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一生的好习惯-愉快地工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工作要有热情

    到底是“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这并不重要,关键要爱你做的事,做好你爱的事;唯有做得好,你才会去爱;唯有爱得深,你才能做得更好。

    热爱工作,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的课题。首先。你要明白热情与自信的关系——你越有自信,你就越有热情;你越有热情,也就会越有自信。

    生活中,最能激励你的,必定是关系到你的才能、荣誉、名声的东西,必定是你对自身的发现。没有自信的人,必定畏畏缩缩,不敢将自己最闪亮的一面表现出来。人们会认为他缺乏热情,不管对人还是对事。反过来,有自信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会显得非常兴奋。他们这种兴奋感染和带动了其他人,也就使得他们更加热情洋溢了!

    接下来,你要真心热爱你所销售的产品——不论你是不是行销人员。如果你是行政职员,你所销售的是对人的服务。只有真心喜爱、了解你的产品,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位受邀演讲的人,原本只预定演讲45分钟,却足足讲了两个小时还欲罢不能。演讲结束时,在场的一万名听众起立鼓掌达5分钟之久。

    到底是什么精彩的演说内容,得到这么强烈的回响?

    他演说的内容,还不及他演说的方式重要。听众是被演说者的热情感动了。大多数的人根本记不清他说了些什么。

    在中外历史上,凭借热情取得辉煌成就的事迹不胜枚举。

    法国英雄圣女贞德凭着一柄圣剑和一面圣旗,外加她对自己的使命坚定不移的信念,为法国的部队注入了即使国王和大臣也无法提供的热情。

    正是她的热情,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

    一旦缺乏热情,军队无法克敌制胜,艺术品无法流传后世:一旦缺乏热情,人类不会创造出震撼人心的音乐,不会建造出令人难忘的宫殿,不能产生驯服自然界的各种强悍的力量,不能用诗歌去打动心灵,也不能用无私崇高的奉献去感动这个世界。

    正是因为热情,伽俐略才举起了他的望远镜,最终让整个世界都拜倒在他的脚下;也正是因为热情,哥伦布才克服了艰难险阻,领略了巴哈马群岛清新的晨风。

    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允许你对自己的工作表示厌恶。厌恶自己的工作,这是最坏的事情。如果你为环境所迫,而做着一些乏味的工作,你也应当设法从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乐趣来。

    要懂得凡是应当做而又必须做的事情,总要找出事情的乐趣,这是我们对于工作应抱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有很好的成效。如果一个人鄙视、厌恶自己的工作,那么迟早他必遭失败。引导成功者的磁石,不是对工作的鄙视与厌恶,而是真挚、乐观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热情。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的热忱。这样,你就可以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使你的工作成为乐趣,而厌恶的感觉也自然会烟消云散。一个人工作时,如果能以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所做的工作怎样,都不会觉得工作上的劳苦。如果我们能以充分的热情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

    金钱是一种能源

    不要再把金钱看成一种物质的东西,不再视之为一种较多或较少、很多或不足、富裕或贫穷的东西。要把金钱看做一种可以让你顺利过活的基本要素,看做一种工具,藉此工具,你可以做想做的事,可以拥有一些能带来喜悦的东西,可以去体验一些加强自己能力的事情。

    视金钱为一种能源。把其他的财富——友谊、亲密的爱情、声望、善良及文雅——提升为你的渴望,一种想赚更多钱的渴望。如果你还未把金钱摆在足够重要的位置,如果你总是负债,如果你的胃口远超过你的能力,如果你一直都靠别人的资助过活,那么,你现在就要提升金钱在你生活中的地位,自己要创造更多能源,这样,你才可随心所欲地更专注于生活的品质,而不太在乎金钱的获取。

    正视现在的工作成就

    不论你有多大的野心,也不管你明年想要达到什么成就,或去年已走到什么地方,你都要正视此时此地的你,将之视为一种成就。

    虽然过去的荣耀或未来的梦想并非不重要,但是,成就却与这些无关。现在的才是成就。你目前的生活中,什么事让你觉得美妙无比?你的孩子们上学的情形很顺利吗?他们是否快乐、健康,并且适应良好?认同这一切。虽然孩子们现在是既独立又能为自己负责,但是,你曾关注他们的成长。因此,你现在可以激赏自己的耐心与努力。

    你的家又如何呢?你喜欢自己的房子吗?你非常喜爱居家的气氛吗?仔细看看,并且感谢生命给你好运气。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认同此事。你喜欢你工作的各部分吗?——即使某些部分还可以再改进,特别注意有结果的部分。

    下决心实现一次计划

    下决心实行一项计划——在家或在工作场所、自己做或与朋友一起做皆可——并且长时间坚持下去。你可以决心来个终生的改变,从此变成素食者,不再食用任何肉类。或者,你也可以决心不再抱怨事情多糟、一般人变得多粗鲁、生命多么让你失望,并且把自己训练得更积极,只看事情的光明面,能在祸中求福。

    首先,你必须对这项计划许下自我承诺,必须断定这真的是你想要做到的,切忌虎头蛇尾或不了了之。你的戒律也许是一件你一直想做的事,譬如,重拾荒废17年之久的吉他,或戒掉咖啡因或香烟。写下你的目标,而且言简意赅:“我要用运动、顺畅的呼吸,及大量笑声取代香烟”或“身为新进的推销员,我每个星期都要打60个令人扫兴的电话”。随身携带肯定的字句,并且常翻出来看。如果这些字句能激励你,就可以变成你的缪斯。

    实践戒律时要合乎实际。你热衷跑步,也不一定非每天跑不可。你可以每两天一次或一个星期两次。只做你能力所及的事。不过,也设法超越一点。当你觉得热情减退,觉得想放弃计划时,不妨看看那些肯定的字句。这样可以维持你的决心。也想想自己的进展,认同你已有的成果。千万别对自己说:“我的天,从我上次抽烟到现在才过了3个星期,现在真想抽一根。我到底要怎样才戒得掉?”你应该说:“哇塞,我已经整整3个星期没喷一口烟了,现在觉得呼吸顺畅多了。戒烟实在不难,我一定做得到。”

    如果你想从创作、从自我表现中获取爱,你也必须注意计划的实现。萧伯纳曾说成功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分汗水”,记住这句话。

    花时间去做一些小事

    每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即使是那些没有工作、设法在没有太多收入的情形下量人为出的人——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候都绝对必须处理一些可以促使大事发生的小事情。

    这种小事也许是跑腿办杂事,也许是翻阅档案,寻找一些数月或数年前存盘但现在却用得到的计划。这事也可能是清理书桌,看看堆积多时的纸片堆下有什么东西。也许是花一整天的时间回电话——这些电话是一个月以来你所列下的“该做的事”的后半部。

    每一种工作都会制造出无数件必须处理才能成就一整件事的“小事情”。有些人把这些事交给秘书、助理或同事去做,很少亲手处理。这也无所谓,不过,有时候亲自做比较好,因为这样才知道一件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每一位厨师都知道如何准备食物,如何挑选,如何切、剁、拌、混。他或她也知道如何整理、清洗并收拾善后。每一位能干的木匠都知道如何采购并运送木材,如何保养自己的工具,如何规划一件工作,如何精确地估价,以及如何看设计蓝图。每天完工之后,他还知道如何清理并保持工地的安全。这是因为厨师、木匠、主管、医生及顾问都知道如何做小事,而且,只要对本行有帮助,他们都尽可能亲自做。今天,花时间去做一些小事。你可以保养或修理一部机器,也可以清除所有的垃圾桶、为植物浇水,或清洗办公室的窗户。小事情真的是小事,因为我们认为它小,所以,它很容易完成。

    尝试任何事

    尝试任何事。这个建议听起来似乎很单纯,但对许多人而言,实情并非如此。你是否费尽心力,让自己相信某件你想完成的事根本办不到或不值得去努力,而且,你心里所想的,都不会有结果,即使有结果,也要担负太多的责任?果真如此的话,过不了多久,你就会阻止自己去接受任何或大或小的挑战。不过,事实上,困难的事自有一种美。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尝试。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即使像打电话给一位老友、一个可能的客户或情人,这样简单的事都未尝不可。今天,最重要的是那份尽心、那份企图心。事情本身并不是重点,可以是一件大事,譬如,一个大构想的开端,也可以是洗车这种简单或琐碎的事。今天的目标是克服自己的排斥心理并试着做某事。

    当我听到一个人说他或她不是“有创造力”的人,好像创造力是非有即无的事似的,我就会暗自窃笑。创意寓于努力。创造力是有勇气向未知的领域踏出试验性的一步,是让自己去适应自己之所能,同时,坦然接受自己喜欢做的事。创造力是面对驳斥和暂时的失败,同时,知道失败在许多方面——生活、工作和爱情——都是最宝贵的教训。此外,创造力就多方面而言,是克服障碍与挫折之后的出人头地,是把苦难当砖瓦,借以营造成就。

    但是,首要之事是你必须尝试。努力尝试的结果有时候恰如所愿,有时候则与预期的不同。不过,不论发生什么后果,你都永远不再是同一个人。你会了解如何跨出去、如何奋斗、如何感觉自己的力量和野心,而且,知道不论你要去哪里,你都会到达,只因为你有尝试的勇气。

    快乐藏于内心深处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快乐,寻找快乐。其实,快乐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

    这些看似极其简单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如果现在就拿这个问题来问你,你可能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

    对于快乐和幸福概念的界定,如同对于成功概念的界定一样,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方法。并且,不同的人对于快乐和幸福的理解也不同。你可能说,我要是有很多很多钱,我就很快乐、很幸福。金钱也许给你的人生带来富裕,但有了金钱却不一定会快乐、幸福。

    快乐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心理的态度,只要你心里已感觉快乐,你便已有了快乐,至少有了一种快乐的心态。如果你感到烦恼,说明你和快乐还有一段需要磨合的过程。

    要相信,人可以成为一个远比你自己想象得更好、更快乐的人。不管别人怎样说你,都别看轻你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才真正知道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物,而你的所作所为,只会证实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个人,活得畅畅快快、踏踏实实,要过一种充满信心而活泼快乐的生活,必须修心养性,这是成就快乐的根本。

    快乐和幸福说到底是一种心态。一个才子有好饭吃、好衣穿、好书读,农民可能觉得才子是幸福的,可才子不这么想,他觉得尚需一美女作陪他才幸福。反过来说,一个农民打着赤膊躺在麦草堆里呼呼大睡,才子可能觉得他挺可怜的,可农民不这么想,他觉得能在此呼呼大睡晒着太阳,说明他衣食无忧妻贤子孝,这能算是可怜吗?这是因为才子和农民不同的境遇和生活条件使他们有了不同的心态。

    同样的道理,相同的生活境遇和生活条件,以不同的心态去衡量,你觉着不幸,他觉得幸福。同样是半瓶酒,李某说:唉,只剩下半瓶了;但王某却这样说:太好了,还有半瓶呢?你觉着乌云密布,他觉得云淡风清,是因为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心态。

    因此说,幸福不是瓢泼大雨,快乐也不是毛毛细雨;幸福不在高官显位之中,快乐也不在万贯家财里。幸福、快乐就在你的内心深处。

    快乐有两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的快乐有限,最多能持续一天、一月、一年,不会有结果。精神的快乐无穷。上帝的爱,表露于人的情意中,使他能达到人类道德完美的境界。所以,要尽你所能热忱地用爱的光辉来点亮你的小灯。

    快乐会流动

    有一个故事讲,一位富商花费巨资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董、字画以及各种珍珠、翡翠等;为防失窃,他安装了严密的保安系统,平日里很少进去欣赏,只当成个人财富的一部分用来炫耀。

    有一天,富商突然心血来潮,决定让大厦清洁工进去开开眼界。

    清洁工进去后,并未流露出艳羡之色,只是慢慢地逐一浏览,细细地欣赏。待步出厚厚的铁门时,富商忍不住炫耀说:“怎么样?看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不枉此生了吧?”

    那个清洁工说:“是啊,我现在自觉与你一样富有,而且比你更快乐。”

    那富商大惑不解,面露不悦。

    “你所有的宝贝我都看过了,不就是与你一样富有了吗?而且我又不必为那些东西担心这担心那的,岂不比你更快乐?”

    快乐是一种流动的空气,你关上门,则快乐无法流向你,而当你敞开心胸,乐于付出时,快乐、富裕和真正的自由,便进入你的心中。

    快乐的情趣在哪里

    爬山、旅行、打球,做什么都没情趣。怪不得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兰德指出:“借口是人类的最大敌人,它使人多了被动,少了主动;缺乏积极,引进消极。借口愈多,表示愈缺乏人生动力。”

    没借口的人,把生活寄在现在;有借口的人,把生活交给未来——等孩子再大一点、退休再说、升官就有希望、连续中奖三次就好了、等事业有成。

    然后等到一切都来不及,才善罢甘休。少一个借口,原来可以多一个浪漫。

    说做就做:生活跟着感觉走便对了,今天很想看场电影,就去了;现在很想喝杯珍珠奶茶,便喝了;朋友邀你爬山,时间许可,便去了;快乐的事,不要等到明天。

    0.1大于0:应该坚信,小小的付出,所得到的便是积累,不把时间拿来做无谓的争辩,做一点算一点,离成功便不远。未来的事交给未来吧。

    营造情趣:生活要有情趣。即使只是浇浇花、听听音乐,都很有情调。哲学家说,只要不找借口,人生便会向美好快乐的方向前进。

    小心踏入快乐“雷区”

    人生苦短,但偏偏有些人为那些本来可以很快忘记的小事而烦恼,以至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他那里变成了灰色人生。一旦提及他们的不快乐,他们还振振有辞: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嘛。有人统计,人的一生,75%以上的时间在痛苦、烦恼,只有25%的时间在享受欢乐。人生的确是痛苦比快乐多。

    正因为快乐是如此短暂,们为什么不多多地占有享受这25%的时间呢?人生本来苦恼已多,我们为什么不在这苦恼中寻求快乐呢?让我们都做一个快乐的不倒翁而决不让生活的琐碎挡住我们的追寻的脚步。

    小心踏快乐“雷区”。

    一、不为批评而烦恼

    渴求赞美,这是人的一种共性。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让悦耳的称赞充盈于耳,更要面对难听的指责、无情的批评,甚至是恶意的攻击。而且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抬高自己,乐此不疲,颇有绝招。但有些人就是爱中他人之计,与之较真、与之反抗,甚至使之成为自己的一大精神负担与压力。记住前人的一句哲理之言: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

    二、不为小事而忧愁

    卡耐基告诫我们:我们活在世上的光阴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我们却浪费了很多时间,为一些一年内就会被忘了的小事发愁。这是多么可怕的损失。

    我们通常能很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机,可是,却被芝麻小事搞得垂头丧气。

    芝加哥的约瑟夫·沙巴士法官在仲裁了4万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后,说道:“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满,最基本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小事情。”而纽约的地方检察官法兰克·荷根也说:“我们的刑事案件里,有一半以上是缘于一些很小的事情:在酒吧中逞英雄、为一些小事情而争吵不休、讲话侮辱了人、措辞不当、行为粗鲁——就是这些小事情,结果引起伤害和谋杀。”

    生命太短了,我们不能被小事绊住前进的脚步。

    我们不都像森林中的那棵身经百战的大树吗?我们经历生命中无数狂风暴雨和闪电的打击,但都撑过来了。可是却会让我们的心被忧虑的小甲虫——那些用大拇指跟食指就可以捏死的小甲虫吞噬。

    面对我们的生活,也许你有点疲惫不堪,但这种不幸的境界,又何尝不是你每天积累的忧虑?也许,你确有难言的忧虑,以致使你对以后的人生失去多半的兴趣,但是,你却可以用另外一把钥匙去打开快乐之门——而一改你忧愁不堪的形象。

    如果我们把忧虑的时间,特别是用在一些小事上的时间去寻找事实,那么忧虑就会在智慧的光芒下消失。

    快乐的人生,带给你的是永远的自信和脸上隐不去的微笑。

    自信和微笑带给你的又是充满朝气的个人形象,和蔼可亲的交际性格。交际方面的胜利,形象的完美,健康的心境带来的不可能不是个人的成功。要在忧虑改变你以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

    三、不要试图改变无法改变的事

    人生之路充满了许多未知未卜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改变一定的条件而使之转化;另一类是无法改变的,无论我们付出何种努力,也无法改变这一不可避免的事实。因此,当我们面对后者时,就得认定事实,做出积极乐观的反应,这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

    快乐是神奇的休闲天使

    每日我们似乎都被有关快乐的普通心理学忠告所淹没,但那无情的消息却是:为了快乐,我们应该做些事情——做出正确的选择,或是拥有一套正确的自我观念。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观念——快乐只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如果我们总不快乐,必定就是有问题。

    然而,更多的人所经历的并不是一种短暂的快乐状态,快乐是一件更普通的事情,是一种被小品文作家休·普拉瑟称作是“由难以解释的问题,莫名其妙的成功与失败——很少有片刻完全的平静所组成”的混合物。

    也许你会说自己昨天很不快乐,因为你与老板之间有个误会,但是就真的没有快乐而完全平静的时候吗?……你只记得这一天过得很糟,却忘记在这一天当中,仍有很多美好的时光。

    快乐就像是一位和蔼、神奇的休闲天使——一位不速之客,总会在你最不期望的时候到来,点上一些昂贵的名酒,而后又消失无踪,留下久散不去的栀子花香,你无法控制她的出现,而只能在她露面时,感谢她。你不能迫使快乐降临——但当她在你身边时,你却可以确信自己感觉到她的存在。

    当你满腹心事,在屋里来回踱步时,试着去看看日落时玻璃窗中所映照出的那火一般的城市,听听孩子们在昏暗的光线下打篮球的叫喊声,你会觉得自己的情绪高涨,而这只因为你转移了注意力。

    快乐是一种态度,而不是状态。这种态度在于你清洗百叶窗时听着咏叹调;收拾衣柜时依然兴致勃勃;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吃团圆饭时其乐融融。快乐就在眼前,而不是某个遥远的承诺——等我们有时间……

    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每天都选择快乐,那么忧愁和痛苦就会远离你。

    快乐就是现在

    很久之前,有个男孩,他喜欢动物、跑车与音乐;他喜欢爬树、游泳、踢球;他喜欢漂亮女孩子。他过着幸福的生活,只是经常要让人搭车。

    一天男孩子对上帝说:“我想了很久,我知道自己长大后需要什么。”

    “你需要什么?”上帝问。

    “我要住在一幢前面有门廊的大房子里,门前有尊维纳斯的雕像,并有一个带后门的花园。我要娶一个高挑而美丽的女子为妻,她的性情温和,长着一头黑黑的长发,有一双蓝色的眼睛,会弹吉他,有着清亮的嗓音。”

    “我要有三个会踢球的男孩,我们可以一起踢球。他们长大后,一个成为科学家,一个做政治要员,而最小的一个将是足球明星。”

    “我要成为登山、航海的冒险家,并在途中救助他人。我要有一辆黄色的兰博基尼跑车,而且永远不需要搭送别人。”

    “听起来真是个美妙的梦想,”上帝说,“希望你的梦想能够实现。”

    后来,有一天踢球时,男孩磕坏了膝盖。从此,他再也不能登山、爬树,更不用说去航海了。因此他学了企业经营管理,而后经营医疗设备。

    他娶了一位温柔美丽的女孩,长着黑黑的长发,但她却不高,眼睛也不是蓝色的,而是褐色的。她不会弹吉他,甚至不会唱歌,却做得一手好菜,画得一手好画儿。

    因为要照顾生意,他住在市中心的高楼大厦里,从那儿可以看到蓝蓝的大海和闪烁的灯光。他的屋门前没有维纳斯的雕像,但他却养着一只长毛狗。他有三个美丽的女儿,天生侏儒的小女儿是最可爱的一个。三个女儿都非常爱她们的父亲。她们虽不能陪父亲踢球,但有时她们会一起去公园玩,而小女儿就坐在旁边的树下弹吉他,唱着动听的歌曲。

    他过着富足、舒适的生活,但他却没有黄色兰博基尼。有时他还要取送货物——甚至有些货物并不是他的。

    一天早上醒来,他记起了多年前自己的梦想。“我很难过”,他对周围的人不停地诉说,抱怨他的梦想没有能实现。他越说越难过,简直认为现在的这一切都是上帝同他开的玩笑。妻子、朋友们的劝说他一句也听不进去。

    最后他终于悲伤得病倒住进了医院。一天夜里所有人都回了家,这时,他对上帝说:“还记得我是个小男孩时,对你讲述过我的梦想吗?”

    “那是个可爱的梦想。”上帝说。

    “你为什么不让我实现我的梦想?”他问。

    “你已经实现了。”上帝说,“只是我想让你惊喜一下,给了一些你没有想到的东西。”

    “我想你该注意到我给你的东西:一位美丽温柔的妻子、一份好工作、一处舒适的住所、三个可爱的女儿——这是个最佳的组合。”

    “是的,”他打断了上帝的话,“但我以为你会把我真正希望得到的东西给我。”

    “我也以为你会把我真正希望得到的东西给我。”上帝说。

    “你希望得到什么?”他问。他从来没想到上帝也会希望得到东西。

    “我希望你能因为我给你的东西而快乐。”上帝说。

    他在黑暗中静想了一夜。他决定要有一个新的梦想,他要让自己梦想的东西恰恰就是他已拥有的东西。

    后来他康复出院,幸福地住在36层的公寓中,欣赏着孩子们悦耳的声音、妻子深褐色的眼睛以及精美花鸟画。晚上他注视着大海,心满意足地看着明明灭灭的万家灯火。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快乐,这个快乐就是现在。乐观的人会把这些看作是上帝的另一种恩赐,怀着感恩的心情去享受现实。

    快乐是永远人生的主题

    这个世界,物欲太无穷,而人生却太有限。一个人要想贪占天下所有的东西,最终将什么也得不到。做人必须要想透,人生一定要顿悟。物欲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学会放弃一些身外之物。一个人要顺其自然地、平淡地看待物质的享受,得之无喜色,失之无悔色。什么都想得到的人,结果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我们要对已拥有的多加珍惜,担起责任,没必要留连于物欲中,这样我们才会轻松地度过每一天。

    人生短暂几十年,需要担负的责任很多很多,何必物欲太强,贪占身外之物?“身外物,不奢恋”——是思索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想得开、放得下,我们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古时候,有个人觉得生活过于沉重,便去找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就给他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指着一个苹果园说:“你每到一棵树下就摘一个苹果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这个人便按照哲人说的去做了。过了一会儿,这个人去见哲人,哲人问有什么感觉。这个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我们每到一处,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我们生活的篓子里,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这个人问:“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些沉重呢?”

    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生活中哪一样拿出来呢?”这个人不语。

    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一些身外之物,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的时候,你要学会放弃一些物欲的诱惑,担负自己应尽的责任,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国王,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如果物欲太多,会使我们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

    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的状态和时空是无法超越的,难以改变的,但生活本身确实有许多精华在于芜杂之中。而人生的真谛恰恰在于穿过荆棘去寻找花朵:在于搬石挖土中开掘宝藏。这样来看,任何一个已经到手的有价值的东西,不会比人们寻找它的过程更有意思。所以,你对生活的感觉主要取决于你的选择与追求。

    在经受物欲的诱惑而无法自拔的时候,我们感到苦恼,心理上的压力难以承受。那么,你可以把苦恼和压力抛得远远的,然后该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样我们就会活得很轻松。

    实干是一种精神

    想到了就马上行动,做个实干家。实干不但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精神。它能让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即便是能力一般的人,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即使那些令人厌烦的人,也会令人改变对他的看法。不仅如此,它能够让一个年轻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尽快实现自己的愿望。

    对于一个公司或者企业来说,勤勤恳恳,全神贯注,充满热情的员工总能得到老板的青睐,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下属在尽力帮助自己,每一个老板自然而然地也会认为这样的员工更有价值。非但如此,这些员工的积极心态还常常能带动同事,感染上司。当然他们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每一次提升对他们都是莫大的鼓励,给予他们更大的动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相反,领导者对那些态度冷漠、做事情粗心大意、动作迟缓的员工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在他们的影响下,同事以及领导都会觉得压抑、对工作失去信心,很容易堕入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因此,他会自觉地与有良好心态的员工在一起,关心他们的生活,对那些不专心工作,开脱责任,不注重实绩的员工,要么降职低薪,要么干脆开除。

    其实,对工作的态度不外乎两种:要么一心一意,要么三心二意,前者对工作充满热情,后者则持一种不冷不热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人都是在命运之神的掌握之中,所以,只要等待,要么好运降临,要么一生倒霉。这是一个可怕的念头,这不仅会消磨人的斗志,而且是对人的天赋、智慧、品格的最大损害。

    看看你身边那些取得优异成就的人,他们哪个不是鼓起勇气、拿出力量、积极采取行动完成自己的工作的。他们常常会对自己说:“我要完成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世界上有名的罗德岛围墙。

    这堵围墙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这堵墙是由大理石砌成的,之所以有名,不仅仅在于它的坚固,更多的是在于它的美观,一块块的大理石变成的精美塑像,直到现在仍然令人惊叹。这堵墙是一位家住罗德岛的人砌造而成的,挑选的每一块石头他都会翻来覆去地审视,研究每一块石头的特点,思考如何把它放在最佳位置。砌好以后,再从不同的角度细细打量,就像一个伟大的雕刻家那样仔细认真。他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几乎都倾注到了这每一块石头上。

    石墙完成之后,每年慕名来农庄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他也很乐意为每个人解说其中每块石头的特点以及自己是如何把它们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的。

    罗德岛围墙主人的专注精神不得不令人敬佩。

    你的儿子可以继承你的万贯家财,但是那些隐含在财富之中的技巧、洞察力和深思熟虑,你能传授给他么?而这些恰恰是你该留给他的。在你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你为了挣得巨额财富,保住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培养出了坚强的毅力和苦干的精神,这都是从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锻炼和塑造出来的。不仅如此,财富中还饱含你自己的意志、阅历以及顽强进取的力量。再有,在你创业过程中,你每取得一点成就时的兴奋、自身获得成长的快乐和获取知识的骄傲以及通过苦心训练才得来的严谨作风、思维方法、诚实守信、决断能力、优雅风度等等,这些宝贵的无形资产通过财富的遗传是不可能流传给他的。对于你来说,财富就是阅历、快乐、成长、纪律和意志。而对于你的继承人来说,财富则意味着诱惑,可能会让他放弃进取心,变得骄奢、好吃懒做,这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是的,你可以为你的孩子做任何事,却忘了告诉他勤奋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你教子的失败,对于他来说,只会沦为生活的弱者,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不幸。

    正如某成功者所说:“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有事做,强迫自己做并尽最大努力做好,可以培养自控能力、勤奋、意志力等各种美德。在懒惰的人那里,是没有这些优点可言的。”

    总之,要提升自己的人格、发展自己的个性,最重要的是立即采取行动,做个实干家,踏踏实实去完成你要完成的事情。

    节俭也会创造财富

    在节俭的哲学里,衡量财富的单位往往是最小的货币单位。节俭是用便士而不是用英镑来计量的,是用美分而不是用美元来计量的。任何一个工资或收入微薄的人,都具有学会节省,并为以后的富裕奠定基础的能力。

    节俭这个词,最初的意义是紧紧抓住我们有的东西,主要是指在经济方面保持慎重,与浪费和奢侈相对。它意味着自我否定和节省开支,直到我们通过节俭而积累的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我们才可以满足一些我们要学会自然的欲求。

    节俭的主要特征在于一点,花的比挣的少,从工资或收入中积累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为了将来的富裕,只要有可能,都要将收入中的一部分按照通常的利率存起来。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在创业初期不养成节俭的习惯,就不可能存下一笔钱。”纳赛尔·赛奇说,“即便他从一开始只能省下几便士,也总比什么都不省好;他会发现,随着日子不断过去,从收入中存下一部分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发现银行账户中存款积累得那么快让人非常惊讶,一个人如果养成这个习惯,将来到了老的时候,就很有可能过得比较富裕。有些人总是把挣得的收入全都花在生活中的各种消费上,他们会发现自己永远不可能变富。他们总是挑出一个挣了钱的人,把他说成是运气好。事实上,在生意场上,根本没有运气一回事,一个总是依赖运气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度过所有的难关。那些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从少年时代就开了个好头的人。在学校的时候,他们好好地学习,当他们工作以后,他们没有希望经常无所事事就能挣到工资。他们也没有总是寻找致富的捷径。他们埋头努力,从不等待一些永远不会到来的机会。他们明白一个既成的事实,就是时代不断在变化。”“一个年轻人可能会有很多朋友,”托马斯,利浦顿先生说,“但他会发现没有永远的、不变的,随时准备回应他的要求,有不断推动他向前的能力的朋友。储蓄是成功的原则之一。它使人独立,它使年轻人有立足之地,它使他充满活力,它使他受到适当的激励。事实上,它为他带来了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快乐和满足感。”

    估计,如果一个人从20多岁起,每天以7%的复利储蓄26美分,那么他到了70多岁的时候,就会有一笔3.2万美元的财产了。

    “节省就是财富。”这个谚语已经对绝大多数人重复了若干遍,直到我们对它感到厌烦或是满不在乎为止,但是我们要记住,这句话之所以能成为谚语,是由于它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许多人已经证明,节俭虽然不是即时获得大量的财富,但长远来讲,它是潜在的财富积累。

    英国着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教授评价说,每年都有5亿英镑被英国工薪阶层花在一些无助于使他们的生活更快乐或更高贵的事情上面。在一个英国协会的会议上,协会主席在一个关于经济部门的演讲中;说他相信仅只食物浪费一项,就证明上面所提到的是正确的。今天浪费的潜在原因之一,是许多女人不知道怎样才能经济划算地花钱,她们既不是好厨子,也不是好管家。爱德华·埃特金斯评价说,在美国,由于糟糕的厨艺而造成的浪费就超过了1亿美元。

    “他开始的时候应该有好的习惯和能力,那么这些习惯和能力就是节俭、诚实和经济的算计,”菲利浦·D·阿莫说,“为什么一个人应该有储蓄的习惯并由此获取成功,是没有太多理由好讲的。”当被问及是什么因素使他获得成功时,阿莫先生说:“我想节省和经济有很大关系。我有很多好的习惯是来源于母亲的训练和苏格兰祖先遗传下来的节省和经济的好传统。”

    “一个年轻人应该培养储蓄的习惯,”已经过世的马歇尔·菲尔德说,“不管他的收入多么少。”

    事实证明,第一笔存款是大多数年轻人工作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但实际上现代都市的年轻人非常不懂得节俭,生活奢侈,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财富是当今这个时代,尤其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普遍现象。有人曾说过:“通过对比较富有的家庭的调查表明,一家的家长如果很奢侈浪费,那么它们的儿女就会很轻易地继承这种生活方式。”

    富兰克林说:“如果你能做到支出少于收入的话,那么你就等于得到了旧时练金术士认为能使金属变成黄金的点金石。”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由于他们没有节俭的习惯,因此他们就永远也找不到“点金石”。他们总是入不敷出,不会节省开支。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学会节俭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地开始独立生活。这就是第一笔存款的重要性。

    约翰·雅各布说,他获得第一笔1000美元存款时所付出的要比他获得第一笔10万美元的存款所付出得多很多。但如果他没有省下这1000美元存款的话,那他很可能就会死于贫困了。安德鲁·卡内基说:“一个人最先要做的事情应该是攒钱。攒钱可以使人变得节俭,而节俭是所有行为习惯中最有价值的。节俭是伟大幸运的制造者。它是区分野蛮人和城市居民的标准。节俭不仅会使信誉度增加,同时也会赋予人们良好的品格。”

    那些可以存钱的银行对人们来说是节俭的最有力的支持者,因为它会以利息的形式对人们的存款行为进行奖励。政府对市民作了一件伟大的益事,开放了邮政储蓄银行,在这个银行中存钱风险会较小,因为这座银行不可能在政府垮台前倒闭。我们所说的让人们存钱的节俭,并不是指省吃俭用,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开支进行限制,而是要放弃各种奢侈的消遣娱乐活动,这些活动既会榨干我们的钱包,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产生腐蚀作用。

    大多数人都不愿进行自我控制的尝试,不愿放弃目前的快乐安逸而换取美好的未来。他们把钱都用来换取短暂的满足和眼前的快乐,而并不考虑明天的生活如何去过。他们嫉妒那些比他们更加有钱的成功人士,并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不能过得更好。他们从不为自己的未来存钱,也不储备知识。松鼠都知道生活的这个世界不可能一直都是夏天。因此它们会储备过冬的食物。但是看看我们人类,大多数人都不会存钱,挣多少花多少,以至于当他们生病或老了的时候,生活没有任何保障。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从头再来的,他们的现状建立在牺牲美好未来的基础上。

    生活放荡会使人的能力无意识地、隐蔽地溜走。我了解到年轻人把较多的金钱用于不必要的东西上,诸如雪茄、酒、各种各样的糖果、苏打水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小饰物,他们称这些东西为“补充品”。相反他们花费在生活必需品、衣物和房屋上的钱却很少。由于他们对购物的欲望缺乏控制,而且也不关心钱的去向,因此他们很难知道他们都把钱用在哪些地方。他们总是很随意地这儿花5分那里花10分,买点这个买点那个,虽然每次的花费都很少,但是一周总计的花费就会很多,一年的总开销就更加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他从来不存1分钱。”我们天天都能够听到这种描述那些能赚足够自己用的钱的人。

    不久前,一个纽约的年轻人向他的朋友抱怨说自己很穷,没有能力存钱。

    “你在奢侈品上的花费是多少?”他的朋友问道。

    “奢侈品!”这个年轻人说,“如果你所说的奢侈品指的是雪茄和酒的话,那么我每周花费在奢侈品上的钱不会超过6美元,当然包括偶尔请朋友抽一支雪茄或喝一杯了。大多数男孩在这方面都比我花得要多,但是我很克制自己在这方面的开支。”

    “10年前”他的朋友说,“我和你一样,每周在同样的东西上花费差不多相同的钱,而且每个月我还要为我住的那个并不舒适的房间付30美元。结婚后,我对妻子说我要满足她一切高雅的需求。但是妻子回答道‘约翰,如果你真的爱我的话,那就放弃这种想法,因为它会使你受到伤害。如果我们把这笔钱省下来的话,用不了10年我们将会拥有一座非常好的房子。”

    “她拿来一支铅笔和一张纸坐在我的旁边,没过5分钟就向我证明,她所说的是切实可行的。记得那天我们在郊区一起用餐,你还说我的小屋是多么美丽和适用。那个小屋花了3000美元,而这笔钱就是我把抽烟喝酒的钱节省下来攒的。通过节省,我现在拥有了一位快乐的妻子、一幢美丽的房子,我学会了自我控制,获得了健康和他人的尊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获得了更加长久的幸福。我希望那些在烟酒中寻找快乐的年轻人们,无论他们是否对此上瘾,都应该仔细思考一下,用纸和笔运算一下,这样他们就会发现他们所获得的要比他们失去的少得多。”

    在《浪子的信仰》一书中有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事例。故事中说“他把他的财富浪费在了混乱的生活之中。”暗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荒废掉了。所有的浪费中最严重的不是浪费金钱而是浪费生命,减低自身能力,降低道德标准,失去自尊,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节俭来改变。节俭不仅是幸运的基石,同时也是一种美好的品格。节俭的习惯能够改善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节俭通常意味着对一个人的拯救,也意味着人们与那些有害的不良习惯断绝联系,还意味着健康代替了放荡的生活。同时它还能够使人的大脑从混沌变得清晰。

    另外,节俭的习惯意味着世界上一种新的野心的建立。它使人增强了自信和自立的精神。任何银行的账户和保险单都表明,人们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想生活得更好。它代表着希望、代表着野心,同时也代表做得更好的决心。

    不要把工作带进家门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事业与家庭是人生的两大支柱。然而,这两个支柱之间,却往往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要正确处理家庭和事业的矛盾,得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不把工作带回家,只带一份好心情回家。

    不把工作带进家,意味着你不把烦恼带回家,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和谐快乐,反过来更加有力地推动事业发展。

    各种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25%~40%的人认为工作压力太大,有56%的人的配偶因此也跟着倒霉。心理学家认为,压力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东西,除非采取措施,否则它可能会破坏婚姻生活。配偶的某些工作状况的变化,如在工作中的职责变化——升迁、降级、责任增大——一般会在心理上给另一方造成深刻影响,加重另一方的压力。而且大多数时候来说,另一方处境更不容易,因为他(她)只能在一旁干着急。如果协调不好,夫妻之间终于会有对抗的一天,你的另一半也许会埋怨你没有把家放在首位。

    现今社会节奏快,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为了给自己的生活一个保障,都把时间花在进修或工作上,所以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就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家庭成员更要积极争取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要知道,“有没有钱并不能衡量你是不是成功的人,你要在能力范围内去做,不能因为别人有大洋房住你也要。因为洋房里的温暖,不是由里面的那些砖块拼成的,而是由家庭成员去共同营造的。”

    生活中的确有苦恼,我们也可以向家人诉说,但却不能把苦恼全部转移到家人的身上。要知道,家是你温暖可靠的后方,我们应该用心呵护它,当你工作了一天,打开家门的时候,就应该把工作中的不快乐拒之门外,带一份好心情回家。

    不把工作带进家,意味着你可以在家庭的温暖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更昂扬的姿态投入明天的奋斗。人生幸福的大部分内容是家的温暖,有一个幸福的家,我们的人生就可以如天上的那轮明月圆满而无憾。

    年轻时我们并不看重家。那时我们个个怀有凌云壮志,如老师、父母所期望的那样,当科学家、作家,如果那时有人觉得下班后和妻子手牵着手去买菜是人生的大乐趣,我们必会笑他平庸甚至庸俗。

    当岁月的风霜使我们的脸布满沧桑,当世事的艰难使我们的眼神不再清澈,当人生的坎坷使我们的心已千疮百孔,当我们闯世界疲惫归来却依旧是空空的行囊,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事业辉煌仅靠聪明努力远远不够,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命运的垂青,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事业成功:甚至能做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的人也不是很多;绝大多数人,不过是为了谋生做着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我们能拥有的仅仅是身边的这个家。不管丑的俊的,不管得意或失意,不管君子还是小人,生活给我们最大的平等和恩赐是: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家;而我们能得到的人生幸福,实际上绝大部分来自我们的家。

    在茫茫人海,能免除我们孤独的是家;在喧哗的尘世,能让我们片刻安宁的是家:在纷扰的争斗中,能给我们疗伤的是亲人。

    是的,有一个幸福的家,我们的人生就有了80%的幸福;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工作的烦恼就可以忍受,因为我们的忍气吞声和辛苦劳累都有了价值——要赚钱养家使我们所爱的人丰衣足食;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凄风苦雨我们都不再害怕,因为只要奔回家,只要打开家门,就有了温暖和宁静……

    心理学家们发现,近年来,中年白领的心理危机越来越多。这些有成就的人,对自己往往有着比一般人更高更完美的标准。同时,他们又处于一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故他们一旦遇到某种挫折,就意味着对自己那种“高标准、严要求”目标的否定。而此时所处的高位使他们难以找到可以倾诉和求援的知心朋友,负性情绪难以排解。因而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中年白领,更容易发生心理危机,在工作上、事业上铸成严重错误或给幸福的家庭带来不幸。在这个时候,家庭的放松作用就更加明显地显示出来了。因此,您一定要切记:不要把工作带进家门!

    把快乐变成习惯

    “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这是心理学家阿伯拉罕·林肯说过的一句话。

    它正如R.L.史蒂文森所说过的:“快乐的习惯能使一个人不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条件的支配。”

    心理学家M·N·加贝尔博士说:“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除了圣人之外,没有一个人能随时感到100%的快乐。正如C·肖伯纳所讽刺的那样,如果我们觉得不幸,可能会永远不幸。但是,我们可以凭借动脑筋和下决心来利用大部分时间想一些愉快的事,应付日常生活中使我们不痛快的琐碎小事和环境,从而使我们得到快乐。我们对小事的烦恼、挫折、牢骚、不满、懊悔、不安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纯粹出于习惯。我们做这种反应已经“练习”了很长时间,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性反应。这种习惯性的不快乐反应大多起因于我们自以为有损于自尊心的某种事情。

    一个司机无缘无故地向他人按喇叭,我们谈话时有人肆意插嘴,我们以为某人该来帮忙他却没有来,等等。甚至一些非个人的事情也可能被认为是伤害我们的自尊心而引起我们的反应:我们要乘的公共汽车不得已而来迟了,我们要打高尔夫球时偏偏下雨了,我们急着上飞机时交通忽然阻塞了,等等。我们的反应是愤怒、沮丧、自怜,换句话说:不高兴!但如果你能养成快乐的习惯,你就会变成一个主人而不再是奴隶。你的意见可能使事情更不乐观。甚至在遇到悲惨的情况和极其不利的环境时,我们一般也能做到比较快乐,即使不能做到完全的快乐——只要我们不在不幸之中再加上我们自怜、懊悔的情绪和于事无补的想法。

    人是一个追求目标的生物,所以,只要他朝着某个积极的目标努力,他一定能自然正常地发挥作用。快乐就是自然正常地发挥作用的征兆。人只要发挥一个目标追求者的作用,不管环境如何,他也会感到十分快乐。托马斯·A·爱迪生有一间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实验室没买保险而被火白白烧掉了。后来有人问他:“你该怎么办呢?”爱迪生回答:“我们明天就开始重建。”他保持着进取的态度,可以断言:他绝不会因为自己的损失而感到不幸。

    心理学家H·L·霍林沃兹说过:快乐需要有困难来衬托,同时需要有以克服困难的行动来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所谓的灾难很大程度上完全归结于人们对现象采取的态度,受害者的内在态度只要从恐惧转为奋斗,坏事就往往会变成令人鼓舞的好事。在我们尝试过避免灾难而未成功时,如果我们同意面对灾难,乐观地忍受它,它的毒刺也往往会脱落,变成一株美丽的花。”

    保住别人的自尊心

    数年以前,通用电器公司面临一项需要慎重处理的工作:免除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担任的某一部门的主管职务。史坦恩·梅兹在电器方面有超过别人的天才,但担任计算部门主管却遭到彻底的失败。不过,公司却不敢冒犯他,公司绝对少不了他——而他又十分敏感。于是他们给了他一个新头衔,让他担任“通用电器公司顾问工程师”——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换了一个头衔一并让其他人担任部门主管。

    对这一调动,史坦恩·梅兹十分高兴。

    通用公司的高级人员也很高兴。他们已温和地调动了这位最暴躁的大牌明星职员的工作,而且他们的做法并没有引起一场大风暴一因为他们让他保住了面子。

    在一次谈话种,宾州哈里斯堡的佛瑞·克拉克说起了一件发生在他公司里的事:“在我们的一次生产会议中,一位副董事以一种非常尖锐的语气质问一位生产监督,这位监督是管理生产过程的。他的语调充满攻击的味道,而且明显地就是要指出那位监督在工作方式上的不当。为了不愿在他攻击面前被羞辱,这位监督的回答含混不清。这一来更使得副董事发起火来,他严斥这位监督,并说他说谎。这次遭遇之前所有的工作成绩,都毁于这一刻。这位监督,本来是位很好的雇员,从那一刻起,他对我们公司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几个月后,他离开了我们公司,为另一家竞争的公司工作。据我所知,他在那儿非常称职。”

    然而另外一件和上述情形非常相似的事,因为处理的方式不同,结果也相差很大。能上能下的马佐尼小姐是一位食品包装业的市场行销专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一项新产品的市场测试。她告诉班上同学说:“当结果回来时,我可真惨了,更糟的是,在下次开会提出这次计划的报告之前,我没有时间去跟我的老板讨论。轮到我报告时,我真是怕得发抖。我尽了全力不使自己精神崩溃,而且我知道我决不能哭,不能让那些以为女人太情绪化而无法担任行政业务的人找到借口。我的报告很简短,只说因为发生了一个错误,我在下次会议前,会重新再研究。我坐下后,心想老板定会批评我一顿。但是,他却谢谢我的工作,并强调在一个新计划中犯错并不是很稀奇的。而且他有信心,第二次的普查会更确实,对公司更有意义。散会之后,我的思想纷乱,我下定决心,我决不会再一次让我的老板失望。”

    让他有面子!这是多么重要,多么极端重要呀,而我们却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我们残酷地抹杀他人的感觉,又自以为是;我们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一位小孩或员工,找差错,发出威胁,甚至不去考虑是否伤害到别人的自尊。然而,一两分钟的思考,一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作宽容地了解,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下一次,当我们在辞退员工时,当我们在指责批评他人时,应该记住这一点。

    会计师马歇尔·格兰格在写给他的一封信中说:“开除员工并不是很有趣,被开除更是没趣。我们的工作是有季节性的,因此,在三月份,我们必须让许多人走路。没有人乐于动斧头,这已成了我们这一行业的格言。因此,我们演变成一种习俗,尽可能快点地把这件事处理掉。通常是依照下列方式进行:‘请坐,史密斯先生,这一季已经过去了,我们似乎再也没有更多的工作交给你处理。当然,毕竟你也明白,你只是受佣在最忙的季节里帮忙而已’,等等。”

    “这些话给他们带来失望以及‘受遗弃’的感觉。他们之中的多数人一生从事会计工作,对于这么快就抛弃他们的公司,当然不会怀有特别的爱心。我最近决定以稍微圆滑和体谅的方式来遣散我们公司的多余人员。因此,我在仔细考虑他们每人在冬天里的工作表现之后,把他们叫进来。我是这样对他们说的:‘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表现很好。那次我们派你到纽约去,真是一项很艰苦的任务。你遭遇了一些困难,但处理得很妥当,我们希望你知道,公司很以你为荣。你对这一行业很精通——不管你到哪里工作,都会有很光明远大的前途。公司对你有信心,支持你,我们希望你不要忘记!’结果呢?尽管他们离开了公司,但对于自己的被解雇感觉轻多了,他们不会觉得‘受遗弃’。他们知道,如果我们有工作给他们的话,我们会把他们留下来。将来只要我们需要,他们还会来投奔我们。”

    假使我们是对的,别人绝对是错的,我们也会因让别人丢脸而毁了他的自我。传奇性的法国飞行先锋和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苏荷依写过:“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他觉得自己如何,伤害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

    工作中,当他人犯错误时,用“建议”而不用下“命令”的口气给他指出来,不但能维持对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乐于改正并与你合作。因为,一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表示一种宽容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他的面子。

    做人不可“以已为先”

    学广告设计的张应娜,毕业后进入了一家3A广告公司工作,张应娜非常满意自己的工作。但渐渐地,她的老板和同事对她却越来越不满意了。她的同事抱怨说,张应娜做事太奇怪,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公司在冰箱里给大家准备了加班时的夜宵,每份食品都是固定搭配,虽然没有人规定,但大家都自觉地整份食用,但张应娜却不管这些,她总是把各份食品里自己喜欢的挑出来吃。同事曾经指责过她一次,但她却说:“我管什么规则不规则,我只能先照顾好自己再说。”还有,有时候几个人都要用一份公共材料,张应娜却不管别人急不急,自己先抢过来再说……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让老板也开始讨厌起她来。有一次,她为了搞设计,从网上找了很多资料,但她为了图方便就直接从网上引用,没有做标记,也没有下载。等到开会时,老板向她要那些资料,她就让文员按照一条条再去网上找。老板大吃一惊,责问她说:“你当时为什么不直接下载下来?”张应娜振振有辞地回答说:“那多麻烦!我也赶时间呀!再说咱们公司不是有文员吗?慢慢找吧,反正这就是她们的工作!”老板当时被她气得简直说不出话来,他有那么多员工,但还从来没见过这样只顾着自己的。张应娜的这个习惯一直没改,后来又出了几次这样的事,尽管她的设计做得不错,但最终老板还是让她走人了。

    其实,像张应娜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接纳她。因为她习惯只顾着自己,以已为先,为了一己之利,为了个人的方便,就不顾别人,以这样的方法来待人处世,在任何地方都是行不通的。

    一个中国女孩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留学,在那里,她很快交上了一个朋友丽莎:有一天,中国女孩在大学里散步正巧碰上丽莎站在广告栏前发呆,她走上去一问才知道,原来学生会交给她一项任务,在校园里醒目的位置张贴几十张“文化节”海报。学校的标志性的公共场所都有广告栏,所以丽莎很快就贴得七七八八。当她再回到学生会,准备贴最后一批海报时,她发现广告栏已经贴满了。怎么办?

    中国女孩不禁脱口而出:“广告栏里有几条东西早过时了,贴上去没什么问题。”丽莎回答:“我不确定。”女孩心想,这姑娘真笨,连上星期的活动都记不住。再说,有些学生卖车租房交友信息,到处的广告栏贴得都有,将其覆盖一二又有何妨?跟她一建议,回答更绝:“他们会投诉的。”

    这下中国女孩不管了,就找了份报纸坐到旁边去看。只见丽莎上到Union的露天中厅里在四周的木柱子上比画着。个别学生会在那上边贴或钉东西,但很不雅观,柱子也被弄得不干净。她暗想,你不也得这么干吗?是不是这样就没人投诉?丽莎比画了一会儿就走开了。她到底想怎么办?好奇的中国女孩决定看下去。

    丽莎回来了。拿了很多新东西。她先用彩色的塑料布将一根根木柱包起来,用透明胶封好口。然后再在塑料布上面贴上海报,她干得一丝不苟,不一会儿,10根柱子都弄好了,一派鲜活生动又整整齐齐,既利用了空间义保持了清洁,看起来很有艺术效果,将来取下来也非常方便。

    这个中国女孩被丽莎的“作品”震动了。她既没有用“学生会”的名义“覆盖”掉个别学生的“私有空间”,也没有随随便便去占用公共空间,她不是只想着自己怎么方便,而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也在为别人着想。

    而在中国,很多人却缺少这种素养,他们习惯事事以己为先,不顾别人,结果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在某栋居民楼里,汪姓人家和赵姓人家是邻居,汪家是老住户,赵家是两个月前刚搬来的。虽然仅仅做了两个月的邻居,但两家却至少吵了10次,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赵家说汪家把自行车和破木柜都堆在狭窄的楼道里,妨碍了他们的进出;汪家就说赵家从来不打扫走廊,自私自利。其实两家都有问题,他们都习惯于把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方便置于社会公德之上,以前与汪家为邻的是一对老年夫妻,两个老人宽厚,吃点亏也不计较,因此两家相处得还算好,但现在换了同样脾性的赵家,两家就难免发生矛盾了。

    过了不久,一场大的冲突终于爆发了:赵家的媳妇出门时手里拿了个香蕉吃,但不小心却掉在了门口的地上,她懒得捡起来丢进垃圾筒,就一脚踢到走廊里去了,结果汪家的儿子踢球回来,一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上,额角撞到了自家的柜子上,顿时血流如拄注,送到医院缝了五针。汪家大骂赵家缺德,乱丢垃圾,赵家说活该,谁让他们在走廊里堆东西……越吵越凶,最后两家大打出手,锅、铲、扫帚满天飞,结果,六个人因此受伤,汪家的老太太还被气得犯了心脏病,两家为此又打了一场官司。

    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两家人都有只顾着自己,以己为先的习惯。如果他们都能有点公德心,多为别人着想一下,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情况了。

    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能养成只顾着自己,以已为先的习惯。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和谐与美好!

    “恰当地真诚”给人留好印象

    生活就像山谷里的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同样你也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伸出了援助之手,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失去的。在一些人的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认为要帮助别人自己就要有所牺牲,别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会失去。

    有一个人被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他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沉闷,无精打采,而且皮包骨头。这个人发现那些人每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使它不能用来吃。所以即使每一样食品都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食物、刀、叉与那些四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在唱歌、欢笑。这位参观者困惑了。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在地狱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乐。最后,他终于看到了答案:地狱里每一个人都试图只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四尺长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东西;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面的人所喂。互相帮助,结果帮助了自己。

    大家也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气的男孩想向他妈妈大喊他恨她,又害怕受到惩罚,就跑出家,来到山腰上对着山谷大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回应:“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男孩吃了一惊,跑回家去告诉他妈妈说,在山谷里有个可恶的小男孩对他说恨他。于是他妈妈就把他带回山腰上并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男孩按他妈妈说的做了,这回他发现有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山谷里对他喊:“我爱你!我爱你!”

    如果你用真诚对待身边的人,别人也会用真诚对待你,那么你将会赢得更多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所接触的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中有与自己合得来的,也有合不来的。虽然我们有权利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来往,甚至可以尽量不和自己格不和的人交往,但是,这绝不是一个英明的选择。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这就注定必须和这样那样的人相处,因此,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努力适应对方的性格特点,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上经常出问题的人,大多都是放弃了这样的努力:没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别人的性格特点。自己不做出让步,去努力适应别人,却一味地批评别人“那个人有缺点……”“这个人令人讨厌……”这样就不可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得来的人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谁都能做到。可是,如果是性格合不来的或自己讨厌的,也应该努力适应他们,真诚地对待他们,并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才可以说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与人相处,要认清对方的特点,然后采取适宜的交往法则。比如,对于心思比较细,重视礼节的人,若采取无所顾忌的粗鲁的方法,那你们之间就不可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相反,对于不拘小节的人,过于小心谨慎地应对,对方会很厌烦,自然也不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谐,要想使自己轻松愉快地工作,那就一定要努力适应别人,采取与之相应的交往法则。

    为了与自己性格合不来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平时多用心、多留神是非常必要的。在掌握了人际关系基本常识的基础上,无论遇到任何事,都要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改变一下自己的观点、看法。做这些努力对彼此之间关系的好转大有作用。

    我们在真诚待人的原则下,也要讲究一些语言的策略,才不伤害到别人。

    第一,语言要委婉。

    第二,幽默从来是最妙的语言艺术。

    第三,真诚并不等于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说出来,因为你的感觉是否正确尚是一个需要判断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都属见仁见智,本无所谓对错。但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效果。与人交流时,不要以为内心真诚便可以不拘言语,我们还要学会委婉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句话到底应该怎么说,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想想就明白了。

    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不等于双方直接简单、毫无保留地相互袒露,它要求我们本着善意和理性,把那些真正有益于对方的东西系上美丽的红丝带送给对方。

    第四,一定要把握原则。切不可从私利出发,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否则只能遭受别人的唾弃。

    我们要把握住一点,真诚的核心和灵魂是利他,也就是与人为善。如果对别人来说,“谎话”更适宜和容易接受,又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利益,我们不妨放弃对“完全诚实”的固执;但在任何时候,都绝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诚实。那些经常为私利表现不诚实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一个人对其他人表现出完全的不诚实时,在钱财方面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但是,他绝对不可能永远自欺欺人。

    在生活中要做一个真诚的人不容易,因为它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功利,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奉献。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绝不为个人利益放弃诚实的人,人人都会真诚接纳他,愿意和他交往。所以要想给人留下好印象,最要紧的是“恰当地真诚”。

    记住他的名字

    人际交往中,有时难免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某个社交场合上,迎面走过来一个人跟你亲切的打招呼,你虽然觉得对方面熟,但就是想不起对方是谁,于是一时愣住,场面就显得尴尬起来。

    当然,如果你经验丰富,可以报之以一些程式化的问候,应付过去,但相对于对方的热情,你的矜持还是会令场面略显冷清。不过,如果你一口叫出对方的名字,并且以彼此曾经有过的交往热情地寒暄,那情形则是大不一样,一下子就会其乐融融,气氛热烈。

    曾有人问交际大师卡耐基改善人际关系该从何做起,卡耐基的回答十分简单:“记住他的名字。”

    卡耐基在还是一个小推销员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牢记别人姓名的交际方法。他与别人初次见面时,就把对方的姓名、家庭情况、政治见解等牢记在心,下次见面时,不论相隔半年或数载,他都能将对方的姓名脱口而出。甚至还会问问对方家人的情况,以及某盆花长得怎样之类的问题。因此,他获得了许多人的喜爱,他的销售业绩自然也因此节节攀升。

    无独有偶,很多着名的人际交往专家都把记住别人的名字作为重要的一项技能,而不是随意对待。古语说,“名者实之宾也”,在某种程度上,名字代表一个人的自我,而叫出名字,则意味着对对方的足够重视和充分尊重。

    当你问日本着名的寿险销售女强人柴田和子“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时,你所得到的答案必定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

    柴田和子自1978年起,连续16年蝉联日本保险销售冠军。1988年,她创造了世界寿险销售第一的业绩,并因此而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逐年刷新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柴田和子擅长记住客户的名字。有一次,她打电话给某家大公司常务理事平泽先生。平泽先生在六、七年前还是一位课长,而现在已经出人头地,取得财务部长的地位。虽然只见过一次面,但柴田不只叫得出他的姓名,连他的声音也记得。

    “是平泽课长吗?我是第一生命的柴田。您可高升了,平泽先生。”

    平泽先生非常高兴,由于他的感动,柴田和子的保险契约得以顺利展开。

    柴田和子认为,作为一个顶尖寿险业务员,只记住对方的名字还不够,对客户亲人的姓名也要牢记下来,在见面问候时,还能够问道:“你女儿怎么样?你儿子读书怎么样?”

    “你怎么知道他们的?”

    “社长,您以前不是为他们投保了吗?”

    “你还记得呀!那可是20年前的事了。你可真了不起!”

    由此可见,脱口说出对方的名字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当然,过目不忘这样的天赋并非人人都具备,所以日常的积累就显得很重要。在这方面,你应该定期整理自己的地址簿和名片匣,对每个名字努力回忆其对应的形象和自己与对方的交往经历,经过这样的不断反复,你就慢慢练就了只要再见面就能把名字和人对上号的本领。

    不容忽视的5个好习惯

    好习惯的范围太广泛,在整个自我管理体系中,所有有助于成功以及品性培养、心志磨炼的行为都可以成为好习惯。

    习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由行为组成,而行为受习惯的支配,所以生活各个方面都会涉及到相关的好习惯,一些比较重要又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习惯有:

    一、自我激励的习惯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能保持特别高昂的情绪,有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伤心、悲观、失望、丧气等消极情绪。所以,当这些情绪出现时,就应当养成自我激励的习惯。

    着名喜剧演员黄宏在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打气》揭示的主题就是自我激励,其中有一句台词:“当你泄气的时候,给自己打打气;当你气满的时候,给自己放放气。”这句话虽然平淡,却道出了生活的哲学。

    养成自我激励的习惯,让自己更快地调整心态,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自我解脱的习惯

    现代人压力很大,为了生存竞争,拼命地工作,繁重的工作压得大家都喘不过气来。如果一根弹簧长时间处于紧缩状态,它会发生形变,失去原动力,如果人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许多的生理和心理疾病。

    适时地给自己减压,寻求自我解脱是非常有必要的,当自己觉得压力过重时,不妨换一个环境或扔掉负担,只有这样,你才能继续开动机器。

    三、注意休息的习惯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24地小时不停地运转,何况机器也要适当地停工。人们在追求成功的时候,却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其中主要的问题是不注意休息,这种做法很不明智。

    四、守时的习惯

    中国人最大的缺点是办事不讲效率,没有时间观念,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守时的重要性。守时不仅在工作中很重要,在人际关系上也很重要,守时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信任,说明你重视对方以及你们之间的约定。守时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拖沓的人总是“姗姗来迟”,给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守时的习惯会让你大为受益。

    好习惯比较多,本书其他部分的介绍也比较详细。养成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你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最重要的是看你的行动,没有行动,所有的计划都会成为废话。如果你现在决定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记住,在应当付出行动时一定要对自己守信,不能以任何理由改变你的决定。

    五、简洁的习惯

    凡事应该力求简洁,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它既是一种机敏,也是一种智慧。

    宝石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重量:日常呼吸的空气,一旦经过压缩,就有了炸弹一样的力量,再坚固的岩石也抵挡不住。涓涓细流一般的娓娓劝说,我们可能过后就忘,不留任何痕迹;但换成一声狮子吼,却有摧枯拉朽、涤荡一切的力量。话人人都会说,这不足为奇,但思想却像沙里淘到的金子,它才能真正启发大家的思考。子弹只有密集才更有杀伤力。

    如果你要真正有所成就,那么,你应该集中精力;如果你希望别人也知道你工作的价值,那么,你应该化繁为简。

    大法官鲁弗斯·乔特可以一分钟把问题说得很透彻,其他人却需要一小时才能够讲述明白。同样的主题,贺拉斯·格里利会给《纽约论坛》写长篇大论《瑟罗·威德却只在懊尔巴尼晚报》上寥寥几笔就可以完全让人信服。

    开发潜能,发挥才能

    偃旗息鼓不可取,积极进取才是“道”。

    斯诺是意大利着名的科学家。他因家境贫寒,小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而是直接进工厂当了一名车工。对一个不满15岁的小孩子来说,当车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他一窍不通,但是他很勤奋,从来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慢慢地,斯诺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车工。但斯诺却不满足于现状,他逐渐对生产机器产生了兴趣。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斯诺不但成为一名非常有名的工程师,还成了拥有多项发明的科学家。而斯诺在自我评价时却说,“我天生条件很差,知识比较缺乏,我取得的成绩完全靠自己的积极进取。但是,这至少也能说明我具有发明创造这方面的潜能。”

    始终积极进取,人生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做任何一件事,当你从对它产生兴趣进而擅长于它,你就成为了专才。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看你怎样去开发潜能和发挥才能。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股强大的洪流,这股洪流时刻为我们补充着无限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一洪流,如果我们能够和这一洪流和平相处,那么我们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无论我们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我们都能迎难而上,并最终得到胜利。

    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在自己潜意识里存在的那股无形的力量,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找到自己生命中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源,所以他们的生命才会干涸。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挖掘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就一定能找到那股奔流不息的泉水。只要我们的生命之泉时刻滋润着我们,我们的生命就不会贫乏,就不会枯竭。

    当我们真正感受到我们内心深处舞动的那个精灵的时候,即便是世界上所有的人来反对,我们都会用自己的原则来开拓美好的未来。我们会对我们的目标立即行动,会对我们的目标持之以恒,会对我们的目标全力以赴,会把我们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正地成功了,我们会去设想一个更加辉煌伟大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梦想,正是由于这个梦想寄托着我们的全部希望,我们的生命才觉得有一片的曙光。一旦我们的梦想实现了,我们的整个人生就会为之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业发展的基石是相互尊重

    新官上任三把火,黎克·杰姆逊在刚担任董事长职位时,认为自己烧的第一把火应该是解雇某些员工,以建立自己的权威。经过一番观察,他解雇了莉莎。莉莎是该公司一位资深的高级主管,而且她并未犯过任何错误,唯一勉强可以称得上的理由,是由于莉莎近期要求请几天假去结婚。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处分,莉莎的丈夫决定提起上诉。但莉莎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竭力阻止丈夫提出上诉。然而,黎克这项不合理的做法却激发了公司内其他职员的不安定因素,大家从心中降低了对董事长的信任。

    以后,大家一致认为黎克能力极高,委实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董事长。然而,黎克仍然无法获得全体人员的忠心支持,因为大家心中都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尽管我工作上表现出色,却不知什么时候会像莉莎一样,被他开除。”

    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无视对方的自尊,当友情或者某种合作的工作关系发展到难以维系的程度时,许多人会从心里冒出这样一个想法:管他呢,反正维持不下去了,即使自己做得过分一些也没关系。

    如果你正处在一个犯有巨大过错的边缘,如果你的这些过火行为给对方留下了永久的伤害,那么即使合作或朋友关系彻底破裂,你仍然会遭受到可怕的后果。

    所以,要学会尊重别人。

    作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只有尊重了别人,才是尊重了你自己,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如果忘记尊重别人,别人便可能意志消沉,甚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失去别人的支持和配合,一个“光杆司令”还怎样能作战呢?

    因此,无论于公于私,无论于人于己,都要切记“尊重”二字。

    一位社会学家说:“社会要进步,确实需要条条框框,但第一条规定应是尊重别人。如果把第一条规定做好了,一切就好办了。”事业的发展基石就是对别人个性的尊重和对个人能力真诚、坚定的信任,只有相信、尊重个人,尊重他人的尊严,才能激发别人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别人,也是取得“双赢”的重要方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