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常快活便是功夫——王阳明讲喜乐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绪在疾病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时,大脑能产生一种可以止痛、护心、增强人体抵抗力的激素——脑内吗啡。所以,要想健康、长寿,你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疾病的敌人是快活

    九川卧病虔州。先生云:“病物亦难格。觉得如何?”对曰:“功夫甚难。”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传习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虔州时,九川病倒了。王阳明问九川:“疾病很难对付,你认为呢?”九川说:“那得需要高明得医术。”王阳明说:“保持快乐也是一种高明。”

    每当我们周围有人生病了,有一句常听见的、宽慰病人的话是这么说的:“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从小到大,谁没有得病啊?不管是感冒还是发烧大家也都熟悉了。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身患疾病,但他们若无其事,整天乐呵呵的,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病情随之减轻,最后竟然痊愈了。但是,也有那些得了点小毛病的人,自己吓自己,疑神疑鬼的,结果害得自己身体每况愈下,小毛病也恶化成大毛病了。

    情绪,在治疗疾病时,非常关键。好比两个人患了同一种病,其中一个人以为是小问题,不是什么重病,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并不会带来什么影响。倘若,病人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积极治疗,那么疾病痊愈的几率就越高。另一个人,知道自己得了重病,治疗非常棘手,那么对这个人的精神打击时非常大的。一旦,病人情绪低落,陷入痛苦无法自拔,那么他的病情将加重,疾病也难以治愈。

    有个得了淋巴癌的女人,医生告诉她最多有七年的时间了。三十几岁的她,面对幼小的女儿,痛苦不堪,她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可不公平的上天为什么要结束她年轻的生命。后来,她每天就忙着安排后事,包括写下遗嘱分配财产,还告诉女儿,如果有了新妈妈,新妈妈对她不好,应该怎么办。然后,因为担心女儿和丈夫在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找不着,她又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物品贴上便签注明摆放位置。每天她都会检查下自己的工作,然后完善它们。

    过了一段时间,她好象醒悟了:我那么年轻,宝贝那么小,我怎么可以留下她一个人?于是,她敞开自己的心扉面对疾病,并积极地配合治疗。同时,她拥微笑取迎接生活,她开始学习跳舞,每年和丈夫一起带着女儿出去旅游。从那时起,她对自己是病患一事毫不避讳,她每天该干嘛干嘛。不知不觉中,她的变得更加健康了,整天嘻嘻哈哈的,她不说没人知道她一个得了绝症的人。甚至,有时候,她自己也不记得自己有病。她还积极地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种抗癌活动。时间很快的过去,七年后,她还好好的。于是,在十年后、二十几年后,她依然快乐地活着。当时,年幼的女儿,现在都做妈妈了。

    快乐是疾病的敌人。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保持愉快的心情,对大脑产生脑内吗啡有帮助作用。脑内吗啡的的功效是药物无法取代的,可以止痛、保护心脏、增强身体免疫力。相反,如果整天郁郁寡欢,紧张、急躁,大脑就会产生去甲肾上腺素,这种激素会使心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时间长了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最可怕的是,癌细胞也会扑面而来。所以,拥有一颗健康、快乐的心,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这就是在告诫大家,疾病的产生我们无法控制,但是我们可以调整好心态,坚强快乐地与疾病斗争,自然也就能扼制疾病的恶化了。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所以,大家要想健康、长寿,就需要微笑地迎接生活,把一切事情都朝好的方面想,让自己心胸开阔起来。

    喜怒哀乐相互依存

    喜怒哀乐,本体原为中和。自己一旦有别的想法,稍有过分或达不到,便是私。

    ——《传习录》

    此话的意思是说:“喜怒哀乐,四种情绪原本是一个综合体。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参杂进去,无论是那一种情绪过分或是没达到,都叫自私。”

    王阳明的这一观点和《中庸》上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有异曲同工之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的“中”意思就是本体,是为人处世的本质和核心。就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样,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人与人之间就会和睦相处,减少摩擦,世界也变得简单。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兵南下,攻打东晋,企图一统天下。当时得东晋自然比不上前秦,东晋的首都建康,人民一片恐慌。时任东晋丞的相谢安说:“我们和敌人的兵力虽然悬殊较大,但敌人孤军深入,内部矛盾巨大,使得他们的战斗力也受到影响,东晋以少胜多也绝非难事。”于是,他派出谢石、谢玄等人率八万士兵前去抵御。

    谢玄心中无数,忐忑不安,临行前还询问谢安如何打算的,谁知,谢安只说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不再说话。谢安没说出个所以然来,谢玄当然很担心,于是,又让谢石去问。可无论谢石怎么问,谢安都不愿谈军事,只是让谢石跟他下起了围棋。原本,棋艺高超的谢石,因为面对出战的压力,下棋也心不在焉,倒是,谢安像什么事也没有一样,思维清晰,结果下赢了谢石。

    最后,东晋军队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而东晋军队利用的就是前秦军心不稳的弱点,打败敌军。当时,获知消息的谢安还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下属送上的捷报手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很是好奇,便问:“发生什么事了?”谢安微笑着说:“小事情,就我的小儿辈打了胜仗。”(因为谢玄等是谢安的子侄辈)下完棋,送走客人,谢安终于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回屋时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也浑然不知。

    谢安不过是个普通人,他也有喜怒哀乐,他也曾害怕过,担心过。但是,他知道,让自己的情绪太过自由,也无法解解问题。此时,必须头脑冷静,才能做出对的选择。谢安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很有自制力,能调解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保全自己和保卫自己的国家。

    上文所谓的“中”是一种状态,即一个人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偏激、不消极时,外物对的侵扰就不存在。如果,突然遇到什么事,很自然地流露出一些情绪,并且通过表情、肢体、言语等方面表现出来。如果,想要达到“和”的境界,

    那么,情感的表达就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而且,还要考虑到当事人的身份、合情合理,才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谢安在大敌来临时的冷静自若、从容不迫,情感收放自如,既不放肆也不压抑,既不夸张也不隐忍,唯有这样,才能取胜。这就好像炒菜时放盐,盐虽能调味,但也要放得恰当,否则,适得其反。

    平日里,我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或处理,都附带了个人情感,本应该“中”的情绪就会变得不“中”了。所以,一个人要达到“和”的境界,就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偏不倚。才可以让天地万物各归其位,按自然规律发展。

    微笑面对生活

    心无所累,意无所牵。

    ——《传习录》

    “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有时外面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内心却十分压抑,充满了黑暗。“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快乐;“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示意,都可能存在。

    王阳明深谙,官海沉浮乃常事。所以,即使在仕途历经坎坷,他也不放弃心中的坚守。其实有几次被贬后,他也有沉默过也有失望过,但困难不能够打倒他,但他意志依然坚定,用微笑迎接每一天。他之所以能用微笑面对一切,跟他自我约束、自我调解,以保内心的平静有莫大的关系。人生,不可能只一帆风顺,无论怎样,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人这一辈子,不要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整天愁眉不展的,这样就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不懂得生命的真谛,这样的人生也是一种遗憾。

    有一天,有两个人在被问及三个相同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却截然相反。

    问题一:什么是希望?

    悲观者说:希望就是地平线,看得到,却无法到达。

    乐观者说:希望就是启明星,让我们看到前方的曙光。

    问题二:什么是风?

    悲观者说:风是浪涛的帮凶,会把人埋葬。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可以把你送到目的地。

    问题三:生命是花吗?

    悲观者说:花虽美,却短暂,凋谢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乐观者反驳道:不,它会留下香甜的果实。

    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声音,要求他们回答三个同样的问题。

    一:不低头,向前走,不停留,会怎样?

    悲观者说:会碰到墙壁。

    乐观者说: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二:春雨好不好?

    悲观者说:不好!它会滋润野草,野草会疯长!

    乐观者说:好,花儿会得到呵护,开得茂盛!

    三:给你一片荒山,你会干什么?

    悲观者说:给自己修一座坟!

    乐观者反驳道:不!要漫山遍野种上绿树!

    很快,他们收到了上天了的礼物:成功属于乐观者,失败属于悲观者。

    面对同样的问题,两种心态的人回答就不一样。由此可见,一个人心情的好坏,跟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在于有什么样的心境。一个人,当他烦劳、郁闷的时,看什么都不对;而一个人,当他心情好时,看什么也都顺眼了。这就像“当你哭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在哭;当你笑的时候,世界都在跟着你笑”的意境一样。

    境由心造,应该人人都懂,不过,很多人都逃离不了被外界所打扰的命运。在自己心中筑起围城。但是,人在逆境中时,最好的化解方法是,一笑而过。不过,古人云:明心见性。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本心都不清楚,那就无法发现症结所在,心中的烦恼也无法消除,被困在自己的围城中,走投无路。

    从前,有个人很喜欢自寻烦劳,总是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日子过得是一天不如一天如意,终日,诚惶诚恐的,越发颓废、忧郁。有一天,他从朋友那打听到,在这深山老林里有一位得道高人,他无所不能,充满智慧,这人就不计千辛万苦,路途劳累,到山上请求高人指点。

    忧郁者问:“我终日郁郁寡欢,诚惶诚恐,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过得快乐一点?”

    高人说:“笑,学会对自己和他人微笑。”

    忧郁者不明白地问:“我过得不好,生活很艰苦,根本没有笑的理由。”

    高人捋了下白须,说:“第一次微笑时,不需要理由。你只要笑就好了。”

    “那么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呢?都不需要理由吗?”

    “你想太多了,有了第一次,到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微笑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忧郁者豁然开,他充满谢意地向高人道了别。

    其实,为人处事,带着一颗善良地心出发,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用微笑表示对他人的友好、真诚,那么,与他人的相处,必定是和谐美好的。

    人类的心灵是一座种满花草树木的花园,对它时不时的修剪翻耕是必须的。这座花园中里除了净土还有垃圾,净土难免不受垃圾到侵扰。因此,这需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心灵园丁的能力了,杂草改锄还得锄,否则,它么花木争风吃醋,享尽花木的阳光雨露,到时,这座花园就只能成为围城,所以懂得及时修剪繁杂的枝叶,懂得微笑着面对困境,以求得内心的和谐平静,那么就算生活在围城之中,也能自在。

    知足是幸福的源泉

    但论议之际,必须谦虚简明为佳。若自处过任而词意重复,却恐无益有损。

    ——《静心录》

    古人云:“大道至简”。意思就是“越是真理的就越简单”。“数学人生法则”是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独创,他说,数学中“九九归一”很有趣,就像人生,应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简单,是一门学问,有智慧的人并不缺少内容,只是繁华过后,他们有所惊觉,化繁为简成为一种选择。所以,实现简单其实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大道至简”——一个人的一生就应该是去繁就简的。

    王阳明曾说作文章应该“谦虚简明”。复杂、拖沓、重复的文字,对文章毫无意思,反而影响文章主题。其实,这句话用在指导人生上,也是值得学习的。

    人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对生活的追求没有止境:高级的房屋;幸福的家庭;优秀的子女;有权有势;追逐名牌;追寻时尚等等。爱慕虚荣、贪得无厌,从不回首思考自己走过的路,于是,慢慢地在欲念的牵引下拥有了很多,随之,负担加重,为了处理这些负担,生活更加繁琐,从而失去了意义。事实说明,幸福与物质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保持一颗简约心,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有位中年人,每天过着机械的生活,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受不了这沉闷、压抑的生活,因此去向一位禅师寻求解脱之法。

    禅师把一个篓子给他背到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崎岖的小道说:“你背着篓子向前走,每走一步你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在里面。”

    中年人按禅师的说法去做了,当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回来后,禅师问:“你这一路走来,感受怎样?”中年人说:“越到后面越重。”

    禅师说:“其实,这个空篓子就像我们的人生,出生时,我们两手空空,但每当我们往前走一步,身上就会多一些东西,所以,会越来越累。”

    中年人问:“大师,我要怎样做,才能放下那些捡来的人生的重负呢?”

    禅师反问:“钱权、名声、家庭、事业、朋友都是让你沉重的石子,你愿意舍弃吗?”中年人没有回答。

    禅师又说:“篓子本是所装你从这个世上探寻、争取得到的东西,但是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多,生命将无法承受之重。现在,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吗?”

    中年人问禅师:“你留下了什么,丢弃了什么呢?”

    禅师笑道:“身外之物需丢弃,心灵之物值保留。”

    有时候,人们背着个背篓上路,边走边拾。一路走来,背篓里装满了,对他们毫无意思的东西。但是,当他遇到对自己重大的东西之时,背篓已经被塞得满满的了。功名利禄其实就是这些意义不大的东西,多了,反而是种负担。反倒是净化内心的东西越多,人就会越有智慧,心胸更加开阔,懂得知足,也懂得幸福其实就是简单。

    世界上的人,没有所谓的本分与否,而是对外界的诱惑能都抵挡得了。功名、金钱、爱情、事业等,一旦拥有便无法放下,而且欲望越来越大。然而,生命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拥有的东西太多了,生命就变得不堪一击。这个时候,你要懂得去与留,懂得面对自己的真心。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背上那沉重的枷锁将无法被打开,幸福也会离你更加遥远。

    网络流行语说:舒服是留给死人的。其实,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这个道理。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面对生活的种种,都要随缘,不强求、不苛求。因为,世间万事到头来就是一场空,灿烂辉煌就是一场梦,梦醒了,一切也都化为乌有。名利、贪欲、嫉妒、褊狭、虚荣都是绳子,那些过分的强求和苛求也是绳子。绳子多了,就会打结,扰乱我们的生活。只是,牵绊内心的绳索,需要紧握,它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密匙,也是体会人生乐趣的灵丹妙药。

    有些人,活着,他们不去杞人忧天;爱着,不去故作浪漫;他们知足,从不奢望老天的特殊关照;他们简单,表里如一。他们从不思考幸福是什么,怎样使自己幸福,然而,他么却一直被幸福包围。

    人会不快乐,是因为他们活得不够纯粹。对生活,不刻意强求什么,对生命不贪婪地索取什么,不要让虚荣心霸占你的人身,要真实、真诚地面对每一天、每个人,简单了、就幸福了。

    人生的起起伏伏

    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

    ——《传习录》

    生与死,是无法控制的,只有生死之间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人生就应该是不问何处来,不问终归何处,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有人以为幸福在远方,有人懂得幸福就是眼前的美好,后者似乎更明智。一个人的快乐来自于清馨淡雅,真诚相待,勤劳努力,而非来自于,美味山珍,盲目追求,爱慕虚荣。幸福,就像去寻在大山里的瀑布,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寻找的过程。

    王阳明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付出了毕生精力,无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也是幸福的。王阳明早年的官场打拼,后来上阵杀敌,南征北战,然后,在江西剿匪、平定宁王叛乱,再到后来他辞官还乡,潜心休学,最终病逝,这是他短暂的一生;但另一个方面来说,他的一生又是漫长的,他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后又把儒家文化研究得淋漓尽致,创办心学。虽然,前后时期,他在两个完全不同领域有所成就。这和他一直坚持少年时的志向和追求不无关系,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创立心学,目的都是报效祖国。

    一个人从出生到辞世,从胎儿、婴儿、孩童、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过程就是生命的真谛,这其中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才是完整的人生。

    从懵懂无知到有所见解,人们所追求的只是一个结果。但,有些时候,结果并非如你所愿,反而让人变得沉重。不过幸好还有那求知、争取的过程,让你觉得自己真实的存在过,那些开心与忧愁才令人回味。有的东西是你的怎么也逃不掉,不是你的也无法勉强,所以,得失也得随缘,不畏惧追求,不担心失去。否则,当失去让你一蹶不振时,更美好的时光就已经和你擦肩而过,其实,失去并不是件坏事,它只是下一个美好的开始。

    有位衣衫褴褛、头发凌乱、神情委靡的孤独者倚靠着一棵树上晒太阳。

    一位智者经过,很是好奇,于是问道:“年轻人,天气这么好,正是做事的好时候,你怎么不去做事呢?在这晒太阳,岂不是浪费生命?”

    “唉!”孤独者叹了一口气说,“我这躯壳就是我唯一拥有的,除此之外,我一无所有。我是怎样都可以,也无事可做,晒晒我的躯壳,不是更好。”

    “你家在哪里?”

    “我没有家。家庭是个负担,还是我一个人来得轻松。”孤独者说。

    “你没有所爱吗?”

    “没有,爱是虚幻,爱久了就成恨,不如不爱。”

    “你没有朋友吗?”

    “我没有朋友,朋友早晚都会失去,不如不曾拥有。”

    “你不想做有钱人?”

    “不想。千金终会散尽,我何必不好好保存我的躯体呢?”

    “噢。……”智者若有所思,“我帮你找根绳子吧?”

    “干嘛?”孤独者问。

    “让你自缢。”

    “啊?你是让我去死吗?”孤独者惊诧道。

    “对啊,既然生死乃人生的开头和结局,与其你生了再死,不如不生。你本身就是多余的,死了一了百了,不正合你意?”

    孤独者无言以对。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桃李灼灼,不因秋节将至而不开花;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东流。更何况是人呢?”智者说完便转身离去。

    “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东流”。人生的过程,是一个简单但又最被人忽略的错误。人生的目标指引我们走向明天,但是,人生却只活在今天。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活得有意义,他们是懂得人生过程的重要性,并且能把握住过程的人,是热爱生命并且活得真实的人。“没白活一辈子”,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目标和过程。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但是,他们却不懂得人生过程的意义,一味地、盲目地追求目的,不懂得享受人生,殊不知,这是人生的一种遗憾。人生不会一直平坦,起起伏伏才最真实,而每种境遇都是一番景色,懂得得与失的道理,用一颗淡定的心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

    人生就是起起伏伏,充满神秘的。如果,我们急功近利,总用一种物质、势利的态度来衡量别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那么,我们就永远也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为什么说追求幸福的过程才是最幸福的呢?因为,我们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面临的结果也都相同,终究是要入土为安的,那么,还不如在享受这过程,才不枉活了一辈子。

    幸福就是简单

    彼其胶于人欲之私,则利害相攻,毁誉相制,得失相形,荣辱相缠,是非相倾,顾瞻牵滞,纷纭舛戾,吾见其烦且难也。

    ——《悟真录》

    “空中飞鸟,不知空是家乡;水中游鱼,忘却水是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因为原本置身天空中,它满足于这样的空间;鱼儿在水中生存,水是它乃以生存的东西,但它也未因为它的重要性,就操心忧虑的。如果要生活得愉快、幸福,就需要用这样积极的态度地面对生活。

    俗话说“生命无贵贱”,再成功的人也有悲伤的事,再失败的人也有值得高兴的事。有时,我们羡慕他人的风光生活,觉得人家过得风生水起的,自己却平淡无奇。可不知道,这些人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有我们看不到的一面,痛苦、失败的一面。

    王阳明说,毁誉、得失、荣辱、是非不是绝对的,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人生也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不是一样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就像钱钟书的《围城》一样,里面的人向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而,实际,里外都是一样的,只是大家处在不同的位置,在乎的东西不一样,无须羡慕人家的好,说不定人家还在羡慕你的好呢?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庸人自扰,好好的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美好。

    有一条河,在河的两边各住着一位农夫和一位官员。农夫很羡慕官员,无需劳作就有好吃的好喝的;而官员却也羡慕农夫简单淳朴的生活,修身养性。时间久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向往更加强烈:到对岸去。

    终于有一天,农夫和官员协商互换身份,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体验。

    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农夫发现,原来官员的日子并不像他平日看到的那么闲适,实际十分操劳,每天都要处理很多政务,而且,自己更无法适应官场的各种规定,于是,开始怀念自己以前的生活来。

    官员这时也才体会到,农夫的生活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辛苦的劳作让他吃不消。于是,他也想起做官员的日子。

    不久,他们又开始希望:到对岸去。

    其实,他们在没有看到对方的全部时,都在盲目羡慕着彼此的生活,当两人互换身份、生活之后,才发现原来的生活才好。所以,你眼中的他人不是完整的他人,你只看到他人的快乐,不一定就能看到他人的忧伤。完整的生命时喜忧参半的,对生命要宽容,也就时对自己宽容。的全,每个生命都有欠缺,不必与人作无谓的比较,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就好。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家境贫寒,既教书又耕作的他,生活还是捉襟见肘,仅能解解温饱问题。但是,他从不抱怨,反而每天黄昏时,都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的一切,让他每一天的过得充实,每一天都在想清福。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他,讥笑着说:“这日子过得那么穷,一日三餐就没吃过荤,这算哪门子清福喔?”胡九韶说:“这自然有我的道理,第一,如今天下太平,没有战争兵祸;第二,通过我的努力,我们全家人都能吃饱穿暖能有饭吃,有家可归,有人关心;第三,庆幸家里人都很健康,也遵纪守法,安平乐道,这不算清福吗?”

    胡九韶对待人生没有贪欲,他感谢上天赐予他得一切。就像诗中所说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芙蓉虽生长在大山深处,但它不会因为自己得出生而自卑。花开花谢,它随性地绽放、凋谢,它为自己曾盛开过干高幸运。所以,幸福是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楚,心态不一样,幸福得定义也就不一样。

    幸福,它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是幸福并不是琢磨不透的,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应该是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去感受它,理解它。切记,异想天开,好高骛远,那么幸福就会默默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蓦然回首,幸福也已悄然降临。

    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寄托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松洒脱,何等简易!

    ——《传习录》

    王阳明的学生陈九川生病时,王阳明问他:“生病之后,你觉得要做到格物穷理是不是更加困难了?”陈九川说:“不瞒你说,这种修炼是非常人能做到的。”王阳明笑了笑说:“其实不难,保持心情愉快就能做到。”

    保持一颗快活的心又何尝不是件困难的事呢?人的一生,不顺心的事就多了:生病、挨批、降职、失恋、失业等等,一想到这些,有谁还有心情愉快?在陈九川看来,格物穷理非常人所能到达的境界,现在他生病了,所以就更难了。而,老师王阳明是在劝诫他,不要把快乐想的太复杂了,保持内心的开阔,不受外界干扰就是了。

    外界环境的好坏,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精神修养达到一定高度的的人,便能改变自己的心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够强大,不够开阔,即使有他是百万富翁,吃遍天下美味,享尽人间富贵,快乐也与他无缘。

    人,最需要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是内心的宁静与快乐。快乐也不难,它无须与金钱、权势、命理纠缠,它很简单,请不要让它身陷泥沼之中。快乐源自内心,钱权或许可以满足人的一时贪婪和虚荣,只是,很少有人能把他处理得当,生活因为这失衡的内心,与快乐绝缘。

    有一个樵夫,他天天到山上打柴,维持生计,尽管他勤勤恳恳,风雨无阻,但家里还是很苦难。他老婆每天都向上天祈求,可以过上有饭吃的日子。

    上天也许是被她打动,于是,有一天樵夫在山上砍柴的时候,挖出了一包金子。忽然之间,樵夫一家成了百万富翁。于是他们把金子换成钱,买房买地,宴请宾朋,办得十分奢华。那些多年没有走动的亲戚朋友也都登门拜访来了。

    按理说,樵夫现在有钱了,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应该满足了。可是他只高兴了几天,便开始闷闷不乐起来,然后,整天愁眉苦脸的,吃不香,睡不着坐。他的妻子觉得奇怪就问他:“你干嘛闷闷不乐的啊?现在我们有用不完的钱,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富丽堂皇的大宅子,还有百亩良田,你不要杞人忧天了!”

    樵夫听不耐烦了,有些生气地说:“你懂什么?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挖到了金子,招致来强盗土匪怎么办?我就是愁不知道把它们到哪里合适。”妻觉得丈夫说得很对,便和丈夫一起找藏金子的好地方,可是无论放在哪里,他们都不安心,整日诚惶诚恐的,片刻不得安宁。樵夫的遭遇,其实和很多人一样,把金钱看得过重。他不懂得,这些名利钱财、金银珠宝等都是身外之物,总有一天会化为乌有,即使每份每秒,用不停息地追求与创造它,也无法满足人的贪念。只是,遗憾因为盲目的追寻,让自己失去了快乐,失去对人生的理解。人生的宗旨是快乐,一颗丰盈的内心,像天空的太阳,温暖自己也温暖了他人。快乐很公平,谁都有权利获取。

    颜回一生师从孔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虽有他才华横溢,品行极好,但他安贫苦的生活,自始至终忠于内心,所以,他可以说是乐由心生、无须附丽的典型了。孔子也曾评价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人生最悲哀的事是认为快乐是金钱、权势堆砌的。当人们,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时候,更是悲哀。但,很多故事都告诉我们,快乐源自内心,只是,不要被欲望蒙蔽的真心。“乐是心的本体,只有心才是快乐的根。”这是王阳明说的。快乐不是酒精麻痹后的半梦半醒,不是挥金如土的快感。生命经不起放任,灵魂经不起麻醉,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才能快乐;懂得感恩,感激生命,感激大自然送来的清新空气阳光,将苦痛抛弃,将快乐常驻心间。

    如果你,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并且能心胸开阔,快快乐乐的生活,首先要得修养习性,借鉴他人的经验,让自己的内心丰富。培养自己的性格,少动怒,要感恩,做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能够为他人考虑,愿意帮助他人的人。这样才能让内心平静、安宁,从而把工作和生活当作一种乐趣,无论何时,都要有“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的心境,陶陶然乐在其中,不亦快哉!任凭雨打风吹去,享受自然的恩赐,洗练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快乐源源不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