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说儒-从容坚定一声笑,生命似歌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四篇 第十二章    从容坚定一声笑,生命似歌谣 (1)

    生命自信,无需“气粗”

    一只狡猾的狐狸悄悄溜进了它窥视已久的农舍,今天这家农舍的主人出去聚会,狐狸是瞄准了机会才在此刻现身的。狐狸翻过了篱笆,穿过一片草地,然后来到一堵墙下,它知道,在这堵墙的后面就是它梦寐以求的猎物——一群还不知道死期将至的兔子。狐狸舔了舔舌头,准备从墙上翻过去,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跑来两只小狗,冲着这只狐狸狂吠不止,狐狸哆嗦了一下,害怕地将脑袋埋在自己的皮毛下。但是那两只小狗虽然叫声很凶狠,但却迟迟不见行动,似乎对这只狐狸并没有构成直接的威胁。狐狸壮着胆看了看那两只小狗,体格虽然比自己整整大了两圈,但是眼神中一点也没有杀气,除了无休止的狂叫,没有别的举动。

    看来没什么危险了,狐狸深深出了口气,它大模大样的走向那两只小狗,冲它们做了个鬼脸,没想到那两只小狗竟然转身跑了。狐狸很得意,它摇了摇尾巴,再次来到墙根下,准备翻过去,这时它感到似乎有什么东西站在身后,它扭头一看,原来是一条白狗,这只狗的身后跟着那两只小狗,小狗还是一个劲的狂吠不止,狐狸并没有把那两只狗放在眼里,但是眼前的这只白狗却让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只狗虽然没有狂吠,而且也没有将它一口咬死的杀气,但是给狐狸的感觉却如一座大山压在了身上,透不过起来。白狗的眼神里近乎流露出一种可爱的神情,但这种神情却着实让狐狸胆战心惊,它有种不祥的预感。

    它匍匐着来到白狗面前,请求对方的原谅,白狗轻轻的扬了扬自己的前爪,示意让狐狸赶快离开,这个稳重而优雅的动作让狐狸看到了一丝生机,它从地上起来,快速地蹿了出去,以后再也没有打过农舍的主意。

    两只小狗狂吠不止无法赶走狐狸,而白狗温和的眼神和稳重的动作却让贪婪的狐狸知难而退,很显然,这只白狗的身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让狐狸感到害怕,那是一种稳如泰山般的自信,这种自信并不需要通过狂吠不止来表现,而是由内而外的震撼,就像牟宗三先生说的那样,是“与精神相适应的底气”。

    在牟宗三先生看来,自信是一种信念的积累,生而为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自信的精神状态,自信是翻滚波澜后的淡定,是花谢花开的从容,亦是山高水长的厚重。正因如此,更多时候,它亦是一种心理状态的积极反应。牟宗三先生认为,这是儒家“君子上达”的思想体现,“君子上达”达到的是一种对自我的明确认知,继而产生的积极肯定。

    自信之人,不悲观,不厌世,懂得收放,恬静中见波涛汹涌,凝神中显稳练豪阔,因自我信任,所以不以外在的强硬来突显自己,而那些自卑脆弱之人,往往习惯将外在的动静弄得极大,仿佛如猩猩捶胸,让别人以为力大无比,实际上恰好暴露了内心的无所依靠。道家讲动静之间唯见真章,说的是攻守之间的处世智慧,儒家言青山崩于前而不动,说的是自身力量的强大。

    自信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内在的饱满,他不依靠别人的赞美来填充自己的生活,也无需过多的自满来掩饰自己的瑕疵,因为自信从来是一种直面的姿态,持久地贯穿于人的一生,不惧风雨,不畏险途,不见颓唐,步履轻盈,却是力量十足。

    有一匹马,胆小怕事,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因此显得是非的自卑,有时候见到小兔子、小老鼠都不敢从它们身边走过。森林里的其他动物谁都可以欺负它,拿它来取乐,于是,这匹马越来越觉得自己没用,整天唉声叹气。

    一天,这匹马来到一条河边喝水,正在它喝的正欢的时候,一阵风吹来,随后在它的身后出现了几只唧唧乱叫的猴子,它们也是来喝水的,但是这些猴子觉得马碍事,要把它赶走,猴子只有三只,而且都很瘦,要是真理论起来,根本就不是马的对手,但是这匹马没说什么,只是默默低着头离开了,去寻找新的水源。那些猴子在后面大声的笑声,说着一些令马感到伤心的难听话。

    很快马儿找到了一条小溪流,这条溪流清澈见底,让它感到很开心,它低头喝了几口,但似乎是祸不单行,此刻,一只饥肠辘辘的老虎正悄悄地出现在马儿的前方。那只老虎狂吼了一声,然后向马扑去,这匹马虽然吓得浑身发抖,但出于本能,它还是用蹄子踢了这个庞然大物。也许老虎太饿了,它在不小心的情况下被踢倒后,竟然倒地不起。小马惊呆了,它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消息一下子在整个森林传开了。大家都来到这匹马的身边,用敬佩的眼神看着它:“能打败大老虎,真是个英雄。”马环顾周围的动物们,又壮起胆子看着躺倒在地上的老虎,这才相信自己真的不简单。

    在我们身上,潜藏着很多不被自己了解的神奇力量,倘若马儿没有在危难时刻奋力一搏,或许她永远都无从知晓自己“真的不简单”,认识到这一点后,相信这匹马儿今后不会再自卑下去,而是会拥有崭新的自信人生。

    牟宗三先生说,自信是水之源,人之骨。它支撑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直起腰,抬起头,“顶天立地而为一真人。”在牟先生看来,“人生境况从容美质,必有其信念可为者,此信念自信刚强而不弯曲,诸事岂有不可为之理。”

    生命中有自信,如同荒漠中遇绿洲,燃起一片希望,项羽率江东子弟破釜沉舟,横扫秦军,故千古名传,韩信领万军背水一战,大破敌营,故名将风流,即便是一个不起眼的个体,甚或是一块平常的石头,由于内有自信,故而人生无绝境,曲径变坦途,内有无穷力量,又何惧人生路上多坎坷?

    儒音凡录

    背水一战:韩信率领军队攻打赵王歇,要通过一道狭窄的山口。赵王依仗兵力优势,要与汉军来个正面作战。韩信知道后,非常高兴,到了半夜。韩信命令兵士吃点心,打了胜仗再吃饱饭。天明时分,韩信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没多久,汉军佯败回水边阵地,此时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准备一举消灭韩信,背水而立的士兵因为无路可退,回身猛扑敌军,赵军一时无法取胜,便要回撤,这时,赵军营中已经插满了汉军的旗帜,赵军于是四散奔逃,汉军大胜。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君子上达:出自《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意思是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立定有声的理想

    理想是什么?牟宗三先生说,理想是“流淌的生命路径”,是“天地间的成仁之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大或小,或易或难。西哲说,理想是大西洋的明灯。在儒家看来,理想则是不动如山的“君子之道”——成仁成德而为大圣。

    在牟宗三先生看来,“理想好说,行来却难”,人生漫漫,有满城风雨,有电闪雷电;有大河阻道,有山川横亘,免不了现实困顿,际遇不顺,为了生活能够继续,常常不得以而放弃理想。牟宗三说他自己就看到过因为历史的原因而不得已放弃理想,转而投身其他行业的人。这令牟宗三先生十分惋惜,说是“文化学术的一大损失”。

    人生不易,世路艰难,正因如此,能坚定的踏足人生之途,立定有声,持之以恒,以理想为指引,去探寻属于自己真正的人间道,其具有的意义就显得格外突出。

    约翰是美国东部一个小城的高中生,自从他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NBA的比赛后,就立志要成为篮球巨星,像他所崇敬的那些明星一样在篮球场上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此,他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刻苦训练,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由于自身的刻苦努力,他由原来的替补球员成为了球队的中坚力量,每场比赛,他都是最被看好的后卫。但是他并没有停下自己超越的脚步,他要成为全美最优秀的控球后卫。

    大学三年级的夏天,约翰骑着他那辆心爱的自行车赶往学校,再过一星期,球队就要参加州际比赛,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就在他拐过一条街区的时候,一辆“哈雷”摩托车突然闯到了他的面前,没等他反应过来,约翰已经倒在了地上。等约翰醒过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自己的一条胳膊被固定着,右腿完全没有知觉,家人悲伤的告诉约翰,他已经没有右腿了。

    因为这场车祸,约翰的人生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再也不能上球场打球了,再也实现不了做全美最优秀控球后卫的理想,他曾经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此完结了。但是出乎大家的意料,虽然失去了右腿,但是他依然没有离开篮球场,所不同的是,他不再是球员,而成了一名教练,他带领的校队屡次获得大学生联赛的冠军,其中的优秀队员先后成了NBA的职业球员。

    当有人问起约翰有没有值得遗憾的事情,约翰说:“不,到目前为止的人生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遗憾,我虽然再也不能成为全美最优秀的控球后卫,但我还在球场上,我的理想并没有破灭,我一直在努力,我属于这个舞台。”

    虽然因身体原因没能成为最佳控球后卫,但是对于约翰来说,他始终站在篮球这个舞台,他的理想始终没有中断,因此正如他说的“没有遗憾”。

    第四篇 第十二章    从容坚定一声笑,生命似歌谣 (2)

    多少愁绪山川载动,几多情思万古水流,能为岁月所积淀的,能为我们所留存的,是人们心头的那与雪山齐高而不化的信念,这一信念,是理想的执着正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与韧性。一如人行山路,有宽阔之处,亦有崎岖之途,实际上,在我们所能预计的人生行程中,崎岖之途远要多于宽阔之处,正因如此,有人选择了退却,有人改变了行程,当有人提及过往的理想时,也许他只能做这样的回答:“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不免令人唏嘘,实在让人惋惜。

    牟宗三先生将人之理想归结到“主义”的高度,说这种“主义”开出了“人生宇宙的大本”,就像大红的太阳一样,照应出了人生万象,从中也寻觅出了自己的归宿。

    一个年轻人一心想要成为大明星,为此他白天做小生意,晚上自己一个人琢磨如何演戏,经常在社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中进行表演,以磨练自己。后来有人告诉他,有个电视台正在招收学员,以后可以演戏,他便去应试,成了这个学员培训班的一员。

    学员的生活枯燥单调,而且没有任何收入,在学习之外,这个年轻人依然要去摆摊做生意,养家糊口。有人嘲笑他异想天开,想当明星想疯了,他并没有理会这些人,而是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向前走去。

    培训班毕业后,他被安排到电视台住持儿童节目,导演安排他在镜头前装疯卖傻,吸引观众,创造高的收视率,他知道这并不是他要的生活,但为了能有机会出演电视剧,他还是很认真的干这这份工作。几年后,一个电视剧导演让他在自己的电视剧里出演一个群众角色,这个年轻人很高兴的答应了,为了这几秒钟的镜头,他不仅认真揣摩人物心理,还非常认真地和导演沟通,这引起了周围了的一阵嘲笑。大家都说一个跑龙套的何必那么认真。

    不管别人如何嘲笑,他都坚持着自己做一个优秀演员的理想,在做了几年后的群众演员后,他开始担任一些电影的男主角,经常因为如何演好角色而和其他演员和导演发生争执,从一开始的无人理睬到后来的有人倾听,这个年轻人用他的演技和激情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后来这个年轻人获得了他从影以来第一个大奖——最佳男演员奖,此后几年,他开始自己做导演,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他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不仅成了一个众人心目中的好演员,也是一个号导演。

    很多时候,是生活在选择我们,而不是我们在选择生活,所以能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不动摇,如故事中那个年轻人一样终成大器的非常难得。“生活”这两个字的意义就是不断地给予我们以诱惑、以打击、以摧残,而凡鸟终成凤凰,是以浴火重生方能鸣叫于九天之上。这其中必然有着难以想象的煎熬与孤独、隐忍与搏击,以千斤之压而度波澜壮阔的人生之海,一回头,已是春暖花开又一枝。

    儒音凡录

    控球后卫:控球后卫往往是全队进攻的组织者,并通过对球的控制来决定在恰当的时间传球给适合的球员。是球场上拿球机会最多的人。他要把球从后场安全地带到前场,再把球传给其他队友,他还要组织本队的进攻,让队友的进攻更为流畅。

    生命的光彩在于纵横驰骋

    人生似潮水奔流,若遇着岛屿和暗礁,定会激起美丽的浪花。此间是花香浮动,彼处是水天一色,而潮水奔涌之处,滔滔拍岸之声,令人耳目喜悦,如观胜景。这令人澎湃的一幕是由其自身所决定,而人生的价值亦为如此,就像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历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在漫长然而又短暂的人生之旅中,你是默认无声,抑或绚烂夺目,决定权永远在你手中。

    正如牟宗三先生所说:“他之生命起何作用,看他之态度。”其实,潮水翻江倒海,奔腾不息,其意境开阔,声势浩荡,只因有着一泻千里的豪情,流则流,冲则冲,不见一丝犹豫,故此,虽有未知的种种,也不走回头路,而其不悔终生的跋涉,终究收获一份怡然旷达的心境。

    三十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投奔自己的前程。少小离家,迢遥万里,云山苍苍,人海茫茫,心里难免有几分惶恐。这位年轻人便来到惠通禅寺找到住持,希望住持能指点一二。

    住持此时正在禅房休息,听说本地有位后辈即将踏上人生的旅途,就拿出笔墨纸砚,看了看这位年轻人,在纸上写下了三个字:“不要怨”。然后抬起头,对着这个前来求救的年轻人说:“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

    光阴荏苒,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从前那个年轻人如今已是人到中年,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他有了很大的成就,他返回家乡的那天,又去拜访了惠通禅寺的住持,他到了寺庙才得知,住持已经在多年前圆寂了,现任住持拿出一个盒子,取出一张纸,对这个人说:“这是老主持生前留下的,说是有人一定会再回来找他,如今你来了,这个就交给你吧。”

    还乡的中年人这才想起三十年前他在这里听到的人生的一半秘诀。他展开那张有点泛黄的纸,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字:“不要悔”。

    看完这三个字,中年人长叹一口气,住持的这六个字折射出他整个的人生。他想到在他没有离开家乡前,他的生活是那样的乏味和单调,他似乎一眼就看到了人生的尽头,而这几十年在外拼搏闯荡,虽然很艰难,但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值得的,这人没有白做。他看着纸上的那几个字,眼眶湿润。

    开弓没有回头箭,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平庸也好,成功也罢,说到底都是在跟自己做着拔河比赛,这场比赛结果如何,都在于你的一念之间。向后退或是向前行,犹豫不决抑或坚毅向前,不同的人生姿态注定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对于事物不同的认识也决定了你将处于怎样的人生高度。一如泥瓦匠,有人视自己的工作为砌砖,有的认为自己不过是在赚钱养家,而有人则认为自己在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最后,谁能活出意境高远的价值人生,是很明显的事情。

    牟宗三先生曾说,生命的光彩不在运气,不在文秀,是走出困难,纵横驰骋。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魂归仙境,生不带来些什么,死也不带去些什么,那么活着的过程是否该呈现出点什么?追求充满价值的人生,一如在旷野中追逐动作敏捷的猎物,时而有石头挡路,时而有树木遮掩,时而有岔路出现,事实上,在踏上坦途,爬上山顶,迎来日出之前,所有的艰难险阻都是不容回避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艰难和险阻,我们获得的价值才显出更为靓丽的色彩。

    一个落弟秀才去林妙山拜访法印禅师,他有很多的迷茫与苦思需要禅师的开悟。

    林妙山山势陡峭,极难行走,这个秀才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费了近两个时辰放到山顶,此时,日薄西山,寒风袭来。秀才打了个冷颤,全身无力。

    秀才来到禅师面前,看到禅师正在专心喝茶,似乎没有察觉到有人进来,便立在一边,等禅师喝完茶再开口请教。禅师喝完三杯茶后,伸了伸腰,在床上小睡了片刻,当他醒来时才看到一个年轻人站在面前,秀才说明来意后,禅师微微点头,让秀才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随后给他泡了三杯茶。让秀才一杯一杯喝完。

    秀才迟疑了一下,然后端起第一杯茶,喝下时紧皱眉头,因为这杯茶实在太苦了,接着秀才喝第二杯茶,这回稍好,有淡淡的芬芳,但是依旧有些苦涩,当秀才喝下第三杯茶时,顿觉心头犹如被什么洗涤般舒畅,甘甜,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禅师这时说道:“年轻人,这三杯茶水下肚,便是经历了一番五味人生,你知晓了吗?”

    秀才这才恍然大悟,禅师已在不知不觉中回答了他的疑惑。

    一如禅师所言,人生就像这三杯茶水,至苦、微苦、甜美,大抵为人,都逃不过这三种滋味,牟宗三先生认为,要想拍拍胸膛说自己没有浪费父母给予的生命,必要经历炼丹般的修行工夫,“这工夫是不容易的,所以才显出人生的真义来。”

    所谓人生的价值,绝非随便说说便能轻易实现,没有人能替代我们做出选择,没有人能替代我们规划人生,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在于我们伸出手掌去抓住空气中那流动的气息,如此,当你的手握紧之时,你才能清晰的感受到那种被自己填充的滋味。

    人们穷尽一生,都在不停的奔跑,都在永远的进出,都希望能够找出衡量人生价值的方法——我并没有虚度人生,更没有黯然神伤。牟宗三先生告诉我们:“一种性情,一种格调,甚或一种本质,都出于一种自我的发现。”

    风起叶落,寒塘微澜,无一不是生命过程中的起起落落,云淡风轻,空谷幽兰,不过都是人生道路上的各色风景,乘风归去之前,你是否能在那一抹余晖之下刻下你曾经坚定的身影呢?

    儒音凡录

    白炼钢化作绕指柔:西晋刘琨《重赠卢谌》一诗中有“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句子。吕延济注:“百炼之铁坚刚,而今可绕指。自喻经破败而至柔弱也。”后因以“绕指柔”比喻坚强者经过挫折而变得随和软弱。

    秀才:本称茂材,原指才能秀逸之士,东汉人避光武讳,改作“茂”。“秀才”二字最早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元封四年,下诏求贤,“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