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破,跳得过:视角变了,世界就变了-从知足看人生,会看见珍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目光太高,要求太多,对什么都不满意,忽视身边的人与事,却在失去后发现它们的重要,这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心路历程。多数时候,我们不是不幸福,而是不知足。

    懂得珍惜才有福气,因为知道拥有的可贵,心灵总是充实的,心情总是美好的,即使有悲伤,也依然相信自己的富足。这就是俗语说的:“知足常安,知足常乐。”

    ◎ 所有的不快乐都来自不知足 ◎

    人们常说“欲壑难填”,一旦陷入欲望的沟壑当中,无休无止的欲望就会使人们变得倍加贪婪。贪婪的欲望经常会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在欲望面前不懂得适可而止,而且总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总是希望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回报。于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贪婪欲望,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欲望的满足,人们又会不停地索取,不停地追逐。

    人们经常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来形容贪欲无止境、人心不知足的现象。据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来自于这样一个典故。

    不知在几百年前,有一个名叫“象”的人,家中十分贫穷,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了维持生计,象每天都不得不到后山去砍柴,然后卖给邻居们,以获取毫厘之币。

    又是一年飘雪时,天气异常寒冷,可是象还是要和往常一样到后山上去打柴。走在上山的路上时,他忽然在一棵树底下看到一条冻僵了的蛇。看到蛇可怜的样子,象把它带回了家,放到屋子里最暖和的地方。没多久,蛇被救活了。

    蛇很感激象的救命之恩,于是答应象,愿意帮他实现任何愿望。

    象一时间简直如获至宝。一段时间过去了,象只是要求每天能有简单的衣食。蛇都一一满足了他。

    后来有一天,象所生活的这个国家的国王生了一种重病,需要以蛇的眼睛作为药引。于是,国王下旨悬赏寻找蛇眼,承诺如若谁能够找到蛇眼,就会得到高官厚禄以作为奖赏。

    悬赏通告很快就下发到各地,象也看到了这则通告,他立刻想到了自己救过的那条蛇。于是他找到蛇,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没想到,蛇竟然连一点犹豫都没有就答应了象的要求,取下自己的一只眼睛给了象。然后,象把它献给了国王。国王的病果然很快就好了起来,象因此得到了承诺的高官和厚禄。

    象的生活一下从过去的“地狱”升到了“天堂”。就在象每天都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时,国王最喜爱的一位公主又生病了,太医说需要蛇肝才能医好。于是,国王再次下旨,承诺能找到蛇肝者将被招为驸马。

    象又去找蛇。蛇于是张开嘴,让象拿着刀子爬进去割下一块蛇肝。蛇肝治好了公主的病,象成了人人羡慕的驸马。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天象在向国王问安的时候,国王对他说,蛇肝真是个好东西,如果平时也能够常常吃到一点,说不定还能够强身健体呢。

    为了讨好皇帝,象再次找到蛇。蛇还是张开嘴,让象爬了进去。这一次,象进去后想多割一些下来。结果蛇太疼了,一下子昏了过去,嘴也合上了,象就被闷死在了蛇的肚子里,再也出不来了。

    人有了贪欲之后就永远都不会满足,也就无从获得快乐。要想真正地享受人生的乐趣,就应该做到知足常乐,因为知足是根,常乐是果,知足弥深,常乐的果才会丰硕而甜美。也只有真正做到知足,人生才会多一些从容和达观,从而才会常乐。

    有人认为“知足常乐”是一种不思进取、停滞不前的思想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可深入研究后,我们就会发现,他们错误地理解了“知足”的真正含义。所谓“知足”者,是知道“足”与“不足”的区别,而非简单地把“知足”理解成“满足”。

    知足能使人不为物质所役,懂得“够用就好”的道理。爱因斯坦对钱财不太在意,也很知足。他曾用一张大面值的支票作为书签,结果不小心弄丢了那本书。对此,他一笑了之。试想,如果换成葛朗台先生,肯定是捶胸顿足、要死要活了。一把躺椅、一杯清茶、一本好书,某人就能常乐;住上别墅、开上跑车、搂着美人,某人却不乐,此皆因懂不懂知足。

    网上有首《知足常乐》的歌谣,颇觉玩味。其中几句歌词:“想想疾病苦,无病既是福;想想饥寒苦,温饱既是福;想想生活苦,达观既是福;想想乱世苦,平安既是福;想想牢狱苦,安分既是福;莫羡人家生活好,还有他家比我差;莫叹自己命运薄,还有他人比我厄……”

    这里,作者用类比的方法,表达了对无病、温饱、达观、平安、安分的认识,对现有收获倍加珍惜的心态,对目前成果尽情享受的胸怀。由此说来,知足是人们认识社会,把握心态的一种智慧;常乐是认识事物以后如何处世的一种精神境界。

    其实,知足与否是由不同的欲望层次所决定的。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各种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知足常乐,就是对生命的当下肯定。

    真正做到知足,便可以从纷纭世事中解放出来,独享个人妙趣融融的空间。对内发现自己内心的快乐因素,对外发现人间外物的真爱与秀美。对事,坦然面对,欣然接受;对情,琴瑟和鸣,相濡以沫;对物,能透过下里巴人的作品,品出阳春白雪的高雅。如此,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来说,便有一个宁静、温馨的避风港口,足以让我们常常喜乐。

    ◎ 蒲公英也能翱翔天空 ◎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喜欢抱怨的人,总觉得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很少有人能够看清自己的优点。其实,你羡慕别人,忌妒别人,只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够好。你是蒲公英,没有娇艳的花朵,就羡慕美丽的玫瑰。可是你忘了,玫瑰只能一辈子站在地上仰望天空,而蒲公英则有着翱翔天空的自由!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个著名情节,周瑜被诸葛亮的计谋气死,死时说出:“既生瑜,何生亮?”郁郁而终,一向被人视为忌妒者的下场。

    虽然这个情节并不是史实,但却能给我们不少启示:周瑜何必只盯着这一个方面?为什么不想想“曲有误,周郎顾”这个典故,那个让懂音乐的人由衷佩服,让弹琴的少女故意弹错的人,可不是那个晃着羽毛扇的诸葛亮。如果周瑜能够看开一点,就算战场上有胜负,他仍然是一代风雅的儒将……

    忌妒这种情绪,说穿了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一味盯着别人的优点看个没完,难怪会越想越郁闷。但是,在看别人优点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自己也有优点?你看到别人的诗情画意,何必想自己不会写诗作画,为什么不想想自己是个理科高手?

    不能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是可悲的,他们只能沉浸在忌妒的情绪中,根本无法自拔,因为他们感觉不到自己身上有任何东西能够与他人抗衡,只能扭曲自己的心理,诋毁他人的优秀,似乎把他人的形象拉低几个层次,自己就能高大起来。

    看看自己的优点,对自己的幸福感到满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你为什么非要用别人的幸福来让自己眼红呢?不要去看别人的生活,将视线放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你才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还有那么多时间需要自己珍惜。

    反过来说,若是你看别人看得太久,那么你会对自己越来越不满,越来越轻视。

    大学时,宿舍里共有四个女孩,她们都有出色的外貌,聪明的头脑,讨人喜爱的个性,她们之间的竞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个宿舍,每个人都有自己忌妒的对象,或者习妒对方的家庭好,吃穿用度都比别人高几个等级;或者忌妒别人的男友好,从初中开始两情相悦,至今没有改变;或者忌妒有人外语口语好,可以直接与外国人对话……

    这种忌妒的情绪持续了四年,四个人各自看其他三个人不顺眼,寝室里的关系时好时坏,经常发生争吵。大考小考都要比个没完,每年的奖学金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肯服谁。直到大学毕业后,这种攀比也没有停止,她们总是互相打听对方的状况,想知道对方过得怎么样,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混得比对方好。

    多年接触下来,四个人也有了一定的感情,只是那种忌妒兼羡慕的感觉始终没有变淡。后来,她们结婚的结婚,出国的出国,创业的创业,联系渐渐少了起来,偶尔想起其他人,第一个想法不再是忌妒,也不再是不服输,而是对青春的怀念。

    很久很久以后,她们有过一次聚会,发现四个人走了四种不同的道路,每个人都有所成就,她们在一起互相问候,互相关心,一起分析正面临的问题,并约好要常常在网上聊天,以便给其他人提供帮助。聚会结束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突然说:“真奇怪,以前我总是忌妒你们,其实现在我依然觉得你们的生活让人羡慕,但我的心态的确变了,现在的我更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我过着最适合我的生活。”其他三人同时点头,那长久的青春心事,终于在这一刻化为彼此的默契。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你和别人境遇多么相似,性格多么雷同,做着同样的事,有同样的目标,甚至付出同样的努力,最后你都会发现你们是两条路上的人,你们的生活完全不一样,这个时候你会发觉,忌妒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因为最能让你满足的,终究还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路。

    如果能早一点看透这个事实,我们的生命就会少了那些不必要的忌妒,多一些赏心悦目的风景,至少,当你看到玫瑰的时候,你不会去羡慕那硕大而馥郁的花朵,因为,你是正在天空飞翔的蒲公英,你有你的生活方式,你有你的自豪和快乐,你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不贪多也不抱怨,这就够了。

    永远不要忌妒他人的生活,他人有他人的崇山峻岭,你也有你的青草地与白云天。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你的生活就会越轻松,心态就会越开阔,更能认清自己该走的道路。当你能够在承认别人优点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优点,你已经初步具备了优秀者的心胸。接下来,就按照你选择的道路飞翔吧,你有属于你的世界。

    ◎ 平心静气,烦恼就会变得简单 ◎

    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我们身边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我们越是迫切地想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就越是得不到。当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也许因为过于喜欢,便飞蛾扑火地去追求,结果这义无反顾的阵势往往吓跑了对方;当我们疯狂地想得到成功的时候,也会被过于炙热的欲望蒙蔽了眼和耳,听不到成功敲门的声音。

    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把尘世的礼物堆积到愚人的脚下,我只要赐给我不受烦扰的心灵!”显然,他是把拥有宁静的内心世界当作上苍对自己的最好赏赐。事实也的确如此。即便我们获得了世界上的一切,却失去了平安、宁静的心灵,对于我们自己又有什么益处呢?现实生活告诉人们,有了宁静,才有专心,才有深思,才有精研,也才有收获。

    在这个充满浮躁气息的世界里,宁静就像是一泓温润的湖泊,化成雨,飘洒在人的心里,成为洗涤心灵尘埃的清泉。宁静,才能听到花开、雪落的声音,也会诞生一种成功的奇迹。

    著名的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时,总是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许任何人打扰,只有在需要帮助时才会拉铃召唤仆人。就在这样的“身心俱静”中度过了数千个日日夜夜,在一次睡梦中,他终于找到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法。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在1756年至1762年,离开巴黎来到蒙莫朗西,度过了几年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生活,然而这却是其思想大放异彩的辉煌时期。他的创作力在此期间特别旺盛,出版了三部极为重要的作品:《新爱罗伊丝》《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到波士顿市郊。对大自然的迷恋使他经常陷入对世界的沉思和冥想之中,在垦荒种地和渔猎的间隙里,他完成了伟大的文学巨著《瓦尔登湖》,也因此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巨匠。

    中国的第一大隐士——陶渊明官场失意后,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劳苦耕作,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举手投足之间追求着心灵的宁静,并写下了《桃花源记》等大量传世之作。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24岁左右就离开家庭进入寺庙,一住就是十几年,这是他人生中极为平淡而安静的时期。在这期间他潜思默想,写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心雕龙》,赢得了千百年来世界性的声誉。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潦倒之后,住所由北京城内迁移至西郊香山脚下,过起了家徒四壁、食不果腹的清贫生活。在这里,他用10年的生命,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精神家园,为我们铸就了一座仰之弥高的文学奇峰。

    还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古今中外,大凡治学有为和事业有成者,无不是与宁静相伴。正是他们追求宁静的心境,经过修炼才能实现其伟大志向和崇高目标。《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很多时候,我们一直都在苦苦追寻成功的足迹,奋力捕捉机遇的灵光。但成功敲门的声音往往是轻巧的,只有怀着一颗浮华散尽之后的宁静之心,才能听得见成功的召唤。

    然而另一方面,宁静并不是让我们离群索居,躲到荒山野林或孤岛上。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我们并没有必要刻意去做孤云野鹤,重要的是心灵的静若止水。有一句话说得好:“宁静是一种境界。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吧。” 努力让自己在喧嚣中追求宁静,让渴望宁静的心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或是漫步在人文大师们的文字花园中,或是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诉诸笔端。心无旁骛、简单笃定,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结果。

    世间没有那么多解不开的烦恼,只有不愿去正视的人。不要纠结于生活中的烦恼琐事,平心静气,便能得到一分安然。

    宁静是纯洁的。它以安静,隐去了人世间的喧哗和丑陋,赐给人以静之美、静之馨、静之醉。而追求宁静,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便可以在从容中品味过程的美好,在宁静中感受成功的自然。

    ◎ 用知足填补空虚的灵魂 ◎

    如果欲望是一把剑,适当的欲望能让你披荆斩棘,为自己的未来打开一条出路;过度的欲望则会伤人伤己,让你的世界面目全非。那么内心的知足就是欲望的剑鞘,把欲望固定安放,让我们始终知道它的形状,能够把握它的动向,才不会被它操控。

    有个老人在岸边垂钓,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景色,突然看见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两尺多长,落在岸上后,仍腾跳不止。游客们露出艳羡的神色,可是钓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了河里。

    周围围观的人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野心之大。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只是一条一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河里。游客们满脸不解。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钓着一条不到半尺长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河里,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钓者回答说:“喔,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就算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所以只好要小的,其实小鱼挺好,做起来也没那么麻烦呀。”

    克制欲望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有多少拿多少,有多少用多少,有一份知足的心态。不论环境、能力如何,自己应该清楚自己需要多少东西,超过了就是负累。干脆在生活中不要把负累捡回家,从根本上保证自己不会为物欲烦恼。当你习惯了身边的“刚刚好”,任何多余的事物都会让你烦躁,这时,你已经达到了超越物质的境界。

    心宽的人才会知足,因为他们不会以自己的生活和人比较。我们知道,很多原本对生活满意的人,因为看到更好的房子、更棒的车子,导致自己看什么都不顺眼,恨不得自己的薪水翻三倍,马上“更新换代”,这种攀比的意识,是人们过分执着金钱的重要原因。但过日子就是量体裁衣,别人的房子再大,你住着也许空旷没着落;别人的车子再好,你开着也许没手感,也没技术。

    课堂上,哲学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 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兔子刚爬到树上,仓皇中没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说巧不巧,它正好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后,老师就问大家:“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

    同学们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还有呢?”老师继续问。直到同学们再也找不出问题了, 老师才说:“可是土拨鼠哪儿去了呢?”

    土拨鼠哪儿去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将同学们的思路拉到猎狗追寻的目标土拨鼠上。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让同学们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打岔,土拨鼠竟在同学们头脑中消失了。

    哲学故事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解读,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忘记土拨鼠?因为兔子出现了。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努力全集中在一件事上,很容易忘记最初的目的;还可以说,因为有更重要的事出现,我们没有精力再去想其他事;也可以说,土拨鼠本来就不重要,我们早晚会忘记它。

    结合金钱与生活,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显得更为深刻。我们应该把金钱看作兔子,还是土拨鼠?这完全是两种选择。把金钱看作兔子,生活看作土拨鼠的人,总会为了那只兔子丢弃一切,甚至生活本身也会从脑子里消失,因为金钱本身就有改变人心的力量,稍不注意,你就会被它控制,让它岔开思路,越岔越远。

    金钱不应该凌驾于生活之上,它应该是生活的从属,是那只即使想不起来,也依然存在的土拨鼠,它的作用是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而生活本身,有更多更有意义的事,等待我们去追求,这才应该放置更多的精力。多少金钱也满足不了我们的心灵,但幸福的人生,却能让我们懂得知足,懂得什么是真正地享受生命。

    ◎ 成功的人都会珍惜时间

    时间是一个太过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时间的重要性早已经有长篇累牍的论述。时间给予我们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是一些人最终成功,而一些人最终潦倒。出现这种状况并不是时间本身,而是把握时间的能力。

    对于成功者而言,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因为他们对于时间的利用和控制已经和绝大多数人拉开了差距。很多人总是抱怨时间不够充足,但成功人士的时间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也没有多出一分一秒,只是这些人懂得知足,把握现有的时间,珍惜眼前的时间,节约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因此他们做出的业绩比我们多出许多。

    因为我们总是被时间追着跑,所以在时间面前我们难以把控自己的步调,而成功人士则懂得引领着时间,所以他们才能取得成功。

    犹太人的经商才能是全世界公认的,很多人就开始研究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缘由。在经过观察后,研究者得出了一个结论:犹太人除了从小就接触到商业熏陶之外,他们还非常善于管理时间。都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只有犹太人才喜欢在时间与金钱之间进行换算。有一位月收入达到20万美元的商人曾经这样给自己算账:他每天可以挣到8000美元,那么平均下来每分钟就能够挣到大约17美元。如果有人浪费了他五分钟的时间,那就相当于他被偷走了85美元。

    曾有一家百货公司的调查员为了做一个产品的市场调查而直接跑到了一个商人开的百货商店里,然后冒昧敲开了公司宣传部主任办公室的大门,然后礼貌地说自己需要五分钟的时间来做这样一个调查。但是这位商人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同行的要求,并且解释道:“我之所以拒绝你,是因为你没有提前预约,现在是我的工作时间,你的到来会对我的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愚笨的人用力气赚钱,而聪明的人用智慧赚钱,二者之间的距离高下立判。时间的流逝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无法回避的大问题,对于那些渴望成功的人而言,即便他们无法控制时间流逝的速度,但是绝对可以在流逝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但是在时间的利用中,很多人又往往容易走极端,为了节省时间,可能会降低做事的标准,或者是一头闷在时间当中,无休止地做事。这两种情况都不能算是节约了时间,因为在标准时间内并没有把事情做好,反而让自己精力透支,之后累积的疲劳和压力反而会降低做事的效率。

    珍惜时间,需要的是一份自控力,一种专注力,不要左思右想,全情投入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把握住流逝的时间,还有一点就是拒绝拖延,想到的事情要马上进行行动。

    一个女孩决定在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公司上班,但是她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独自一人去远方旅游。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她又说起了自己的梦想。朋友立即问她:“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呢?”“大概一年以后吧。”女孩回答道。朋友又说:“那你今年去和一年以后去有什么区别吗?”女孩想了想说:“那我下半年去吧。”“下半年去和今天去有什么区别吗?”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极其有限的,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听过了太多时光宝贵的故事。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呢?很多人都习惯将早就该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或者更晚的时间。但事实上,无法把握时间的人其实也就无法把握自己。当时间一点点流逝,有人看到的是机遇、是沉淀,而有人看到的只能是懒惰和失败。

    不要抱怨时间不多,在抱怨中时间也在流逝,你只要说服自己不要花费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全情投入,在有限的人生中你才能成就无限的事业。

    ◎ 人生,就是哭过、笑过、珍惜过 ◎

    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不是悲观处世,而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得到也会有失去,命运自有安排,那些得不到的,终其一生也不能得到;那些本该属于我们的,不去追也会到我们的手中;那些注定失去的,就算双手握得再紧,还是会消失……

    虽然道理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能对这些释然。人生就是如此,不管你是否接受,它都不可能改变。愚蠢的人会抱怨人生,会对人生感到绝望,而聪明的人会接受这一切,淡然地看待世事变迁。

    一匹战马在战场上救了士兵,士兵为了感激它,为它换了一套新的马具,并给它佩戴了红花,带领它到马场上绕行,让所有的马都向它致敬。这时候,一匹小马带着敬畏的眼光对它说:“你真伟大,真让人羡慕!”那匹战马听后,淡淡地说:“没什么好羡慕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之事。”

    两个月后,这匹战马在战场上受了重伤,由于无法医治,它被送进了屠宰场。在进屠宰场时,它又遇见了之前的那匹小马。这一次,小马幸灾乐祸地说:“没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你,如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面对小马的冷嘲热讽,受伤的马依旧淡淡地说:“没有什么可悲伤的,早晚都要走这一步,我只不过提前走了而已。”说完,它平静地走进了屠宰场。

    战马在立下战功后,迎来了无比辉煌的时刻;而当它负伤无法医治时,又被无情地送进了屠宰场。面对这一切,小马在一旁冷嘲热讽,而战马却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那一份从容,得意的时候没有骄傲,失意的时候也没有悲伤,这无不令人感动和敬畏。每个人都该拥有这样一份淡然和从容的心境,用平常心去面对人生的荣辱,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在起起伏伏的生活中把握自我,超越自我。

    人的一生犹如簇簇繁花,既有火红耀眼之时,也有黯淡萧条之日。如果过分地在意“荣”,过分地计较“辱”,就会滋生烦恼和痛苦。事实上,无论是“荣”还是“辱”,终有一天都会成为过去,唯有坦然视之,才不会让心被荣、辱左右。然而,人的生命常常不是随性而行,每个人都有敏感的神经,他们的思绪总会被一些小事而牵绊,容易为一件事情的好坏而高兴或伤感。事实上,如果放开这些事情,随性而为,就能够在荣辱得失之间做到泰然自若。

    接受是知足常乐,宠辱不惊是懂得珍惜眼前,人生就是一个哭过、笑过、得到过也失去过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一切感叹都源自于我们的内心。若是保持一份淡然,不要让心灵遭受污染,那么你就能拥有一个恬淡的人生。

    她是一位空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飞机上认识了事业有成的他,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新娘是漂亮的空姐,新郎是名利双收的年轻企业家,这样的组合实在完美。婚礼上,不知有多少女人羡慕她嫁了一位好男人,也不知有多少男人羡慕他娶了一位温柔而漂亮的妻子。面对女友们酸溜溜的调侃,她表现得很平静,因为她知道婚姻不是烟花,只为一时的绚烂。

    婚后的她,尽管工作繁忙,但稍有空闲,她还是坚持做一个合格的妻子。她会为他煲汤,为他放好洗澡水,帮他洗衣服,打理文件,做好她该做的一切。结婚一周年纪念日,他送了她一辆车。面对这份厚礼,她的朋友和同事似乎比她更兴奋,而她的心思却不在礼物上,她知道其实他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他了。因为工作原因,她不能经常陪伴在他身边,而他对她的新鲜感也逐渐丧失了。

    结婚一年零三个月,她提出了离婚。这段曾经轰轰烈烈、浪漫纯粹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一些同事在背后窃窃私语,说她活该,她装作听不见;曾经对自己投来羡慕眼光的朋友也开始变得“聪明”,说她当初太鲁莽,不该轻信那个男人。

    面对流言蜚语的无情打击,她依然坚强。她觉得,这场婚姻没有错,因为他们彼此爱过。只要他曾经给过自己一颗最真的心,那就够了。

    是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那一场邂逅的爱情。然而,谁也不能保证一段情能够走多远,一段婚姻能够永远不出现意外。当生活出现意外,甚至要失去某种东西的时候,曾经的荣耀和美好顿时变成了失意和落寞。人生贵在体验,无须对结果耿耿于怀,淡然地看待人生的安排,你才能体验最真实的人生。

    在宠辱问题上,人们若是能做到顺其自然,才叫洒脱。顺其自然是经历了万千风雨之后的大彻大悟,也是领略了人生的峰回路转之后的空灵,也是一种幽幽暗暗、反反复复追问之后的抉择。试着让一些事情顺其自然,这样你会发现内心会渐渐开朗,而思想的负担也会随之减轻许多;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宠辱不惊的幸福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