外,放今年夏税;一百里内及京城,今年屋税并放一半”。契丹所授职任,不予改更。正式改国号为大汉,年号依旧称“天福”,并给文武百官加官晋爵。同时,对降辽的邺都留守杜重威采取特殊措施,调任为宋州节度使,而将宋州节度使高行周升任邺都留守。杜不服调动而发动叛乱,刘知远即命高行周率部平定。10月,刘知远亲自出征。11月,杜重威素服出降。刘知远特下诏免罪,给予太傅、楚国公的虚衔。又任命大将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从弟刘信为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12月13日,刘知远回到开封。第二天,最宠爱的皇子开封尹承训突然去世,年仅26岁。刘知远号啕大哭,他经受不了这一沉重打击,病倒了。
第二年元旦,刘知远不受朝贺。5日,下令大赦天下,改天福十三年(948)为乾祐元年。9日,改名为暠。这一切,并不能扭转病情。14日,病情加剧。27日,驾崩,享年54岁。临终前,他召苏逢吉、杨邠、史弘肇入受顾命,说:“承祐幼弱,后事托在卿辈。”又说:“善防杜重威。”苏逢吉等遵命,秘不发丧。30日,以汉高祖的名义下诏处死杜重威及其三个儿子,陈尸街头。市民恨之入骨,争食其肉,顷刻之间,成了骷髅。
§§§第2节亡国之君刘承祐
刘承祐(931-950),汉高祖第二子,乾祐元年(948)2月即位,年仅18岁。他的即位,事出意外,刘知远死前还来不及封他为王,因而缺乏管理天下的常识,只能听从顾命大臣的摆布。而顾命大臣又分文武两派,武臣相当强势,宰相很难左右局势。汉隐帝即位的第二个月,双方开始冲突。宰相李涛上奏,要求将枢密使杨邠、枢密副使郭威调到外地做节度使,枢密院事由宰相兼管。汉隐帝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向皇太后李氏请示,太后召见杨邠、郭威。杨、郭哭诉长期跟随先帝创业,现在强藩蠢蠢欲动,正需要我们出力,如果实在觉得我们不能胜任,也该等先帝丧事完了。太后一想,平定叛乱,是离不开他们的。太后当下表态,否决李涛提议,李涛随即被免职。4月,任命杨邠为宰相兼枢密使,郭威升为枢密使。从此,3位专职宰相窦贞固、苏逢吉、苏禹珪成了摆设,杨邠完全掌控朝政。
就在李涛免职的同一天,最大的藩镇河中(今永济)李守贞公然造反,自称秦王,发兵占领潼关。永兴(今西安)赵思绾、凤翔王景崇起兵响应。隐帝派大将白文珂、尚弘迁领兵镇压。尚弘迁与赵思绾作战失利,伤重而死。白文珂也久战无功。8月,朝廷改派郭威为统帅,郭看到城高而厚,强攻难以奏效,于是沿着河中府城挖掘数十里壕堑,建筑长连城,将李守贞死死围困起来。二年(949)5月9日,李守贞的副手周光逊面临粮尽援绝的局面,决定放弃河西寨,率领1100多将士投降。赵思绾在永兴被汉军围困后,粮食吃尽,便杀人充饥。汉将郭从义派人劝降,许诺授以华州留后,赵思绾信以为真,于22日宣布投降。郭从义进城后,骗赵赴宴,乘机将赵斩于市。赵思绾刚占有永兴时,城内有十多万人,至投降时,只剩下1万,其他都活活饿死了。7月15日,郭威部攻进河中府罗城(外城),李守贞退保子城(城中的小城)。23日,李守贞放火自焚。郭威将李守贞的子女、党羽一概处死,唯见其儿媳符氏长得漂亮,便留给义子柴荣当了媳妇。5年后,柴荣即位,符氏成了皇后。12月24日,赵晖收复凤翔,王景崇举族自焚而死。李、赵、王叛乱历经1年8个月,终于平息。
刘承祐即位一两年后,渐渐觉得自己业已成熟,该树皇帝的权威了,而已经掌握实权的大臣们却不容许他插手。
最有权势的宰相杨邠重武轻文,认为强国必须靠武将,文章礼乐没有什么用处。他重视完善武器装备,安定边境。对文臣的升迁,一切从严,杜绝后门,不给情面。李太后幼弟李业想破格晋升宣徽使,隐帝和太后私下与他打招呼,杨邠就是不买账。隐帝所爱耿夫人,想立为皇后,杨邠说太早了,往后放一放。不久,耿夫人去世,隐帝要求以皇后之礼埋葬,他又反对。有一次在议事时,竟然跟隐帝说:有臣等在,陛下最好不要说话。宰相公然要皇帝闭嘴,这可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有之事,无疑极大地刺伤了隐帝的自尊心。
郭威自平定李守贞叛乱后,名声大振,隐帝命他为邺都留守兼枢密使,以预防契丹南下。宰相苏逢吉反对兼任,不能开这个先例,而史弘肇认为防备契丹,任务极重,若不兼任,无法便宜行事。隐帝听从史的建议,下诏河北各州听从郭威节度。这一举措,使郭威成了最大的藩镇,其权势不亚于唐代的安禄山,为隐帝自取灭亡铺平了道路。
史弘肇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军纪严酷,部下稍不从命,当场打死,其优点是士兵所至,秋毫无犯。但他听信谗言,滥杀无辜,民愤极大。
王章理财有方,连年战争,军费开支庞大,他都能应付而有余。但苛捐杂税增多,盐酒之禁甚严,百姓愁怨。
汉隐帝再也不愿当傀儡皇帝了,他要从权臣手里夺回实权,一些升官被阻的文臣李业、聂文昌、后匡赞、郭允明等,纷纷聚集到他身旁。他们商定,立即处死所有掌实权的大臣。汉隐帝此时完全昏了头脑,没有高明的智囊,缺乏军队的支持,光靠着皇帝这张牌子,竟敢贸然下手,这不是自取灭亡吗?当他们把决定通报太后时,太后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以随便动手,应当与3位文臣出身的宰相商量才是。”李业说:“先帝说了,大事不可与书生商量。”太后仍不同意。隐帝发火了:“国家大事,非闺门所知。”拂袖而去。
11月13日,乘杨邠、史弘肇、王章上朝之机,布置伏兵,将3人乱刀杀死,又搜捕家属,全部处死。同时,隐帝派心腹送密诏到澶州和邺都,命太后弟李洪义杀死史弘肇的密友步军都指挥使王殷,命大将郭崇威杀死郭威。让级别低的军官去杀害高级首长,谁敢冒这个险呢?李洪义尽管是太后的亲弟,也不敢从命,相反,他把密诏告诉了王殷,王殷立即转告郭威。局势至此,完全逆转。郭威召集诸将商议,一致同意,带兵进京,以清君侧。19日,到达封丘。21日,只有刘知远的同母异父兄弟兖州将领慕容彦超赶来帮助隐帝,率领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出击郭军,但一触即败,彦超逃回兖州。22日,郭军很轻松地开进开封城,此时郭威纵容军人抢劫,烟火四起。第二天,王殷等跟郭威说,再不制止,今晚就只剩一座空城了。郭威下令停止,否则斩首,到下午四时抢劫才彻底停止。苏逢吉、郭允明等自杀,李业奔陕州,其兄洪信不敢收留,又奔太原,途中被盗所杀。后匡赞逃往兖州,慕容彦超不敢再得罪郭威,把他抓起来送给郭威,使他命丧黄泉。隐帝为乱军所杀。隐帝的轻率决定,断送了自己的生命,也断送了后汉王朝。
§§§第3节钻进郭威圈套的刘承赟
此时,郭威的威望和权势如日中天,无人可与匹敌,有称帝的实力了,但他很有政治头脑,深知这次出兵,打的旗号是清君侧,所以拥护者众多,如果变成改朝换代,是否都拥护呢?他拿不准。李太后还有政治影响力。太后之弟李洪义、洪信都掌握一定的兵权,现在站在郭威一边,如果称帝,他们就可能转而反对。此外,还有四大阻力。首先,河东的刘崇是刘知远的同父异母兄弟,一向与郭威不合,从不向中央上缴赋税,不断扩军备战,其实力高于其他藩镇。其次,徐州刘崇之子承赟被刘知远认作己子,有合法的继承权,且握有一定的兵力。再次,许州(今许昌)节度使刘信是刘知远从弟。最后,兖州有慕容彦超。如果上述势力联合行动,他就会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因此,他必须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尽可能减少和分化敌对势力。
郭威意识到,李太后虽已无力回天,但她仍然是可以利用的一张王牌,于是率领百官要求太后临朝称制,又上奏章表示“愿事后为慈母”,太后下诰,表示十分感动,以致“涕泗横流”。接着,郭威打着太后旗号,发表文诰,宣布李业、聂文昌、郭允明等为逆党,是他们弑隐帝、杀杨邠等人。现在逆党已除,“宜令文武百官,商议选择皇位继承人”。
起初,郭威选刘知远之子开封尹承勋,太后说他有病,长年卧床。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刘承赟为接班人。26日,又以太后名义下诰:令有司选吉日迎接刘承赟即皇帝位。用这一招,使刘崇、刘承赟信以为真,刘崇不作反抗之举,承赟则高高兴兴地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前往开封。
紧接着,郭威使出另一手。28日,指使其属下河北诸州报告:契丹入侵。于是,郭威于12月1日,统率大军北征。19日,到达澶州,迫使刘知远从弟刘信自杀。20日,在将士拥戴下,回师京城。此时,刘承赟已来到宋州(今商丘),王殷等派郭崇威带兵700去阻拦他进京。郭见到刘承赟说:“是奉郭威之命来作警卫的。”承赟本有大将张令超作警卫,为什么还用他来警卫呢?等郭崇威走后,刘承赟的心腹董裔觉得不妙,对刘承赟说:“请紧急召见张令超,命他连夜夺郭崇威兵,然后投奔太原。”可惜,刘承赟犹豫不决。当晚,郭崇威抢先做通张令超工作,使之归顺。随即将董裔杀死,软禁了承赟。26日,郭威以太后名义发布文诰:废刘承赟为湘阴公。29日,又发一诰:命郭威监国,国家大事,一切听从郭威处理。第二年(951)正月4日,发布汉太后诰:授郭威符宝,即皇帝位。郭威正式宣布改国号为周,改元广顺。次日,太后迁居西宫。13日,将刘承赟杀死。至此,刘承赟的皇帝梦完全破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