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长篇纪实文学《第二父母》,心头为之一震。
歌颂老师的文章我读过不少,大多没留下什么印象,这本却能将我牢牢抓住,一口气读下去。作者通过扎实的叙述,将一个容易写俗的感恩主题阐述得极其动人。这不是那种司空见惯的师生情,而是展示出非常独特的精神传承关系:无数品格超拔的老师,用他们的言行滋养了一个个生命;父母生育了我们的肉身,而老师给予我们灵魂。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作者刻画了数十位教师的群像。故事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可亲可敬。黄北平不但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性情中人,也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有心人。凡是给他传过道、授过业、解过惑的,他都一一表达了发自内心深处的敬意。通过他的深情讲述,我们看到了老师这个教书育人群体的精神风貌。由于跨度数十年,读完此书,我们也触摸到中国当代教育的历史脉搏。还不仅仅是教育,还有人心与社会的嬗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视为一部中国当代史。
自德先生、赛先生跨进国门,“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就在中国大地叫响。实事求是地说,我是靠读书、靠掌握知识改变了命运,从南充一座深山走进大都市,一步步成为教育事业的建设者。黄北平也是同样从大巴山夹缝中走上了医学道路。我们自然要感谢改变自己命运的知识,但更要感谢传授知识的人,因为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更重要的东西——精神品格。他们并不是在培养知识的拥有者,而是在培育具有伟大抱负和善心的正直之士,培育那些能承担人类理想的勇士。
在我任教期间,黄北平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在我离开南江到成都工作之后,与大学时代的他有了密切接触,也曾给予过他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说,我是看着他从一个上进的学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牙科医生的。黄北平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他爱好甚多,尤其热爱文学,在竭力为患者服务的同时,创作了好几部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个人的历史是自己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的,我祝愿我的学生黄北平有更丰硕的收获。
我愿意作为一个读者,再次向各位推荐这部真挚、深情的作品。
(作者系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