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父母-左右开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口腔内科牙周病实习阶段,实习老师是仝月华教授。

    仝老师主要从事牙周治疗和研究。她留一头齐耳短发,年轻时曾是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当过多年业余话剧演员,普通话纯正,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再配上那十分优美的手势,说话重点突出、引人入胜。她又是一个威严的人,平时很难看到笑脸,给人一种很难接近的感觉,学生都很喜欢她,可又有点怯火。

    有三件事情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牙科医生做的就是患者嘴巴里的工作,天天都要和患者的嘴打交道,“把嘴张大点”之类的话一天不知要说多少次。患者不张嘴,或嘴张不大,甚至咬紧牙关,拒不张嘴,牙科医生就很难工作。可就是“把嘴张大点”这么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在我心里却力重千钧。

    实习第一天,接诊第一个洁牙病人,我就挨了仝老师的批评。

    洁牙,可以说是牙科医生最常规的工作。过去洁牙,全部是用人工洁牙器洁治,洁牙器由金属铸造而成,洁前牙的宛如锄头,洁后牙的则类似镰刀,伸进牙周袋里面,把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清理干净。为了保证洁牙器械锋利,医生每周都要抽时间用磨刀石精细打磨。

    “这个同学,你来洁。”仝老师指着我说。她每年都要带学生实习,同学轮转得快,一般叫不出学生的名字。

    “嘴张大点!”前面的牙我洁得比较顺手,洁到磨牙,总觉得患者嘴张得太小,像在小圆凳上搓麻将——展不开手脚,就大声向患者提出要求。

    患者“哼”了一声,把嘴又往大张了张。

    “再把嘴张大点!”我觉得那嘴还是张得不够大,又发出指令。

    患者又“哼”了一声,把嘴使劲张了张。仝老师听我第二次叫患者“再把嘴张大点”时就皱起了眉头,当我第三次叫患者“再把嘴张大时”,她脸一黑,说:“你下来!我来洁,你看看。”仝老师拿起洁牙器,只轻轻地向患者说了一句“请把嘴张大点”,病人张开嘴,她就开始工作,没让患者把嘴张得过大,轻轻松松就把后牙洁干净了。

    “这个同学,请你把嘴巴张大,不要闭口,看你能坚持几分钟。”病人走了之后,仝老师叫我坐在治疗椅上。

    我想,张大嘴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就张大了嘴巴。仝老师看着表,一分钟,两分钟,当张到五分钟时,我面部肌肉酸胀难受,再也无法坚持下去。

    “你这才张嘴多少分钟?就五分钟多点,你就受不了啦?刚刚你给病人洁牙,我一直在旁边观察,你洁了十多分钟,就让别人的嘴张了十多分钟,中途不仅没有喊人家休息,还不停地喊他张大些,你说难受不难受?我这是要让你换个角度体会一下患者的感受。”她说,“当你第一次叫患者把嘴张大点时,患者会把嘴尽量张大,你就应该抓紧时间治疗。医生需要患者的配合,对患者提出要求无可厚非,但得适可而止。张嘴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度地张,张得过大病人受不了,得适应患者的耐受程度。一般的患者都想早点解除病痛,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你叫他把嘴张大他不会留有余地。如果患者不把嘴张得最大必然有原因,可能是口腔里的病痛严重得无法张得很大,或者是关节原因根本张不开嘴,那样的患者你怎么办?你不会丢下病人不管吧?当口腔医生的得根据患者口腔的具体情况让患者张嘴配合,不能把嘴张得很大的,也得积极治疗。小孩子的嘴小,再怎么张就只有那么点点大,而小孩子患口腔疾病的还不少,你治不治?我们得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去适应患者的情况,不能脱离实际地要求患者把嘴无限地张大,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减轻痛苦,不能给患者增加痛苦……”

    仝老师就一直站在治疗椅的旁边看着我,眼镜片后的两只眼睛闪闪放光,她说了不止十分钟。说过这后,她又给我作洁牙示范,细致讲解了操作要点。

    她把我说出了一身冷汗。也正因为那次批评,让我在以后三十多年的临床操作中,每当在给患者提出“把嘴张大点”的要求时,总会想起仝老师让我张嘴五分多钟的情景,一想起来口腔里似乎还有那种酸痛感。每当患者开口度不能满足我的操作时,我都会换个角度,换个姿势,想其他办法,尽可能在患者不感到难受的情况下快速完成操作。

    第二件事是为补牙调药。

    一个患者有一颗六龄牙发生龋坏,仝老师叫我给他作充填治疗,就是俗称的“补牙”。

    我将患者牙齿的龋坏去除干净后,发现龋坏已临近牙髓腔,需要用丁氧膏和磷酸锌作双层垫底,然后用银汞合金充填完成。

    “小王老师,给我调丁氧膏和磷酸锌。”我对护士小王说。在华西,不管医生、护士或技工,学生都把他们称为“老师”。

    “你喊哪个?”仝老师听到我的呼喊,故意问我。

    “我在喊小王老师调药,我要垫底补牙。”

    “为什么要护士帮你调药呢?难道你不能自己做?”

    “我没有调过啊。”

    “自己调!你现在在华西可以找护士帮忙调药,你要是分到县医院、区医院,一个人一个科室,哪里有护士帮助你?离开了护士的帮助,牙还补不补?手术还做不做?华西口腔出去的学生,我们要求既要掌握医生的操作,也要做好护士的工作,即使分到乡医院,一个人也能把口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仝老师先以目光制止住护士,随之神色严峻地看着我。

    唉,我必须自己动手了。找出各种补牙材料,放在移动换药车上,挑出需要的放在玻璃板上,依次把各种器械准备好。先隔湿消毒,右手用口镜头压住纱球,左手进行调拌。看似简单的事,弄得我手忙脚乱:粉液比例掌握不好,起初调稀了,便赶忙加粉,一加进去,又变干了,调了好一阵才达到操作要求。由于注意力完全在调药上,病人口里的纱球跑出来了,不得不再次隔湿消毒。

    “你别着急,万事开头难,慢慢就会做好的。你大胆动手,我愿意当你的实验品。没有人给你们医生实验,你们的技术怎么能提得高呢?”患者见我急得满头大汗,反过来安慰我。

    “谢谢你的理解。”

    有患者的鼓励,我胆子大了不少。我再次用纱球隔湿,用樟脑酚小棉球消毒,再吹干。左手调拌好垫底材料,放入龋洞,修整洞型,最后用银汞合金永久充填,忙了十多分钟,终于独自把牙齿补好了。

    在以后的实习中,一切工作我都尽量独立完成,有时当医生,有时当护士,有时当清洁工,通过全方位的实践锻炼,我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不少。

    还真被仝老师言中了。毕业后,我工作的医院口腔科里没有护士,补牙拔牙镶牙,从头到尾得一个人做到底。因为有了在学校的全面锻炼,我很快就把工作拿了起来。

    第三件事是,由于有仝老师的默许,我练就了“左右开弓”做口腔手术的绝技。

    我的操作越来越熟练,自己备药、调拌、吸口水,从头到尾独立完成。左手与右手的配合,比其他同学显得更为灵活。

    做口腔手术,医生都是站在治疗椅右边,用右手给患者做手术,所有器械都是按照右手习惯设计的。左撇子做手术,就得站在治疗椅左边,那样做手术很不方便,所以牙科医学院不招左撇子。我小时是左撇子,因父母强行纠正,我学会了用右手拿筷子夹菜、握笔写字,久而久之,我的左手与右手都可以灵活使用。

    仝老师对我越来越了解,见我左右手配合灵活,能用左手调药、洁牙,她没有批评我是左撇子。在我看来,那便是默许,是同意我可以用左手配合右手做口腔手术。如果她坚持我只能用右手操作,我无疑得放弃左右开弓,只能用右手操作。正是在仝老师的默许下,我在使用右手的同时,也有意识地训练左手,我不但坚持用左手调药,用左手洁牙,当牙齿需要劈开的时候,左右配合,右手握住劈冠器,掌握方向,左手拿着小榔头,掌握力度的大小,靠大脑指挥和感觉,恰到好处地将牙齿劈开。经过有意识的锻炼,我左手做事不但有力,也更加灵活,特别是用左手拿着牙挺,轻松挺出患者左侧上下的阻生牙,既不需要扭转身体,右侧手臂也不会挡住手术光线,视野清晰,右手还可以扶着患者下颌体部,感受牙挺用力的大小。左右开弓成了我拔牙的绝活,很多难拔的牙齿都能顺利拔出。

    仝老师教我的手艺,够我受用一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