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朴槿惠这一辈子都会活在阴影之下,逐渐被国人所遗忘。很不幸的是,她的弟弟朴志晚正是因为接受不了父母故去的打击,从一个开朗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自暴自弃的彷徨少年,曾因涉嫌吸食冰毒而被起诉。
但是朴槿惠却没有自暴自弃,离开青瓦台的她,除了拉扯弟弟和妹妹、给他们以“母爱”之外,将主要情感寄于文学、钢琴和运动。夜深人静时,她枯坐窗前,用笔记录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四周静寂时,她轻抚琴键,让悠扬的琴声抚慰自己受创的心灵……
投身公益事业的她,又挤出时间写出《苦难为友,真实为灯》《若生于平凡人家》《我的母亲陆英修》等一本又一本的书,打动了很多读者的心,使很多韩国读者记住了她,读懂了她;出国访问时,她即兴弹起钢琴,边弹边唱《阿里郎》,更是让韩国民众看到了她的优雅。
生命的开始都是随机的,不论公平与否,一直都在简简单单地发生着。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我们人生的起点可能在城市里的一栋大别墅里,也可能是在乡下一间土屋的草席上。父母可能是一秒钟就能赚上百万的某大公司的老板,也可能是一年收入才几千块的农夫,甚至还可能是瘾君子或者罪犯。
事实上,可能性无穷无尽。这些随机事件会对新生命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但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却容易被人忽视的事实——环境并不是你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若能接受这一事实,就能懂得谦逊,就不会跟环境过不去,也才能务实地展开属于我们自己的最独特的一生。
有人这么描述朴槿惠:
“朴槿惠的人生经历很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它告诉了我们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只是事实性因素,而不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她没有利用父亲朴正熙前总统或者母亲陆英修女士的光环来作为自己从政的资本,相反,她通过战胜和克服家庭的悲剧和各种逆境来培养了自己的政治资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逆境和挫折在培养领导力方面究竟能发挥何等重要的作用。”
人的一生看起来变幻莫测,但又不是没有一点规律可循。而要想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就只有一个办法,别跟自己过不去,别跟环境过不去,别跟生活过不去。
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是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因为对心理学的研究还曾获得过诺贝尔奖。他所研究的一切几乎都跟传统的东西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因此遭受到了很多人的攻击,有人甚至提出决斗,但他置之不理,反而更加竭尽全力地去研究自己的东西。就这样,他的成就越来越大。他的这种不跟自己过不去的态度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上帝造人的时候,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十字架。有的人嫌重,一边走一边砍,于是背负轻了也就越走越快。终有一天,这批人碰到了一条河,怎么也走不过去,只好干着急。而负重的人慢慢赶上,将十字架卸下当起了桥,顺利的过河并背起笨重的十字架继续前行,越走越远,便渐渐与减重的人拉开了距离……
这个十字架也许是我们的学习,也许是我们的工作,也许是我们的情感,也许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许是我们遭受的苦难。正是这些责任和义务以及苦难证明了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请不要埋怨学业的繁重,工作的劳苦,责任的重大以及人生的不如意。当我们不跟生活过不去的时候,会发现没有经历深刻的痛苦,也就体会不到酣畅淋漓的快乐!而我们也会因此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