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被装在大号笼屉里面,都是带着雾蒙蒙的一团蒸汽被老板端上桌。一掀开盖子,白雾在几秒钟内迅速散去。包的长条形的蒸饺,烫面做成半透明的皮子隐约能看到馅料的颜色。通常牛肉馅的,里面加入了皮冻,蒸熟后有满盈的汤汁。
用筷子夹到小碟里,倒上陈醋,低下头在蒸饺的一端小心的咬开一个小口子,先吸吮滚烫的汤。有过几次因为吃的太着急,烫伤了舌头。有时也因为筷子使用不当,不小心戳破了面皮,汤洒出来,漂着晶莹的油花。
每吃一下,都用筷子夹着蒸饺再去蘸取些醋和辣椒的混合料,入口就不觉得肉馅腥气过重。
一个笼屉通常有10-12个蒸饺,一个人点一份,再搭配一碗粥或者汤已很足够。
读高中的时候,午饭时间很是紧张,平日里都是匆匆吃几口,赶忙返回教室,复习下一堂的考试科目或者完成上午布置的习题。那段苍白的时间,没有什么是值得享受的。日子都是试卷的白色和分数的红色,残忍直接,人人素面朝天,活的麻木机械,毫无热情。
周六要到学校补课,午休的时间比平日多一些。和同桌心照不宣的,默认在那一日中午不赶习题,走的离学校远一些,去一家小的连牌子都没有的蒸饺店。
位置很偏僻,生意不怎么兴隆的样子。每次去只有一两桌的食客,吃蒸饺可以喝免费的小米粥,伙计总是很热心的帮忙盛好给端上桌来。
每次我们都固定点一份牛肉馅的和鸡肉香菇馅的,两个人吃的很饱还可能剩余几个。算是对于一周辛苦生活结束的庆祝。
蒸饺的个头很大,皮薄馅多。等候的时间很久,老板现点现包。我们吃的慢悠悠的,聊着那个年纪里无尽的心事和琐碎烦恼,也不记得说了些什么,总之是想有个人听听自己讲话。
现在偶尔返回家乡,我常念叨起高中时中午吃的那家蒸饺。
可是原址早已拆迁,也寻不到任何线索。多年以来,再也没有吃到过去的那种令人觉得舒心的味道。
一次到西安旅游,当地的朋友带我去了一家同样无名的蒸饺店,在她的母校旁边,据说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也是她读书时常常光顾的廉价小店。
学生的时代,花极少的钱,就能够买到足以回味一生的幸福滋味。
在那里吃到了茄子和芸豆馅的蒸饺,个头饱满,喷香四溢,蘸着西安特产的油泼辣子来吃,过瘾的停不下来。店面是老板一家人在经营,连端上来的西红柿鸡蛋汤都有浓浓的家常味道。
我对朋友说,是啊,这就是这些年一直在找的那种味道。
包在蒸饺里,滚烫的冒着热气的,关于青春时代的活力和期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