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八年,我同几位同志一起接受了创作一出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斗争生活的话剧的任务。选题就是《罗帅在山东》,因为罗荣桓元帅当年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齐鲁,在这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演出了一出威武雄壮的活剧,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此,我们专访了罗夫人林月琴同志,并经她介绍在北京和全国各地采访了近四十位革命老同志。
随着采访的深入,罗帅的斗争生活和形象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深刻,已不是一出戏所能包孕得了的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驱使我拿起笔来记叙这一段曲折、生动而又惊险的斗争生活。
罗荣桓是个内向、深沉、宽厚的人,他沉默寡言却威猛机敏,有着丰富深遽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具有非凡气度、善于运筹的谋略家。
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很多,照例应该作鸿篇巨著大加讴歌。但由于条件限制,不可能全面采访,广泛搜集讨料,而许多当事人的回顾,也都只从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角度去仰视或侧视这位伟人,很难求得完全准确,加上笔力有限,只能截取一个断面,选择斗争史中最辉煌的篇章奉献给读者。
罗帅的每一项军事活动所取得的胜利,都是与他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和缜密果断的指挥艺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与人民群众的浴血奋战分不开的,作为革命历史创造主体的人民同样应该是艺术表现的主体。基于这种考虑,仅把罗帅的史料、素材加以编撰是远远不够的。不仅需要深入人物内心,而且需要再现历史场景,需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奉献给读者,生动、真实地反映抗战时期鲁南地区敌伪顽与八路军犬牙交错的复杂斗争,通过多侧面、主体的描写,既突出罗荣桓的形象,保持一定的文献价值,又塑造根据地军民的群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为此在艺术样式上也需要作出选择,既要为人们喜闻乐见,又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知识。因此我作了史传体小说的尝试,但愿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使它在当今洪波滔滔的文艺书籍海洋中,象一道波浪一样碰击人们心的岸壁,溅起热爱新生活的浪花。
本书在采写过程中,承蒙林月琴、萧华、万毅、朱涤新、林浩、王六生、谷广善、舒同、黎玉、孙继先、陈美藻、王德、伊建、史瑞初、贺东生、谢有法、周乐亭、周学增、崔平、何光、封振武、董鸣春、杜继威、刘浩等同志热情介绍情况,提供素材,特此表示感谢。
罗荣桓元帅传记组的同志们百忙中也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并帮助订正了一些史实的舛误,也一并表示感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