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张彦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彦仲(1940.3—),陕西三原人,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入党。1962年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航空计量检定所工作。1968年下放当锅炉工两年,1973年任所党委常委,1978年任副所长。1981年留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信息技术,1984年获博士学位回国。1985年任航空工业部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局局长,1986年任航空工业部总工程师。1988年任航空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1989年任悉尼大学客座教授。1993年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1999年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2003年兼任“中航科工”董事长。2004年起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2008年任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彦仲是中共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代表,党的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十六大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第九、第十届委员,人口、资源和环境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彦仲1962年从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航空计量检定所,研究振动冲击和故障诊断。1968年下放当锅炉工两年,1973年任所党委常委,1978年任副所长。他任课题组长负责研制的“气炮、落球及弹道冲击摆”三项加速度校准装置,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加速度校准系统,解决了飞机弹射救生的加速度校准问题,保障国产歼击机的弹射救生安全,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4年,他率先开展飞机故障诊断研究,开发“动态频谱匹配法”;并提出用转速跟踪滤波法诊断谐波振动的加速度,排除了55架飞机故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作为获奖代表出席了邓小平主持的全国科学大会。他任专业组长负责研制的振动测量仪长期用于生产,获三机部科技成果奖。

    张彦仲1981年留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信息技术,曾任中共剑桥大学党支部负责人。1984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第一位新中国博士。他在世界上首先用“有限状态机”实现数字系统,提出用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法”,成功地解决了“极限环振荡”难题,获“威-格-瓦电气工程奖”。他研究发展“异或电路简化”学科,用格雷码排序,提出“邻接极性映射法”,系统解决了异或电路简化问题,为异或电路的CAD及应用奠定基础。国外引用该论文133次,有两次国际专题会议研讨这一新领域,形成一新学科分支,其应用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奖。1983年,他提出用异或电路设计稳定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直接及间接两种综合法,获“剑桥大学校长奖”。他首创了“子群卷积”FFT算法,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子群的定义,用群论法证明子群的循环特性,创造FFT的子群卷积算法。该算法运行量小,易于并行处理,是一种比FFT更优越的新算法。其应用获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回国后,他又研究提出“快速递归DFT”,把乘法次数降低到N/2次,时为世界最少,并做出硬件,速度快,结构简单,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他独著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及其实现》,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该书的英文版由CRC出版社在纽约出版,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几百家世界著名图书馆收藏。

    张彦仲1985—1986年任航空工业部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局局长,1986—1988年任航空工业部总工程师,负责航空科技工作。主持制定了航空科技发展规划,在前人的基础上,优选出先进气动及主动控制技术、高推比发动机技术、电子综合技术、CAD/CAM数字化技术、先进材料及制造技术等五大关键技术。组织进行了15年的攻关,现在我国已掌握了第三代飞机的核心技术。1985年12月,他组织创立“航空科学基金”,是国内最早的科学基金。至2000年,基金已资助2280个项目,14933人次,获国家级、部级奖336项,出版专著275部,论文1万多篇,培养研究生4310人。

    1988—1993年,张彦仲任航空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分管航空科技、生产和质量,协管民用飞机和直升机。负责运8C气密型、运7-200、运12Ⅵ、运5B、农5A、直9A、直11的研制和取证,均获适航证及国家奖。运12Ⅵ取得我国第一个美国FAA适航证,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完成直9直升机的547种机载设备,149种材料的国产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直9直升机随驻港部队进驻香港。1992年他任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组委会主席,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际航空科学大会”,有30多个国家、500多名中外专家参加,在世界航空界影响巨大。

    1993—1999年,张彦仲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分管航空科技、教育和机载系统工程工作。

    科技方面:倡导并奠基建设航空重点实验室和金航工程,他任领导小组组长。已建成20多个先进的航空实验室,奠基航空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获中航总科技进步奖。1995年他和其他同志一起,倡议将航空列入高科技,被中央采纳,写入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确立了航空的高科技地位,影响深远,该建议获优秀管理论文奖。

    教育方面:积极组织北航、西工大和南航进入“211工程”,得到国家重点支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1996年他给李岚清副总理写信倡议并筹集“航空奖学金”,并任奖学金主任。到1999年,航空奖学金已资助600名贫困大学生,4000元/人年,是我国数额最高的奖学金之一,缓解贫困学生学航空的困难。

    机载系统方面:他与大家一起,研究提出并建设航空电子、飞控惯导、武器火控、液压环控、救生装置等五个机载中心,理出了机载60多个厂所的调整发展思路。他任总指挥主持完成神鹰雷达的预研和研制。在国外封锁、国内竞争、自主开发、经费缺乏的困难中,组织完成神鹰雷达的研制及在“飞豹”飞机上的领先试飞、列装定型,结束了PD雷达受制于人的时代,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任总指挥主持完成新空空弹工程的预研和立项;确定以我为主、国内外结合的技术途径;提出分二步实现超视距和多目标能力的总体方案,实施向第四代主动雷达弹的重大跨越,确保空空弹中心的生存和发展,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2003年,张彦仲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担任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一把手。受命组建集团初面临“三少一多”的困难:“三少”一是军品任务少,不到10%,没有一个“高新工程”项目;二是国家投入少,科研和技改费仅占原航空工业的12%;三是科研单位少,只有3个研究所,仅占原航空院所的8.8%。“一多”是亏损企业多,亏损面达2/3。他带领集团职工,艰苦奋斗,自强拼搏。针对“三少一多”的特点,组织认真分析,采取了以下相应对策。

    争取高新工程:中航二集团军机原无重点型号,2000年,张彦仲领导大家力争到空警-200、新直升机等6项“高新工程”项目。并认真组织研制,均在2003年前上天,现已定型装备。他获“高新工程”金质奖章。

    大力开发民机:立项研制,自主开发直8F,H410、H425直升机,运12E,运8F-400,运8F-600,“蛟龙”,“小鹰”500等12种民用飞机。运12E、运8F飞机,直9A、直11直升机及涡轴8A发动机等都取得了中国民航的适航证。他积极实施“引进来”的战略,2002年与巴西签订了合资生产ERJ145支线飞机合同。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合资公司,一年首飞,已有几十架飞机在航线飞行。

    扩大飞机出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1999年,K8飞机成功地以生产线转让形式出口埃及80架(后增加40架),开创了从单一出口飞机转变为出口飞机生产线的先河!2001年与法国、新加坡合作生产的EC-120直升机,年出口机身120架份,并建立国产品牌HC-120直升机总装线。与西科斯基公司合作生产S92直升机。2002年决策立项,自主研制L15等外贸飞机,现均首飞上天!

    积极发展汽车:汽车是中航二集团的主要产品,占总产值的70%以上,是集团增赢的主力。集团非常重视汽车的发展,提出从面包车向轿车,化油器车向电喷环保车,传统营销向现代营销的“三个转变”。张彦仲率领大家向国家争取“哈飞赛马”、“昌河北斗星”和“哈飞路宝”、“昌河爱迪尔”等轿车、多功能车的立项,有力推动了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产销量平均年递增30%,三年翻了一番多,2002年已占全国年微型车产销量的43%,时居全国第一。

    三年扭亏脱困:充分利用国家给军工企业改革脱困的政策,把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和企业脱困、发展结合起来。他对汉中、雅安、成都、兰州、长春、常州、河南等地的亏损企业进行调研,与各省联合办公,一厂一策做好扭亏脱困工作。经过3年艰苦努力,中航二集团从1999年的亏损大户,到2002年扭亏为盈,利税十几亿元。三年实现了由亏损大户到军工集团利税大户的转变。他因此受到国防科工委的奖励。

    成本系统工程: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2000年,张彦仲创造性地把系统工程与成本管理相结合,提出并推广“成本系统工程”。每年降低成本3%,3年降低成本10多亿元,获国防科技进步奖。

    整体上市改革:张彦仲提出“三步走”建设大集团的发展战略,在军工集团中率先实施战略重组整体上市的重大改革。第一步,对单个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三年来,洪都航空、哈飞股份、昌河股份和成发科技4家A股上市成功,东安动力、哈飞航空配股增发。缓解发展资金缺乏,增强发展实力;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步,在全集团范围内实施战略性重组,完成主业资产52.8%的民用飞机、民用直升机、教练机、转包生产、汽车及其发动机等股份制改造,2003年5月成立中航科工股份公司(HK2357),于2003年10月在香港成功上市。不仅筹集到资金,更重要的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际市场认可的现代化企业。这两步,共在资本市场上筹资几十亿元。第三步,是采取“滚雪球”的办法,将经过改造可成为优良资产的部分注入上市公司。拟通过增资扩股、并购、资本运作,使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相结合,把上市公司越滚越大,建成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

    弘扬“强五”精神:集团公司努力培育自强拼搏、求实创新、科学发展、勤奋廉洁的先进企业文化。提出了弘扬“自强拼搏、求实创新”的“强五”精神和集团精神,以及“以德治企、崇德为尚”的思想理念。树立了陆孝彭、石屏等先进模范典型,发扬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精神。他坚持实干兴航,提倡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反对假大空。以发展为重点,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建设学习型企业,按科学思路发展。提倡时刻想到创业艰辛,勤俭办事,廉洁奉公,以身作则。2003年中航二集团被中纪委等部委授予“厂务公开”先进单位。

    张彦仲2003年12月退居二线,任中航二集团、中航工业科技委主任。2004年兼任中国工程院机械运载学部主任、主席团成员,继续为国家及航空事业的发展做贡献。2005年他任中国工程院《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课题组长,组织100多名院士专家,花两年时间研究提出:单位能耗降40%的目标、支持小排量汽车、重视风电和核电等一整套建议,被国家采纳,开始实施。2005年,他代表中国在日内瓦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上作“研发全球化的新趋势”的发言,受到各国关注,会后又受邀赴加拿大、德国作报告。2009年他受特区政府的邀请,赴港做“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主讲嘉宾,宣讲国内重大科技成就。2010年赴澳门科技大学做“科技大师讲座”主讲嘉宾,并被聘为荣誉教授。

    2004年,张彦仲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与专家一起积极建议把大型飞机列入16个重大专项,被中央采纳。2006年,国务院成立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由他和李未、顾诵芬共同主持。经过艰苦论证,协调长期以来“军民之争、东西之争、内外之争、大小之争”的四大争论,提出“军民统筹,东西兼顾,内外结合,小先大后”的大型飞机实施方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准正式立项研制。200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型飞机专家咨询委员会,张彦仲任主任,为国务院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服务。2008年6月,他主持工程院《救灾机械与运载装备》的研究,首先提出建设航空救援体系的建议,被中央采纳。2010年,他与李天主持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十二五航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经多方努力,大型飞机、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被国务院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受国家重点支持。

    张彦仲兼任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ICAS)理事;北航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信号处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宇航学会、振动工程学会、高科技产业化协会副理事长等。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获全国优秀留学人员奖;2000年获剑桥国际中心二十世纪科学成就奖;2004年获全国企业管理精英人物奖(排名第一)。

    张彦仲是航空系统工程与信号处理专家,在振动冲击、故障诊断、信号处理及系统工程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主持完成若干飞机、导弹、雷达、直升机和重大预研项目的立项和研制工作。共获:国际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部级奖9项(10项排名第一)。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10部(9部为第一作者),英汉字典1部,论文200多篇。他培养20多名博士。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