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专刊第019期:旅行的意义-越南印象:消费狂欢刚开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卢山林,雪球运营总监,发布于2012/4/4

    从逻辑上来说,我应该先讲讲越南人如何致富,再来说越南人如何消费。但关于越南人如何致富,我还没有太多概念。

    当然,体制变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全球制造业的进一步西移,至少构成了越南在未来十年快速发展的潜在可能。所以,讲讲消费的狂欢也合情合理。

    我在本次旅途中第一次想到“消费”这个词是在北京飞往河内的航班上,机上有免费的《越南西贡解放日报》中文版,其中有一个版全部是广告(不会超过20条广告),和国内都市报的消费信息版有点类似,其中主要涉及四类:(1)买房卖房转让地皮;(2)销售ipad3等电子设备;(3)壮阳药;(4)国际旅行,其中第三和第四类占据主要版面。

    当天晚间从河内坐中巴去往下龙湾的3个小时车程中,我第一次对越南人的消费有直观的印象:当地时间晚上11点之后,一路上仍可见路边店营业热热闹闹,主要类似国内晚间的大排档。这样的大排档人均消费一般也要人民币20元,而沿途一些地方上班族的平均月收入不到人民币800元。这样的街边大排档非常多,另外非常多的是咖啡吧。整体感觉越南男人很舒服,据导游说,男人下班后直接去喝酒很晚才回家是常态。

    而今天晚上的所见所闻让我认识到,尽管绝大部分越南人的消费能力非常一般,但前景非常值得关注。今晚在越南的顺化停留,顺化是越南中部的著名旅游城市(越南中部是越南最不发达的区域),越南解放前是阮氏王朝的首都,我理解顺化类似中国的西安。

    顺化没有什么产业,主要以旅游为主,主打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皇城。此地的农民家庭年均收入人民币7000元左右(导游介绍),城市里的双职工家庭年收入应该在2万元以内,具体数字可能会低一点。顺化最大的消费场所是当地新开的Big C supercenter,为了观察当地老百姓的具体消费情况,我特地观察了一个小时。

    晚上8点半之后到了Big C,一层百货,二、三层超市,四层是青少年娱乐。超市的人流量和北京的家乐福是一个量级,顾客对超市这种业态仍处于兴奋当中。老太太还不是很会坐手扶电梯;年轻人在3D电视展示区随电视中的画面和音乐手舞足蹈,但人民币五六千元看上去对年轻人来说是天文数字;成群的小学生、初中生在图书区看动漫,一本机器猫漫画人民币3.5元,看上去有的学生把这儿当成了约会场所。

    和巨大的人流相比,结账台前的顾客并不多,每个结账台前的排队人数不会超过5个人。一方面,确实有一些人把超市当成了娱乐场所不购物,另一方面很多人只买几件小物品结账很快。据我目测,购物满人民币100元的就算是购物很多的了。

    在巨大的人流中,保安显得比较惹眼,感觉失窃事件应该不少。

    同去的中国同胞认为Big C的物品质量有待提升,但从价值人民币4000多元的三星笔记本前观摩的年轻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应该已经是顶级消费品了。

    四层的娱乐区,有KFC店,但我看到的是,只有三四桌客人。相反,整个娱乐区至少有100桌年轻人,他们大多在消费本地的小吃和饮料,显然,价格是重要问题。

    忘了说,整个Big C一直在播放越南人翻唱的曾经的港台流行歌曲,比如《新鸳鸯蝴蝶梦》。

    顺化人对超市的热情、对消费的渴望,以及对消费的无力,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20年前,我老家所在的乡镇刚刚引入百货商场,本地的供销社开了本地第一家百货商场,村民们把商场当成了本镇最大的社交中心和娱乐中心,但真正消费的同样并不多,数月后热潮才逐渐消退。如今,大型超市已经成为本镇的主要商业主体,本镇农民的消费能力也丝毫不弱于本地的城市居民,轿车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我对越南充满信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