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竹枝词-日照竹枝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良港

    得天独厚海路通,

    良港数点八面风。

    江淮红粟达神京,

    转运都由石臼行。

    日照古来就是天然良港,历史上曾经云帆出没、商旅云集,成为南北货物运转的要冲。这当然得益于石臼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域广阔、水深底清的自然条件。日照之能够成为今天这样一座现代化的港城,也与此密切相关。

    新港

    开放最得风气先,

    日元贷款第一篇。

    鲸吞龙吐今益壮,

    欧非亚美一气连。

    几近三十年前,石臼港(现日照港的前身)成为全国第一批接受日元贷款的重点项目,并且吸收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建设时,曾经引起了很大轰动,我也几次动念要到工地上去深入生活和采访,只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才未能成行。今天的日照港早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可以把整个世界连通一气的大型港口了。

    港城

    日出初照东海滨,

    新城落落天地间。

    莫道人少城池小,

    游人如织正光鲜。

    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不仅历史悠久、名胜众多,自然风光也相当秀美,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养之地。走在日照的街头,你会觉得空气格外清新,道路格外宽广,环境格外安静,心情格外放松。因此,北京、济南的不少人都在日照买了房子。

    浮来山

    山不在高有仙名,

    水不在深有龙灵。

    三峰都是天外客,

    一睹百年不虚生。

    浮来山位于莒县城西八公里处,北为“佛来峰”,西为“浮来峰”,南为“飞来峰”,三峰鼎峙并且都伴有动人的神话传说。浮来山虽无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秀,却以特有的清静优雅和得天独厚的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游人纷沓至来。

    银杏王

    远看山峦近似楼,

    史称化石不计秋。

    根深直可通东海,

    豪气更得逼斗牛。

    浮来山上有个定林寺,定林寺里有棵银杏王,树高二十六点三米,周粗十五点七米,树龄三千五百多年,号称“天下第一银杏树”。银杏王参天而立,冠盖数亩,气象万千。1994年为了创作长篇小说《羊角号》,我曾专程去浮来山瞻仰过银杏王,并在荒凉的山寺里过了一夜。正是那一夜,我被银杏王的传说深深打动了,由此才有了《羊角号》里那棵火烧不死、雷劈不倒、水淹再生的老白果树。银杏王真可算是我的“福星”呢。

    刘勰

    少年夜梦思圣贤,

    中年矢志有鸿篇。

    老来燔发隐山野,

    轰轰烈烈天地间。

    刘勰是莒县东莞镇人,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早年家境贫寒,但笃志好学,梦中见到过圣人。后寄居江苏镇江南定林寺,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三十二岁时开始写作《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得成。梁武帝时历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等。晚年出家,法号慧地。刘勰另有《灭惑论》、《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等流传于世。

    牛角号

    或曾狩猎南山坡,

    或曾破敌卷洪波。

    或曾祭天告民苦,

    或曾狂舞向天喝。

    牛角号出土于莒县陵阳河,陶制。1994年我在莒县博物馆里见过。长篇小说《羊角号》的名字就是从牛角号中化生的。

    五莲山

    五朵莲花天地生,

    奇秀不减雁荡峰。

    山寺钟鼓经年久,

    秋色满眼流金风。

    五莲山位于五莲县东南部,方圆十三平方公里,主峰高五百一十五点七米。唐宋时代,五莲山就有佛事活动,明万历年间,蜀僧明开和尚在此定居,后因为皇太后治愈眼疾,得皇上敕赐:“山曰五莲,寺曰光明。”五莲山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山之一。

    杜鹃花

    早知杜鹃生江南,

    哪知五莲正满山。

    春来红紫映天地,

    游人蜂拥赏大观。

    三十几年前我去浙江时,亲眼目睹了映山红(杜鹃花)盛开时节的壮美,心目中始终把映山红与江南紧紧地捆在一起,因此听说五莲山里有很多映山红,便大觉诧异。据介绍,五莲山中的映山红多达一万亩,每年四五月份,漫山遍野流光溢彩、芳气袭人,游山赏花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盛事。

    茶园

    向阳坡地有茶园,

    青年只道是祖传。

    南茶北移四十载,

    日照茶香已满山。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南茶北引”成功,日照逐渐成为山东乃至江北的茶叶生产基地。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日照的茶园已达十二万亩,茶叶产量占到全省的半数以上。日照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因此日照茶形成了“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独特品质,因此又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岚山渔号

    渔家号子八方吼,

    岚山独得几分悠。

    砸桩拉网到摇橹,

    一十六号唱到秋。

    岚山号子亦即日照一带的渔家号子,据说有十六种之多,比胶东一带的渔家号子似乎还要丰富,真是让人惊叹。

    满江红

    舱满潮落把饭端,

    你敲碗筷我敲盘。

    嗨呀哇地嗨呀哇,

    海上飘起百家欢。

    满江红是日照一带渔家号子中的一种,与岚山号子又有所区别。我在日照时特地拜访了一位老文艺工作者,听他做了介绍和演唱。满江红的名字中带有一种悲怆和雄豪,号子里传递得更多的却是悠扬和喜悦。

    黑陶

    自古日照有黑陶,

    黑陶非单泥土烧。

    实用工艺两步走,

    艺术创新更高标。

    黑陶是龙山文化的标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日照的黑陶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新时期以来,日照的黑陶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批黑陶艺术家和企业家相继涌现。我在日照时就看过一家,颇有收获。

    农民画

    民间绘画逐春潮,

    赶海晒粮色彩妖。

    魅力四射非虚得,

    生活浪涌笔下涛。

    日照是中国三大农民画乡之一,是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这里的农民画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先后有一百多件作品在全国性的展览和大赛中获奖,四十余件被国家有关单位收藏,近几年又频频亮相于国际舞台,引起了不少好评。日照农民画传承了木版年画和民间刺绣的特点,同时汲取了剪纸和汉画石刻的表现手法。作品多取材于蓝天碧海、民俗风情、农民与渔民的生活等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竹洞天

    南竹北移有传奇,

    千亩毛竹搭云梯。

    绿荫丛中歌声亮,

    竹楼竹竿舞依稀。

    南竹北移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照是南竹北移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我在日照期间,专程到城西的竹洞天去看了看。漫步于森森竹林,眼看青苍浓郁、高耸入云的毛竹,我真不敢相信那是在山东的土地上。

    文学沙龙

    补天更赖是新知,

    浴日我等不可期。

    但愿文坛芳草绿,

    如日初照吹玉笛。

    日照的文学创作多年来成就显著,得益于当地有一批钟情于文学的作者队伍,有一个多年坚持的文学沙龙。我在日照期间,与沙龙的作者们进行过一次座谈,颇多感触和收获。我衷心祝愿日照的青年作者们取得更大成功。

    孕妇照

    挺着大肚抿嘴笑,

    孕妇几曾有此娇。

    人生难得独一回,

    生意兴在赶新潮。

    在去文学沙龙的路上,我和日照的朋友路过一家专拍孕妇照的影楼时,听老板介绍说生意相当红火。看着墙上挂的各色各样的孕妇照,我第一次感觉到孕妇竟然也是这样的美丽。

    和尚

    山中和尚打手机,

    对着青山说咕唧。

    现代和尚现代庙,

    不知佛祖悲与喜。

    游览五莲山光明寺时,我有心向寺里的僧人请教一个学问,找到僧房时却见一位僧人正对着窗外叽叽咕咕地说着什么,细看才明白,是正拿着手机打电话呢。这种情形说不上多么稀奇,细想却禁不住生出诸多感慨来。

    竹节蛏

    想是海产也随形,

    竹林才出竹节蛏。

    踏遍海隅得此物,

    好酒更须添三盅。

    自小生长在海边,又在海边生活了大半辈子,我原以为海上的东西没有我没见过或吃过的,日照的竹节蛏却是一个例外。山海之大无奇不有,绝非我等之可以穷尽矣。

    酒席文化

    人来办事有有有,

    人走只道休休休。

    好话十遍如凉水,

    不如席上两盅酒。

    这里说的是官场上的一种现象,与普通的酒席文化还有区别。不少身在官场的人对此也心怀不满,然则奈何?

    北方与南方

    南方之北北方南,

    滨海临洋不知寒。

    冬天十年不见雪,

    夏日朝夕莫着单。

    这里说的是日照的地理和气候。2007年我去日照时已是十一月中旬,济南已经寒凝大地,送了十几天的暖气了,日照却还没有冬天的意思。当地陪同的一位同志告诉我,他到日照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一片雪花,而夏天即使最热的时候,早晚也还是凉风习习,少不了要盖一条薄毯之类的东西。那说得我惊奇也说得我心动:美哉日照!只可惜与我无缘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