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下篇:进退有据,把握行事的尺度(1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结果,后来发生的事情被这位执著的母亲言中了。在约翰·肯尼迪·图尔去世的10年之后,在经历了8家出版商的断然拒绝之后,这部作品终于引起了当时著名的小说家沃西·珀西的注意。这位小说家将这部作品推荐到路易斯·安娜出版社。路易斯·安娜出版社的主编亲自审阅了这部作品,他被小说滑稽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所倾倒,当即决定出版该作品。

    1980年,《傻子们的同盟》终于被出版,并很快引起了读者们的轰动,还于次年获得了美国文学界的大奖——普利策小说奖,而小说的创作者——约翰·肯尼迪·图尔本人却无法亲自看到自己的成功。

    约翰·肯尼迪·图尔的作品是成功的,但是他的人生却极其失败,因为他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是一个输不起的人。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那位勇敢坚强的母亲,还有英国文学家约翰·克里西。

    约翰·克里西在成才之路上也历经失败和拒绝。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35岁时才开始写作生涯。他不断地向出版社和文学报刊社投寄稿件,全国的出版部门很少有被他漏寄的,但他得到的结果却是743张退稿单。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克里西并没有被退稿单吓倒,也没有因此而消沉退缩。他坦然地把这些退稿单放在家中的显眼处,并一如既往地埋头苦读、笔耕不辍。

    克里西从退稿单中汲取了力量,他说:“不错,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但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单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我一旦获得了成功,每一张退稿单的价值全部要重新计算。”

    就这样,这位勤奋而充满信心的作家不断地写作、投稿,直到最终得到编辑们的承认,成为一位著名作家。

    没有人愿意面对失败,然而事实证明,所有的成功者在享受成功之前都要历经无数次的失败。这不是上天故意捉弄人,而是因为如果没有经过失败的考验,人们就不会获得实现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智慧、勇气和经验教训。如果你因为害怕失败而逃避现实,那么成功永远与你无缘。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绝不是失败者堂而皇之的自我安慰,而是攀登者奋进的基石,是成功的催化剂。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一个脚步,都是对自己的一次锤炼。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常在于成功者能以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失败,冷静理智地反省,以不同的方式去继续尝试。

    有一个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相恋多年的女友离开了他,工作中出现了重大失误而被公司辞退,他还不得不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中继续漂泊,必须应付房租和一日三餐……生存的重压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几乎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他不断地感慨自己的失败。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他都想到逃避。在极度失落的时候,他想尝试一些新东西,以便给自己增加一点信心。

    他想到了学游泳,于是他来到了附近的游泳馆。他没有游泳常识,没有约朋友,也没有请教练,几乎是带着几分自虐的心理独自跳进了泳池里。当他的头整个没进水里的时候,他的耳边产生了如雷鸣般的响声。本能地,他的身体向上猛蹿了一下,加上水的浮力,他的头撞在了护栏上,脑袋中产生了更强的轰鸣。

    他有几分慌乱,但还是不肯放弃。“难道我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吗?”他这样想着,于是再次沉入到水底,结果水一下子涌过来,他被灌进了几口水。虽然感觉到头晕,但是仍然疯狂地接二连三地沉入水里,全然不顾自己的生死。

    他有几分赌气地想:“我就不信我在游泳上也是个失败者。”正在他不管不顾地扑腾时,一只有力的手拉住了他。他想要挣脱,但是已经耗尽了力气,只好被那只手紧紧拽着拉到了池边。

    “年轻人,千万不要这样乱来,多危险啊。”拉他的是一位中年阿姨,“别着急,屏住呼吸,心要静,放平手脚,水的浮力自然会把你托起来的。不要胡乱扑腾,那样只会越来越糟。”

    阿姨的话如醍醐灌顶,让年轻人顿有所悟。于是他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又反复尝试了几次,终于可以自如地游泳了。“心要静”,他发现这不仅仅适用于游泳,同样适用于生活。

    人生难免出现失败与逆境,只要放平心态就能够在逆境中保持自己的平和,那么即使是在生命最黑暗的角落里,阳光也会照进来。反之,如果一旦失败就丧失理智,那么只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第六节 踏踏实实办事,实实在在做人

    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是在工作中、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需要秉持的准则。做事情需要有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要求从长远考虑,从大处着眼,遇事多考虑为什么,多思考前因后果,人生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少犯一些错误。记住做事的时候不能贪大求全,不能急功近利,要知道欲速则不达。

    从实际出发,对自己负责

    “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广为人知。今天对工作不负责,明天就是淘汰出局的结果。

    面对你的职业,你的工作岗位,要时刻记住,这就是你的工作,不要忘记你的责任。

    大到企业,小到个人,看待员工和他人的时候,都会注重这个人是否有责任感。或者说,企业的员工没有责任感,企业就不可能有长远发展。因为一个微小的责任事故就会使一家企业损失数千万;一次失职,则会导致一个百万富翁顷刻间倾家荡产。由此可见,员工是否有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命运。

    乔森去一家钢铁公司上班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发现很多炼铁的矿石在冶炼过程中未得到充分冶炼,也就是说一些矿渣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没有被炼好的铁。如果长时间积累下去,公司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乔森去找了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将存在的问题仔细地表述清楚,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位负责人说:“如果技术存在问题,工程师一定会告诉我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位工程师跟我反馈这个问题,说明是不存在问题的。”乔森又去找了负责此项技术的工程师,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又对他仔细说明了一遍。工程师很自信地回敬他:“我们的技术目前是世界上一流的,不可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位负责人并没有认真对待乔森反映的问题。他心里不仅认定自己是对的,还暗自揣测,一个刚毕业的没实际操作经验的大学生能发现什么主要问题,只不过是借此机会表现自己而已。

    但乔森坚持认为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需要改进的大问题,于是他又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先生,我认为这是一块没有充分冶炼好的矿石,您的观点呢?”说完,把手中的矿石递给了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仔细看完说:“没错,年轻人,你的判断是对的,不过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乔森说:“这是我们公司的废料。”“怎么会?我们公司的技术目前是最领先的,怎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总工程师很诧异。

    “项目负责的工程师也这么说,但这的确就是我们的废料。”乔森坚持道。“显然是出问题了,怎么没有人向我反映?”总工程师对这样的疏忽有些动怒了。他马上召集了所有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彻底检查,果然发现已经废弃的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盘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一个很小的零件出现了故障,从而导致了冶炼的不充分。

    公司的总经理得知事情的原委后,给了乔森一个大大的红包奖励,还升任乔森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感慨良多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技术过硬的专业工程师,而是缺少认真负责的工程师。这么多专业人员竟没一个人发现出了问题,而且在其他的员工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还很不以为然。对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说,人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才!”

    现代各个行业都朝着精细化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普通员工的小马虎都可能导致整个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如果一个员工没有意识到责任对于他本人和整个企业的重要性,那么他就不具备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资格。当年“环大西洋”号海轮沉没,就是因为一个船员的一个小失误,而导致整个海轮毁灭。每个人在企业中都有他特定的价值,工作中不经意的失职,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在这个世界上,山外永远有更多的山。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是每个人自己。谁都想上进,那么最需要做的就是超越自己,从实际出发,对每一件事情负责。

    敬业——实干家的成功保障

    实干家的必备素质包括有条不紊、细心、认真,还要有超乎寻常的敬业精神,这是他们成功的可靠保障。

    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大亨,老伙伴克拉克这样评价他:“他有条不紊和细心认真到了极点,如果有一分钱是我们应得的,他一定要拿回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交给客户拿走。”

    洛克菲勒对数字极为敏感,他常常精打细算,以免钱从指缝中悄悄溜走。他曾给西部一个炼油厂的经理写过一封信,严厉质问:“你们提炼一加仑火油为什么要花1分7厘8毫,而另一个炼油厂却只花9厘3毫?”类似这样的信件还有:“上个月你的厂报告有1124个塞子,本月初送给你厂10000个,本月份你厂用去9548个,却报告现存1054个,其他522个塞子哪去了?”据说这样的信洛克菲勒至少投寄过上千封。他对每单生意的赢利情况,就是要精确到毫、厘、分这种程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弊端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收放有度地经营着他的石油帝国。洛克菲勒16岁初涉商海,就一直在用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开始他在一家商行当记录员,他说:“我从16岁开始参加工作就记收入支出账,记了一辈子。它是一个能知道自己是怎样用掉钱的唯一办法,也是一个人能事先计划怎样用钱的最有效的途径。如果不这样做,钱多半会从你的指缝中溜走。”

    真正热爱工作的人,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对此怀着浓厚的兴趣。这种状态能促使一个人积极努力地行动,能激励他一直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

    每个工作都是不可替代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需要每个人对工作充满热情,需要竭尽全力,这样会产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满足感和神圣感。最细小的工作,只要我们融入自己的心血和热忱,都可以使其成为一个快乐而高尚的工作。

    “从根本上说,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到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者获得什么我们才会专注什么,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所以就本质而言,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做的事,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这是美国前教育部部长、著名教育专家威廉·贝内特曾说过的。

    工作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每个人都有他固定的位置,需要竭尽全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能把自己喜欢的工作一直乐在其中地继续下去,把这项工作当成自己的使命来做,那么发掘出的就是自己特有的能力,并能顺利完成这份责任。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这些小事,没有这些小事构不成大事,它们都是大事的一部分。敬业的员工在每一项工作中表现出的都是认真做事的状态,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且有始有终。即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他们也会尽心尽力地做好该做的一切,并从中感受到了自我价值。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有一个理论,说的是有些人愿意为工作奉献自己的全部,是由于他们内心存有一种“天职感”。他们相信自己所做的工作是神圣事业的组成部分,即使再普通、再微不足道的事情,再平凡的工作,他们也会在做的过程中获得人生的某种价值。在这种思想的支撑之下,他们会升华自己工作的意义,感受到幸福和自我满足。

    一个人在完成使命的时刻,便会发现成功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会发现自己的工作为他人带去了价值,内心里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和充实感。这种感觉会让以后的每一天都富有意义,也使他的人生充满快乐的因子。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位小和尚刚刚剃度出家,他的工作是被安排每天早晚各撞一次钟。小和尚心有不快,想着这样简单的工作,谁都能做,也没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他撞了半年的钟。

    有一天,方丈派小和尚去后院做劈柴挑水的工作,小和尚对方丈如此安排颇为不满,难道自己每天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吗?

    方丈明白了小和尚的心思,对他说起原委:“你撞的钟很响亮,可是听得出钟声空泛无力。这是因为你没有意识到‘撞钟’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所蕴含的深意。钟声不仅仅是寺院里的作息时间,更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为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应该浑厚、圆润、深沉、幽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不虔诚、不敬业,怎么能担当好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因此,想出人头地,对待职业就要有一颗尊敬、虔诚的心灵,并且对本职工作要怀着敬畏的态度。怀着敬业的初衷去工作,会使自己的工作有使命感和神圣感,也能使工作与自己的生命信仰结合起来。当一个人将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时,那么他就真正领悟了敬业的本质,也从一定程度上真正掌握了自己生命的主动权。

    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