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迹寻踪-离奇车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结束了愉快的农场之行后,我开着车,载着KK、安仔,三个人一边唱着歌,一边欣赏着窗外的美丽风景。我们刚在农场摘了草莓,吃了农家宴,还下河摸了肥鱼,别提多开心了。而这条农场公路也让人在驾驶时感觉心旷神怡,路面宽敞,路况平稳,几乎连个小颠簸都没有。回城的路上,一边是镜子一般的农场水库,一边是绿油油的平整稻田,景色别提多美了。

    更重要的是,由于公路才通行没多久,路上的车非常少,在这种路上开车,简直是一种享受。这会儿的阳光也不错,既不明亮也不暗淡,我心里想,如果我这老爷车是辆敞篷车就完美了。

    我们正唱歌的时候,忽然听到车后传来急促的喇叭声。透过后视镜,我看到后面出现一辆黑色轿车,速度极快,却开得歪歪斜斜,一侧轮胎已经出现离地状况,整个底盘都快飞起来了。

    “哇,这个人怎么开车的?别是醉驾吧!”KK担忧地说道。

    我也赶紧降低速度,让车靠近路边右侧护栏,给这辆黑色轿车让道。轿车嗖的一下就超过了我们的车,但依然开得歪歪斜斜,几乎呈S形蛇行了。

    这样下去,肯定会出事。我踩了脚油门,保持距离跟在了这辆车后,同时拨打了110和120,说有一辆车涉嫌酒驾,而且很可能马上就要出事了。

    电话刚挂断,前面那辆车便突然在笔直的马路上急转弯,以极快的速度撞向右边的护栏。

    我也赶紧左打方向盘,擦着车尾,躲过了横在路面上的黑色轿车。而黑色轿车在发出一声轰然巨响之后,撞在护栏上,车头顿时瘪了下去,引擎盖翘了上来,驾驶室内则鼓起了巨大的白色安全气囊。

    【侦探小百科】

    安全气囊

    这是安全气囊系统的一个辅助保护设备,它是用带橡胶衬里的特种织物尼龙制成,工作时用无害的氮气填充。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充气大约需要0.03秒。安全气囊旨在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当发生碰撞事故时,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或车辆发生翻滚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位。

    我赶紧停下车,然后和安仔、KK一起向黑色轿车冲了过去。轿车油箱也许很快就会爆炸,我们必须尽快把车里的人救出来。

    车门变形了,幸好KK力气大,用肘关节击碎了车窗玻璃,我又用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戳穿了安全气囊,和KK合力把驾驶座上的人拖了出来。把这个人救出来的时候,我留意到,这辆车挡风玻璃上的遮阳板,是放下来的,而车内的自动天窗却是打开的。

    我们拖着这个人,刚跑回到我们的车附近,黑色轿车就发生了爆炸,引擎盖高高飞起,又重重砸落在距离我们只有几米远的地方,溅起一阵阵火花。KK和安仔连呼几声好险,而我则从怀里抱着的这个人口中,嗅到了浓烈的酒味。

    安仔走到我身边,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皮包。

    “这是什么?”我问道。

    “你俩救他的时候,我也没闲着,把这个人放在副驾座位上的皮包拿出来了。人家车子爆炸,损失也够大的,我帮他挽回一点损失。”安仔一边说,一边仔细查看这个刚死里逃生的醉驾者,突然叫了起来:“咦,这不是吴教授吗?”

    2

    我们前一天晚上就来到了农场春游,在农场客栈里住了一晚上。当时客栈里除了我们三个人之外,还有另外一拨客人,也是三个人,吴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人不多,所以客栈老板把我们两拨人合并在一起,做了一大桌菜。

    记得当时吴教授很健谈,虽然并不认识我们,但还是坐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科研成果。他是农科院的,一提起正在进展的某个农产品基因改造工程,他就眉飞色舞,大概快要出成果了吧。

    席间,他的两个同伴也敬过酒,可吴教授滴酒不沾,说自己自从拿到驾照后就戒酒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是好习惯。可为什么现在我却从他的口中嗅到了浓浓的酒味呢?真是奇怪。

    对了,还有个细节,昨晚一起吃饭时,吴教授一直不停地打着喷嚏,我也好奇地问过,是不是有鼻炎呀?但吴教授却说,自己是花粉过敏,天生的。干农业这一行,不接触花粉是不可能的,所以几乎一到春季他就不停地打喷嚏,他早就习惯了,现在如果不打喷嚏他反而会觉得难受。

    【侦探小百科】

    花粉过敏症

    这种病是指那些有过敏体质的人,由于对花粉有过敏反应,而引起的呼吸道及眼部的过敏症状。在自然界中,植物花粉的传播方式主要有风媒和虫媒两种。由于花粉产量多、体积小、质量轻,容易借风力传播,所以,风媒花是造成花粉过敏症的主要来源。

    吴教授一直昏迷着,大约10分钟后,救护车和消防车同时赶到现场。消防员忙着灭火的时候,抬担架的护士嗅到了现场的酒味,皱着眉头说:“唉,又是醉驾,这些人怎么这么不珍惜生命?”

    救护车与消防车驶离现场后,我和KK、安仔也上了车,这件事就暂时告一段落,我很快就忘记了。可谁也没想到,几天后,这件事又缠上了我。

    3

    原来,受害人的家属——也就是吴教授的夫人,坚持认为丈夫是被人暗害,她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真相。所以,她找到警局,向李警官申诉自己的理由。

    李警官让我参与案情调查,于是,我约见了吴教授的夫人。

    我问吴夫人:“吴教授平时是否有喝酒的习惯?”

    吴夫人说:“我丈夫绝对不可能喝酒!他有肝病,肝硬化中期了,一直服用保肝药,喝酒就等于自杀。他还不让我跟他单位说,担心单位知道他生病了,就不给他派任务,让他去疗养。”

    我迟疑片刻,问:“吴教授会不会真是想自杀呢?”

    “不可能!老吴一心都扑在事业上,他经常在我面前说,他的基因改造项目,如果成功了,推广到全国,可以让黑土七号马铃薯亩产量提高15%。现在眼看项目推进到了最关键时刻,他怎么可能自杀?”吴夫人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快速浏览着警方卷宗,自从车祸之后,吴教授就昏迷不醒,他主持的农产品基因改造项目也不得不交给了其他同事。而医院提供的血液检测报告显示,事发后吴教授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98毫克,高于80毫克的醉酒驾车标准,更远远高于20毫克的酒后驾车标准。

    再看当天与吴教授同在农场度假的另外两人的口供:

    一个人叫白喜海,是农科院的行政领导,他说确实没亲眼见到吴教授喝酒,三个人各住一间客房,至于吴教授有没有私下喝酒,他就不知道了。

    另一个叫王进,是吴教授的助手,吴教授离开的时候,就是他送吴教授上车的。因为不顺路,他后来坐白喜海的车离开农场。据他说,他送吴教授的时候,并没嗅到吴教授口中有酒味。

    那可真是太奇怪了,警方猜测,也许是吴教授在开车的时候喝了酒,而且还喝了不少,达到了醉酒程度。但轿车发生了爆炸,残骸内并没发现有酒瓶碎片,可能喝完后就扔出了车窗。

    翻阅着卷宗,我忽然感觉有点不对劲,仔细想了想,然后问吴夫人:“吴教授的花粉过敏症,是不是很严重?”

    “是啊,挺严重的,到了春天,只要在户外他就会不停打喷嚏。”

    我记得在一本书里看过,驾车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打喷嚏,因为打喷嚏的时候,眼睛会自动闭上,绝不可能有人能够睁着眼睛打喷嚏。而闭眼驾车,极有可能酿成事故。

    “那你们还放心让他开车?”我问道。

    吴夫人回答:“每次需要驾车的时候,他就会吃抗过敏药。这类药物见效很快,吃后5分钟左右,就不会再打喷嚏了。”

    “他吃的是什么药?”

    “主要是不会造成嗜睡的口服抗过敏药,比如开瑞坦。”吴夫人想了想,又说,“对了,在农场度假的时候,老吴给我打过电话,提到王进送了一盒进口抗过敏药给他,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是王进上周去香港开学术会时,特意给老吴买回来的。你们说,会不会是王进给老吴下了毒?他送老吴的,根本不是抗过敏药,而是浓缩酒精什么的?老吴服下了药,就醉酒了?”

    真是个异想天开的思路,且不说有没有可以制成胶囊或片剂的浓缩酒精,既然是一盒药,吴教授每次只会按剂量服用,不可能一盒全部吃掉,而且谁也不可能提前知道他究竟会服用哪粒。如果整盒胶囊都更换为所谓的浓缩酒精,难道王进就不怕剩余的药片被警方检查出有问题吗?

    “一定就是这样的!王进这么做也是有动机的。他一直是老吴的助手,老吴出了事,那个农产品基因改造项目自然就落到了他肩上!眼看就要出成果了,王进正好可以将所有荣誉据为己有!”吴夫人继续说道。

    好吧,我不能放过任何一条有价值的线索,那我就先从王进送给吴教授的那盒香港购买的抗过敏药开始查起吧。

    4

    车祸当天,轿车油箱发生了爆炸,大部分车内证物在爆炸中遗失殆尽。幸运的是,王进送给吴教授的那盒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却一直放在吴教授的皮包里。还好,爆炸发生之前,安仔这小子手疾眼快,把皮包从副驾座拿了出来。

    在吴教授的皮包里,我们还找到了一盒谷胱甘肽,这是常用的保肝药物。另外还有一瓶男士古龙香水。

    我把皮包里的所有药品都送到华博士的实验室进行检验,结果证明,苯海拉明胶囊并未被调包,里面的成分均是货真价实的抗过敏药。保肝药也同样如此,没有丝毫问题。不过,那瓶古龙香水却有点问题,里面的香水已经没有了,但从香水瓶内壁却根本没检出香水成分,反而检出了苯海拉明,太奇怪了。

    我去了一趟农科院拜访王进,来到办公室的时候,他焦急地对我说:“小D探长,抱歉我不能给你太多时间,只有10分钟。现在科研正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我丝毫不能分心。”

    我直接问及了苯海拉明的情况,他也毫不隐瞒地回答:“我在香港开会的时候,跟我住一个房间的秦教授不仅花粉过敏,对雾霾和海鲜等都过敏。每当过敏不舒服的时候,他就会服用苯海拉明,特别好使。我立刻想起吴教授也有严重的过敏症,听秦教授说,这种药在香港和内地药店都有,但我想,还是在香港买吧,就去附近一家药店买了一盒。”接着,王进又补充道,“说来也巧,我送给吴教授这盒药的时候,他说自己带来的抗过敏药正好吃完了,他正发愁第二天没药吃呢。”

    “那么,你知道吴教授有一瓶古龙香水吗?”

    “知道,不过,吴教授从来不用香水。以前他使用过敏药的时候,为了快速产生效果,就用水把药品溶解了,灌在香水瓶里,喷到鼻子里去——久病成良医,这是吴教授自创的办法。也别说,效果还挺好,只要喷一喷,立马就见效,几秒之后就不打喷嚏了。”

    看来是吴教授取出了三粒胶囊板上的苯海拉明,吃了一粒或两粒,然后把剩下的两粒或一粒放进香水瓶里,自制了喷雾剂。

    居然还有这样的方法,这有科学依据吗?带着疑问,我去请教我的朋友华博士。

    华博士马上做实验,把苯海拉明溶解在模拟胃液的酸性溶液中,然后倒进另一个杯子里。

    我问到了吴教授把抗过敏药溶解后,直接喷到鼻腔里的做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华博士愣了愣,答道:“哈,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抗过敏药直接抵达患处,当然有效果。而且就算喷的是清水,也会止住打喷嚏的,这可以刺激鼻黏膜嘛。”

    这时,我忽然嗅到空气里出现一种奇怪的气味,是酒味。

    “你喝酒了?”我诧异地问。在我的印象中,华博士只有心情特别好或者特别差的时候才会喝酒。

    华博士脸上露出了笑容:“嘿,果然和我预料的一样。”他指着杯子里奇怪的溶液,说,“看吧,这模拟的胃液可不一般哦,是我根据吴教授的胃液样本,人工配置的,还原度99%。在模拟的胃液中,苯海拉明和保肝药谷胱甘肽发生化学反应了。”

    “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类酒精样反应,在某些特定的酸性环境中,苯海拉明和保肝药接触,分解后会产生酒精,主要出现在呼吸道和尿液,而血液中也会检出酒精成分,所以你们在现场会嗅到浓郁的酒味!”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吴教授服用的两种药物混合在一起后,在胃液中,产生了酒精!

    而王进在送吴教授上车时,却并没嗅到酒味,这大概是因为吴教授刚刚才吃了抗过敏药,与保肝药暂时还没发生化学反应吧。

    “这样的药物也太危险了吧……”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华博士说道:“其实也不是在所有人的胃液里,这两种药都会产生化学反应,分解出酒精。根据文献记载,大约一百万人里,有三个人的体内会发生这样的反应。很遗憾,吴教授就属于这个特定人群,也许是因为他长期从事农业科研,接触了许多化学物质,才令他体内的胃液环境正好成为这两种药物发生反应的温床。”

    5

    看来吴教授的车祸确实是一桩意外事故,吴夫人冤枉王进了。

    当我们向吴夫人解释了前因后果后,她也表示可以原谅王进;而王进得知这一情况后,也不住叹气,认为自己好心办了坏事。我正准备离开时,吴夫人突然对我说:“你能不能帮我去处理一下吴教授那辆报废的轿车——现在需要去办理报废手续,我实在没精力去做这些事情了。”

    助人乃快乐之本,我答应了吴夫人这个请求。这一次我没开车去,而是叫了一辆出租车。我的公文包里还有华博士给我的一卷关于苯海拉明的文献资料呢,坐在出租车上,我正好可以看一看,知识总是多多益善嘛。

    到了汽车报废场,我看到了成堆的废旧车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见到了吴教授的那辆黑色轿车,真是惨不忍睹,几乎成了光架子,因为着过火,到处都是黑黢黢的。

    轿车的天窗依然呈打开的状态,而挡风玻璃和遮光板都在爆炸中损毁严重。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救出吴教授的时候,遮光板是拉下来的。

    咦,有点奇怪,那天的天气这么好,阳光一点都不刺眼,我还希望自己的车是敞篷的呢,吴教授为什么要把遮光板拉下来呢?而他把天窗都打开了,不正是想让阳光多射一点到车里来吗?

    我打开华博士给的关于苯海拉明的资料,快速翻阅着,很快就看到了一段话,然后我又打开手机,搜索网页。当我看到另一句话的时候,所有线索都串到一起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王进并非无辜,是他一手造成了这桩可怕的交通事故!

    我立刻乘车来到了农科院,这一次,我先打电话通知了李警官。

    在王进的办公室里(现在吴教授的办公室已经归王进使用了),王进看到我和李警官的到来后,不禁大吃一惊。

    我径直问道:“吴教授说自己的抗过敏药正好用完,担心第二天没有过敏药的时候,说过香水瓶里的自制喷雾剂也用完了吗?”

    “没……好像没有吧……”王进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看到他的表情,我就知道自己的猜测至少有一半正确。

    “是啊,抗过敏药和自制喷雾剂同时用完,虽说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我很怀疑,他为什么要把原来香水瓶里的自制喷雾剂倒掉,然后换成新的用苯海拉明制成的喷雾剂?”我逼问道。

    王进吞吞吐吐地答道:“也许……也许真的发生小概率事件了,抗过敏药和喷雾剂都用完了呢?”

    “不!”我摇手道,“这是一件有预谋的事,有人想置吴教授于死地。”

    “这……这怎么可能?”

    我说:“有这种可能,实验结果证明,苯海拉明和保肝药合用,能发生化学反应分解出酒精,虽然这种可能概率极低,但不排除此种现象发生。而预谋暗害吴教授的人,着眼点并不在两种药发生化学反应上,而是放在了那瓶喷雾剂上。那瓶喷雾剂根本不是吴教授自己制作的,而是另外有人用苯海拉明溶液更换了原有的抗过敏药溶液。”

    李警官说:“对,喷雾剂的疑点太大了。”

    我拿出了华博士给的资料,翻到其中一页,说道:“在相关资料里记载,苯海拉明在药理机制中,可以起到类似阿托品的作用。”

    李警官说,“阿托品可不是一般药物,它是从颠茄和其他茄科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有毒物质。其主要作用,有一条就是用来扩大瞳孔。”

    此时,我发现王进全身开始颤抖了。

    我趁机说道:“李警官,你知道,安仔的视力不太好,前几天我才带他去医院配了一副眼镜。而在确定近视度数之前,医院先得对他进行散瞳验光处理。而当时使用的散瞳药,就是阿托品。”

    【侦探小百科】

    散瞳验光

    散瞳验光是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使之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的验光。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较强,验光时如果不散大瞳孔,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不能把调节性近视即所谓假性近视成分除去,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散瞳验光是很有必要的。

    “吴教授使用加了苯海拉明的喷雾剂,会产生什么后果?”李警官问道。

    “鼻眼相通,鼻腔摄入苯海拉明后,药物也会进入眼中。而苯海拉明与阿托品有着共同的特征,就是可以造成散瞳——散瞳的时候,眼睛会特别惧光,只要有一点阳光进入眼中,就会让人觉得刺眼,所以吴教授开车的时候拉下了遮光板。而轿车天窗在头顶上,所以没有阳光进入眼中,他没有关闭天窗。但随着散瞳的继续,他只有闭上眼睛才能抵御刺眼的阳光,实际上吴教授已经进入了失明状态,他根本就是闭着眼睛开车的,再加上酒精的作用,所以发生车祸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我解释道。

    王进终于忍不住大发雷霆,负隅顽抗了:“这么说,你们在怀疑那瓶喷雾剂是我制作的?”

    我说:“从我掌握的情况看,不是怀疑,应该说,就是你制作的。”

    王进说:“我发誓,我从来就没碰过吴教授的香水瓶!”

    我微微一笑,说道:“王老师,介意留下你的指纹吗?别忘了,警方做事一向都有严密的流程,在吴教授的公文包发现香水瓶后,我们一直都放在证物袋里。而之后,你也没有接触过香水瓶。如果现在我们在香水瓶上检出了你的指纹,你说你该如何解释呢?”

    王进顿时脸色惨白,浑身剧烈的颤抖令他双腿一软,跪坐在了地上。他喃喃说道:“我恨吴教授,我恨他……所有的实验都是我做,所有的论文都是我查资料,我写第一稿,而发表时他永远是第一作者,很多重大课题都是我提出的,可最后所有荣誉都属于他一个人。我永远都是他的助手,他不死,我永远都没法出人头地……”说着说着,他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好了,李警官,现在我可以把现场交给你了。”我再次说出了经常说的那句话,作为这桩案件的结局。

    “密室之谜”答案:鼓手给吉他手灌下掺有毒药的红酒后,将冰棍放在了插销上,并同时打开暖空调,把门虚掩。当室内温度上升,冰棍融化之后,插销就落下来,插进了插销孔中。

    但冰棍是含糖的,所以引来了嗜糖的蚂蚁,从而让小D探长揭晓了真相。

    大家好,我是小D探长。看完前面的破案故事后,你是不是也想找个案子破一破,体验一下当侦探的感觉呢?好,下面两个案子就看你的啦。

    答案请在本书中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