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风韵-诗情风韵涌春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亚湾风韵》序

    ■安想珍

    大亚湾潮,世人瞩目,浪骇涛惊;石化油城,屹立南国,雄踞海滨。乘“讲话精神”[1]之东风,揽“新区油城”之风情,诗人楹家,学会同仁,深入采风,妙笔生花,豪情激荡,孕出诗情,抒盛世之气概,绘时代之形神,亮新区之风采,描海滨之丽景。

    回想25年前之大亚湾,不过一座小港渔村,一隅边陲小镇,简陋而破败,闭塞而贫穷。20世纪90年代初,中海壳牌落户于此,开发新区国家批准,贫瘠的荒地成为投资热土,沉寂的港湾起航环球巨轮,而今已成世界级石化基地,南国的滨海新城。

    时代抒写壮举使命,神奇巨变诗韵潮涌。“风韵系列”之首卷,择大亚湾之开篇,是历史之必然与时俱进,是文艺之担当风尚引领。幼荣先生邀约写序,极为荣幸,一同商榷,文雄新频,感慨良多,拙笔听命。因是市诗词楹联学会在幼荣先生带领下,整理编辑出版了“古今诗人颂惠州”系列五卷,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学艺术殿堂新添一道亮丽光景,着实让我钦佩敬重。美丽的海滨新城大亚湾曾是我南来工作生活十年的眷恋沃土,是大亚湾起步维艰、蓬勃发展的经历者、见证者。对那里的山水草木、沧海桑田有着一颗赤子般的情怀,一份游子心的情愫,特别是难忘当年特殊时期一批互勉奋进的挚友同事,为那块热土挥洒了岁月年华汗水的青春,留下了弥足珍贵记忆的永恒。当年本人所写诗书《大亚湾之恋》就是真实再现一代人奋斗成长的壮志雄心,生动记录一方土地热火朝天的变迁场景。再是惠州将以更高质量、更好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大亚湾肩负龙头示范、引领率先之重任,是以不可阻挡之气势,迸发青春光彩之活力,拥抱充满希望的梦想,开创光辉未来的征程。

    《大亚湾风韵》分先贤遗韵、山水风光、开发区新风、民俗风情和楹联荟萃五大类,编辑成书,内容丰富,满目琳琅。百余人写出一千多首(副)诗词联,洋洋大观,神采飞扬。体裁多样,古风与格律并行,古体和新诗同芳,诗词与楹联相映,俚语和雅韵共唱。风格殊异,各呈其祥,或婉约,或豪放;归类分明,各显其章,山水纪游,绘事生动,哲理隽永,荡气回肠。有诗坛耆宿,有壮年引吭,有新秀才俊,有起步小将……江山如画才人出,各写风骚璀璨章!

    一、以海景、海洋的文化为骄姿多彩的山水、田园、纪游和诗词楹联,新抹了大亚湾的丰厚底蕴、绚丽风光

    那是1934年的春天,闻名遐迩的本土文人黄伯群等八人,为霞涌主要景点命名和吟唱。黄伯群的《八景吟》,将“霞涌八景”——清泉玉带、螺岛钟声、炉峰晴岚、横岭松涛、花洲塔影、蟹湖鲸浪、虎洲月夜、烟墩烽迹全部纳入,诗云“炉嶂晴岚云雾流,观音泉丽水悠悠。蟹湖锦浪千层涌,横岭松涛万古留。海滨塔影年年在,螺岛钟声夜夜酬。烟墩有迹凰飞舞,虎洲海月浪抛球”。而这次学会采风的诗词楹联,读之情真意切、感之意气昂扬。有陈幼荣的“螺山顶上看苍茫,浩淼烟波自大唐。唱晚渔舟连四海,惊晨钟鼓过三塘。纯阳踏浪修仙去,巨舸乘风向外洋。自古兵家征战地,花繁叶茂万年长”。罗胜前的“巨舰乘风行万里,轻帆逐浪赏千山”。林汝森的“水连天,天连地。潋滟银波,叠浪云烟绮”。如写海岛的,有杨成东的“情满滩头归白鹭。日落潮生,夜解涛声趣。海上桂林天上府,一方幽境留仙住”,巫观友的“银滩吻浪孕明珠,沧海桑田圈大湖。入目礁崖龙虎跃,移情舟棹角螺呼”。写出海捕鱼的,有张霁的“碧水接天幕,飞鸥唤浪声。随舟赶海去,撒网闹龙宫”。写红树林的,有陈文雄的“绿色边墙此铸成,抗风御浪岂须兵。物华自与人天合,大亚湾前不胜情”,华慧娟的“栈道停云,莺声衔韵。滩涂森郁红林近。屐痕鱼贯没幽丛,醉听栖鸟啁啾引”,李华生的“立地筑成墙,身坚拒白浪。连天红树碧,书写焕新章”,刘石森也写道:“劈山填海土成金,翠绿前头愧唱吟。”写海滨绿道的,有胡桂生的“鸢舞昊空,帆浮碧缎,蜿蜒湾岸轻涛。日朗白云飘。醉红芳翠岛,蓝海银桥”。写山海相拥的,有曹新频的“文曲飘临大亚湾,带将灵气到人间。海潮不妒诗潮壮,推出神奇笔架山”。写海洋给自己启示的,有蔡振湘的“临海胸襟阔,观天视野宽。情怀何所似,心底起波澜”,杨子怡的“不亏不满似当初,喜怒无心任毁誉。看海归来始有悟,人生何必计盈虚”。特别是陈幼荣、黄昶武、王向荣各写下了五十多篇诗词,无不打上了海洋文化的烙印。

    二、以丰沛、充盈的情愫为文明生态的工业、科技、环保和安全生产,注入了诗卷中的题材独具、特色遒劲

    让我们来看诗作:如创业艰难,让人回忆。林吉写道:“携手共营成壮举,并肩同进越难关。五洲瞩目新潮涌,破浪乘风奋启帆。”饶野诗云:“草没滩涂地,潮兴石化城。巨轮鸥鸟集,碧海浪花清。”朱经伟写道:“十年击水赴沧澜,不作长鲸也作鳗。大海有凭山有证,辉煌业绩见忠肝。”现在,功成大亚湾,王向荣颂道:“今朝基业奠千年,海上油城又一篇。岸涌狂潮催逸兴,好风吹梦到家园。”张爱中写道:“炼塔耸云中,管网如龙。晏灯明灿日光同。石化油城滩地起,耀世丰功。”这里环保是第一流的。李硕洪写道:“紫燕穿银塔,红卉映飞霞。油城十里明艳、处处绽奇葩。”新区精心保护红树林生态,王蔚填词:“栈桥几曲,香色盈瞳。渐桑花黄,壤花白,榄花红。”当大亚湾首创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后,安全生产这一诗词上全新的领域,诗人们也以空前的笔力,来礼赞,来咏叹。有李林根的“十年磨剑纪勋殊。危化救援基地,海上月轮孤。人命关天事,胸中有远谟。应急循章,更欣平台好运枢”,梁玉芳的“严防险祸横苍昊,秒杀凶灾拒祝融。十里油城谁护卫?一身钢骨看英雄!”任改云的“大海频牵心海,涛声且作钟声。安全意识岂容轻,警报随时待命”。

    三、以现实、纪实的笔触为浓墨重彩的阵地、疆场、义军和抗战历史,重塑了丰碑中的热土沃地、时代变迁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二周年,作为文化之瑰宝,诗词如号角劲吹,楹联似战鼓擂响。在1938年10月12日凌晨,四万多日寇登陆大亚湾,意在吞并华南,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我守军一个连与四万虎狼悍敌短兵相接的生死阻击战,最后我守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十四年抗战中,东江纵队驰骋在华南战场,撕杀拼搏,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诗人们用激情来叙说和回忆这段难忘的岁月。唐国华以排律的形式来纪录它,饱含激情,力透纸张。蔡楚标在大亚湾日寇登陆点写道:“日寇入侵大亚湾,悲秋怒海起狂澜。守军御敌呼声急,营队护疆血迹斑。”牟建新凭吊日寇侵华登陆地:“浊浪蔽苍穹,四万倭兵气势汹。守土孤军成壮烈,霞涌,十里滩头血染红。”朱达文写道:“弹指流光七十年,霞涌难忘旧烽烟。抗倭浴血滩头战,勇拼东洋夺霸鞭。”……

    抚今追昔,诗人深感和平的珍贵,更要为当今的幸福生活而歌唱。潘东方诗曰:“十年倭寇侵华夏,九死余生栖树边。故土家贫荒旧业,共和国运写新天。”黄昶武站在三棵树下,吟道:“犹记当年逢敌寇,悲伤,多少英雄为国亡?今遇好时光,世界名牌落故乡。日见油城随岸起,辉煌,十里风光梦一场。”牟国志写道:“揽雾穿云塔罐伟,飞花点翠路园幽。燕鸥引路油轮到,滨海新城连五洲。”赵淑伟吟道:“世人皆盼家和睦,志者甘当国富强。”诗人领略山海相拥之胜景,感慨商业街市之繁昌,赞叹渔家新貌之瑰丽,讴歌移民新村之靓妆。清泉寺、塘尾村朱家祠堂,满目生辉,满篇琳琅,如珠圆玉润之佳作,似笛声琴韵之悠扬……

    六年之前,学会初创,陈公幼荣,铁肩担当。筚路蓝缕,艰苦备尝。当初几人之创议,如今学会拥有300多人之雄壮;开始只三五人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今日已有43人成为其会员;首倡采编“古今诗人颂”系列诗卷,已出版“颂西湖”“颂罗浮”“颂惠东”“颂惠阳”“颂龙门”五卷,名扬南粤。今又率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诗人们共同采风,编写了《大亚湾风韵》。诗卷传承留,志在利千秋。

    鼓点正铿锵,时代在前进。我相信,我坚信,市诗词楹联学会的诗人和楹家一定能写好“风韵系列”诗卷,不负时代之重望,不辜期许之人们,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历史的佳作精品,演奏出不辱使命敢于担当的华美强音!

    是为序。

    (作者系惠州市文联主席)

    注释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