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误区四十七不愿与孩子平等交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命令姿态与孩子说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放下架子,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然而。有很多父母对孩子有一种占有的心态,认为孩子必须听父母的话才是好孩子。在家时,孩子永远是被管制的对象,很少有父母去考虑孩子自身的需要。对家庭大事,孩子没有参与的权利。对自己的小事,孩子也没有决定权,只能服从父母的安排,没有任何平等可言。而且,一些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姿态,以维护家长的尊严。

    其实,很多父母之所以与孩子的交流效果不好,就是因为父母对待孩子时,往往以长者自居,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大多数父母总喜欢把孩子当做小“豆包”,没有在情感上给他们公平的待遇。殊不知,孩子早已有了自己的思维与尊严,他们渴望与大人平起平坐,渴望大人把他们当做平等的个体来看待。

    聪聪是一位活泼可爱的12岁女孩,由于她的父母经营着一家自己的公司,而且效益不错,因而她的物质生活可以说应有尽有,但是从小到大她都感到很苦恼、很压抑。

    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她从小到大总是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机会,她的一切都是由父母为她安排好的,甚至连每天穿什么衣服她都没有决定权。而且她的父母在她面前总是板着面孔,摆出一种什么都懂、绝对权威、至高无上的样子,从来不与她谈心,家里的一切事情也从不对她讲。有时,她向父母询问公司的一些事情,父母也总是一挥手:“小孩子家,管这么多干什么,好好学习就是了。”每当这时,她就感到父母不尊重她,对她不平等。时间长了,她在父母面前,自知没什么好讲的,也就只好保持沉默,内心的不安、委曲、痛苦等也只好独自承担。

    由此可知,如果孩子的事都是父母说了算,孩子的意见不被父母尊重,从小就失去了自主权,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被父母压制的感觉。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疾病。所以,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权利,有自己的尊严,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听听孩子的意见,要把孩子当做朋友一样。平等地去对待,不要让父母的身份拉远了与孩子的距离,把孩子当做家庭的一个附属品。那么,父母如何平等地对待孩子呢?

    尊重孩子的个性

    真正的平等来自互相尊重。尊重孩子的个性,父母就必须改掉过分表现家长作风的行为。管教孩子绝不是一味使用权威。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如果孩子在生活上或学业上有自己的主张时,即使他们的主张有失偏颇,父母也要先表示尊重孩子的判断与选择,然后再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父母千万不可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孩子,这样不仅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反而会使孩子拒绝告诉你任何事情,堵塞了亲子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

    给孩子表达意见的权利

    有的父母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凡事别跟着掺和,由父母双方或一方下结论、作决定就行了,还有的父母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因而就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权利。其实,心理学研究证明:父母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孩子才能对父母讲心里话,这样父母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且,畅所欲言,能激发起子女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还能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

    或许有的父母会担心平等对待子女后,孩子就会不尊重自己,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如果父母能放下架子,认真听取、虚心接受孩子的意见,向孩子学习孩子会更加尊重父母。

    正确对待孩子犯的错误

    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特别是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将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从理解和关爱的角度出发,与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指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对孩子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朋友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有事情互相商量,不是由一个人说了算。所以,父母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才能感受到平等。这就要求真正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才能逐渐填补“代沟”,相互敞开心扉,更好地进行交流。因为孩子的思想、内心世界最容易用语言表达,父母在同孩子一起游玩、看电视、吃饭的时候,可以与孩子聊聊天,比如问一问孩子班级里、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同学之间关系有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学习最好等。聊天时父母还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叙述,了解他们的观点。交流中,孩子们也会向父母探究成人的内心世界,如家庭的经济情况、生活状态,父母的工作情况、打算、志向等,这可以使孩子能够增长知识和经验,增进对父母、对社会的了解。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待,可以使孩子学到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人的品质,加速孩子心理上的成长。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平等交流,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是已经上学的孩子,都有这种渴求。平等,不仅大人之间需要,大人与孩子之间也需要。而且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如果父母能放下架子,真正地平等对待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就一定会走进孩子的心灵,收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