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红楼梦-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宝玉是糊涂还是不糊涂

    第六十六回开始的时候,尤二姐在问兴儿贾府的情况,最后就问到宝玉了。兴儿说他:“成天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每日也不学文习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一时喜欢,见了我们时,没上没下的,乱玩一阵;不喜时,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他不责备。”这里面又是一个用人的角度,说宝玉长得漂漂亮亮,可是心里头糊涂。我们不要误以为这是作者对宝玉的批评,其实这是说世俗人不了解宝玉。

    连尤二姐都被兴儿说动了,说:“可惜了一个好胎子。”尤二姐也不理解宝玉存在的意义。有时候我们在社会里面听到别人讲到某一个人的时候,未必完全准确,因为里面有很多不容易理解的东西。生命最高贵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当然这个高贵的个人,也不一定会去辩白。宝玉从来不为自己辩白,他觉得懂了就懂了,不懂也没有办法;他反而尽量为他人辩白。

    这个时候有另外一个意见出来,尤三姐说:“姐姐信他胡说,咱们又不是见过一面两面的。”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善良与否,你自己不能判断吗,为什么老要借着外面的这些东西来判断?她说:“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那是天天只在里头惯了的。”尤三姐非常公正,她说他是有一点女孩子气,是因为他身边都是女孩子,他能够模仿的对象都是女性,最后就沾带了一点点女孩子的习气。可是宝玉如果不学这些女孩子,大概学的就是他的老爸,可是他老爸整天就在官场里争夺权力、财富,我们也不觉得宝玉学那个样子一定是最好的。

    所以现在那个矛盾是说,孩子长大其实是要有榜样的,可是这个榜样如果是我们社会里面看到这些弊案里的人,你还会觉得孩子的榜样如果是这些男性会更好吗?我不知道。我想曹雪芹写到这些部分,也都让人感觉到宝玉的为难,他最后躲在这些姐姐妹妹群中,因为他至少觉得这些姐姐妹妹们没有外面追逐权力跟财富的那个肮脏的部分。

    所以尤三姐就有一点为他辩护说:“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她就举例说:“姐姐记得,穿孝时,那日,正是和尚们进来绕棺,咱们都在那里站着,他只站在头里挡着人。”大家都觉得宝玉不懂礼,后来他就跟尤二姐、尤三姐解释说:“姐姐不知道,我不是没眼色。细想和尚们脏,恐怕气味熏了姐姐们。”宝玉真的有点像一个护花者。他觉得这些年轻的女子,在她们生命最单纯的时候,像一朵一朵的花,他应该要去负责疼爱她们、保护她们。对比起来,在这些美丽的女子常常被男性作践的社会当中,宝玉就扮演了一个相反的角色。

    洁净和肮脏

    其实读到这里有一点心痛,我相信今天我们做读者的也未必懂尤三姐讲的话,我们大概看到这样一个男孩子,还是会觉得他是不是过分了。可是对于曹雪芹来讲,没有对个体生命真正的疼惜,其实所有的爱都是假的,再大的爱也都是假的。

    《红楼梦》一开始就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是非常反男性的观点,但我想这个反男性并不是一般讲的性别,而是说男性在一个现实社会里,扮演了一个功利的角色。因为他要权力、他要财富,女性一般讲起来在过去不可能争权力、不可能争财富。所以曹雪芹最看不起的是这种争功名利禄的男人,他觉得他们一争功名利禄就脏了,他们搅在财富跟权力的争夺里,其实是一种贪婪。尤二姐、尤三姐无权无势,可是在丧礼当中,宝玉会特别疼惜她们,包括说气味是不是污秽了,她们喝的茶杯是不是肮脏了。注意这个脏是有暗示性的,就是说这个社会里面有很多会把人弄脏的东西。

    《红楼梦》这个部分是我觉得不容易读懂的,尤其男性读者很不容易读懂。因为到今天我相信男性也未必有曹雪芹的觉悟。男性中间贾珍、贾琏这样的居多数,恐怕到今天还是如此,用五两银子就可以去包养一个女人,他为什么不做?宝玉绝对不会想到用五两银子去包一个女人,这就是差别。借着尤三姐的口,作者说出了对生命的尊贵。生命对生命的珍惜,其实是不把对方当成是可以作践的角色,是对生命有一个本质上的尊重。

    宝玉觉得有一些生命是干净的,是洁净的,不要她们被污染了。所以这里面讲的脏,其实是一个暗喻。可是最有趣的是,会弄脏尤二姐、尤三姐的,熏坏她们的,竟然是和尚。所以作者也很大胆,作者其实并不认为修行就一定是洁净的。我们会觉得也许一个妓院是肮脏的,也许一个庙宇是干净的。可是曹雪芹的世界当中也许会相反来看,如果对生命有最大的珍惜的时候,可以把最污秽之地变成最洁净之地;如果没有对生命的珍惜,最洁净之地会变成最污秽之地。

    我想作者对和尚的这些行为是反感的,就是说,生命里面并没有一个真正真诚的哀悼,反而变成了某一种功利性的东西。这是尤三姐举的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就是宝玉喝完茶,尤二姐也要喝茶,老婆子就拿了他的碗去倒,他连忙说:“我吃脏了的,另洗了再拿来。”这些都是小事,可是其实我们看人性,特别是能在小事里看得到的。在外面做公务大事的时候,其实都可以做假,可是观察生活的小细节的时候,马上能看出来对人有没有小小的、一点点的担待跟疼惜。生命里面真正可贵的东西,其实是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件当中显现的,而不是用冠冕堂皇的话说出来。我们现在越来越怕冠冕堂皇的话,因为所有冠冕堂皇的虚伪跟那个点点滴滴的可贵刚好形成了落差,越是有冠冕堂皇的话的时候,越发现那个生命在一般的日常生活里是对人最没有关心的。

    心灵中的花冢

    第六十六回开始的这一段,当尤三姐要选择她的对象柳湘莲的时候,特别加入了这一段对宝玉的看法,是有很大的暗示性的。《红楼梦》当中柳湘莲、尤三姐、宝玉、黛玉这些人,他们要努力活着去对抗一个肮脏的世界。这大概是《红楼梦》最让人心痛的部分。可是活着对抗最后其实是一个悲剧,因为死的死、出家的出家——你可以看到黛玉的死、尤三姐的死,你可以看到柳湘莲的出家、贾宝玉的出家。

    这个小说基本上并不觉得对抗一定有真正的现世的结局,他们并不在意这个结局,他们觉得活着一天就去对抗一天。我想这是《红楼梦》一直存在的重要的原因,它是为自己的心里面还有净土的那些人所写的一部书。

    从三百年前曹雪芹的时代到今天,外在的世界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可是重要的是说,一个人在内心是不是能够多一点点坚持。是在加倍地知道更多污秽的事之后,还有那个洁净的坚持的时候,人才是不同的。

    黛玉跟宝玉在大观园里面有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埋葬花的坟冢。很多朋友会觉得,每天打开所有的媒体,最后都有一种幻灭感,但我关心的反而不是那个部分,而是每个人心中的这个坟冢到底在不在,是一个自己埋葬花的坟冢,或者心灵上洁净的坟冢。自己少年时候曾经相信过的那个梦想,如果它还在,就会有所不同。不管社会的污浊到什么程度,心里面有这个坟冢跟没有这个坟冢,一个人在生命的行为上会是不一样的。我相信如果你有这个坟冢,其实你会变得笃定,那个笃定是说:本来就如此。

    我想《红楼梦》的重点,就是在这些部分里面。它作为三百年来一个重要的文学,可贵之处也在这里。

    不足与外人道

    尤二姐听了,就跟三姐开玩笑说:“依你,两个已是情投意合了。竟把你许了他,如何?”这又是一个世俗的角度,一种很狭隘的看法,觉得这个人很欣赏那个人,所以就一定要跟那个人在一起。可是我们知道,生命对生命的欣赏不见得一定要在一起。对《红楼梦》来讲,所谓的情缘,只是了结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因果。黛玉最后并没有跟宝玉在一起,他们只是了前世情缘,把眼泪还完了,她就走了。

    对这个问题,尤三姐其实没有回答,因为她觉得姐姐不懂她。不懂也不好辩白,因为尤二姐没有办法理解,而且旁边还加了一个用人兴儿,她也不方便多讲什么。

    所以这个话题结束后,小厮隆儿就来了,说:“老爷有事,是件机密大事,要遣二爷往平安州去。不过三五天就起身,来回也得半月工夫。”意思是大概半个月时间会不在。隆儿又说:“今日不能来了。请老奶奶早和二姨定了那事,明日爷来,好作定夺。”这里讲得很含蓄,因为他们决定要把尤三姐嫁出去,可是这件事情不方便透露给用人,所以只叫隆儿传话说,把“那件事情定了”。

    “说着,带了兴儿也回去了。”——本来是兴儿跟尤二姐在聊天的,这句话也是一个转场。

    豪门二代的心理学

    “这里尤氏二姐命掩了门早睡”。尤二姐的行动越来越明显,就是不要让贾珍、贾蓉再来骚扰她,所以早点关门,早点睡。然后“盘问他妹子一夜。至次日午后,贾琏方来了”,尤二姐就劝他说:“既有正事,何必忙忙又来,千万别为我误了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这里面的细腻,贾琏在王熙凤那边真的从来没有受到这种待遇。尤二姐的那种温柔,恐怕也是很多男人需要的东西。

    贾琏说:“也没甚事,只是偏偏的又出来了一件远差。出了月就起身,须得半个月工夫才回来。”尤二姐就说:“既如此,你只管放心前去,这里一应不用你记挂。”注意又是一个交代,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呈现出贾琏眷恋尤二姐的原因,不只是长得漂亮,里面有一种温柔,让这个男性在所有官场的压力跟妻子的双重压力里,忽然得到了一个纾解。

    贾琏跟尤二姐在一起,其实让人有一点点感动。贾琏大概生命里最幸福的就是这个时候,像民间的小两口,生活简单得不得了,要出远门了,太太就交代说,你放心吧,我会料理好家里。贾琏如果做一个平凡的老百姓,其实说不定是一个比较好的丈夫。可是这样的贵族孩子,因为生在这种富豪之家,从小被宠,其实真的是文不文、武不武,什么都不会,又懦弱得不得了。刚好又娶到王熙凤这样一个豪门的妻子,他必须要在外面摆出一个权威的架势的时候,贾琏又不是那个角色,所以他就会躲。

    台湾现在很多企业的第二代,到最后在外面耽于赌场、美色,他有一点在逃避。因为对他来讲,那个创业是父亲的或者是祖父的,并不见得是他的,他的成就感也并不在那里,因此他就会出现另外一种想要逃避的心情。而那个逃避的去处常常第一个就可能是温柔的女人。我们提到欢场的文化,是因为温柔的场景让他躲掉了白天所有他硬撑出来的那个角色。

    也有的人会躲在赌场。因为在赌的当中,有一种输赢上的幻灭感。俄国最好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写过一本很重要的小说叫《赌徒》,就在讲赌这个东西,并不在于物质上钱的输赢,而是在赌当中,会有一种生命里面幻灭之间的奇特的感觉。常常有某一类的人,当他们在自己的生命有某种不安感的时候,特别喜欢在赌上面去表现,因为赌本身刚好充满了不安感,可能暴起,也可能暴落。如果生命追求一个平凡的发展轨迹,通常不会那么豪赌。其实我听到太多这一类的故事,看到他们心里面的那种荒凉。

    如果不太快下结论,评断这是好或坏的话,其实可以理解这些人心理的某一种状态。我特别希望大家在第六十六回看到,贾琏这个角色其实很希望安静地跟尤二姐过一个比较平凡的、单纯的日子,可是他也是另外一个悲剧,因为他的妻子王熙凤没有给他任何一个这样的可能跟机会。

    坚持与妥协

    尤二姐又说:“三妹子他不会朝更暮改。他已说了改悔,必是改悔的。他已择定了人,你只要依他就是了。”那贾琏就赶快问:“是谁?”尤二姐说:“这人此刻不在这里,不知多早才来,也难为他眼力。他自己说了,这人一年不来,他等一年;十年不来,他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他情愿剃了头发当姑子,吃长斋念佛,以了今生。”这段很动人。我们刚才提到说我们的生命里面都会有一个未曾妥协的部分。年轻的时候都相信过,所以在生命的让步与不让步当中,也要有一种平衡。我的意思是,现实当然不可能都是如此的不让步,可是越是在现实当中让步,恐怕在生命的梦想当中,越有一个不让步的自我。尤三姐把情感作为她自己的完成形式,所以跟对方无关,对方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对方感谢也好,不感谢也好,都跟她无关,因为情感首先是自己的完成。

    贾琏更惊讶了,说:“到底是谁,这样动他的心?”贾琏的生命里大概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他真的有一点被震动了:原来世间还有一种爱,是这种形态的爱。生命当然有不同,有有所不为的生命。贾琏的欲望来的时候,完全是肉体上的发泄,根本没有任何选择性。可是贾琏的没有选择性对比出尤三姐的选择性,即生命里面的选择与不选择,就是我刚才提到的让步与不让步,其实是一个有趣的平衡的状况。

    那尤二姐就笑着说:“说来的话儿长。五年前我们老娘家里做生日,妈和我们在那里做生日。他家请了一起串客。”“串客”就是来票戏的,过去有一种非职业演员,就是人家家里过生日什么的,他们就来演戏,叫“票戏”,就是串戏。“里头有个做小生的叫作柳湘莲,他看上了,如今要是他才嫁。旧年我们闻得柳湘莲他惹了一个祸,逃走了,不知可又来了不曾?”贾琏听了以后说:“怪道呢!我说是个什么样人,原来是他!果然眼力不错。你不知道这柳二郎,那样一个标致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他都没情没义。”注意一下,在这里提到柳湘莲其实不是长得漂不漂亮的问题,而是说他有一种性格,他其实很不屑于世俗上的这种招摇的东西,反而冷冷的,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冷面冷心”也不要从世俗的角度去理解。因为其实柳湘莲是认为生命如果没有一个同气相投的部分,那不如不要来往了。他其实生命里有自己洁癖的坚持,有时候很难解释说,有些场合为什么我一定不去。有时候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我那个在河边的家,还从来没有一个做官的进来过,其实大概是另外一种快乐。可是这里面也不是一种什么不得了的坚持或者不让步,就是觉得没有共同语言,就切断这个部分。所以柳湘莲这个“冷面冷心”是说,他在所有这些富贵子弟的那种应酬场合,他绝不应酬。但柳湘莲其实有他的热情,他的朋友秦钟,死了那么久,柳湘莲这么穷,还会为秦钟去修坟。“冷面冷心”是因为贾琏不懂,这里面有差别。贾琏说他跟宝玉最好,这里又很清楚了,就是刚才讲的,尤三姐、宝玉、柳湘莲,他们彼此懂。所以宝玉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尤三姐懂;宝玉跟柳湘莲,他们彼此也能够有默契。

    绝对生命的感动

    “他最和宝玉合的来。因打了薛呆子一顿,他不好意思见我们,不知那里去了一向。后来听见有人说来了,不知是真是假。一问跟宝玉的小子们就知道了。倘或不来时,他萍踪浪迹,知道几年才来,岂不白耽搁了?”柳湘莲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人,到处求仙访道,跑来跑去,萍踪浪迹。贾琏说那万一再碰不到他,尤三姐怎么办,不是耽误了吗?注意又是贾琏的观点,可是尤二姐就告诉他说:“我们这三丫头说的出来,干的出来。他怎样说,只依他便了。”就是不是她愿意的,她就不要,她绝不妥协。

    文学跟艺术里让我们感动的生命,常常有时候是在现实当中失败的生命,因为它绝对。《红楼梦》给我们的震动是,我们其实活在现实当中,总有妥协跟让步,从一到二到三,慢慢到最后,自己都会有点怀疑。可是尤三姐对她生命的选择是绝对的,如果是绝对,就没有任何退路跟让步。尤三姐的情感其实很像东方的梁山伯、祝英台,或者是西方的罗密欧、朱丽叶。这种情感基本上是悲剧性的,因为它太绝对了,没有任何妥协跟让步的可能。

    我觉得《红楼梦》里面很多人都记得尤三姐这一段,是因为我们曾几何时也许会觉得尤三姐这样的一种活法其实很痛苦,所以我们慢慢修正了自己。很多人在文学里会特别喜欢罗密欧、朱丽叶,喜欢梁山伯、祝英台或者喜欢尤三姐这样的角色,或者喜欢林黛玉的焚稿断痴情,是因为在生活里可能让步了。因为让步,所以心底有一个不让步的自我,其实是自己怀念的那个自我,会在文学里面出现。

    以心理学来讲,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完美的自我。它是分裂的,我在现实当中可能有让步,可是我心里面有一个曾经相信的自我是非常绝对的。我们大概在某一个年龄,都曾经有过唯一。可是慢慢你会发觉可能会让步变成唯二、唯三、唯四或者唯万万,不晓得让步到什么程度。可是《红楼梦》里面我们看到尤三姐的故事,让我们有很多的感叹、感动,刹那之间你会发现是因为你身上尤三姐的部分并没有消失,它还在,只是可能忘了而已。

    “尤三姐走来说道:‘姐夫,你只放心。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是什么。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侍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说着,将一根玉簪,敲作两段:‘一句不真,就如这簪子一样!’”这个是漂亮的动作,玉簪也预言了尤三姐宁为玉碎的命运。尤三姐的生命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时候,里面有一种非常动人的东西。

    难寻柳湘莲

    “说罢,回房去了。真个竟非礼不动、非礼不言起来。贾琏没了法,只得和二姐商议了一会家务,复回家与凤姐商议起身之事。一面着人问茗烟,茗烟说:‘竟不知道的。’一面又问他的街坊,也说未来。”柳湘莲在《红楼梦》里真的是很迷人的一个角色,他总是漂流来漂流去,一股漂泊的感觉。他的造型大概也是《红楼梦》里最美的一个,俊美、孤冷,可又不是现在故意装出嘴角向下的那种酷。其实他的冷是因为他心中有更大的热情,因为心里面有更大的热情,他在现世里才会有他的坚持。这个人好像是孤僻,可是事实上他是一个人最后的坚持。

    “贾琏只得回复了二姐。至起身之日已近,前两天便说起身,却先往二姐这边来住两夜,从这里再悄悄长行。”看到这里其实蛮好笑,贾琏这个有点懦弱,怕太太的二十几岁的男人,在这个时候有一种快乐,他偷偷瞒着那么有权威的太太去做一点点偷情的事情时,他有一个成就感。相反来看,王熙凤怎么防都防不住,到最后他还是在做这件事情。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她不断地防范,反而在促成他去偷情。

    “果见小妹又竟换了一个人,又见二姐持家勤慎,自是不消记挂。”心里面有所专注的时候,其实那个生命就不混乱了。尤三姐在前面表现出来的毁灭性、调笑无度,是因为她生命里找不到自己真正要的那个东西,现在她一旦笃定了之后,她为这个人,这个对她根本没有印象的人,笃定了。她也会觉得值得,其他人虽然惋惜,但是至少尊重这个东西,这是不同的角度。“痴”这个字,其实是说自己对自己的诚实,自己对自己的完成大概是一种痴情的“痴”。没有“痴”这个字,情感里面其实反而是另外一种可悲。

    《红楼梦》里面的情感是一个因果,林黛玉哭到眼泪哭完了,走掉了,没有谁公平谁不公平的问题,是她生命的自我完成。也许对《红楼梦》的作者来讲,没有一个可以为之掉泪的对象,才是生命最大的可悲。

    巧遇柳湘莲

    贾琏“是日一早出城,竟奔平安州大道,晓行夜住,渴饮饥餐。方走了三日,那日正走之间,顶头来了一群驮子,内中一伙,主仆十来骑马,到了一看,原来不是别人,竟是薛蟠、柳湘莲,深为奇怪”。无巧不成书,贾琏更吃惊的是,这两个人怎么会在这里碰到了?

    薛蟠因为调戏柳湘莲,被柳湘莲打得鼻青脸肿,薛蟠大概觉得不好意思,就离开家去做生意。可是我们知道薛蟠是一个纨袴子弟,根本不会做生意,一出了平安州界,就碰到强盗,强盗又把他打了一顿,然后把钱都抢光。这个时候碰到柳湘莲,柳湘莲救了他。

    人的恩怨很有趣,人世间有很多复杂得我们自己当下不知道的因果。原来是仇人,结果救他的刚好是仇人。薛蟠简直快乐死了,就跟他拜天地,结为兄弟。情感在变,薛蟠原来的欲望,现在变成了兄弟之情。

    《红楼梦》的这种巧合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好是薛蟠这种人,就会碰到强盗的。因为他根本不会做生意,然后带了一大堆家里的用人,一大堆的货物跟钱,他大概走路也大剌剌的。这种人因为家里太富有,也不懂得谨慎,所以一出去,就碰到强盗。这个时候,能够救他的真的就是柳湘莲。现在很多《红楼梦》的电影、电视改编都没有碰这一段。其实这一段画面应该是漂亮的,因为柳湘莲这个学过武功的人,打败了几个土匪救了薛蟠,画面特别凸显出柳湘莲的那种帅气,是文绉绉的文人没有的。他是练武的人,他身上才有这种英气,又会唱戏,又会练武,然后他才可以在这个时候拔刀相助。

    传家之宝

    贾琏偷偷跟柳湘莲讲了要把小姨嫁给他的事情。“湘莲道:‘我本有愿,定要个绝色的女子。如今既是贵昆仲高谊,顾不得许多了,任凭裁夺,我无不从命。’”柳湘莲也有一点朋友之义,就是那种武林中人的义气担当,觉得一个朋友这么关心他的婚事,要包办了一切,他就接受了。可是注意一下,他真的对尤三姐没有印象,也不知道是何许人,就答应了。

    柳湘莲说,自己没有任何贵重的礼物可以做定礼,这个时候薛蟠大哥的感觉马上就出来了,说:“我这里现成,就备一分二哥带去。”贾琏说:“也不用金帛之物,须是柳兄亲身自有之物,不论物之贵贱,不过我带去取信耳。”这时候,柳湘莲才取出了他家传的鸳鸯剑。鸳鸯当然是暗示,在传统的社会当中,尤其在唐朝,大部分的女性用的化妆盒或者碗、被子上面都有鸳鸯,因为鸳鸯在古代被认为是一对一生一世在一起的鸟,鸳跟鸯代表了雌雄能够相处恩爱的一个象征。

    柳湘莲说:这对剑“乃吾传代之宝,弟也不敢擅用,只随身收藏而已。贾兄请拿去为定。弟纵系水流花落之性,断不舍此剑者”。鸳鸯剑是放在他的行李箱当中不用的,因为那把剑太珍贵,是他们家的传家之宝。这里面有着一个家族的记忆,表示他放下这个聘定的时候,有很大的慎重。

    简简单单叙叙寒温

    贾琏到了平安州,“见了节度,完了公事。因又嘱他十月以前,务要还来一次,贾琏领命”。这里是一个伏笔,因为在这第二次出差当中尤二姐就被王熙凤折磨死掉了,刚好贾琏不在。我自己有一点怀疑,如果贾琏在,尤二姐的下场会好到哪里去?其实也可以打一个大的问号,因为贾琏在王熙凤面前几乎是不敢发一个大的声音的。

    “次日连忙取路回家,先到了尤二姐处探望。”刚才提到贾琏跟尤二姐这个时候有一点像小门小户的夫妻,所以贾琏回来了,没有立刻回王熙凤那边,就到了这个房子。路途的疲倦或者是公务出差的劳累之后,他好像需要一个温暖。

    “谁知贾琏出门之后,尤二姐操持家务十分谨肃,每日闭门阖户,一点外事不闻。”尤二姐不跟任何人来往,也不应酬了,原来贾珍、贾蓉常常来骚扰的,现在她就尽量关着门,锁起来,外面发生什么事她也不管,安安分分做她一个贤妻的角色。所以“这日贾琏进了门,见了这般景况,喜之不尽,亦念二姐之德”。这个时候,贾琏其实有一部分被打动了。贾琏大概回到王熙凤那边的家,很少“喜之不禁”的,因为他知道要挨骂了。可是在这边,简简单单、朴朴素素、安安分分的生活,恐怕是人最珍惜的一个状态。

    然后“大家叙些寒温”,这些都有一点刚才提到小门小户的感觉,就是坐下来以后就问怎么样,路上有没有感冒,有没有受凉,那边天气还好吗?没有讲大得不得了的事情,却是最亲的感觉。我好几次提到,贾琏的悲哀也许是他不应该生在豪门,在这种小门小户当中,他有一种单纯,觉得不必被强迫去做一个伟大的男人。贾琏其实想做一个没有那么大野心的人,可是生在贾家,不可能没有野心。我们注意一下宝玉就是如此,宝玉每天被他爸爸讲说我们家族里面都是做一品官、二品官的,永远给他这个压力。所以他到最后想逃。贾琏是逃到不堪之处,宝玉是逃到情的世界去找回自己。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到作者对男性世界的一种同情,因为男性要被训练成在外面摆一个大架子出来,当大男人。可是越摆大男人样子的人,恐怕内心的世界往往是最脆弱的,因为他不自在,他不是回来做自己的样子。

    贾琏到尤二姐这边的时候,我觉得他扮演的角色跟他在王熙凤那边的截然不同,他就是回来做自己,简简单单叙叙寒温。

    鸳鸯剑

    贾琏很高兴,“将路遇湘莲之事说了出来,又将鸳鸯剑取出,递与三姐。三姐看时,上面龙吞夔护,珠宝晶莹”。“夔”是一种小龙,商周的青铜器上,有一种龙的花纹叫夔纹。剑的护手的地方有龙,好像要把底下剑身的部分吞下去,所以叫“龙吞”;“夔护”,就是用小龙来护着剑鞘的部分。“一拔出来,里面却是两把合体的。一把上面錾‘鸳’字,一把上面錾‘鸯’字,冷飕飕,明亮亮,如两痕秋水一般。”

    我们很少在西方的文学里看到用“两痕秋水”形容一把兵器,像秋天的水,其实是说一种洁净跟明亮。古代铸剑,是把杂质不断淬炼掉,淬炼是说每一次在高温里面把铁炼到最热的时候,再把它放到冰水里面去淬,在这种温度的落差当中,铁才会变成纯粹的钢。我觉得这里其实也在讲尤三姐自己,就是她的生命要经过一个淬炼,也许这一世都还不是最后的淬炼。她觉得终于有一个结局了,可以跟她所爱的男子在一起,可又是一次落空,而这一次落空恐怕更清楚地要淬炼出她自己的纯粹度出来。作者在这里描写这把剑的时候,里面有很多暗示性的东西。“冷飕飕,明亮亮”,那个生命走向悲凉之境的感觉,忽然觉得有点像荆轲最后的出走。

    “三姐喜出望外,连忙取来,挂在自己的绣房床上,每日望着剑,自笑终身有靠。”这里面很细地描写了尤三姐看到那把剑时的那种感动,就是这么精致的剑,这样的一个传家之宝,他竟然交到她的手上,她觉得自己没有错看人。这个男子是可以以生命相托的。

    这个女子对那个定情物,产生了这么大的眷恋,好像那把剑里面沾带着她所爱的男子的所有体温,她要这么靠近,就把那把剑挂在自己的床边。张爱玲在很多的文章里面讲到恋物,就是人会眷恋一个物件,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物件,可是那个人就会一直存着,因为这个物件有情人自己的记忆,外人根本不见得懂。只有心灵上的细致,才会懂得是舍不得的人曾经拥有过的记忆。

    从恋物的心理学来讲,她把剑挂在自己的床边,因为这是她一生许诺的一个对象交来的信物。生命当中有这个信物跟没有这个信物是差别很大的,我们生命里面会笃定,我们的生命可以高贵或优雅,常常是因为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的人,他的生命必定往下沉沦、往下堕落。你所在意的,有的时候是一件衣服,有时候是一支笔,有的时候是一个小笔记本,对他人无意义,可是对你个体有意义。这把剑在这里其实产生了这样的作用。

    所以尤三姐大概生命里面最快乐、最安慰的一个片刻就是拿到这把剑的时候,那把剑交到她手上的分量,感觉到自己一生有靠,她的寄托有所终结。可是这把剑本身又是一个不祥之物,它同时也是杀人的利器。在这里,作者就用这样的东西做了一个象征。

    两个典型角色

    尤三姐大概也是曹雪芹这个作者一生当中所记忆的女性里面非常牵挂的一位,他对这个人物有很多的用心之处。虽然在《红楼梦》当中尤二姐、尤三姐的出场不多,尤其是尤三姐,第六十四回以前表现很少,第六十五回开始表现出她的个性,第六十六回就死掉了。但在两回当中,可以看到这个人物的鲜活的形象,她内心个性的部分也都呼之欲出。所以作者着墨的感觉非常准确。后来在戏剧里面,尤三姐也变成一个非常被突出的角色。

    这里面的一个原因我们一定要提的。以传统的女性角色来讲,尤三姐是一个特例,她在今天比较现代的社会价值观或者性别观点上,都可以一再被重新去界定。像林黛玉这个角色,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在现代的世界当中讨论她比较难,除非把她当成一个很抽象的心灵的处境,否则并不容易得到很清楚的印象;可是尤三姐不同,尤三姐的泼辣,尤三姐的这种生命里面的刚烈,尤三姐在生命爆发出极度的热情的时候,她的那种美跟艳丽,其实在今天的女性身上比较容易感觉到。有些文学里的人物不一定是活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当中,以后反而会得到更多的探讨。

    像尤三姐这一类角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敢爱敢恨,也对自己的生命有特别高的自觉,她其实刚好对比出贾珍或者贾琏这种男性的粗鲁跟懦弱。过去我们说在性别的差异当中,其实很少看到这种两极性,可是在尤三姐出场的时候,你忽然觉得男人的不堪出现了。而尤三姐最后对自己生命做出选择的时候,特别有一个美丽的画面出来。这些女性会让人感觉到如果她们的生命如此尊贵,却势必要落在一个被男人糟蹋和侮辱的境地时,存活的意义真的不大。

    我们也可以探讨一下柳湘莲这个角色。前面提到他的“冷面冷心”,可是冷面冷心也对比着他有情有义的部分,其实他也是一个矛盾体。他把家传的鸳鸯剑留下来做了定礼,但后来听到一点点的风吹草动,竟然又变了,觉得一生一世要跟一个最洁净的人在一起,结果并不是,就要求退亲。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柳湘莲的个性,有点像哈姆雷特,就是体现出一种模棱两可的犹疑、彷徨。

    西方的文学里常常提到哈姆雷特的个性,哈姆雷特到最后常常在行动和思维当中产生巨大的两难跟矛盾。有时候他在自己思维的世界做了非常周密的构想,可是在行动的时候,他忽然会懦弱下来。其实柳湘莲也可以作为这样的一个角色来看待。

    准备妆奁

    “贾琏住了两天,回去复了父命,回家合宅相见。”就是从金屋藏娇的地方回家。“那时凤姐大愈,已出来理事行走了。”贾琏会闹出尤二姐的事情,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因为王熙凤小产以后生病,身体完全亏掉了,所以没有办法管那么多的事情。现在说王熙凤“大愈”了,就是痊愈了,出来开始管理事情了,这个时候,贾琏的所作所为就难逃她的法眼了。

    “贾琏又将此事告诉了贾珍”,就是把尤三姐嫁给柳湘莲这个事情告诉了贾珍。“贾珍因近日又相遇了新友,将这事丢过,不在心上,任凭贾琏裁夺。”其实在这里透露贾珍的无所谓。这种富贵人家的纨袴子弟,情感对他来讲有太多的选择性了,他反而没有珍惜。贾珍“只怕贾琏独力不加,少不得又给了他三十两银子。贾琏拿来交与二姐预备妆奁”。

    “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京来,拜见薛姨妈,又遇见了薛蝌,方知薛蟠不惯风霜,不服水土,一进京时便病倒在床,请医调治。”所以薛蟠的角色永远是薛蟠,吃不了苦,稍微长途跋涉就生病了。作者写一个人一定是一致的,他不会写柳湘莲生病,一定是薛蟠生病。“听见湘莲来了,请入卧室相见。”因为他们已经等于是兄弟了。“薛姨妈也不提旧事,只感新恩,母子们十分称谢。”薛姨妈很有趣,上一次薛蟠被柳湘莲打得个半死的时候,她气得要命,可是现在发现救她儿子的又是柳湘莲,所以就不提旧事。“又说起亲事一节,凡一应东西皆已妥当,只等择日。柳湘莲也感激不尽。”

    柳湘莲的疑惑

    “次日,又来见宝玉”,柳湘莲因为自视甚高,普通人根本不见,可是他看得起宝玉,所以第二天就来见宝玉,“二人相会,如鱼得水”。柳湘莲就问起贾琏偷偷娶了尤二姐的事情。宝玉说:“我听见茗烟一干人说,我却未见,我也不敢多管。”宝玉也是一个不喜欢八卦的人,他觉得搅在这种是非里面越搅越麻烦,所以都不愿意提,反而他问起柳湘莲来:“我又听见茗烟说,琏二哥哥着实问你,不知有何话说?”柳湘莲就把贾琏帮他定了尤三姐的亲事告诉宝玉。宝玉很高兴,笑着说:“大喜,大喜!难得这个标致人,果然是个古今绝色,堪配你之为人。”宝玉觉得身边的男性朋友当中柳湘莲是出类拔萃的,在女性当中他觉得尤三姐也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好高兴,觉得他们两个配成一对真是太好了。

    下面柳湘莲的哈姆雷特个性出来了,他就问宝玉:“既是这样,他那里少了人物,单想到我?况且我又素日不大和他相厚,也关切不至此。路上忙忙的就那样再三要定礼,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来,后悔不该留下这剑作定。所以后来想起你来,可以细细问个底里才好。”柳湘莲的冷面冷心,跟他的有情有义是矛盾的;他冲动之下把传家宝都拿来做定礼,忽然又开始怀疑,也是两难,也是矛盾。这种个性其实是有的,很两极性。

    “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这句话里,也看到柳湘莲的世俗个性并没有完全消净,他觉得女方这么主动不太好吧。他前面并没有觉得,可是现在觉得了,因为人毕竟活在世俗当中,纯粹的自我有时会受到外在的干扰。可能一路上柳湘莲已经听到风风雨雨了,就有点疑惑起来。

    他不问宝玉则已,一问就不得了。宝玉从来没有这种是非八卦的看法,别人对尤二姐、尤三姐的看法,他没有,他也没有世俗的这种角度,就说:“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两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人物,他姓尤。”湘莲一听就觉得不对,“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柳湘莲觉得贾府是一个肮脏之地,贾珍的事情特别让大家侧目以视,所以一提到是贾珍太太尤氏的妹妹,柳湘莲真的是吓坏了。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红楼梦》里面其实有一个对尤二姐、尤三姐的同情跟悲悯,她们干干净净的一对人物,可是因为牵连在这个家族当中,要干净也很难。就是今天在社会上,我们也会发现某一个家族的事情被报道,这个家族即使有一个非常善良单纯的人,大概最后也很难不受影响。所以我觉得《红楼梦》一直可能提醒我们说,如何回到对个人的一种真正的关照。柳湘莲觉得贾家只有石狮子干净,其实是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如果没有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我们就会做出粗暴的事情。

    我觉得最奇怪的是,柳湘莲这样的一个人物,竟然在这里受到社会的影响,说你们贾家只有石狮子干净。这一句话是很可怕的,意思就是——“你们哪里有好人”,在社会里面形成的对立跟帮会、派系的对立或者群体的对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这其实是一个成熟社会最大的问题,是阻碍进步的最大的问题——没有个别性。

    柳湘莲说:“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再仔细思考一下,在逻辑上是不通的,这里面就是情绪了。在一个以家族或者社区作为构架基础的社会,很少有对个人的探讨,或者对事件个别性的探讨,总是夸张跟渲染整体。在这里面,就缺少了对事件的理性态度。

    柳湘莲又讲了一句话:“我不做这剩忘八。”他意思是尤二姐、尤三姐跟别人都偷过情了,那我今天又娶她,我不是剩下的王八吗?真遗憾,这样一个帅哥最后有这样世俗的捆绑。男性总是要求女性对男性的贞节,可是女性何曾要求过男性对女性的贞节。

    湘莲当然是有自觉的人,他马上就觉得惭愧,自己讲错话了,就赶快作揖说:“我该死胡说。”这还是湘莲了不起的地方,觉得不对了,就说对不起。这大概是人性上自觉的一个开始,毕竟湘莲还是宝玉的朋友,他不是那种粗暴的人。

    柳湘莲又说:“你好歹告诉我,他品行如何?”记得别人在尤三姐面前谈宝玉不好的时候,她说:姐姐你不要相信,我们亲眼看过这个人,我们自己难道不能判断吗?可是柳湘莲现在没有办法自己做判断,他还是用别人的语言在判断他身边的人。生命里面为什么总是用别人的判断去判断一个人,甚至判断自己?我想柳湘莲这里其实有很多促成悲剧的男性角度的限制。《红楼梦》里面最高贵的生命不是男性生命,其实是女性生命。尤三姐的纯粹,尤三姐自我完成的部分,柳湘莲其实比不上,因为柳湘莲中间有杂质,也有他在社会被污染的那个部分。

    宝玉非常了不起,别人骂他们一家人了,宝玉就笑了一笑说:“你既深知,又来问我作什么?连我也未必干净了。”宝玉的了不起,其实是点出了人是这么没有自信的,外面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就会被影响。

    退定

    “湘莲作揖告辞出来,若去找薛蟠,一则他现卧病,二则他又浮躁,不如去索回定礼。主意已定,便一径来找贾琏。贾琏正在新房中,听见湘莲来了,喜之不尽,忙迎出来,让到内室与尤老相见。湘莲只作揖,称‘老伯母’,自称‘晚生’,贾琏听了诧异。”敏感的读者立刻就知道,事情已经有了变故,因为他应该自称“小婿”,可是现在自称“晚生”,称老太太叫“老伯母”,马上把关系隔离开来了。我特别要谈到的是,这个时候听到这些对话的是尤三姐,她是在里面听到的。看到帐子上挂着每天在看的剑,听到外面这个男子已经改变了主意,她大概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要划句号的时候。

    这里其实很不好写,通常小说里面这种高潮迭起的戏剧化情节,容易变成感情泛滥,好的作者在这种时候反而加倍冷静。这里面写道:“吃茶之间,湘莲便说:‘客中偶然忙促,谁知家姑母于四月间订了弟妇,使弟无言可回。若从了老兄背了姑母,似非合理。若系金帛之物,弟不敢索取,但此剑系祖父所遗,请仍赐回为幸。’”这当然是推托之词,尤三姐冰雪聪明,在房间里当然完全知道怎么一回事。

    这里又提到这把宝剑,可以看到作者的安排非常惊人。这把剑刚才讲过,有非常高的暗示性,像一个预言一样。这把剑一直挂在尤三姐的床边,也是她最后拿来了结自己生命的,也帮助柳湘莲去斩断情丝,把他头发全部切断了。好像这把剑在柳家传了好几代,最后是要完成这件事情。

    “贾琏听了,便不自在,还说:‘定者,定也。原怕反悔所以为定。岂有婚姻之事,出入随意?还要斟酌。’”贾琏因为自己是那种豪门子弟,所以他也有一点不爽。觉得怎么他帮忙做的一个婚事,竟然做不成,柳湘莲竟然不听他的安排。他大概也知道这个事情会闹大乱子,因为尤二姐一再告诉他,她这个妹妹个性非常强,是不会让步的。

    柳湘莲就笑着说:“虽如此说,弟愿领责罚,然此事断不敢从命。”柳湘莲自视甚高,受到太多外面是是非非八卦的影响,他已经觉得绝对不能跟这个女孩子在一起了。“贾琏还要饶舌。湘莲便起身:‘请兄外坐一叙,此处不便。’”

    自尽

    “那尤三姐在房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必无法可处,自己岂不无趣。”如果生命在一个不可违的状况里,不如自己做最干净的了结。她觉得如果贾琏出去处理这个事情,让柳湘莲在那边扯来扯去要退亲,越讲越难听,她觉得是生命里一个更大的侮辱,不如自己出来划句号。尤三姐的个性在这里就非常非常清楚,她很明白不会有转机了,如果不会有转机还这样去委曲求全,那就宁为玉碎。“宁为玉碎”跟“委曲求全”刚好是相对的两个成语,委曲求全是让步再让步,让别人侮辱到最深的地步,还要求全,可是最后其实并不能求全。“自己岂不无趣”,就是生命里面不要把自己落到无趣的状况,被别人侮辱而没有办法招架。

    尤三姐觉得生命干吗要这么难堪,好像求别人一定要娶她,尤三姐不是这样的个性,生命要就要,不要就拉倒,宁为玉碎讲的是这个部分。所以尤三姐自己出来了。过去的女性很少有这样的动作,因为都是害羞的,都是躲在里面由别人安排的,可是我们看到,尤三姐包括选择她的对象,包括现在选择她的死亡,她都是自主性的。所以我有时候会觉得,《红楼梦》里面其实唯一自主的女性可能只有一个,就是尤三姐。

    所以她“一听贾琏要同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身后,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下一横”。

    到这里我们看到作者用了一个很特别的写法:“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就是满地都是血,“玉山倾倒再难扶”,身体倒下去像玉山倒下去以后再也扶不起来了。在传统的戏剧跟文学里,常常写到这种场景的时候,作者会跳出来变成第三人称,变成一种感叹,好像在旁边看到一个场景以后,觉得难过得不得了。“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里去了。”写到了死亡,死亡是身体遗留在阳世人间,可是“芳灵蕙性”,就是人最贵重的、性灵的东西,“渺渺冥冥,不知道到那里去了”。所以作者还是相信肉体之外另外有一个精神性的存在,好像这个尤三姐的肉体部分在当下死亡了,可是她的性灵的部分走掉了,所以等一下会接到一段神话的描写。

    大概所有的读者如果自己慢慢阅读这一段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掩卷而叹的部分。尤三姐有一个自我完成,而这样的一个生命,可能是我们自己生命里面未曾消失的某一种坚持;生命里面不让步的那种干净利落,会让我们觉得动情。柳湘莲在这刹那之间受到巨大的震撼,尤三姐的自刎,忽然度化了柳湘莲。其实这个人就是他等了好几世的人,可是偏偏又擦肩而过。生命里面你最想要的东西,可也许就是跟你无缘,此生的缘分就断掉了。作者并没有暗示说他们还有来世的缘分,过去的因果纠缠到此了结,以后没有情缘了。我觉得这个写法是很特殊的,因为曹雪芹觉得现世很多的爱恨是一种纠缠,那也许真正的领悟,反而是要把这个东西解脱掉。

    入梦

    “当下吓得众人急救不迭”,刚才是第三人称,出去了,现在又回来,描写现场的混乱:“尤老一面吓哭,一面又骂湘莲。贾琏忙揪住湘莲,命人捆了送官。”柳湘莲是一个会武功的人,贾琏这种窝囊得不得了的富贵公子,柳湘莲真的要动手,他大概也揪不住他。可是柳湘莲并没有走,他也许巴不得被处死,因为有一个更大的心灵的死亡让他悲痛。所以我觉得这是作者非常细心的写法。柳湘莲如果这个时候还逃掉,大概也就算了,我也就不觉得这个人有他的灵性,可是他就是发呆,看着尸首,看着满地的血,好像忽然刹那之间领悟了他跟一个生命之间不可知的某些因果。

    “尤二姐忙止泪反劝贾琏:‘你太多事,人家并无威逼他死,是他自寻短见。你便送他到官,又有何益,反觉生事出丑。不如放手去罢,岂不省事。’贾琏此时也没了主意,便放了手命湘莲快去。”这个时候反而是贾琏让湘莲走,湘莲不走,这是极动人的写法。“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道是刚烈贤妻,可敬!’”刚才不肯叫丈母娘,不肯称小婿,现在死掉了,他说“刚烈贤妻”,所以男性真的蛮麻烦的,往往领悟到“刚烈贤妻”的时候,都已经不可挽回了。其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些故事,都在讲这一类的东西。

    大家体会一下柳湘莲的心情,先是发呆不动,最后趴下去伏在尸首上大哭,觉得这样的一个生命他没有珍惜。“等买了棺木来,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湘莲一直没有走,整个过程他都在场,这些都是作者非常细心的描写,柳湘莲还是动人的,虽然他犯了部分的错误,可是这个时候他竟然可以有这么深情的表达。

    柳湘莲“出门正无所之”,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生命碰到最大的震撼的时候,有一种彷徨,不晓得要怎么办,走出那个门以后不晓得往东走还是往西走,有一种迷失,有一种彷徨,有一种茫然。“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原来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正走之间,只见薛蟠的小厮寻他家去,那湘莲只管出神。”注意作者在写柳湘莲入梦,他其实做梦了,可是这个时候他用的是一个非常超现实的手法:“那小厮带他到新房之中,十分齐整。忽听环佩叮当,尤三姐从外而入。”这种写法真惊人,因为他看到尤三姐自杀了,他刚才还趴在尸首上哭,趴在棺材上哭,现在忽然被引进了一个新房,华丽得不得了的新房。

    尤三姐“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册子一卷”,鸳鸯剑其实已经还给柳湘莲了,但在梦里尤三姐捧着鸳鸯剑。册子是《红楼梦》第五回中批示所有人命运的东西。“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已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仙子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一别,故因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了。’”注意“以死报此痴情”,我是回报我自己的痴情,并不是报答柳湘莲,柳湘莲跟她没有关系,就是刚才我们一直提到说真正的深情是一个自我完成。

    “说着便走。湘莲不舍,忙欲上前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便说:‘来自情天,去自情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红楼梦》里面一直在讲“幻天幻地幻情深”,其实情是一个空幻的东西,最后势必有一个幻灭的结束。“前生误被情惑”,我们前生偶然地被情感所迷惑,“今既耻情而觉”,知道了情的本质以后觉悟了,觉悟到情的幻灭性。“与君两无干涉”——特别注意这一句话,《红楼梦》里面真正要讲的是这一句话。再深的情最后都是分离。《红楼梦》其实的确是受佛家的影响,佛家讲求不得有求不得的苦,爱别离有爱别离的苦,怨憎会有怨憎会的苦,所有的情感到最后都是空的。

    度化

    下面写得极精彩:“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迹去了。湘莲惊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还记得跛脚道士吗?小说一开始就是跛脚道士跟癞头和尚,道士跟和尚都是看到生命透彻性的人。

    柳湘莲就问这个道士说:“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就说:“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立刻就领悟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觉得生命原来是一场空幻,情爱也是一场空幻。“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随那道士,不知那里去了。”

    这是画面上非常美的一段,其实也就是宝玉后来的下场。现在尤三姐的下场跟柳湘莲的下场,其实已经影射着之后黛玉的结局跟宝玉的结局,就是所有的情缘,是一个这样的了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