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杀手:巡航导弹-巡航导弹及其应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是指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从陆地、水面或水下发射的巡航导弹,由助推器推动导弹起飞,随后助推器脱落,主发动机(巡航发动机)启动,以巡航速度进行水平飞行;当接近目标区域时,由制导系统导引导弹,俯冲攻击目标。从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投放后下滑一定时间,发动机启动,开始自控飞行,然后攻击目标。目标。从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投放后下滑一定时间,发动机启动,开始自控飞行,然后攻击目标。

    一、什么是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是导弹的一种,即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旧称飞航式导弹。巡航状态指导弹在火箭助推器加速后,主发动机的推力与阻力平衡,弹翼的升力与重力平衡,近于恒速、等高度飞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单位航程的耗油量最少。其飞行弹道通常由起飞爬升段、巡航(水平飞行)段和俯冲段组成。

    二、巡航导弹的特点及其应用

    巡航导弹与其他导弹相比具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它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各种平台携载;其次,它射程远,飞行高度低,攻击突然性大;第三,它的命中精度高,摧毁能力强。

    尽管巡航导弹优点众多,但是它同时也存在一些弱点。巡航导弹上计算机系统内输入的地貌数据信息(信息是从空间获得经处理后的地貌照片)精度不高,导弹上的测高仪会受到干扰的影响,难以保障导弹对小丘陵等的绕障飞行。巡航导弹系统本身会由于地形、季节、天气变化和输入信息老化而迷航。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其弹道呈直线,航线由程序设定,无机动自由,在目标区域巡航导弹无垂直机动,用简单方法即可有效地同其对抗。巡航导弹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特别容易受到干扰。

    尽管巡航导弹还存在很多不足,但作为一种远程精确制导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巡航导弹已成为以“非接触精确打击”为主要特点的新作战思想的重要支柱,在高技术局部战争及军事冲突中发挥了重要的威慑和杀伤作用。2008年,全世界共生产和装备各种型号的远程巡航导弹约8000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未来,巡航导弹将被大量装备和使用,这使巡航导弹防御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巡航导弹问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于1944年6月开始装备世界上第一种V-l巡航导弹。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都在V-1导弹的基础上,研制各种巡航导弹。

    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巡航导弹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美军先后研制出了军BGM-109“战斧”式巡航导弹等一批导弹,前苏联研制出了SS-N-21、SS-N-3C巡航导弹,以及SS-X-4陆射巡航导弹等。在20世纪晚期的局部战争中,这些巡航导弹大显身手。

    在1991年1月17日凌晨爆发的海湾战争中,美国首先运用了54枚“战斧”巡航导弹对伊拉克境内的指挥中心、防空设施体系以及政府首脑机关等重要目标进行了首轮的有效打击。

    到海湾战争结束,美国共向伊拉克境内发射了228枚巡航导弹,为多国部队战机对伊拉克的大规模轰炸铺平了道路。此后,美国又于1993年1月17日、6月27日,1996年9月3日到4日,以种种借口,向伊拉克发射了113枚巡航导弹,对伊拉克境内的核设施和情报大楼等目标进行了打击。1995年9月10日,美国海军从亚得里亚海域的巡洋舰上向波黑塞族的防空阵地发射了13枚“战斧”巡航导弹,重创塞军的指挥控制系统。

    1998年12月17日,美英两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反对,又一次寻找借口发动了代号“沙漠之狐”的军事行动,对伊拉克进行了历时70小时、连续4轮的较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共向伊拉克发射了325枚“战斧”巡航导弹和90枚空射型巡航导弹,对预定好的防空阵地、共和国卫队等120个目标进行了空袭。据报道,仅在17日到18日凌晨的第一、二轮空袭中,就分别向伊拉克发射了167枚和13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AGM-86”巡航导弹。第一轮空袭仅持续一个多小时,就使伊拉克的50多个既定目标遭到了极大破坏。

    1999年3月24日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一个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代号为“盟军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在首轮空袭中就运用了停泊在亚得里亚海域的美军舰上的30余枚巡航导弹,对南联盟境内的纵深目标进行打击,仅在第一阶段的空袭中,就发射了300余枚巡航导弹,对南联盟的重要固定战略目标造成了极大破坏。

    在这些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中,巡航导弹充当开路急先锋的作用更为突出,其战果更为显赫。巡航导弹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三、巡航导弹发展之路

    巡航导弹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集成的结晶,自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家族日益壮大,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已经成为高技术武器装备中的典型代表和“战场明星”。

    巡航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已初露锋芒。二战后期,被战争恶魔希特勒称为“复仇武器”的新式武器——巡航导弹登上了战争的舞台。大战结束后,美、苏都缴获了大量“V-1”巡航导弹的资料、实验设备和样弹,并俘获了大批德国导弹技术专家,两国分别在“V-1”基础上研制出了多种巡航导弹。美国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鲨蛇”、“那伐鹤”、“斗牛士”地地巡航导弹和“天狮星”舰载巡航导弹,并于50年代装备了“斗牛士”、“天狮星”I、“鲨蛇”和“大猎犬”等巡航导弹。前苏联于50年代研制弹道导弹的同时,研制出SS-N-3舰载巡航导弹和AS-2机载巡航导弹等,并先后装备了部队。这一时期的巡航导弹都没能逾越制导难关从而存在先天不足,如导弹的体积大、命中精度低、机动性能差、不能超低空飞行等,因此,多数导弹在60年代基本都退役了。此后,美国率先放弃对巡航导弹的研制,重点发展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而前苏联则将重点转到了反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高能燃料、微电子器件、图像相关制导、小型核战斗部和新型常规战斗部及雷达散射截面较小的气动外形等技术难题,巡航导弹得到迅速发展。这时,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成本低、机动性强和用途广泛的第二代巡航导弹相继问世,并逐步实现了系列化。80年代,美、苏两国先后装备了这类巡航导弹。美国的巡航导弹能在海上、陆地和空中发射,并具有打击战略和战术目标的双重作战能力,如“战斧”巡航导弹可由潜艇、水面舰艇、飞机和战车等平台控制发射。80年代初,美国先后装备了BGM-109B、C舰(潜)载巡航导弹、BGM-109G车载巡航导弹、AGM-86B机载巡航导弹。前苏联装备了SS-N-21潜载巡航导弹、SSC-X-4车载巡航导弹,后又装备了AS-15机载巡航导弹。到80年代末,美国装备了机载先进巡航导弹,这种导弹采用新的气动外形、反雷达涂层、无线电干扰等技术,提高了突防能力;采用景象匹配制导系统或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末段制导,提高了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达16米。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都先后研制了巡航导弹。如今,巡航导弹正在向提高飞行速度、增强隐蔽飞行能力、进一步小型化方向发展。

    巡航导弹的优势与主要战法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导弹的开发与研制。世界各大国军队的主战武器都已实行了导弹化,涌现出一批世界闻名的导弹,例如美国的“爱国者”、“鱼叉”、俄罗斯的“日炙”以及以色列的“箭式”等等。由于导弹自身带有主动或被动寻的功能,在二战时击沉一艘军舰可能要用几十发巨型炮弹,在导弹出现之后只要一两发导弹就可以了。

    一、巡航导弹的主要优势

    巡航导弹是一种重要的精确打击武器,已经很多次成功地运用于高技术局部战争,并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精确制导武器家族中的佼佼者,堪称局部战争的“撒手锏”。那么,巡航导弹为什么能在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空袭作战中唱主角呢?它有哪些特殊的作战本领?在战场上又会常用哪些战法呢?

    (1)发射平台多,机动能力强。迄今为止,巡航导弹已发展了三代,其典型代表是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随着巡航导弹技术、战术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其能够凭借空中、海上和陆地的发射平台(飞机、水面舰挺、潜艇和陆上机动车辆等)实施远距离、多样式攻击。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种类之多与范围之广,是其他武器所不能比拟的。地对地、地对海等陆基巡航导弹一般以各种机动车辆为发射平台,射程可远至2500千米以上。空对地、空对舰等空射巡航导弹一般以各种作战飞机为发射平台,如美军空射巡航导弹有多种型号(AGM-86B、AGM-86C、AGM-129等),主要由B-52H和B-1B等战略轰炸机携载发射,射程1500~2500千米。其AGM-86C在海湾战争中首次用于实战,攻击了伊拉克发电厂、通信枢纽、指挥中心等高价值目标。舰对地、舰对舰等海基巡航导弹一般以各种水面舰艇为发射平台,如美军海基“战斧”巡航导弹就有6种型号(BGM-109A至BGM-109F),射程460~2500千米。而潜对地、潜对舰等潜射巡航导弹则以大中型潜艇为发射平台,一般可以从水下发射,发射平台的广泛性使巡航导弹的机动发射能力大大提高。从目前各国装备的巡航导弹型号看,除陆基巡航导弹需要占领阵地实施发射外,其他发射平台均能在机动过程中实施发射,即使是陆基发射也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

    (2)使用范围广,毁伤威力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如海湾战争、“沙漠之狐”行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充分证明,巡航导弹不仅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威慑力量,既可实拖战略威慑又可进行战术威慑,而且也是高技术作战的精确打击武器。随着卫星侦察技术的日益完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迅速应用,巡航导弹一弹多用,其作战使用范围更加广阔,战略、战术地位更加突出。在战略上,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对事先威胁要摧毁的某些特定目标实施远程、高精度“点穴式”打击,以巡航导弹取代核武器,可避免战争升级。正像美军多次采用过的那样,在战术上,由于巡航导弹使用弹头种类多,可以一弹多用,因此,具有打击和摧毁不同类型目标的能力。美军把巡航导弹在战区常规作战中主要打击的目标列为三类:点目标,如特定结构或设备;区域目标,个别的小型群体目标和较大的结构;区域中的点目标,包括大型结构的关键部分或一个设备的关键部件。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实际采用的战术是:一是用巡航导弹压制敌防御系统(导弹阵地、雷达站、飞机基地); 二是有巡航导弹攻击敌核生化设施和储存基地等要害目标?;三是打击敌关键的“节点”,如指挥中心、通讯设施、交通枢纽(大型桥梁)。巡航导弹无论使用核弹头或非核弹头,其摧毁目标的威力之大非一般武器能比拟。据计算表明,一枚单弹头标准型空射巡航导弹AGM-86B对硬目标的毁伤相当于美军最先进、威力最大的陆基战略洲际弹道导弹“和平卫士”的10个50万吨当量核弹头的一半。巡航导弹可根据不同的作战需要,既可以打击固定目标,也可以打击相对固定的可移动目标和运动目标;既可实施“硬摧毁”,也可实施“软打击”,换用软杀伤性特种战斗部可以压制、摧毁敌方指挥系统。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了碳纤维和石墨战斗部的“战斧”巡航导弹,使伊拉克和南联盟的电力系统遭到破坏和瘫痪,指挥控制和武器系统的使用受到阻碍,成功地实施了“软杀伤”。6

    (3)有效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射程远是现代巡航导弹与其他武器系统相比的一大显著优势,目前世界上射程最短的巡航导弹射程也可达90多千米(美海、空军作战飞机配备的AGM-84A“鱼叉”空舰巡航导弹),从而大大超过了地面战术兵器的有效射程,完全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战略巡航导弹的射程均在1000千米以上,如BGM-109C/D巡航导弹射程1250千米;AGM-129A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3000千米。使用战略及战术巡航导弹,突击各种地面、水面目标,均能做到防区外发射,实施非接触打击。

    随着卫星技术、制导技术等高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如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已经在实战中使用了1000多枚,总的命中率约80%(几乎与其服役前300多次试验发射的结果完全一致),命中精度达到10米以内。随着激光雷达、红外成像、毫米波雷达等先进的制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最终可使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提高到1米以内,如“斯拉姆”空地巡航导弹在海湾战争中就曾表演过“前弹穿洞、后弹跟进、内部爆炸”的惊人之举。由于命中目标概率高,巡航导弹被誉为“点穴式”或“外科手术式”打击武器,尤其是GPS制导在巡航导弹上的运用,可以把各种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提高到10米以内,不但增强了在敌方火力圈外实施导弹突击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

    (4)小、低、隐兼备,突防能力强。为便于突防,有效地达成打击目的,现代巡航导弹在突防方面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外形尺寸小,如美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战斧”巡航导弹,其外形尺寸比我军高炮部队打靶使用的空中帆布拖靶还小。当巡航导弹用于空袭时,这样小的外形尺寸使巡航导弹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大大小于其他武器装备,提高了突防能力,增大了达成作战目的的可能性;二是采用超低空地形跟踪与地形规避技术,巡航导弹可以利用地形掩蔽和雷达盲区实施有效突防。为提高突防概率,躲避对方雷达的搜捕,巡航导弹在实际飞行中往往要利用地形地物做超低空隐蔽飞行,通常情况下,海洋地区飞”“行高度5米,平原地区15米,丘陵地区50米,山区100米。这种超低空飞行性能使巡航导弹可以有效地躲避各种预警雷达的搜索和监视,缩短敌方雷达预警时间,即使被其他光学器材和肉眼所发现,也会造成打击兵器的仓促迎战,降低对空打击精度。三是弹道机动灵活,事先通过卫星、飞机等多种手段侦察,预定飞行航线,绕开对方防空阵地,降低中途被拦截的概率;四是采用多种隐身技术手段,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和红外辐射的可探测性,增强了对防空雷达等防空设施的突防能力,例如,一般巡航导弹外形尺寸的雷达反射面积为0.05~0.1平方米,也就与一只海鸥相仿。美军曾专门对“战斧”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进行过试验,结果表明:现有的地面控制拦截雷达一般不能探测到“战斧”巡航导弹,即使能够发现目标,巡航导弹也已近在眼前,加上导弹飞行速度较大,根本来不及进行拦截射击。此外,巡航导弹体积小(如“战斧”巡航导弹全长6.4米,直径0.53米)、发射机动、使用灵活、部署隐蔽,也增大了其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

    二、巡航导弹的主要战法

    巡航导弹自问世以来,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与其在作战行动中坚持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战法是密不可分的。从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巡航导弹的作战使用情况来看,其基本战法主要有:

    (1)先行攻击,重锤猛击。从20世纪末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来看,大规模空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基本作战模式。由于在没有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第一轮空袭的飞机战损率很高,容易造成出师不利。如果能用巡航导弹首先发动突然、猛烈的饱和式攻击,彻底重创敌方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网络、防空系统等重要目标,率先完成比较危险的突防任务,就可以为后续的攻击机群开辟空中通道,创造相对安全的作战环境。因此,巡航导弹可在大规模空袭中较好地发挥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是空袭的首选兵器。这种以巡航导弹发动饱和攻击在先、攻击机群实施空袭在后的战法,将成为今后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一种重要作战模式。近期几场大规模空袭作战行动都证明了这一点,美军使用巡航导弹的作战行动几乎都是执行打头阵的重锤,如海湾战争就是由美海军“圣哈辛托”号巡洋舰发射的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拉开序幕的,“沙漠之狐”行动和“联盟力量”行动也同样是由舰射和空射巡航导弹打头阵的。

    从过去的几次作战来看,美军在首次突袭中的巡航导弹使用力度越来越大,以求一举达成作战目的。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仅凭一次高强度的巡航导弹突击就达成了战争目的,如1993年6月27日,美国为惩罚伊拉克暗杀布什发射了23枚“战斧”巡航导弹,摧毁了伊拉克情报总部大楼;1995年11月,美军发射13枚“战斧”巡航导弹,重创了波黑塞族军队的指挥控制系统,在这些行动中,巡航导弹都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在“沙漠之狐”行动中第一波次就使用167枚巡航导弹,占整个行动所用总数的近1/3。“联盟力量”行动中,据美海军官员称,第一天使用“战斧”巡航导弹近百枚和数量不详的空射巡航导弹,是开战以来使用巡航导弹最多的一次。在这几次作战行动中,大规模的巡航导弹首先突击,都给对方造成了重大损失,为美军整个作战争取了主动,可以看出巡航导弹已被美军视为每战必用的开路先锋和主战“撒手锏”。

    (2)攻坚拔点,点“穴”打击。攻坚拔点、点穴打击,是指运用巡航导弹作战隐蔽性能好、攻击精度高的一些特点,对那些隐蔽性强、军事价值大、对战役进程有直接影响的重要目标实施精确点穴打击,摧毁关键目标,推动战役的发展,赢得战役的胜利。在大规模空袭中,除需要对机场、兵营、阵地等大面积的军事目标实施空袭外,还需要对重要建筑目标实施打击,如各类指挥控制中心。这类目标一般设防严密,又位于人口密集地区,打击难度较大。如果不能准确攻击这些目标,将会造成附近平民大量伤亡,引起世界舆论的谴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巡航导弹射程远、精度高、突防能力强的特点对这类目标进行攻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附带损伤,提高效费比。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由于受到战争目的、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火力突袭方式已由大面积的饱和式攻击和“地毯式”轰炸逐步向精心选定的目标进行“点穴”式攻击发展,如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部队在空袭作战的初期几乎完全使用各类精确制导武器,比例高达90%以上。由此可见,精确打击必将主导未来的高技术战场,攻坚拔点战必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一种重要作战样式,而巡航导弹在精确打击中又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各国军队为了夺取未来战争的主动权,无不竞相投入巨资研制新一代的巡航导弹,如在中段制导中加进GPS制导系统,在接近目标时使用自动寻的系统进行末端制导,以提高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如美军由“鱼叉”反舰巡航导弹发展而来的“斯拉姆”巡航导弹。俄罗斯正在研制的“阿尔法”巡航导弹也配备了自己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接近目标时采用抗干扰的多频雷达自动制导系统直接攻击敌舰。法国的ANF(未来反舰导弹)反舰巡航导弹接近目标时也使用了雷达自动寻的制导,对敌舰进行精确定位和打击。德国KEPD-350“金牛座”空地巡航导弹中段采用GPS制导,以亚音速飞行,接近目标时使用红外成像自动寻的制导,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

    运用好这一战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科学地选用战斗部。进行火力计划时,要根据所选的目标点以及要点的“穴”的位置、特征和重要程度等,合理选用不同性质的战斗部。例如,对飞机库、指挥中心、桥梁等目标应采用烈性炸药,确保对这些目标的硬摧毁;对通信枢纽、信息传输中心、电站、雷达站等应采用电磁脉冲弹头,以瘫痪其作用。二是要合理选择陆、海、空各种巡航导弹火力单元中最佳攻击位置。拔点、点“穴”要选择最佳方位,才能确保拔与点的效果,因此,在运用这一战法时,必须把所有陆上、海上和空中可进行攻击的位置充分考虑进去,选取最佳位置,实施点“穴”打击。1998年8月20日,美国利用“战斧”巡航导弹分别对阿富汗的恐怖分子训练营地和苏丹的所谓化学武器工厂进行了报复,这个战例最能体现巡航导弹“点穴”式打击的特点。在这次报复行动中,美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空袭准备,不需要出动攻击机群,也不需要攻击机群进行长途奔袭,只从停泊在附近海域的军舰上发射巡航导弹即达成作战目的。整个行动规模小,隐蔽突然,效果也比较好。

    这一战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可较好地达成打敌要害,破敌关节点的作战效果,充分发挥有限武器的效能;第二,可实现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作战效果,拔掉对方关键钉子,瘫痪敌方整个作战体系,是赢得战争胜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多点发射,集火突袭。多点准备、集火突击是指有多个巡航导弹火力单位同时参战,根据作战任务要求,由陆上、海上和空中各巡航火力单位分别进行作战准备;当战机成熟时,对同一重要目标集中优势火力对其进行集火突击。多点准备、集火突击主要担负火力摧毁任务。11

    巡航导弹刚开始研制时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飞机而设计的,它只能由某一固定类型的作战飞机携带发射,这就大大限制了巡航导弹的使用范围。为了提高巡航导弹的通用性,一种导弹能为多种飞机所携带发射,各国在研制新型巡航导弹时就注重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如美国“斯拉姆-ER”空地巡航导弹就可以由F/A-18C/D “黄蜂”、F/A-18E/F“超黄蜂”和P-3C“猎户座”等海军战机携带发射。英国即将装备的“风暴阴影”空地巡航导弹可由“狂风”攻击机、“鹞”式垂直起降攻击机和EF-2000“台风”战斗机等携载发射。法国的SCALP-EG巡航导弹将装备“幻影”2000和“狂风”等战斗机。巡航导弹除了能够多机共享外,还能够从陆基、海基、空基和潜基发射,以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威力。美国“斯拉姆”巡航导弹可以从空中和舰艇等作战平台上发射。俄罗斯“宝石”巡航导弹在舰艇、潜艇、飞机和陆地上都可以发射。法国计划21世纪初期部署的ANF反舰巡航导弹可以从空中和潜艇等作战平台发射。

    采用多点准备、集火突击的战法,关键是做好多点准备。如何做好集火突击前的多点准备工作,一要选准“两点一线”,即所要打击的目标点,所使用的巡航导弹基本火力点和巡航导弹飞行航线。二要把好三道关。其一是计划关,主要是火力计划和目标毁伤方案;其二是时限关,主要明确各巡航火力单元作战准备工作完成时限;其三是突防关,主要是科学选择巡航导弹攻击的飞行航线,有效避开对方拦截火力。

    多点准备,符合现代非线式作战理论和现代高技术战争战场环境的客观要求。首先,它有利于导弹部队自身生存。采用多点准备,目标相对较小,可分散对方的注意力,隐蔽己方企图,不被对方发现。其次,容易达成突然猛烈突击的效果,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第三,能较好地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复杂多变的战场。另外,多点准备、集火突击,在突击任务的组织上,必须在各巡航导弹火力单元之间搞好协同,这也就要求在战争中做到,联合作战司令部与各巡航导弹火力单元间的通信畅通无阻。

    (4)精确定位,精确评估。巡航导弹精确打击首先依赖于对预定目标的精确定位。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通过先进的情报侦察系统,对战区各类目标实施多层次、多领域、多手段的全面侦察和精确定位。战前,北约利用各种侦察手段,包括以“调查人员”身份对重要目标精确定位,对南联盟的目标资料进行了详尽准备。北约空天侦测力量的联合作战,提高了远程精确打击的整体效能。北约此次对南联盟空袭动用的航天力量之多、空天一本化作战程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美军至少使用了3颗KH-11可见光与红外侦察卫星和2颗“曲棍球”全天候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对南联盟境内的重要目标实施不间断侦察,每天可提供60至80份目标图片资料。随后,再由国家图像与地图测绘署对卫星图片进行处理分析,测定目标位置及评估袭击效果,为战役指挥员及飞行员提供准确的目标信息资料,从而提高了空袭行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24颗导航定位卫星组成的GPS星座,在空中打击和发射巡航导弹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全部装备了GPS制导设备,命中率大为提高。在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被击落后不到1分钟,飞行员就是借助随身携带的配有GPS接收机的无线电话,使营救人员马上知道了其所在位置而获救。美国GPS可自动显示出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信息。根据测算,定位精度每提高一倍,相当于增加3枚弹药,增加了7倍当量;定位精度提高2倍,相当于增加8枚弹药,增加了26倍当量。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施里佛空军基地的美空军航天作战指挥中心,通过美国军用互联网,把GPS信息传送到位于意大利维琴察的北约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再由美军航天司令部的指挥控制人员解算出对某一目标实施突击时应由哪一颗卫星于何时提供制导的方案,以此确定空袭飞机最佳攻击目标、时间和航线。

    在空中,北约投入E-8C“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机”、U-2S战略侦察机、RC-135电子侦察机等80余架和大量的无人侦察机,为海、空军的空中打击提供近实时的情报,配合使用EC-130E电子战飞机引导突击南联盟军队的地面机动目标;并使用E-2C和E-3C预警机担任空中预警,监视南联盟军队的一举一动。在地面,美军在南联盟作战目标区域内空投了大量的地面传感器,并渗透特种部队和经美军训练的阿尔巴尼亚族特工人员,用卫星天线和便携式电话传送情报,或直接引导攻击目标。

    巡航导弹在每次空袭结束后都要进行毁伤评估,其目的是及时修正巡航导弹的有关数据,为巡航导弹再次突击做准备。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空袭南联盟时就采用了这一做法。北约在使用各种侦察卫星和有人驾驶侦察机的同时,增派性能先进的“捕食者”中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并投放无人看守的地面传感器等各种信息探测手段,对空袭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另外,北约还派遣间谍人员秘密潜入南联盟境内,实地观察目标被毁情况,然后把信息传给毁伤评估机构。

    巡航导弹的未来之路

    现代巡航导弹与50年代研制的巡航导弹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隐蔽和机动发射;命中精度高,可打击导弹发射井一类的坚固目标,提高了毁伤目标的效能;导弹的雷达波有效反射面小,可在低空机动飞行,对方不易发现和拦截,提高了突防能力;既能在地面、空中发射,也能在水面、水下发射,攻击活动的和固定的各种点目标和面目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多用途进攻性武器。

    一、核威慑中的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并非寻常兵器,它是过去美苏两国竞相发展战略导弹的“新产物”。据有关资料记载,截止1976年,美国有战略导弹7274枚,其中洲际弹道导弹的核弹头2195枚,潜地弹道导弹的核弹头5120枚;前苏联有战略导弹2980枚,其中洲际弹道的核弹头2195枚,潜地弹道导弹的核弹头785枚。这些战略弹道导弹的射程都比较远,而且速度快,所以导弹打过来时,如果没有最先进的防空武器系统,是难以及时发现和防御的。特别是,战略导弹的核弹头的TNT当量都很大,可达到数十万吨、数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例如前苏联的SS-18I洲际导弹的核弹头,当量为2500万吨;美国的“大力神”Ⅱ洲际导弹的核弹头,当量为1000万吨。

    这些都说明确实需要限制战略武器的发展,但是,自美苏两国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之后,却从另一方面加剧了战略武器在质量方面的竞赛。因为谈判中巡航导弹未被列入限制之列,所以两个超级大国转向巡航导弹领域里的竞争。这就是为什么巡航导弹能够在美国的战略导弹与战术导弹的武库已达到高度饱和之后,于70年代又重获发展。

    美国、前苏联都在大力研制战略巡航导弹,以提高突防能力。过去两国研制的洲际弹道导弹是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外形和炮弹相似,其飞行弹道也和炮弹一样。由于按一定弹道飞行,这样就容易受到对方的拦截。战略巡航导弹是用喷气发动机推进的导弹,在外形和飞行方式上都与飞机相似,实际上是一种带核弹头的无人驾驶飞机。这样就可机动飞行,能以超低空突袭目标,使对方难以发现和拦截,从而可增强其威慑力量,因此,美苏两国后来都侧重发展巡航导弹。前苏联研制的从海上发射的SS-N-12巡航导弹,由于受制导系统的限制,最大射程只740千米;从空中发射的AS-6巡航导弹,高空飞行射程为700~800千米,低空飞行射程仅是250千米。美国当时也研制两种巡航导弹,一种是从空中发射的机载巡航导弹,代号是AGM-86,美国B-52战略轰炸机上可带8枚。这种巡航导弹也可带核弹头,其核弹头当量为20万吨,最大射程可达到2800千米。另一种即前面提到的代号为BGM-109A对陆核攻击型“战斧”巡航导弹。它主要装备攻击型核潜艇“鲟鱼”级和“洛杉矶”级,用于紧急事件和全球性制海任务中攻击陆上高价值战略目标。

    当今巡航导弹的种种优点,使它称得上是80年代的神奇武器。在世界上不断限制和缩减战略弹道导弹的今天,战略巡航导弹已成为美国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的一根支柱,已作为核反击力量和常规攻击力量广泛部署于欧洲前沿防线、海军水面舰艇、潜艇和空军的轰炸机上。

    二、巡航导弹的发展探索

    海湾战争告诫人们,未来战场的纵深将是大纵深、远纵深甚至全纵深。发展现代巡航导弹这样的远射程制导武器,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总体战斗力是很有价值的。有了“远射程”,就能先敌开火,就能在敌方火力圈外开火,就有可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如果我们既没有强大的空中优势,又没有有效的远程攻击手段,一旦受到攻击,怎么能从敌防区外进行足以威慑和震憾敌人的反击?

    从海湾战争可以清楚地看到,伊拉克战场上,不但第一线的地面作战设备是装甲化的,而且纵深地区的雷达、通信指挥控制中心及许多电子、光学系统也都是经过加固的,人员藏在工事里,防护也非常好。不容置疑,未来的目标必然还将进一步坚化,往往只有直接命中才能将其摧毁,未来战争将更多地依赖于巡航导弹及其它精确制导武器。

    巡航导弹发射方式灵活,尤其是由潜艇水下发射,更难以被探测和发现。在未来的战争中,谁拥有巡航导弹,谁就拥有第二次核打击的能力,这对未来战争的结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把巡航导弹作为新一代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列入装备计划,就连日本、印度等国也在研制巡航导弹。可以认为,荟萃当代高新技术的巡航导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科技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任何先进武器都有其弱点,“战斧”巡航导弹自然也不例外,特别在海湾战争期间报道“战斧”导弹击中目标的准确性方面言过其实。曾有报道说,从舰艇、飞机或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每小时可飞行800千米,并能发发击中1125千米外的目标,因为它们是靠地球轨道卫星发出的信号寻找目标的。后来,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承认袭击伊拉克南部的一些巡航导弹未能直接命中目标。佩里说,大约50%的巡航导弹应在距目标9米的范围内着陆,90%应在距目标18米的范围内着陆,但实际大大小于这个百分比。

    两个月后,一项研究报告说,国防部过高估价了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使用的巡航导弹的准确性。这项研究报告还说,在海湾战争期间,发射的导弹在投掷的炸弹总数中只占很小的百分比,但是却占轰炸费用的84%。因为这种导弹每枚价值100万美元,比激光制导的、从近距离投掷的炸弹贵许多倍。后者每枚约4万美元。所以对在战争中大量使用这种价格昂贵的巡航导弹是否值得,提出了异议。

    此外,“战斧”导弹能超低空飞行躲过雷达追踪,但恰恰由于飞行高度低、速度慢,用轻武器就有可能击落。有目击者证实,伊拉克士兵曾不止一次使用普通机枪等轻武器将其击落。“战斧”巡航导弹飞行高度低、速度慢带来的另一个弱点是易受地面磁场的影响而偏离方向。据消息称,海湾战争中,有些“战斧”巡航导弹就偏离了目标,落入居民区。

    二、新一代巡航导弹

    由于上述原因,80年代中期以来,美苏等国开始研制第三代巡航导弹,要求新型巡航导弹性能有个质的飞跃。首先,在射程方面要能达4800~8000千米;在飞行速度方面,虽可以马赫数0.6~1的速度巡航,但在特殊阶段必须能以马赫数4~10的高超音速实施攻击;在飞行高度方面,一方面把巡航高度降低到30米以下,一方面升高飞行弹道,最高可达20千米。

    此外,新一代巡航导弹要改变传统设计思想,采用模块化方式,使同一种导弹靠更换某些部件或分系统就可以承担战略和战术双重作战任务。这种双重作战使命打破了以往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的严格界限;高的命中精度和新型常规弹头相结合的结果使战术导弹也能完成过去必须用战略导弹才能完成的任务。

    新一代巡航导弹的问世,将会对未来的军事战略、国防工业、陆海空三军的作战任务,乃至各类导弹的横向关系产生极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1)先进巡航导弹(ACM)

    先进巡航导弹(ACM)是美国80年代后期研制出来的空射巡航导弹。其攻击目标为敌方内陆地区的重要战略军事目标和经济目标。

    ACM导弹弹长6.36米,弹径0.693米,翼展3.66米,仍为超低空贴近地面障碍物高亚音速飞行,射程为2750~4200千米,圆概率误差小于16米。

    (2)SS-N-21巡航导弹

    SS-N-2l是前苏联于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的潜射巡航导弹。作为作战区主要进攻力量,从欧洲和远东的前苏联海域或公海发射,主要攻击敌方的加固或非加固目标及敌后方的地下指挥所、机场、低速行进的装甲编队、海军港口、海军基地等;也可以用作战略导弹,对付美国部署于欧洲的中程核导弹或攻击接近美国本土的军事目标。西方国家对其评价很高,把它比作美国的“战斧”和“捕鲸叉”导弹,认为它兼有反舰和打击战略目标的双重能力。SS-N-21巡航导弹的射程在3000千米左右,弹径为0.533米,命中精度约为120米,制导系统和动力装置采用等高线地形匹配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和涡轮风扇发动机。

    (3)“鲨蛇”地对地战略巡航导弹

    这是美国的第一种洲际战略巡航导弹,用来配合远程轰炸机执行战略核攻击任务。1946年开始研制,50年代末装备部队,60年代中期退出现役。采用惯性导航和天文导航复合制导,战斗部为100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最大射程8000千米。巡航高度18~22.5千米,巡航速度为0.93倍音速,弹长22.57米,弹径1.38米,全弹质量22.6吨。

    (4)“白鼬”小型多功能巡航导弹

    据外刊报道:目前美国陆军正在试验能从轻型车辆或直升机发射的多功能巡航导弹,以便使地面部队能在敌战线之后纵深596千米处,发起精确的打击和空中侦察,这种导弹称为“白鼬”。

    “白鼬”巡航导弹尺寸小(长度和翼展均为1.83米),质量小(65千克),成本低(10~20万美元),从而备受美国陆军的青睐。过去陆军历来把远程空中打击和远程侦察任务交给空军和海军战术航空兵部队和价值50~150万美元的巡航导弹去完成,而现在却可以用成本低5~10倍的“白鼬”代替。陆军、海军陆战队或海军地面部队——尤其是特种作战部队有了“白鼬”,就能够在敌后巡航,以防出击的美国飞机受到雷达制导防空武器的袭击。此外,“白鼬”导弹在地面或飞机上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传送控制或者改变导弹的行动,还能对战场进行自动搜索,寻找具体目标。

    三、未来的巡航导弹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事实表明,巡航导弹是重要的“高技术战神”,因此也成为各国竞相重点发展的武器系统。美俄等国已经装备了体积更小、质量更轻、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机动性更强和用途更广泛的第三代巡航导弹,如美国AGM-129和俄罗斯X-101空射巡航导弹。一些国家也正在积极推出和装备自己的巡航导弹。

    与此同时,巡航导弹的精确打击能力、巨大的破坏威力和为后续作战行动开路的作用是其他武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各国在竭尽全力拥有这种武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强反巡航导弹的防御对策研究,这种“矛”与“盾”的较量也在不断升级。从技术上看,新一代的巡航导弹正在朝着隐形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它们的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将大大提高。

    一是重点发展非核战略巡航导弹。目前美俄等国已中止新型核战略巡航导弹的研制,并冻结了对现有型号的继续生产,重点发展射程大于500千米、运载400~500千克常规弹头、命中精度小于10米的常规巡航导弹,把它们看成满足高技术局部战争要求和实现威慑力量常规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常规巡航导弹已成为跨世纪各国发展的重点武器。

    二是提高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西方国家目前服役的巡航导弹均是亚音速巡航导弹,不适合打击快速反应目标,且极易被拦截,如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在每次作战中几乎都有被击落的记录,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针对这一问题,美俄等国正在探索发展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如美海军正在发展巡航速度4马赫的“快鹰”巡航导弹,美空军正在探索研究一种8马赫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俄新型巡航导弹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巡航速度大大提高,如X-101空射巡航导弹的性能就要超过美国AGM-129巡航导弹。2001年6月12日,印度在东部的奥里萨邦导弹靶场成功地试射了一枚与俄罗斯联合开发的“超音速巡航导弹”。

    三是采用抗干扰的卫星导航和数据链等技术来改进制导体制,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现役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还不算很高,如美国“战斧”导弹有不同程度的脱靶现象,甚至多次出现“指东打西”的现象,在1998年8月袭击阿富汗目标时,有一枚飞到巴基斯坦境内;在“沙漠之狐”行动中有一枚飞到伊朗;在“联盟力量”行动中又有数枚飞到邻国。目前,美国通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在BGM-109C/D基础上发展了“战斧-3”和“战斧-4”巡航导弹。“战斧-3”采用“惯性制导+GPS”中段制导组件,使制导精度由原来的30~100米提高到12米,命中精度可达到6米;“战斧-4”采用全程GPS制导,末制导改成红外成像(或毫米波雷达)自动寻的方式,并实现了“人在回路中控制”,可使命中精度提高到2.4米左右。

    四是提高隐身能力和突防性能。防御巡航导弹的关键是解决对巡航导弹的探测,因此,为了使敌方防御系统难以探测和跟踪,新一代巡航导弹十分强调隐身能力,并将普遍采用复合材料、红外、声学、特殊气动外形等多种综合隐身技术措施,如美国AGM-129战略空射巡航导弹已装备近500枚,其雷达反射截面已从“战斧”导弹的0.05~0.1平方米降至0.01平方米,隐身效果更好,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新“杀手”。俄罗斯X-101常规巡航导弹也采用了隐身措施。英法两国已经联合研制成功了“风暴影子”机载隐身巡航导弹,并准备在此基础上发展海射型。这些隐身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将有质的飞跃,其攻击能力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五是改进飞行任务规划技术,进一步缩短反应时间。巡航导弹的实战使用离不开飞行任务规划系统,它在作战前通过综合导弹发射点、目标和各种约束条件,可以为巡航导弹选定一条能够准确打击预定目标的满意航线。现在使用的这类系统存在着耗时长的缺点,如海湾战争中“战斧”巡航导弹完成一次飞行任务规划的时间约为22~48小时,而“战斧-3”完成一次任务规划只需要110分钟,大大缩短了发射前的准备时间,提高了效率。新一代巡航导弹的任务规划时间还有可能进一步缩短到几分钟以内。

    六是提高多目标的选择能力。现役巡航导弹一般只能对付一个目标,对付多目标选择能力较差;而无人驾驶飞机则具备较强的巡航待机能力,有些国家正在考虑将这两者结合。新一代巡航导弹将选用不同的弹头,配合相应的控制系统,一次可攻击多个高价值目标。一些技术先进国家计划研制新一代的智能化巡航导弹,它能使导弹操作手实现重新瞄准目标或修正瞄准点,能实现滞空巡航待机攻击、导弹自主侦察后攻击,能自主重新确立攻击目标和攻击方向,能对时间敏感目标和重新定位目标实施攻击等,以实现侦察、攻击实时化和一体化,如以色列准备在一种无人机上加装先进的传感器,把它变成多用途巡航导弹,同时具备搜索和攻击目标的双重能力,这或许是新一代智能化巡航导弹的一个雏形。22

    七是采用新型动力装置和高能燃料,进一步提高射程。如采用新式的桨扇发动机、复合循环涡扇发动机、高性能冲压发动机和能量更高的新型燃料,以大幅度提高导弹射程。

    八是通过人工方法对导弹实施控制,帮助导弹锁定目标(即“人在回路中控制”)。这也是提高导弹对点目标的命中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在作战中,通过将巡航导弹在飞行途中摄取的目标区信息传送到发射平台,由有关人员确定所要攻击的点目标,然后将有关命令传送至导弹的相应系统,帮助导弹锁定攻击的目标,最后实施精确攻击。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巡航导弹的作战运用将更加灵活、主动和便利,其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这也预示着巡航导弹今后仍将会在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场上大放异彩。可以预见,新一代巡航导弹必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明星武器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