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建筑师:齐康传-附录: 齐康获奖建筑作品一览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

    1991年

    1992年国家优秀建筑设计金质奖

    1992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1992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1992年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1992年

    1993年国家优秀建筑设计铜质奖

    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黄山国际大酒店

    1993年

    1998年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东南大学榴园宾馆

    1993年

    1993年江苏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1994年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

    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1995年(一期)

    1997年(二期)

    1998年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国家20世纪80年代优秀建筑创作十大作品第二名

    20世纪80年代国家优秀环境艺术一等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逸夫科技馆

    1996年

    1997年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1997年教育部邵逸夫先生第七批赠款工程一等奖

    淮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

    1997年

    2000年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

    1997年

    1998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浙江杯”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

    冰心文学馆

    1997年

    1998年福建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1999年福建省双十佳建筑奖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1997年

    2000年教育部优秀设计表扬奖

    南京邮政大楼

    1997年

    1998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1998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扬州西园大酒店

    1997年

    1997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1997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河南博物院

    1998年

    1999年河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

    1998年

    2000年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大连市优秀设计一等奖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999年

    2000年辽宁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0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直属设计院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海军诞生地纪念馆

    1999年

    2000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0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0年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江苏省国税大厦

    1999年

    2000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南京中信大楼

    2000年

    2001年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1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中国鞋文化博物馆

    2001年

    2003年度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2001年

    2003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楼

    2003年

    2005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2004年

    2005年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5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镇江市人防办防空指挥中心

    2005年

    2007年南京市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平民建筑师齐康传

    我看齐康(代跋)

    王一心

    这本书的主旋律是齐康先生的建筑事业,作者在动笔前我曾协助她做了些采访工作,与齐先生有一些接触,所以我在这里就唱唱副歌吧。

    我去见齐先生,是到他的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他办公室的格局是这样的:一间办公室,大约有20多平方米,他每天上午大部分时间就在这里办公。他的门总是虚掩着的,你敲门,就总会听到一个既不高亢也不低沉的略带沙哑的温和声音:“进来。”

    一进门是一个几米长的过道,贴墙摆放着一个一人多高的与过道等长的茶色博古架,里面各格连顶上放满了各种小玩艺儿,大多是工艺品,也有飞机模型等等,称得上琳琅满目。博古架的侧面,贴着一张极富传奇色彩的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切·格瓦拉的近似木刻的肖像画。

    很显然齐先生喜欢格瓦拉,“我请人做了几个葛哇喇的纪念章,很好看的,你要不要?”他念格瓦拉的名字总是用英文发音,念作“葛哇喇”。他是教会学校出来的,受过地道的英文教育。

    博古架旁边隔着一个别人做的齐先生的头像雕塑,是一个黑色的三人皮沙发。沙发靠背的上方,依次摆着两个嵌有他相片的镜框,几个工艺品,一只梅花鹿,鹿背上骑着一只小小狗,鹿腿间塞着一只熊猫。除此之外,旁边竟还有一只长腿大脚的洋娃娃!

    从博古架到沙发,齐先生的性情、情趣与心态差不多都表现在这里了。

    与长沙发相对,是齐先生一张硕大的办公桌,桌上杂乱地堆满了东西,电脑,文件,文件夹,纸张,书籍,相片,笔筒,画画的本子,齐先生就坐在桌子后面,总是会平静地用问询的眼光看着走进来的你。

    我看齐康(代跋)

    在他的桌前,摆有两张椅子,你可以坐在那里与他谈话。找他的人很多,多是坐在这椅上与他说话,我从未见过他与客人坐在沙发上悠然闲谈。他的头发全白了,白得好看,与他的身份相称,也几乎成了他形象的标志。他的头发白得早,30年前就白了。问他父母及兄弟姐妹是否也这样早白?他说不是遗传,恐怕是文革中遭受磨难的缘故。他的面相也总有点苦,不知是否也是那段非人的生活经历留下的印迹?他的相片也总是这种表情。幸好有他岸阔水深的平静作底子,这种表情并不令人觉得难受。

    在他身后,几乎一面墙的一排大书橱,顶上又是十多件工艺品,橱里面放满了各种文献,还有几张相片,一张他小时候的全家福,一张小时候带过他的感情很深的姨妈,一张他的恩师杨廷宝,都是他所亲爱与敬爱的人。

    在他办公室的隔壁,有一间空间更大些的房间,是他的会议室兼资料室。房子中间放着会议桌,桌上也几乎放满了文件、图纸、画册,屋顶上吊着投影仪,四壁除了窗户与投影幕布,整面墙排列着书橱。齐先生的兴趣广泛,加上他认为建筑师应有多方面的素养,这使他书橱里除了专业书籍以外,还有许多各种门类的图书。

    适逢暑假,但齐先生研究所的日历上没有这个假期,他个人也没有这个假期,他照常每天到这里来上班,我也上班似地到他那里去看资料。他把我领到这个会议室里,单手一划拉说,这里的书你都可以看。他还特别许可我看他写的未曾出版的几十篇散文。

    齐先生经历丰富,阅人无数。建筑设计本不是一种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独自画图就可完事的工作,需要与各种人打交道;由他所处的社会位置,各阶层人士见得也多。更重要的是建筑设计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金钱是面镜子,各色人等往它面前一站,人性的活报剧就一幕一幕上演了。这些经历,加上他人生的曲折与戏剧性遭遇,为他提供了无数可写的素材,而关键是他心热手勤,大则社会责任感使他不禁仗义执言,小则眼见可笑之人可恨之事吐鲠而鸣,所以一篇一篇,写得不亦乐乎。常常早晨一见面,他就愉快地说,我昨天又写了一篇,题目叫什么什么。

    暑假过后,我去得少了。有天去看他,恰是教师节后,见他房间里有花束,问知是学生送的。齐先生受他老师的影响,也与老师感情很深,所以对学生也很好,总是说“我的学生对我很好”。有次我在他所里复印,随口问一句帮我的学生,齐老师对你们怎么样?我听说有时他很厉害?答曰,遇到有的老师做得不怎么好时,他的确蛮严厉的,但对我们蛮好的,从来不发脾气。

    齐康喜欢学生,但他说他并不喜欢人送花,因为花儿很快就枯萎了,而且送花本是西方人的玩艺儿。齐先生是性情中人,艺术家气质浓郁,木盛木落花开花凋自不免触情;在专业上,齐先生也是向来反对崇洋媚外的,他只是主张在坚持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可是现在送花在国内已蔚然成风了,对此齐先生叹息无语。我又告诉他,现在年轻人送花都要特地送到单位里,须当着同事们的面,把花呈给对方,而旁观者越多,被送花者越有面子。这使人想起鲁迅曾调侃路遇的迎娶仪仗,他当作××广告来看。今人时风,有当众表演的意思,也可以当作广告来看吧。齐先生听了很感兴趣,马上用笔在速写簿上记了几笔,说要以此写一篇文章。

    那段时间,我在齐先生隔壁用功,齐先生会不时走过来看看我,或进来找东西。他的腰腿不大好,走起来有些佝偻有些蹒跚,他就这样慢慢地无声走过来。帮我开开空调,或是顺手拿过一瓶矿泉水给我,或从书橱里抽出他的某本著作,讲解一番。更多的时候他就在我旁边坐下,说上一阵,或是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什么往事,来讲给我听。

    有一次遇到省内某市的几个人,拿了建筑设计图纸来请齐先生修改。图纸总共约有十几张,每张都有饭桌那么大,来人就一张一张依次掀给齐先生看。齐先生总是扫几眼,就能发现问题或欠妥之处,他一支笔在手,这里把直线改成弧线,那里在柱子上添几条直线,房顶局部做些什么调整,两个建筑体之间的距离放大或缩小,嘴里一边讲给来人听,一边征询他们的意见。不过十来分钟,一个听起来是个不小的工程的图纸就修改完了。非常干净利落,全都不假思索,举重若轻,当时的齐先生,真像一位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将军。

    事后问他修改时何以能做到没有丝毫踌躇?他说不光修改,他在设计时也常常极快,有的工程几分钟大体式样就设计出来了,“很快,非常快,”他比画着自己的脑袋说,“比电脑还快。”

    “快”的奥秘固然是思维敏捷,更在于有多年积累的深厚的专业知识作基础,他的快并不是急就章。

    我曾陪作者去参观齐先生在南京、在全国的诸多建筑作品,当我们与那些建筑面对面时,它们虽都静默着,可是我们都分明感觉到,我们与它们,在心里彼此有着真切地交流,它们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告诉了我们齐康先生的建筑思想。

    2012年1月9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