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借口缠住你-充分评估自己,正确调整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界上无数的失败者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才干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擅长的工作。他们浪费掉了大量的精力,而自己却从未觉悟。

    1.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所谓目标,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成果。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埋头苦干,但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人们有多么宏伟的蓝图,而在于人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目标。目标错了,你的人生无异于南辕北辙,你的青春和汗水只能被浪费。

    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是正确的目标呢?简单来说就是适合自己的目标。

    有一个美国小女孩,从3岁时便开始接受音乐教育,4岁时她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钢琴曲。16岁那年,她考入了丹佛大学音乐学院,梦想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家。然而就在当年夏天,她却放弃了这一梦想。因为在著名的阿斯本音乐节上,她遇到了有生以来最残酷的竞争。一位刚满11岁的孩子,只看一眼曲谱,就能演奏她要练上一年才能弹好的曲子。一向颇为自负的她感觉到了自己的巨大差距,于是她鼓起勇气向父母解释说:“对不起,我改变主意了。我不再想成为一个钢琴家。”父母表示接受女儿的决定,但她自己的心中却像堵了一块巨石。

    好在不久,她就发现了新的目标——“国际政治概况”课程。她的导师也认为她是这一领域难得的千里马,因此尽其所能地指导她,将她引向了国际关系和苏联政治学领域。19岁时,她便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26岁时,她获得博士学位。由于精通4门语言,她很快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助教,专攻苏联军事事务。33岁时,她已经成为一名杰出的教授。1987年,在一次晚宴上,她简短而有特色的致辞引起了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的注意。从此她在政界青云直上,直至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她就是创造了黑人女性历史的康多莉扎·赖斯。

    获得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我们不能在死胡同里浪费时间和精力。赖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孩子成长为叱咤风云的政坛明星,这期间赖斯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她善于自省、勇于放弃,并重新选择的能力,无疑更值得我们深思。倘若当年她不能放弃自己的愿望,那么她今天至多也就是一个普通的钢琴家。所以,在人生路上选择正确的目标才是首要关键。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张五常小时候非常喜欢打乒乓球,自以为有这方面的天分。有一次,他碰到了一个小孩子,对方虽是初学,而且个子矮得只能踮着脚尖拍球,但是拍得啪啪直响。张五常便走上前去,教他打乒乓球。谁知这个小孩一教就会,不教的也会。不到两个月,张五常就发现自己已经不是他的对手,而且往往输得莫名其妙。由此,他意识到自己在打乒乓球方面并没有什么天分,转而投身其他领域,最终在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那个小孩子,就是后来的世界冠军容国团。

    后来,张五常离开香港去北美发展,临行前容国团教了他几手发球的绝活。第二年,他就在加拿大拿了个单打冠军。后来,他在美国加州大学与一位教授打赌,谁在乒乓球桌上赢了对方,谁的经济学水平也就更高一筹。结果,那位颇有把握的教授一连输了10局。对方吃惊地说:“你怎么不去打乒乓球呢?你可以去争取世界冠军的。”张五常笑着说:“你真是笨死了,我怎么打得过容国团呢?”

    张五常为什么不去当乒乓球运动员?很显然,这不是他去不去的问题,而是球队收不收他的问题。同样的道理,虽然很多目标看上去很令人激动,但是并不一定适合你。

    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的道理。这话不假,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与其用勤补拙,那么为什么不把精力用在你原本就很优秀的方面呢?更何况,有些拙并不是一味地下苦功就能补上的,有些事并不是只有勇气和魄力就能决定的。”

    所以,我们在人生设定目标时,要结合自身条件、外部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切实考虑目标的可操作性。谁不想“乘长风破万里浪”?可是如果你没有丝毫的航海知识的话,你的那些远大的目标往往会让你葬身海底。

    2.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

    民间有句老话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思是说对人对事都不能太苛求。但是国人向来有“说一套、做一套”的传统。一直以来,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要求其实都蛮苛刻的。尤其是在面对自己的缺点时,很少有人能够坦然。更多的时候,人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掩盖自己的弱点,让自己看起来更完美一些。

    然而,这个世界上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到最后弄巧成拙的人和事还少吗?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更何况我们有弱点并不是错误,而且任何弱点都可以通过努力去弥补。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正视并感激自己的弱点。因为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弱点,才会给自己新的学习机会,从而增长智慧,愈加成熟。这样的人,不仅更容易接近成功,而且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那些不肯或者不敢甚至不能正视自己的人,非但很难取得成就,同时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新年伊始,上海市一家外资企业登出招工启事,准备面向社会招聘一位经理助理。在招聘条件一栏中,有一项条件是必须具备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当天上午,先后有6位求职者前来应聘,前5个应聘者都称自己有类似的工作经验,但面对招聘经理的考问,他们很快显示出了对这一行业的无知。

    第6位求职者是一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坦率地对招聘经理说,自己并不具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但是他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并且拥有十足的信心,相信经过短暂的实践后,能够胜任工作。

    “没有工作经验你为什么还来应聘?你没看到我们的招聘条件吗?不过我很欣赏你的诚实,说说你为什么能够实言相告呢?”一位外籍招聘经理用生硬的汉语问他。

    “是这样的,先生,”青年人回答,“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偷了家里的鸡蛋拿出去卖钱花,结果被奶奶知道了。奶奶问我时我撒了谎,奶奶在我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巴掌,然后告诫我:‘穷不可怕,只要你诚实,你就有救。’我永远记住了这句话。”

    毫无疑问,这位应聘者被破格录取了。几年后,他成为这家公司的财务总监。

    穷不可怕,只要你诚实,你就有救。同样的道理,有弱点并不可怕,而且非常正常,只要你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努力弥补,你就能逐渐得到提升。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弱点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自信。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优点了如指掌并大肆宣扬,而对自身的弱点却不敢承认和面对,害怕弱点被别人看透,受到他人的嘲笑和蔑视。如此一来,这些弱点便不断地发挥破坏作用,对个人的发展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

    与此相对,那些在职业生涯中有所收获的人,都是能够清醒认识自己的人。他们在知识与能力上或许并不一定胜人一筹,但是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从而能够及早规避相关危害,并积极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用优点去克服或弱化自身的弱点。

    而且,即使是暴露自己的弱点,有时候也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对于相互合作者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换来别人的信任和帮助,提高合作的成效。

    飞人乔丹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历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一。一方面由于他球技过人,曾经创造过多项世界纪录;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他过人的气度和胸襟。

    在当时,公牛队中最有希望超越他的新秀是年轻的皮蓬。皮蓬年轻气盛,好胜心极强,在乔丹面前,他常常流露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煞费苦心地寻找乔丹的弱点。但乔丹却从来没有把皮蓬当做潜在威胁,更没有因此而排挤他,相反他经常对皮蓬加以鼓励。

    有一次休息时,乔丹问皮蓬:“你觉得咱俩的三分球谁投得更好一些?”

    皮蓬听了很不高兴,阴阳怪气地说:“你这是明知故问,当然是你。”因为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乔丹投三分球的成功概率是28.6%,皮蓬的成功概率则是26.4%。

    看着生气的皮蓬,乔丹微笑着纠正说:“不,皮蓬,你投得更好一些。你的动作规范、流畅,你很有天赋,以后会投得更好。但我投三分球时有很多弱点,我扣篮主要用右手,而且会习惯性地用左手帮一下忙。可是你左右手投得都很棒,而且不用另一只手帮忙。所以,你的进步空间比我更大。”

    乔丹的大度让皮蓬大为感动,此后他一改自己对乔丹的看法,更多的是以一种尊敬的态度向乔丹学习。因此,他们二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为公牛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看看乔丹,再想想身边那些专事抱怨、报复的人,或者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怎能不慨叹?我们又怎能不汗颜?也许现在,你还在为人际关系而痛苦,为成功无望而苦恼。然而在抱怨生活不尽如人意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想到,这一切,源于我们缺乏一种“晒晒”自己的勇气?要知道,有弱点并不可耻,隐藏自己的弱点,不能与合作者彼此坦诚相对,才是真正的可耻,才是最大的弱点。

    3.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角色是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领域的专用术语。一场戏中通常有主要角色(主角)和次要角色(配角)两种,把它借用到社会学中,便有“社会角色”一说。有道是“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企业,直至整个社会,要想保持稳定和谐,都需要每一个参与者密切配合,也即要求每个人自觉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论你的角色多么糟糕。

    新学期开始后,县中学转来一位女孩儿。看她的衣着,就知道她是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女孩有着农家孩子的朴实和勤奋,听课专心,发言踊跃,让班主任于老师非常欣慰。

    可是几天后,于老师注意到,女孩儿总是低着头走路,有时眼睛还红红的。有同学欺负她,还是想家了?带着疑问,于老师把女孩儿叫到了办公室。

    经过一再追问,女孩儿说出了实情:这几天她发现自己无论是穿着还是学习都不如其他同学,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觉得父母花这么多钱让她来县城读书,最终恐怕会让父母失望。

    “是这样啊。那老师给你讲个故事。”说完,于老师给她讲起了前不久看过的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一个小镇上。为了募捐,玛莎所在的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话剧。得知消息后,玛莎第一个去报名要求当演员。她的目标是出演剧中的女儿。但是到定角色那天,玛莎却一脸冰霜地回到了家,因为她被告知,她的角色是一只狗。整个晚饭时间,玛莎不是抱怨牛排太咸,就是埋怨土豆太淡,搞得一家人都没了胃口。饭后,爸爸把玛莎叫到书房,两个人谈了很久。虽然他们拒绝透露谈话内容,但是第二天人们又看到了那个快乐的玛莎。她不仅没有拒绝演狗,还买来了护膝,以便更好地排练。

    终于到了演出的那一天。从头至尾,玛莎穿着一套毛茸茸的道具,手脚并用地在台上爬来爬去,还不时伸个懒腰,晃晃脑袋,动作惟妙惟肖,精湛的表演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球,虽然她从头至尾没有说过一句台词。

    后来,玛莎向人们透露了她和爸爸那天晚上的谈话内容。爸爸说:“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说到这里,于老师加重语气说:“命运赐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不如全力以赴,演好自己的角色。因为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哪怕你连一句台词也没有。”

    西方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诚然,在生活的舞台上只有极个别能够预知未来的好导演,大多数人都将平凡的生活演绎着自己。那是最本色的演出,又有谁能说我们不成功、不幸福呢?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是美军历史上唯一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在美军历史上,他晋升速度“第一快”;在历届总统中,他出身“第一穷”。从一个平民之子到举世瞩目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凭的是什么?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切源于年轻时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晚饭后,艾森豪威尔和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他的手气很糟糕,一连几把牌都很烂。当他再次抓到一把烂牌时,他变得很不高兴,开始抱怨上帝。这时他的母亲停了下来,正色对他说道:“如果你想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是好是坏。”

    艾森豪威尔一愣,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牌怎样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全力打好手里的牌,求得最好的结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母亲的话。对生活,他从未存有任何抱怨,因为他总是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最终他成了美国总统。

    无论是演戏,还是打牌,既然选择权不在我们手里,那么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怨天尤人只会让你徒增烦恼,不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我们能够做的、应该做的,是学会适应并改变它。只要不抱怨,任何角色都可以让你更精彩;只要肯努力,再烂的牌也有可能会赢。

    4.要摸索探求自己的长处

    世界上无数的失败者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才干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擅长的工作。他们浪费掉了自己大量的精力,而他们自己却从未觉悟。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广袤的草原上,一只小羚羊忧心忡忡地问老羚羊:“这里没遮没拦的,我们又没有锋利的牙齿,难道天生就要成为狮子、老虎的腹中物不成?”老羚羊回答道:“别担心孩子,我们的确没有锋利的牙齿,但却拥有可以高速奔跑的腿。只要善于利用,即使再锋利的牙齿,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自己,发展并经营自己的长处,你才能更准确地发现自己的最佳才能,找到到达成功目的地最迅捷的途径。

    人生的诀窍就是要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你就得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长处是人生的一片沃土,成功的种子就埋在它的下面。如果你不在这里耕耘,你就将错失原本属于你最宝贵的东西。

    富兰克林说过:“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将是非常艰难甚至可怕的。如果让武大郎去做投篮高手,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

    因此,具有一技之长相当重要,即使它不怎么高雅入流,也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选择职业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重要的是,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的职业。把自己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经营出有声有色的人生。

    市场中的游戏规则是每一个人依靠为他人提供服务与商品而生存。当有很多人需要你提供的服务,而你又变得不可替代时,你往往就成为一个重要人物。那么如何变得不可替代呢?这就是说,你要培养自己的专长。

    你的专长就是你的与众不同之处。这种专长可以是一种手艺、一种技能、一门学问、一种特殊的能力或者只是直觉。你可以是厨师、木匠、裁缝、鞋匠、修理工,等等,也可以是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服装设计师、律师、广告设计人员、建筑师、作家、商务谈判高手、企业家、领导者,等等。无论怎样,如果你想成功的话,你不能什么都不是。

    成功者的普遍特征之一就是,他们由于具有出色的专长而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

    大学专业是培养日后专长的重要阶段。选择一条你最适合走的路是一项重要的功课。我们都知道:福特的专长是制造汽车,爱迪生的专长是发明各种令人激动的“小玩意儿”,皮尔·卡丹的专长是服装的设计与制作,曾宪梓的专长是做质量最好的领带,阿迪达斯的专长是制鞋,迪士尼的专长是画动画,盖茨的专长是编写软件与管理,巴菲特的专长是对华尔街的历史与现状了如指掌。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人一开始都不能算是重要人物,但由于他们专长的不断发展,加上其他条件的配合,他们获得了成功。

    为了发展你的专长,从今天开始你要做到两点:

    (1)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你要努力做更可口的菜,你要努力制造质量更好的机器,你要努力编写更实用的软件,你要努力写更漂亮的文章。

    (2)将专业转化为专长。如果你长期这样做,不仅你的技艺在不断增进,而且你会在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信誉。信誉一旦建立,还会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与名望。

    这也就是说,在你有实力经营企业、管理组织之前,先把自己经营好、管理好。成大事者会树立起这样的信念:我依靠比别人提供更出色的产品和服务来换取成功。因此,你不仅要有自己的专长,而且要在这一领域压倒周围的人。一个始终表现平平的人想要在一夜之间脱颖而出是不可能的。

    美国人本杰明·格雷厄姆是著名的“现代证券分析之父”。20世纪20年代,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哲学和数学三个不同的系同时邀请他执教的难得机会,毅然进入证券经纪公司工作。由于他勤奋钻研、细心观察,很快熟悉了证券市场的运作技巧。

    1929年股市暴跌时,他运用自己发明的证明投资价值评估方法,帮助客户避免了资金的巨大损失,因而声名鹊起。1934年,他和戴维·多德合著了《证券分析》。有些学者把它奉为“华尔街的圣经”。《证券分析》奠定了现代证券分析理论的基础。这本书还对证券投资专家沃伦·巴菲特、马里奥·加贝利等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为了纪念和表彰他在证券分析领域的卓越建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设立了永久性的“格雷厄姆教授讲座”。

    在你自己努力塑造专长的同时,还要注重立足通长,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也就是说,基础知识的广博性与专业知识的精深性相结合,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无论是从事何种专业,在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相应的基础知识和辅助知识,从而形成特定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的程度越高,知识结构的韧性就会越强,对工作的适应就会越快。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令众人叹服的成功者,成为一个才识过人、无人可及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脑中许多杂乱无绪的念头,然后找出自己擅长的,努力在这方面下工夫。

    成功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有400多种优势。这些优势本身的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弱势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就是敢于放弃弱势,将你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你的优势之上。这样你才会成功。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这些长处呢?只有不给自己任何借口,认真开始做每一件事情,才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借口让人浅尝辄止,在还没有发挥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前就放弃了。就好比一个挖井人,他挖了一辈子的井,在上百个地方都尝试过了,但每一次都是只挖到一米,觉得不会有水就放弃了。他一辈子都没有挖出一口有水的井。而另外一个挖井人就在前者曾经挖过的某个地方,向下多挖了几米,很快就打出了一口井。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想过要成为一名作家,他每天埋头写作,然后把作品寄送给各个出版机构,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堆退稿信。在尝试过几次之后,他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天赋并不在此,于是放弃了做作家的梦想。后来他到了纽约又想当演员,可是在接受了演艺训练后,他发现自己的天赋也不在于此处。最后,他终于发现自己的演讲最能激发听众的热情,于是,他把人生的目标定在成为一名成功学导师上。最终,他也的确做到了。

    没有经过认真刻苦的努力,就认定自己没有某方面的天赋,这是给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哪怕是举世公认的天才,都需要潜心地学习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莫扎特是世界公认的音乐天才,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却谱写了传颂百世的乐章。莫扎特曾说:“人们以为我的创作得来全不费工夫,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来思考如何作曲,任何名家的作品我都仔细地研究过许多次。”

    发挥出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过程既需要踏踏实实的努力,也需要自我判定的能力。一个人不可能在全部领域都拥有出众的能力,同样只要不是先天的生理缺陷,也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落后于人。

    艺术大师文森特·凡·高在27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绘画,此前,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艺术作品经销商。从那本他与弟弟的书信集《亲爱的提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商人的生活充满了厌倦,从而下定决心开始学习绘画。与那些从小就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的画家相比,凡·高的早期美术训练基础几乎为零。在27岁那年,他从头开始学习绘画,并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摒弃了一切学院派的艺术教条,开始纵情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才有了绚烂的《向日葵》、浪漫的《星月夜》等不朽的艺术珍品。

    凡·高在27岁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以及天赋。虽然他错过了基础美术训练的时期,但正是因为没有经过这样程式化的训练,才使得他最后能够摆脱传统艺术的束缚,以画笔抒发自己最真挚的情感。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心灵成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自我探索,勇敢地尝试新的领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给自己任何借口,才能最终找到真正适合于自己的道路。如果凡·高以追求安逸生活为借口,或以绘画基础太差为借口,继续安于做一个商人,他在物质生活上可能会有一定的保障,但他的内心深处永远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快乐,更不会有那些佳作的问世。发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是个体思想成熟的标志。如果我们准许借口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人力资源管理学中有一个关于职业选择的建议:一个人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至少应该经历三次不同的职业选择,选择三种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逐一尝试一下,看看自己到底在哪种行业内最受欢迎。当然,这样的机会也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的实习来完成,或者通过一些兼职的机会来尝试不同的领域。通常在经历了三次选择后,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行业。

    人力资源学的建议并不是让人们放弃自己的事业,而是有理性地选择。因为职业规划是要为以后40~50年选择一个人生目标,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花上2~3年的时间,给自己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以确定对自己最有利的职业。这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明智的行为。

    人不可能只对某一个职业感兴趣,而对其他的都一概排斥。同时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个人天赋决定了总有一些领域是比其他领域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甘于安逸的人会给自己很多借口,诸如“目前的收入还不错”,“我对工作虽然没有热情,但也不讨厌”,“如果换一个领域会有更大的风险”,等等。但在保住了目前的工作的同时,也放弃了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工作的可能性。就像蜗牛不愿意丢下自己重重的壳,因为壳带给它们安全感,一有风雨,随时都可以躲到壳里,但它们也由此变成了行动最迟缓的动物之一。

    给自己找借口的人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用潜在的风险作为借口,拒绝更多的尝试和变更;却忽视了每一个人在成功之前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才能找到那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5.成大事者往往不谋于众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不是猖狂,是一种智慧,相信自己的能力,但凡事都应该辩证地看待,所以不能盲目自信。但是关键时刻还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不谋于众,并不是说脱离集体,它是自己思维与智慧的集中体现,思考时用领袖的思维,行动时如利剑一样锋芒。相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你的人生与命运,没有一个人为了你的利益活着。

    不要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正确的决定,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会有什么主见?

    你可以到别人的大脑里去汲取精华和好的创意、思想,但是,你的决定要自己做主。别人的思想与创意只能优化你的决定,绝不能改变你正确的决定。

    有这样一则寓言: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秘,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我们的为人处世也经常是按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伊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他们为自己追求权力、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

    很多人无视你的存在,总是要你往这边走,往那儿去。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是“你应当……”“你不应该……”。一般人碰到这类的要求,通常都很难回绝,尤其是如果提出要求的人是你最亲密的伙伴,“不”字就更难开口了。时日一久,这种互动关系定型,形成了一种默契或是彼此的承诺。

    某一天对方又要你做这个做那个,而你却坚持己见时,那会发生什么事呢?一方面,对方一定会勃然大怒,认为你违背了双方的承诺;另一方面,如果你坚持不做这些“应该”做的事,你会觉得自己有亏彼此的默契,因而心生愧疚。

    你可知道为什么会有愧疚感?这是因为双方过度的情感乞求所致。每当对方要你怎么做的时候,你之所以会顺从他的要求,说穿了,就是想通过这种顺从的表现来得到对方赞许、关爱的眼神,甚至是想要取悦对方。

    当这种取悦方法成了你行事的模式以后,拒绝对方的要求一定会让他很不高兴,而你也会觉得很对不起他,想不愧疚都很难。愧疚的感觉很像忧惧,而忧惧就好像是坐在一张摇摇椅上,你就只能这么晃荡着,看起来好像是想要将你摇向什么地方,但却只是在原地摆荡,让你什么地方也去不了。    不要忘了,我们有权利决定生活中该做些什么事,不应由别人来代做决定,更不能让别人来左右我们的意志,让自己成为傀儡。况且,他人并不见得比我们更了解情况,也不会比我们聪明到哪里去,所以,他们所提出的这类“理所当然”的事就很可能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你的最佳选择还是应该经由自己深入分析、思考之后所作的独立判断来取舍。从现在起,做你自己,不要让别人的“理所当然”控制了你。

    6.做一个认真负责的智者

    认真就是能够做到严格地要求自己,能够认真负责地为人处世,即使在别人苟且随便时自己仍然坚持操守。它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种敬业精神,一种一丝不苟的做人态度。认真的人往往更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心尽力,一丝不苟。这是因为,究竟什么才事关真正的大局,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其实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也许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却可能生死攸关。”

    有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当时,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仍然还差一点点。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对此,厂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改进,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他们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不妨想想,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伞兵中,会有一个人因为跳伞而送命。后来,军方改变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

    认真地做事,认真地做人,在今日这个时代尤其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不要放纵自己的浮躁和粗心的坏毛病。因为,这一个小小的不认真,或许就能结束一个人的生命。一个质量不过关的轮子会毁了一飞机的人,一个点错的标点会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一个设计上的小小错误会使一座大桥塌陷……这样的教训太多了,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著名文学家胡适在《差不多先生传》中虚构了“差不多先生”这样一个人物,他代表了一种做事差不多就行、不追求更高境界的作风。胡适写道:“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说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忆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缜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也许在生活中,“差不多先生”对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开、不计较。不过在职场上,“差不多”的心态却是必须杜绝的。因为每个员工都是团队的一分子,如果每个人都是“差不多”,不仅会导致组织难以获得利润,甚至还会因不慎造成重大事故。

    因此,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负责,对自己要求严格,尽我所能,做到尽善尽美。每一项工作都一定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了便交差吗?自己认为所差的那一小点,会带给自己、公司或顾客什么损失呢?

    只有对自己要求严格,与“差不多先生”绝交,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责任,才能下决心把工作做到最好。

    喜欢敷衍的人们应该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侥幸占过那么一两次小便宜,长此以往也必然害了自己。

    “粗心、懒散、草率”等这样一些字眼,正是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工作中,没有人会欣赏敷衍了事的人,不论是上司、同事还是下属。敷衍甚至比不忠诚、不勇敢更有杀伤力,因为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灵魂,减轻人的责任感,损害人的敬业意识和诚实精神,而这些正是一个人立足职场并做出成绩的基础和保障。敷衍工作就是敷衍自己。

    成功之所以不容易获得,原因在于它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但最基本的是要心态成熟、做事成熟,无论多小的事,都要认真地做。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认真的人,成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7.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多少年来,拿破仑这句名言影响了无数人,也成就了许多人。为了成功,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人们也在所不惜。然而谁都无法否认,成功并不具备普遍性。想成为比尔·盖茨无疑是好事,然而想成为比尔·盖茨绝不等于能成为比尔·盖茨。何况更多的时候,人们总是把远大理想和欲望膨胀混为一谈。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更民主、更自由,充满了更多机遇的时代,面对满树的红苹果,没有人不跃跃欲试,没有人不想把它们一一收入囊中。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或欣喜,或抱怨,或抑郁,或失常,或崩溃……所以哲人告诉我们:只摘够得着的苹果。

    张跃是某培训公司的著名讲师。一次演讲中,他讲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我的小学老师是一位民办教师,当时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为补贴家用,老师和师母在自留地里种了数十棵果树,有桃树、梨树、苹果树、柿子树等,从农历五月直到十月初,老师的果园里各种果子不断。但是师母体弱多病,因此每到摘果子的时候,老师就会找几个同学去帮忙,因为我离老师家比较近,所以经常去帮忙,当然也没少吃各种水果。

    有一年秋天,到了苹果收获的季节,老师又来找我和几个同学去帮忙。当时收苹果的商贩正在一边等着。因此一个同学提议说,咱们搞个摘苹果竞赛吧,看谁摘得多。几个人一听也很兴奋,老师说一人先包一棵树,到时候谁摘得最多奖励谁两个大苹果,其余的人奖1个,并罚他讲个笑话。

    大家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然后迅速选定目标,忙活起来。一开始,大家不分高低。直到低处的苹果摘完后,我才发现我落后了,因为我比较矮小,自然摘不到高处的苹果。突然脑筋一转,我虽然矮,但是也比他们灵活呀。于是我三下两下攀到了树上,一会儿工夫就比他们摘得多了。

    我一边往更高处爬去,一边想大奖非我莫属了。突然咔嚓一声,我随着一根树枝重重地跌到了地上,幸运的是毫发无伤。老师和同学们赶紧跑过来,问我摔伤没有。我甩开他们的手说,没事,我继续比赛,一定要得第一,说完又要往树上爬。

    但老师却坚决不允许我再上树了,而且把同学们都叫过来,叮嘱道:“有些苹果,比如最高处的那些,不用你们去摘,到时候我搬个梯子来。大家只要摘够得到的就行了。”

    张跃总结道:“多年以后,在我的理想一次又一次被现实击倒,在我的雄心一次又一次以无奈而告终的同时,我也反复地咀嚼过老师当初的话,原来老师就是哲人。另一方面,虽然现在的我仍然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但是相比以前我变得理智多了,也成熟多了。我知道,只有去珍惜,获取那些够得着的‘苹果’,生活才不会频频让人失望。更何况那些现在不能摘到的‘苹果’,并非永远不属于我们。”

    我们来看一个外国人的例子。

    德国柏林爱乐乐团素有“世界第一交响乐团”之美誉。能够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是每个指挥家的最高梦想。然而在1992年,当柏林爱乐乐团邀请英国著名指挥家西蒙·拉特尔担任乐团首席指挥时,拉特尔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他说:“柏林爱乐乐团以演奏古典音乐闻名于世,但我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如果我担任首席指挥,恐怕非但不能带领乐团迈上一个新台阶,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机会虽然好,但是我没有能力去把握,还是放弃为好。”

    不过,这绝不意味着拉特尔不想担任乐团首席指挥一职。在谢绝邀请后,他付出了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直到他对古典音乐的透彻理解震撼了世人,直到他对古典音乐的精湛指挥一次又一次令听众倾倒,直到2002年柏林爱乐乐团再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这一次,拉特尔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接受了邀请。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他已经具备了担任首席指挥的实力。事实证明,拉特尔加盟后,柏林爱乐乐团创造了演奏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拉特尔的放弃是一种务实,更是一种明智之举。他的放弃,恰到好处地为我们诠释了“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的哲理。只有暂时放弃,才能超脱自己,给自己激励,腾出空间和时间去接纳或学习其他更多、更好的东西,最终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当你还没有实力去采摘那些高处的苹果时,无论你多么希望得到它,多么需要得到它,只要客观条件不成熟,那么就必须暂时放弃,然后通过务实的途径,去追求事物的本质。等你长高了,你自然会摘到更多的苹果。

    8.奋斗的路上别忘了充电

    在职场上,员工就好比山上那些伐木的工人,手中的斧子就是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每天吃老本,工作只会越来越吃力。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一样会折旧。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脚步迟缓的人很快就会被甩到后面。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就应该敢于突破职业的瓶颈。

    有一位勤劳的伐木工人,被指派砍伐100棵树。接受任务以后,他毫不拖延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可是渐渐地,他发觉自己砍伐的数量在一天天减少。他开始想,一定是自己工作的时间还不够长,于是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外,其余的时间他都用来伐树,一天工作12个小时。但他每天砍伐的数量反而有减无增,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一天,他把这个困惑告诉了主管。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头,若有所思地说:“你是否每天都用这把斧头伐树呢?”工人认真地说:“当然了,没有它我可什么也干不了。”主管接着问道:“那你有没有磨利这把斧头呢?”工人回答:“我每天勤奋工作,伐树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干别的?”

    很多员工都像伐木工人那样,对自己知识、技能的陈旧视而不见,时间长了就成了职业瓶颈,严重制约发展。

    钟涛大学毕业已经十几年,在此期间,曾先后在几家大型企业工作过。由于他的工作能力较为突出,大学毕业之后其职位不断得到提升,从人力资源部小职员升到主管,然后再升到部门经理,29岁时升到高级经理。目前钟涛已经35岁,在近6年时间内,他一直在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的位子上没有挪过窝,当然薪水也在原地踏步。

    钟涛本来想考研究生,但一直没有行动。

    在30~40岁期间,职场上普遍存在令人尴尬的瓶颈期。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代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以高薪者若不吸收新的知识,无须几年就会变成低薪,不断吐故纳新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

    正视职业瓶颈,采取自学、培训等各种措施进行弥补,才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

    甲和乙住在同一村子,他们都很聪明,可由于出身贫穷,初中还没毕业就都辍学打工去了。由于他们能吃苦,不久,他俩就在一个制陶厂找到了工作,但待遇不算好,做的也是最粗最累的活儿。

    没过多久,甲对乙说,他想继续学习,上夜校学一点工商管理的知识。

    乙并没有表示什么,只是点头,笑了笑,这其中多少有不屑的成分。从那天开始,甲开始一边学习工厂的技术,一边上夜校学习工商管理知识。没过多久,工厂一名技术工人就因为偷窃行为被开除了。当车间主任苦于找不到替补人员时,甲及时向班长毛遂自荐,得到了这份工作。

    成为技术工人之后,甲感觉自己已经找到改变前途的机会,工作更加卖力,学习也更加刻苦了。他通过所学的知识经常向自己的车间主任提出合理的意见。这一切老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这家工厂工作的第三年,甲的上司——车间主任从自己的位置上退休了,甲很顺利地升到了车间主任的职位。而这时的乙却还在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

    乙虽然看着甲每天都在进步,但对自己的短处却视而不见。不进步就是倒退。如果能够找到症结所在并突破,那么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玻璃顶”;若是无法找到提升的通道,“玻璃顶”就会变成“水泥顶”从而封死了自己的出路。

    职场人士的学习必须以积极主动为主,因为它有别于学校学生的学习:缺少充裕的时间和心无杂念的专注,以及专职的传授人员。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胜出,就必须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的启发以及有助于提升效率的资讯。

    当瓶颈出现之后,首要任务是了解瓶颈产生的原因。首先得从自身寻找原因,由于自身的不足而产生瓶颈的情形并不少见。不管自己在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岗位越往上提升,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如决策力、洞察力等方面需要再提升一个档次。第二是结合企业情况充电。不管是什么企业,分工比较清晰,人员比较稳定,职位上做到某个阶段之后,便自然而然无法再有突破了。如果因为自身原因造成自己面临职场瓶颈期,最主要的任务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进行充电。很多职场人士被企业的岗位设置牵着走,靠经验吃饭,最后就吃到“江郎才尽”。

    瓶颈期的职场人士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进行突破。一是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吸收与消化。很多有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企业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所以争取成为企业的培训对象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当企业不能满足自己的培训要求时,也不要闲下来,可以到大学或者培训中心接受“再教育”。首选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目,还可以考虑一些热门的项目或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做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中会增加你的“分量”。

    9.攀比的幸福不是真幸福

    《牛津格言》中说:“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于别人的幸福的想象总是超过实际情形。”

    的确如此。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幸,却对他人的成绩羡慕不已。他们总是在抱怨:

    ——小林都涨工资了,我却还在原地踏步,到哪儿说理去呢?

    ——老高买新房子了,他和我一起进的公司,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唉……

    ——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争气呢?看看自己的孩子,真是没办法……

    实际上,事情完全不像他想的那样:小林根本就没涨工资,只不过是他爱面子吹牛罢了;老高买的新房子全靠贷款,刚刚买完房子就后悔得直想跳楼;而他自己的孩子也不见得真的不争气。

    事实归事实,现实归现实。类似的慨叹和抱怨,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看着别人有钱,忌妒;看着别人有权,诅咒;看着别人有闲,羡慕;看着别人晋升,委屈……还有些人羡慕影星、歌星、运动明星,看到他们整天地被包围在鲜花和掌声之中,就垂涎三尺,认为痛苦与他们无缘。其实,人生失意无南北,名人自有名人的烦恼。是种种扭曲的心理,直接催生了盲目攀比的心理。就像漫画大师朱德庸说的那样:“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能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

    当然世界少不了攀比,而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攀比还是人类进步的侧面动力。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确定自己的位置,并不断超越自我,必须选定一个参照物。但是,我们提倡的是理性的比较,而不是盲目的比较。我们可以不知足,但是不能盲目攀比。否则就会失去自我和特色,到头来只能是徒增烦恼。

    星期一早晨,万方公司的销售经理黄威突然向总经理提出辞职。鉴于黄威才华出众、业绩超群,总经理对他多方挽留,不但主动给他增加薪水,还承诺在短期内给他晋升职务。原本想跳槽的黄威最终打消了念头,留下来继续为公司服务。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人事经理吕东风的耳朵里。吕东风想,我也是个不可或缺的部门经理,不如向黄威学习,总经理肯定也会给我升职加薪。

    经过准备,吕东风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表示自己也想辞职。不料总经理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毫不犹豫地对他说:“那好吧。既然你去意已决,我也不好强人所难。祝您另谋高就、前程似锦。噢,对了,请你尽快补交一份辞呈给我。”

    原来,吕东风一向表现平平、业绩不佳,好在他比较老实、听话,总经理虽然对他早有意见,但是一时间还真找不到适当的机会。这次他主动送上门来,总经理正好顺水推舟。

    故事中的吕东风弄巧成拙,不但没有像黄威那样得到升职加薪的优厚待遇,反而连原有职位也丢掉了。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完全是因为他的盲目攀比之心。所以,人必须正确掂量自己的分量,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一味地盲目与别人攀比,就会对自己产生错觉,从而做出傻事,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句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事实上,与人相比、与人竞争都不要紧,也很正常;只有看到自己的短处,才有可能尽快弥补,不断进步。那些因为人比人而被气死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自身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导致了他们无可救药的自卑,即使他们已经非常优秀。比如《三国演义》中感慨“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比如童话故事中每日反复叫着“魔镜魔镜谁最美丽”的王后。很多人就是这样,总是习惯于拿别人的长处来和自己的短处作比较,和别人比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样的人,其幸福指数自然比不上那些想得开、吃得饱、睡得香的“没心没肺”的人。

    所以,人应该学会正视自己,学会自我开释。只要退一步想,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需要太在意。真正需要我们在意的,是怎么才能及早去除盲目攀比、自我折磨的扭曲心理。

    10.要卓越就要多下苦功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要成为杰出的人才,就得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要想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那就要在平时比别人多走几步路。

    不要因为聪明就不努力,学学比尔·盖茨吧。

    不要认为不公平,也许只是自己做得不够。

    也许在我们的印象中,有天赋的人,总能创造出奇迹来。但是,那些奇迹,仅仅只是靠天赋的吗?

    毫无疑问,比尔·盖茨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抓住了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选择软件行业进行创业,而且擅长与资本市场结合。凡此种种,都说明他是一个智力超群的人。

    然而,他是一直就这样聪明的吗?或者说,他是怎样变得这么聪明的呢?

    一位微软的高级管理者曾经透露了一些比尔·盖茨年轻时的故事。在比尔·盖茨读中学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一篇作文,规定要写5页,比尔·盖茨竟然写了30多页。还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比尔·盖茨竟洋洋洒洒写了100多页,让老师和同学们目瞪口呆。

    原来,天赋如此高的人,为了追求成功,也下过这样的“苦功”。

    著名作家胡适说:“聪明人更要下苦功。”

    为何需要下苦功呢?天赋高的人,假如不努力开发,天赋也有可能被埋没。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说中等智力的人占大多数。所以当我们的天赋不高时,必须加倍下“苦功”。

    你要获得多大的成功,就得付出多大的努力;你要成为杰出的人才,你就得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努力。

    我们不妨再来看另外一个美国传奇人物阿诺·施瓦辛格的故事。

    阿诺·施瓦辛格从一个瘦小子一举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健美明星,荣获第3届环球先生与第7届奥林匹克先生称号,后来又成为银幕上的大牌明星。而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付出了比平常人更多的代价。

    在他的书中,他这样阐述了他那并不神秘的“成功秘诀”:要肌肉增长,你必须有无穷的意志力。你必须挨得痛,你不能可怜自己,稍痛即止;你要跨越痛苦,甚至爱上痛苦,甘之如饴。人家做10下的动作,你要加倍,做足20下。还有,你要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锻炼你的每一组肌肉,令它没有办法不强壮,没有办法不结实。不要松懈、不要懒,没有坚强的意志,你是不会成功的。

    1975年,阿诺宣布退休,不再比赛。5年后,有制片人邀请他主演一部耗资数千万美元的《霸王神剑》。而当时的他,由于已退出比赛,身材只有5年前的2/3。为了恢复最佳状态,阿诺决定参加当年的奥林匹克先生竞赛。

    这一决定震惊了整个健身界。按常理,要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何况此时距比赛只有数月。但是他再次以超人的意志,全身心投入训练,日以继夜,用无比的毅力和斗志,将肌肉“逼”了出来,在比赛中再次以最佳的状态胜出。通过这次奥林匹克先生竞赛的成功,他创造了七摘桂冠的前无古人的纪录。

    所以,别抱怨不公平,或许是你自己做得还不够。

    其实有一些人不是不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但是,却总希望只付出一点努力就成功。

    曾经有一位画家去拜访世界著名画家门采尔,一见面就诉苦说:“我只用一天画了一幅画,卖掉它却花了我整整一年的时间。”

    门采尔认真地说:“朋友,你不妨倒过来试试。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那么一天的时间,你准能卖掉它。”

    齐拉格说得好:“只有失败者希望马上成功。因为最佳行为者懂得,成功是通过从部分成功中吸取经验而一步步取得的。因此,任何事情在做好之前都要努力去做。”

    所以我们的信心应该是:只要我付出和别人一样的努力,我也一定行。而如果我付出了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我就更行。

    11.避免走进自我定位盲区

    时下有一句流行语,叫做“有什么样的定位,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大意是说想成为成功人士,首先需要为自己选择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比如你想拥有多少金钱,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毫无疑问,一个有了自己人生定位并能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人,相对来说肯定比那些飘忽不定、内心迷惘的人更容易接近成功。可是反过来说,就算你自己定位了,如果自我定位不切实际,或者你缺乏健康良好的心态,同样也不会取得成功。

    众所周知,现在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在每年新增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今天,就业危机是不可回避的,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不可能得到100%的解决,甚至会更加严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天之骄子”们在抱怨压力大、竞争激烈的同时,是否曾经考虑过自己的自我定位存在误区呢?或者说,你是不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

    小王是某省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优异,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县城当老师。一直想留在省城发展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平庸、烦琐的现实,仿佛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研究生考试上,并将这看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他的努力并没有换来期待中的成绩。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再次鼓起勇气,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再次捧起书本,然而第二次考研仍然没有成功。第三次失败之后,他放弃了努力,每日以酒为伴,几近崩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他一心考研,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授课。经过研究,校方果断地将他开除了。这一次,他彻底崩溃了。在一个宿醉的深夜,他用一瓶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那是因为它体内原本就有天鹅的基因。如果只是一只普通的野鸭,或许努力会让它变得更强壮一些,但它永远都不可能飞上蓝天。与其如此,何不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呢?虽然你做不了五星级大酒店的经理,但是你可以开一家小餐厅。而且随着你的能力的提升,经营五星级酒店也不是梦。努力了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除了极少数人会认为是自己努力得不够之外,大多数人都会抱怨社会的不公。

    当然,我们的宗旨是激励每个读者走向成功。那么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一个人怎样做才能做到稳中求胜、险中求安,最终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呢?在此为大家提供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积极肯定自我价值,乐观面对压力和挑战,制定出清晰的目标,并及时细化、优化、纠正,甚至放弃目标。

    (2)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理性看待自己的缺点,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遭遇挫折和失败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4)杜绝好高骛远,严禁朝三暮四,更不要试图走好两根钢丝。

    (5)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不断培养自己的人脉。

    总之一句话:没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不行,自我定位不切实际也不行。唯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激励自己付出不懈的努力,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如果拿不准,请记住,保守一点总好过狂妄自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