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举止,每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都在编织着我们的人格、性格、精神或气度等。随着岁月的车轮不断地向前走,这些都会在我们身上一一体现出来。如此,它们一点一滴的固着在我们身上,铸就了我们的成长。这就是习惯。
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是在形成某种习惯或破坏某种习惯(可能也是为了形成新的习惯)。我们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形成习惯的过程吗?
这是朴槿惠在《点滴的人生》中对习惯的思考,而她自己的故事,恰恰验证了习惯具有多么大的力量。在反省的那一节,我们已经提到了朴槿惠有反省的小习惯。即使后来参政,每天要做的事情堆积如山,朴槿惠仍然坚持每天写日记,用来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虽然改掉这些不好的毛病让她花掉了不少时间,但是就像她传记里所说的那样,就连咬指甲那样的坏习惯无意间都被她给戒掉了。
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甚至有人还这样说:“你可以什么都不会,但至少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其实,当我们拥有了一个个好的习惯后,我们又怎能什么都不会呢?
正如朴槿惠所写的那样,习惯大多数都是我们无意识中形成的,它可以是我们的一个个小动作或意识,但这些小东西往往却可以左右我们的命运。可能有人会对此不屑一顾,一个小小的行动难道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太小题大做了吧。但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有遇事就退缩的小习惯,你是不是比别人更加容易逃避呢?
千万不能忽视掉那些小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小小的点滴形成习惯后,就直接关乎你的人生。让我们来看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8年1月28日,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在法国首都巴黎,对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研讨。会议期间,有个记者向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教:“请问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重要知识的?”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的回答却是:“幼儿园和小学。”
那个记者一下子愣住了,不过能来这里的记者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他马上就用一副好奇的表情替换了刚才那副吃惊的面孔,继续请教道:“请问,您在幼儿园和小学学到哪些重要的东西呢?”
这位科学家耐心地答道:“我在幼儿园、小学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用过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后要洗手;不随地扔果皮、纸屑;做错了事要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歉意;听课要专心,作业认真做;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爱护一草一木;尊重他人……”这位老科学家缓缓地说着。
那个记者好像恍然大悟了一般说道:“我知道了,在幼儿园和小学里,你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习惯。”老科学家听后,微笑地点了点头。对于这位老科学家所说的话,在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一一点头,正是习惯的力量让他们才有如此的成就。
成功的人和幸福的人都是一些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对此,法国学者培根还曾这样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的结果。
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时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都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朴槿惠在自传里回忆道:“我到国外走访时,习惯了到达后先与当地的侨胞会面。在那种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下,他们却能坚定地扎下根基并用心生活。这是我对他们表达敬意和谢意的一种方式。每次见到那些生活在美国、中国、日本、欧洲等地的侨胞时,我都会像见到儿时的玩伴一般兴奋和激动,因为我们流着相同的血脉,我们有着相同的凝聚力。”
朴槿惠到国外访问的第一天,经常会抽出时间先与当地的侨胞见面。这也充分展示了她是多么地热爱国家,热爱国民。她的这个习惯也是国民们喜爱她的原因之一。
关于习惯,她在《我的心路历程》里还写道:“什么也胜不过使人平安的好习惯,什么也坏不过折磨人的坏习惯。每一天,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或宝贵或可怕的习惯,我们都在思考如何度过这一天。”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的人生是否幸福,跟积累了多少物质财富或者事业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功没有多大的关系。真正可以衡量我们是否幸福的标准是,我们具有哪些优秀的习惯。一个人遇到了挫折,但他拥有积极乐观的习惯,那么他就能比别人更快地战胜挫折。习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一生,正如朴槿惠在《点滴的人生》里说的那样,好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