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美国智库观点摘要

    资产和援助:利用回暖的中美经济关系加强投资指导、提升开发标准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Daniel Jasper[101]

    原文标题:Assets and Aid: Leveraging Warming U.S.-China Economic Relations to Strengthen Investment Guidelines, Development Standards, &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s

    文章框架:在特朗普与世界领导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中,经济问题毫不意外地成为他的首要议程;随着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的举办,双边关系明显回暖,据称双方在与朝鲜核计划有关的问题上增加了协商力度;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在公布美国的初步行动时表示,“中美关系进展目前正处于最高水平,尤其是贸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恰好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框架,该行承诺增加中国的发展性融资;美国未能说服其盟友不加入亚投行,这是一个尴尬的对于形势的错误解读,并使美国失去了利用新资本引入和改变新开发项目的机会;在拥有强大成员的亚投行成立后,美国对该行的抵制逐渐减弱;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在亚投行建立之前对其表示担忧;亚投行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措施正在为中国的双边开发银行设定标准;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以及美国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为推进全球发展项目的投资标准和最佳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例子;由于中国开始支持全球化,而美国在贸易问题上采取保护主义立场,全球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变。

    观点摘要:

    1.随着特朗普政府制定新的外交政策,在新政府的优先事项(即经济和商业事务)中出现了一个明确的政策焦点。特朗普的竞选言论集中在贸易惯例和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上,在特朗普与世界领导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中,经济问题毫不意外地成为他的首要议程。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将中国称为“汇率操纵国”,这为于2017年4月举行的两国领导人首次会晤带来了不安。

    2.尽管没有任何明确的公告,但在海湖庄园进行的习特会取得了相对积极的成果。双方确实同意实施“100天计划”,并对安全与经济对话进行调整,将其划分为四类不同的对话(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随着会晤的举办,中美关系明显回暖,美国政府不再把中国称为“汇率操纵国”,据称双方在与朝鲜核计划有关的问题上增加了协商力度,特朗普赞扬习近平主席,一再表示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一开始,关于“100天计划”(在海湖庄园会晤上达成一致)的细节很少被披露,给持怀疑和乐观态度的专家们留下了想象空间。

    3.最近,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一份关于“100天计划”初步行动的进度报告。这些措施包括增加美国牛肉生产商、生物技术公司、电子支付供应商、天然气供应商和其他美国商业利益体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有些人谨慎而乐观地认为“100天计划”中包含的行动是有效的,并将会得到认真落实,与此同时,政府正在宣传最初的行动,以此作为两国关系回暖的证明。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在公布美国的初步行动时表示:“中美关系进展目前正处于最高水平,尤其是贸易。”

    4.2015年,中国与57个主权国家创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亚投行的成立是为了应对美国国会对中国参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阻挠。然而,该银行恰好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框架,其承诺增加中国的发展性融资。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为世界市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对多边开发银行的贡献和其在各机构投票份额之间的差距变得明显。认识到这一差距后,当时的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使中国的投票份额更符合其贡献。然而,美国国会否决了这项协议,并否认中国拥有的投票份额小于其财政贡献。中国的失望致使其推出了成立亚投行的计划,该行将允许中国在其对全球发展融资的贡献上拥有更多所有权。

    5.在亚投行成立之前,美国曾积极努力地说服其他国家不要加入尚未成立的亚投行。美国的官员和一些权威人士声称,中国的做法是对国际金融秩序的直接威胁,中国正寻求重新建立与西方机构直接对立的全球规范。然而,美国的言论没有得到响应,美国的一些亲密盟友,包括澳大利亚、英国、韩国、德国和法国都加入了亚投行。美国的政治言论和其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导致了华盛顿方面近乎自我的偏执。美国未能说服其盟友不加入亚投行,这是一个尴尬的对于形势的错误解读,并使美国失去了利用新资本引入和改变新开发项目的机会。

    6.在拥有强大成员的亚投行成立后,美国国会批准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美国对亚投行的抵制也逐渐减弱。中国在塑造全球经济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记住,在现有的和新的多边开发银行中,新的声音需要被赋予更多空间。在过去十年里,迅速变化的地缘政治动态就是一个明显的提醒:在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多边开发银行必须在其成员中持包容的态度,以适应这种变化。

    7.然而,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在亚投行建立之前,对其表示担忧确实有一些道理。中国的双边贷款业务与多边开发银行采用的标准不同,缺乏金融透明度以及对环境与社会问题的保障措施。根据这些双边贷款惯例,华盛顿推测亚投行可能缺乏竞争性招标程序或环境影响评估等惯例。然而,早在该行成立一年之后,观察人士就注意到,相比中国的双边贷款业务,亚投行的标准和规范与已存在的多边开发银行的核心标准更加一致。

    8.亚投行的人事招聘吸引了多边开发银行、现有的发展和金融专业队伍中大量的人员,因此该行的专业网络很快就建立起来,这使得亚投行能够与更加成熟的多边开发银行为伍。事实上,亚投行似乎正在采用其同行的标准和惯例,只有一项主要管理措施与现有标准不一致,即亚投行不设立常驻董事会。然而,对大多数已存在标准的沿用表明,中国意图确保亚投行的声望达到其他已建立的多边开发银行的高度。此外,亚投行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措施正在为中国的双边开发银行设定标准,这些银行现在正从亚投行的标准中寻找方向。

    9.多年来,多边开发银行不断改进其做法,美国财政部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更透明的金融实践,并实施更严格的环境和社会法规。这些努力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亚投行的新生本质,似乎是美国政策制定者参与该行,并与中国利益相关者合作的一个机会,以此共享确保全球安全的最佳做法。尽管亚投行很快就建立了规范和惯例,但美国国会中的许多人仍不愿参与有关美国是否加入亚投行的讨论。然而,特朗普政府尚未明确表达对亚投行的看法。在特朗普竞选期间担任其顾问的詹姆斯·伍尔西在大选后不久表示,前奥巴马政府对该行的抵制是一个“战略错误”,这暗示着华盛顿可能会改变策略。2017年4月,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会见了特朗普政府的官员,讨论了美国公司参与亚投行项目的竞标过程(尽管美国不是该行成员国,但美国公司有资格竞标亚投行项目)。这次会面是在最近签署的一份旨在加强世界银行和亚投行之间“合作与知识共享”的谅解备忘录之后进行的。两家银行之间的联合融资项目已经开始进行。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以及美国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为推进全球发展项目的投资标准和最佳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

    10.“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例子,其他发展则表明,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在全球舞台上正变得更具竞争力。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2016年上榜的企业中有100家是中国企业,而在2000年只有9家中国企业上榜。然而,收入和资产不再是衡量公司竞争力的唯一指标,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改变它们对商业战略的看法,尤其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中国日益意识到环境恶化和社会保障缺乏这些问题,因此正开始向中国企业施压,要求它们调整企业社会责任政策。

    11.由于中国开始支持全球化,而美国转向国内,在贸易问题上采取保护主义立场,全球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变。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全球化是一个“无法逃避的汪洋大海”。随着特朗普政府逐渐接受外交政策和全球经济的现实,这一说法被证明是正确的。很明显,全球化的“潮汐力”正在重塑全球主要参与者之间的角色,特别是相对于中美关系而言。如何定义这些角色尚待确定,需要美国和中国决策者的思考。随着中国采取“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并继续为主要的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提供资金,美国可以敦促中国投资者在海外使用符合社会和环保规定的做法。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必须欣然接受中国与美国关系的回暖,并利用随之而来的巨大机遇,通过积极的商业活动,促进全球投资和发展并改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和实践,以为全球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塔吉克斯坦和非优惠性贷款的风险

    John Hurley[102]

    原文标题:AIIB, Tajikistan, and the Risks of Non-Concessional Lending

    文章框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同世界银行以及欧亚发展银行共同为塔吉克斯坦努列克水电站项目提供贷款;塔吉克斯坦处于“高风险”的债务危机之中;由于塔吉克斯坦的高风险评级,世界银行对努列克水电站建设的融资条件非常优惠;亚投行的高贷款利率将使塔吉克斯坦难以赚取足够的收入来偿还贷款;如果塔吉克斯坦因偿还债务而削减开支,那么亚投行一定非常担忧;国际上的优惠贷款人应该考虑当“信用事件”发生时,亚投行也应该承担一定的损失。

    观点摘要:

    1.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理事会年会的结果是董事会批准了三项新的财务方案。虽然第一批亚投行股权投资的批准获得了各国关注,但对笔者来说,最有趣的项目是亚投行同世界银行以及欧亚发展银行共同资助的向塔吉克斯坦提供的一笔贷款,用于紧急改造努列克水电站。这是亚投行在一年内向塔吉克斯坦提供的第二笔贷款,这令人质疑亚投行贷款给贫穷国家的“苛刻条件”。在渴望满足亚洲国家投资需求的同时,如果亚投行继续向贫穷国家提供非优惠性贷款,那么亚投行是否会因此受损?或者,如果一个国家无法偿还所有欠款,那么它是否会不顾本国需求而将亚投行视为优先债权人并优先偿付亚投行贷款?

    2.塔吉克斯坦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约为1200美元。而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以及对塔吉克斯坦最近的债务可持续性分析表明,塔吉克斯坦处于“高风险”的债务危机之中,因此其获得借贷是困难的。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四条磋商报告尚未公布,但201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审查任务结束时发布的新闻稿似乎证实了对塔吉克斯坦债务可持续性分析的结果。最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稿中提及“关键改革领域将需要采取具体步骤”,“制定中期财政战略以确保债务可持续性,评估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宏观经济影响(增长、出口和债务可持续性)以及银行改革”。随着塔吉克斯坦政府国内贷款增加,预算赤字持续增长,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额负债,情况更加令人不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闻稿赞赏塔吉克斯坦当局旨在降低赤字的2017年财政预算,但由于未能平衡其2016年的预算,这种努力的可信度将受到损害。由于石油价格低廉,俄罗斯经济疲软也阻碍了塔吉克斯坦实现其降低赤字的预算。

    3.由于塔吉克斯坦的高风险评级,世界银行对努列克水电站建设的融资条件非常优惠。世界银行对努列克水电站的一揽子融资计划包括两笔独立的国际开发协会贷款,总额超过1.69亿美元。另外,国际开发协会赠款约为5660万美元。相比之下,亚投行将为建设努列克水电站提供6000万美元的贷款,并收取高于伦敦同业拆借利率1.4%的贷款利差。虽然世界银行的非优惠性贷款政策试图限制对塔吉克斯坦这样的高风险国家以“严苛条件”贷款,但是根据具体情况也有例外。

    4.从严格的财务角度来看,非优惠性贷款可能是完美的,因为努列克水电站项目增加了现金流动。事实上,虽然塔吉克斯坦国有能源公司目前收取的电费低于成本,但努列克水电站项目得以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政府承诺收取关税以收回成本、偿还债务,并为经营和维护水电站设施提供必要的资金。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其中一个问题是,亚投行的高贷款利率将使塔吉克斯坦难以赚取足够的收入来偿还贷款。鉴于塔吉克斯坦目前的加权平均关税预计比收回成本所需的水平低55%,为实现政府承诺而上调关税利率的措施将难以实施。一些研究表明,塔吉克斯坦要想继续履行这种承诺是比较困难的,这些研究包括最近世界银行对各银行在全球电力行业的广泛干预措施的评估,这项评估指出“实现财政稳定和成本回收的政治承诺往往是脆弱的”。如果亚投行与国际开发协会的利率相同,那么塔吉克斯坦将更容易偿还所有债务,但亚投行的财务状况并不允许其提供优惠性贷款。

    5.另一个问题是,亚投行并不急于敦促塔吉克斯坦兑现上调关税利率的承诺。最终将是塔吉克斯坦财政部,而不是电力公司,需要提供资金来偿还亚投行和其他债权人的贷款。即使塔吉克斯坦财政部发现自己债务缠身,也无法偿还所有债务,那么亚投行(像其他多边贷款机构)也可能会以优先债权人身份要求全额偿付,即使这需要塔吉克斯坦政府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这可能会对亚投行造成不良影响。鉴于像塔吉克斯坦这样的国家的国内需求,削减基本财政支出以偿还债务无疑将加剧国家贫困程度。因此,如果塔吉克斯坦因偿还债务而削减开支,那么亚投行一定非常担忧。

    6.从更广泛层面上来看,第三个问题是亚投行“免费”加入国际金融结构,因为它不提供优惠性贷款。在对低收入国家进行低水平贷款时,这一点不太可能令人担忧。但是,如果亚投行在贫穷国家的贷款方案数量飙升,那么国际上的优惠贷款人可能就会产生抱怨,特别是当“信用事件”发生时,亚投行就可以凭借其优先债权人身份要求全额偿付。也许优惠贷款人应该让亚投行对它们进行补偿,以减少个人交易的财务风险,并开始考虑当“信用事件”发生时,亚投行也应该承担一定的损失。

    中俄关系:评估共同点和战略断层线

    J.Stapleton Roy[103]

    原文标题:Russia-China relations: Assessing Common Ground and Strategic Fault Lines

    文章框架:美国在评估中国和俄罗斯关系的变化方面以及中俄关系变化对美国利益的影响方面有着长期经验;俄罗斯领导人以及中国领导人,都表现出挑战美国利益的意愿;在过去20年里,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已经转变为持久的战略关系,中国将其描述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在过去20多年里实现了持续性融合;在当前政府的管理下,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将对中俄两国的关系产生有限影响;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俄罗斯对失去在中亚的主导地位深感不满,而中国正在迅速通过经济举措和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项目填补这一真空;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数百亿美元的支持,这些资金可以通过北京的政策性银行和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获得;在基础设施发展领域,就连美国也赞同,中亚地区有着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应该加以解决;“一带一路”倡议的隐含意义在于地缘政治上的影响;美国很难在中亚地区采取一种连贯和紧密的政策方针;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面临中国和俄罗斯的挑战。

    观点摘要:

    1.美国在评估中国和俄罗斯关系的变化方面以及中俄关系变化对美国利益的影响方面有着长期经验。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华盛顿开始对最初强大、后来脆弱的中苏联盟进行监控,以应对威胁并寻求机会。尼克松总统在中苏军事局势紧张的情况下对中国采取了开放政策。这为分析美国、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新框架。这个所谓的大国三角关系成为美国在与北京和莫斯科关系中保持有利地位的一个重点。

    2.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威胁的终结,监测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变化的必要性减弱,但在世纪之交,中俄关系又再次加强。由于当时的中国和俄罗斯都比现在更弱,而且似乎不愿挑战美国,因此中俄之间的合作似乎对美国的利益没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然而,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都变得更加强大。因此,中国领导人和俄罗斯领导人,都表现出挑战美国利益的意愿。共同的利益、反对美国的压制以及西方国家的衰落促使中俄关系向前发展,严重影响了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的利益。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支持的国际秩序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它们分别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共同努力遏制美国的权力和影响力,并破坏美国与其欧洲、中东和亚洲盟友和伙伴的关系。这些共同努力体现在多边论坛上采取的外交、安全、经济措施,以及与朝鲜、伊朗和叙利亚等美国对手的双边关系。面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抱怨,即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支持的区域秩序和全球规范构成挑战,莫斯科和北京相互支持。虽然不是正式联盟,但中俄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10年前的共识。

    3.在过去20年里,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已经转变为持久的战略关系,中国将其描述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认识到中俄关系的局限性,并不希望将其转变为正式联盟。尽管如此,中国仍有强烈的动机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包括经济、军事和外交合作。主要的驱动因素包括美国全球霸权的危险性、美国对西方式民主的推广,以及美国破坏战略稳定或威胁中国在亚洲安全利益的企图。中国还从与俄罗斯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及能源合作中受益。这些动机涵盖了中国人对全球安全、外交和经济事务的看法、兴趣及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维持这种关系的动力将保持强劲,而中国为维持这种关系所付出的成本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4.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在过去20多年里实现了持续性融合。这与它们在冷战时期经常动荡不安,有时极不稳定的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俄两国关系正常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双方利益的战略性调整。2001年,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目前,两国关系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人发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首次海外出访地就选择了俄罗斯,这表明俄罗斯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展示了中俄两国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此外,在2016年12月的一份声明中,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称赞了习近平主席和普京之间频繁的会晤,并强调了这对中国安全利益的重要性。

    5.此外,在当前政府的管理下,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将对中俄两国关系产生有限影响。相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领导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北京和莫斯科的关系实际上可能会更加紧密。正如傅莹最近所写的那样,中俄关系已经成为一种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之间的外交、经济和安全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存在局限性,中美关系的摩擦将加速这一趋势。中国政策制定者清楚地了解中俄关系的局限性。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历史轨迹和权力现实会削弱莫斯科与中国的关系。傅莹称,北京和莫斯科关系紧密,但不是盟友。此外,中国并不希望将其与俄罗斯的关系转变成正式联盟。

    6.尽管如此,两国将继续相信,它们有充分的理由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因此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将无法成功推行一项旨在改善其与俄罗斯关系的战略,以破坏中俄关系,更不用说与莫斯科加强关系,作为对抗北京的战略筹码。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中亚曾经是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该地区一直没有向中国开放。中亚地区现在已经恢复了其作为大国竞争战场的传统角色,并成为欧洲、中东、南亚和东亚之间互动的一个“十字路口”。

    7.俄罗斯对失去在中亚的主导地位深感不满,而中国正在迅速通过经济举措和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项目填补这一真空。这使中亚成为平衡中俄关系中合作与竞争的试验场。为了得到充分的信息,美国需要参与进来。俄罗斯在整个中亚地区部署了小规模的部队,一直努力将区域国家纳入其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迄今为止,俄罗斯在将这些国家纳入欧亚经济联盟方面取得了有限的成果。俄罗斯的努力受到了其经济发展低迷的抑制,由于能源价格低廉,西方对俄制裁以及新独立的中亚国家与前统治者的密切联系,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进一步遭到削弱。

    8.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于1996年与俄罗斯推出的,当时名为“上海五国”机制(其他成员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这三个中亚国家都与中国接壤)。“上海五国”机制通过引进其他中亚国家(除了土库曼斯坦),扩展为上海合作组织,并最终成为协调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活动的主要工具。有关安全、军事、国防、外交、经济、文化、银行业和其他成员国的定期会议在上海合作组织的主持下举行。然而,2017年6月,巴基斯坦和印度作为正式成员国加入,削弱了中国和俄罗斯在该组织中的主导地位。

    9.与此同时,中国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了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这一倡议的目的是大规模扩大中国与这些“西部地区”的联系。该项目由两部分组成: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大改善了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延伸到印度洋、中东和东非,旨在实现港口升级并建设支持更高水平海运贸易的港口设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面临着巨大障碍。如果这些项目得以落实,中亚将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过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联系在一起,再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这将大大提升中国对亚洲西部地区乃至欧洲的陆上及海上准入。与早些时候的提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数百亿美元的支持,这些资金可以通过北京的政策性银行和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获得。尽管美国对亚投行持反对意见,但几乎所有主要的亚洲(除了日本)和欧洲国家,都加入了这个由中国主导的银行。最初,美国对相关事态发展的反应是错误的。这或许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都必须经过仔细的审查。

    10.在基础设施发展领域,就连美国也赞同,中亚地区有着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应该加以解决。例如,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钦奈的一次演讲中呼吁建立一条贯穿中亚的新丝绸之路,构建一个国际化的经济和交通网络。希拉里的提议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提议类似,不同的是,习近平主席的提议得到了比美国更多的资源支持。

    11.“一带一路”倡议的隐含意义在于地缘政治上的影响,该倡议将中国与中亚、南亚和中东地区通过陆上和海上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中国在这一举措上取得重大进展,其战略意义将是巨大的。然而,北京方面并没有直接在公开讲话中谈到该倡议的这一方面。毫不奇怪,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内隐意义方面,各国拥有不同的观点和利益。美国希望减少中亚对俄罗斯的依赖,将该地区与欧洲的民主市场经济联系得更紧密,并在这一地区推进民主和对人权的尊重。美国还认为,南亚和中亚之间贸易与交通联系的加强将有助于稳定阿富汗局势,同时,美国意识到欧亚大陆作为对美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提供后勤支持的替代路线的重要性。俄罗斯希望继续维持其在中亚地区的主要影响力,尤其是在安全领域。中国在中亚地区已经发挥了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作用,并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感兴趣。总体来说,中国尊重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安全关切,并将重点放在贸易和能源上。中俄在近几十年里一直是友好合作的关系,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开展了良好的合作。然而,除了在中亚寻求经济利益外,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5月提议在亚洲建立一个新的安全合作机制,这表明北京方面也希望与该地区展开安全合作,中国的这一提议不仅仅是为了阻止恐怖分子渗透到新疆地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进一步表明北京已成为全球大国。一个新的“大博弈”的所有元素都存在于中亚,尽管参与者的阵容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是该地区的一个参与者。中亚国家欢迎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这有助于维护中亚国家刚刚获得的独立,以防止俄罗斯和中国等更强大的邻国未来对这一地区的侵犯。然而,它们清楚地知道,在该地区拥有永久利益的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以及那些在短期内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如美国)只要不愿意支付继续参与的成本,就会立即撤出。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中亚不存在重要的利益。

    12.然而,美国很难在中亚地区采取一种连贯和紧密的政策方针,特别是当它必须应对诸如中国等主要外部大国的倡议时。尽管如此,华盛顿和北京都表示,它们支持通过加强相关领域的合作,以抵御一种危险的冷战形式的对抗。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需求超出了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所能满足的范畴,亚投行可以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如果美国不准备加入亚投行,它至少应该与该银行合作。美国不应夸大它在中亚的重要性。俄罗斯和中国在该地区有着更大、更持久的利益。如果美国能与这两个国家合作,那么美国将更有效地增强其地区影响力。对该地区的建设性参与将能够增强美国对地缘政治力量的了解,这会导致更明智的政策选择。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东的利益有着很大差异。作为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并不依赖于该地区丰富的能源。在苏联时期,除了莫斯科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手段外,意识形态也开始发挥作用。苏联重视削弱中东地区与西方国家的联系,特别是与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关系。1955年的《巴格达条约》和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干预帮助莫斯科加强了与叙利亚的关系。1971年,苏联与叙利亚政府达成协议,在塔尔图斯建立海军基地。自苏联解体以来,莫斯科一直在担心激进的伊斯兰组织带来的恐怖主义威胁,并保持其对伊朗等国家的影响力。俄罗斯在伊朗拥有传统利益。相比之下,对中国来说,获得能源准入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利益。它在该地区的存在以扩大经济和贸易联系为中心,现在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得到加强。

    13.关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如果美国要转变其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在该地区发挥建设性影响而非破坏性影响,那么它将面临一些困难。此外,俄罗斯对叙利亚内战的军事干预,以及中国塑造其作为一个支持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国家形象的成功,说明了俄罗斯和中国在这一地区对美国利益构成挑战。与此同时,伊朗核问题协议表明,在有限的地区,美国可以与莫斯科和北京在中东地区找到共同利益。

    全球经济的新规则制定者

    Michael Spence[104]

    原文标题:The Global Economy's New Rule-Maker

    文章框架:服务业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结构转变,使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近年来,中国已将其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不发达国家;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在公路、港口和铁路运输方面的大规模投资来整合欧亚大陆,之后又在2015年筹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观点摘要:

    1.汇丰银行(大中国区)的首席执行官黄碧娟最近在《南华早报》发表的一篇评论表明,中国为数4亿人的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将很快占据中国国内消费的一半以上。黄碧娟指出,这一代消费者主要通过创新的、一体化的移动平台进行网上交易,这表明中国已经“跳出了前网络时代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完全跳过了个人电脑”。当然,中国中产阶层的日益壮大已不再是新闻,但面向数字化的年轻消费者在多大程度上正在推动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毕竟,服务业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结构转变,使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2.不久前,许多专家怀疑中国能够从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基础设施投资为导向和以重工业为支撑的经济转向由内需支撑的服务型经济。但是,即使中国的经济转型还远未完成,其取得的进步已令人印象深刻。近年来,中国已将其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不发达国家。并且,在其他部门,中国已经转向更加数字化、资本密集型的生产形式,使劳动力成本劣势变得微不足道。这些趋势意味着,中国的供给侧发展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小。由于这些变化的出现,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迅速上升。中国的国内市场发展迅速,可能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且,中国能够控制市场准入,它可以在亚洲和其他地区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实际上,中国并不需要限制其自身市场的准入来维持增长。这表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正类似于战后时期的美国,当时美国和欧洲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大国。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欧洲和美国在全球产出中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一半(接近70%),而且除了石油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它们并不严重依赖于其他地方的市场。

    3.中国表现出了与战后时期美欧发展方向相同的所有迹象。中国很可能不会采取狭隘的获得本国利益的方式,因为这样会削弱其全球地位和影响力。中国已经表明,它希望在发展中国家,当然是在亚洲,至少在经济领域发挥支持性合作伙伴的作用。中国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将取决于它在两个关键政策领域的作用。首先是投资,中国通过引入多种多边和双边倡议采取积极行动。例如,除了在非洲国家大量投资之外,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在公路、港口和铁路运输方面的大规模投资来整合欧亚大陆,之后中国又在2015年筹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其次,中国如何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管理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将对中国所有的外部经济伙伴,而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国内市场是其力量的来源,这意味着中国在近期做出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未来几十年的全球地位。可以肯定的是,与中国在海外的经济雄心相比,中国目前在国内市场准入方面的立场不够明确。但中国最有可能制定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加拿大智库观点摘要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Stefan Jungcurt[105]

    原文标题:AIIB to Step up Support for Renewable Energy,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文章框架:2017年6月1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第二届理事会年会讨论了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的若干问题;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致辞中强调,亚投行在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亚投行正在就其“亚洲可持续能源战略”进行磋商。

    观点摘要:

    1.2017年6月1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二届理事会年会讨论了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的若干问题。于2016年开始运营的亚投行,是一家多边开发银行,重点支持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其进行融资。亚投行理事会第二届年会于2017年6月16日至18日在韩国济州岛举行。在年会期间定期举行的多场双边会谈上,与会者参加了一系列关于专用性投资所面临挑战的研讨会,并就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亚洲可持续能源、亚洲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推广以及促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讨论。

    2.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致辞中强调,亚投行在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如果各国都担忧煤炭项目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声誉影响,那么在亚投行理事会年会上将不会考虑关于煤炭项目的提议;他还强调,亚投行将实施严格的保障措施,以确保其通过融资加快贫困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包容性发展。

    3.亚投行正在就其“亚洲可持续能源战略”进行磋商,该战略根据《巴黎协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倡议的原则为亚投行未来在能源领域的参与提供框架。在此次理事会年会上,银行理事会已批准3个新意向成员加入,分别为阿根廷、马达加斯加和汤加。至此,亚投行成员总数增至80个,“朋友圈”再次扩容。迄今为止,亚投行批准贷款达到17.3亿美元,支持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塔吉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阿塞拜疆等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涉及能源、交通、民生等多个领域。亚投行致力于为以下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进行融资,这些领域包括能源和电力、交通和通信、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发展、供水和卫生、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及物流。

    澳大利亚智库观点摘要

    中国想要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得到什么?

    Jeffrey Wilson[106]

    原文标题:What Does China Want from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文章框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成立是亚洲区域主义里程碑式的发展;亚投行的成立也一度引起争议,这些争议给亚投行的国际合法性蒙上阴影;在关于亚投行的具体形式的谈判中,中国已经做出一系列妥协,使中国的治理方式更好地与其他合作伙伴的目标保持一致;中国做出的第一个妥协是关于亚投行的治理模式;第二个妥协涉及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特别是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关系;亚投行借鉴了国际上的最佳融资实践,并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

    观点摘要:

    1.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是亚洲区域主义里程碑式的发展。亚投行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提供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缩小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差距,包括落后的运输、能源体系和通信设施。亚投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目前约有70多个成员国,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亚投行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外交的新阶段。亚投行是中国首次发起并领导商议成立的国际金融组织,亚投行的总部也设在中国。亚投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已经完成了从制度追随者到制度建设者的成熟蜕变。

    2.亚投行的成立也一度引起争议。评论家称,亚投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提供基础设施融资,它还是推进中国政府经济和战略议程的一种战略工具。这些经济和战略议程包括试图在亚洲发挥地缘政治影响力,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发展。还有一些人担心亚投行会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进行竞争。这些争议给亚投行的国际合法性蒙上阴影。由于担心亚投行的治理模式不恰当,美国和日本都拒绝加入亚投行。随着2017年亚投行开始增加贷款活动,在这些争议之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重大问题:中国想要从亚投行中得到什么?

    3.中国需要平衡两个需求来建立这个新机构。一方面,作为亚投行的领导者和主要融资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期望该机构能够帮助实现中国的国家目标。另一方面,实现亚投行的合法性和保持“亚洲”集体意识意味着中国需要向其他国家的优先事项妥协。随着亚投行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对如何平衡这两个需求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在关于亚投行的具体形式的谈判中,中国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妥协,使中国的治理方式更好地与其他合作伙伴的目标保持一致。这样做的结果是亚投行的融资规范和操作大致符合国际现行发展融资规范与操作。

    4.中国做出的第一个妥协是关于亚投行的治理模式。起初,中国希望亚投行是一家受中国控制的银行。相较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管理层对其成员具有更大的管理权限。亚投行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即把社会和环境问题纳入贷款评估体系)存在缺陷。中国打算认购超过50%的亚投行股本,这将使中国拥有一票否决权。

    5.许多有意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对这种模式感到不满。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包括澳大利亚、德国、韩国和英国(于2015年3月加入亚投行)。这些国家政府关心的是亚投行的透明度、问责制和商业性质,并要求中国确保亚投行符合现行国际发展融资最佳标准。通过2015年4月和5月的一系列谈判,中国政府同意采取新的治理模式,消除了许多此类担忧,以下是谈判达成的结果:在银行治理模式方面,亚投行将采取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类似的三层管理结构,即理事会、董事会与管理层;在商业性质方面,亚投行所有贷款均按照指定的商业标准进行评估,并按市场利率发行;在符合国际发展融资最佳标准方面,亚投行将提升贷款透明度,制定环境与社会保障政策,以确保贷款项目的良好治理;在投票方面,中国放弃正式的一票否决权,并将其持股比例降至29%。

    6.第二个妥协涉及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特别是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关系。这两个银行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面都有悠久的历史。鉴于亚洲可投资的管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度受限,因此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对于亚投行可能会争取少数投资机会存在担忧。由于各个银行都尽力承担社会责任并以环境可持续的方式来实施项目,所以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竞争可能加剧。亚投行管理层敏感地认识到这些担忧,所以非常小心地将亚投行定位为一个与各多边开发银行共同合作的参与者。2016年,亚投行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进行了签署谅解备忘录的磋商。这些努力使银行能够采取联合方式进行基础设施融资,在项目设计、评估和实施过程中共享资源。亚投行的融资工作一直都按照这种合作方式进行。在亚投行运营的前18个月中,其已经为亚洲12个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约20亿美元的贷款。其中9个项目与世界银行或亚洲开发银行共同融资。这意味着亚投行已经基本将现有多边开发银行视作初级融资合作伙伴。通过从全球同行那里获得开发融资最佳实践的经验,亚投行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7.由于在这些治理层面的妥协,亚投行对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威胁远远低于其批评者所指称的程度。现在,亚投行是一个具有广泛成员的全球化多边机构。亚投行借鉴了国际上的最佳融资实践,并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亚投行的主要影响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专门从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银行,并对区域性基础设施融资进行细微却必要的补充。当然,这只是亚投行发展的早期阶段。亚投行只贷出了其1000亿美元初始资本的一小部分,并将很快开始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独立融资。到目前为止,所有指标都表明中国将为亚洲经济结构建设一个透明合法的银行,鉴于亚洲近期面临的逆境,这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发展趋势。

    印度智库观点摘要

    阿根廷:方兴未艾

    Purvaja Modak[107]

    原文标题:Argentina: in the ascendant

    文章框架:阿根廷在经历了15年的沉寂之后,重新走上了世界舞台;阿根廷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成员资格于2017年6月获得批准;加入亚投行将使阿根廷获得更多资金,并将为阿根廷与亚洲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5月对阿根廷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表示赞赏,并表示将与阿根廷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印度基础设施急需升级,它需要转向世界银行、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进行融资。

    观点摘要:

    1.阿根廷在经历了15年的沉寂之后,重新走上了世界舞台。它的重新回归标志着2016年国际资本市场的成功回归,这是有史以来新兴经济体债券发行量最大的一次。在其国内经济结构改革进程中,许多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集体回升。2017年6月,阿根廷政府发行了期限为100年、总额达27.5亿美元的超长期国债。这批债券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追捧,收到了97亿美元的超额认购,这表明投资者对该国的长期前景有信心。在多边领域上,阿根廷一直忙于自己的定位。除了在2017年担任南方共同市场轮值主席国外,阿根廷还将在2018年担任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并将于2017年12月主办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

    2.阿根廷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员资格于2017年6月获得批准。最具雄心的是,它希望像其邻国智利一样,成为最优秀的发达国家机构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由于前几任基什内尔政府对基础设施与投资不足,阿根廷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了严重损害。2016年,马克里总统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成为重中之重。其中包括一项超过330亿美元投资的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计划,该计划将资金全部用于道路新建,铁路运输网扩展,港口集装箱码头现代化改造,机场建设与大都市客运铁路建设中。

    3.加入亚投行将使阿根廷获得更多资金,并将为阿根廷与亚洲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已经对阿根廷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包括在能源和交通领域投资242.42亿美元,将125亿美元用于两座名为“阿图查4号”和“阿图查5号”的核电站建设,约18亿美元将用于投资科尔多瓦的两条天然气管道。此外,还有11.5亿美元用于建设一个太阳能发电站。

    4.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5月对阿根廷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表示赞赏,并表示将与阿根廷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还签署了价值170亿美元的16项基础设施协议。在阿根廷孤立的几年里,中国企业购买了能源、采矿和基础设施领域的股份,并在该国进行了大量投资。由于阿根廷处于向世界开放的时期,任何想要投资阿根廷基础设施的国家,都必须考虑到中国在这个国家的主导地位。阿根廷将在几年之后将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5.印度基础设施急需升级,它需要向世界银行、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进行融资。印度也正与腐败做斗争,此外,印度正努力与贸易伙伴达成双边和多边协议。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希望到2022年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部门改革,并使农业出口增加两倍。在这方面,阿根廷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也是印度的好伙伴。从阿根廷技术先进的农业部门学习经验,印度可以支持其伙伴的全球探索,并进一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它们必须共同敦促多边金融机构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遵守有关气候变化的准则。如果阿根廷取得成功,那么它将为世界提供一个成功的经济治理新模式。它在国内所做的努力和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将受到全世界的密切关注和鼓励。

    波兰智库观点摘要

    亚洲竞争的不断增加:印度退出中国的丝绸之路项目

    Patryk Kugiel[108]

    原文标题:Growing Rivalry in Asia: India Steps away from China's Silk Road Project

    文章框架:印度缺席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印度抵制此次峰会的决定主要基于双边原因;印度的立场与其他长期存在的问题有关;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对并没有威胁到该倡议的全面实施,但使中印关系和亚洲的联合项目进一步复杂化;该项目仍然存在许多未知数,中国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提高有关规则的透明度。

    观点摘要:

    1.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有一个重要代表团缺席,那就是印度。印度抵制此次峰会的根源在于它与中国的双边合作问题。印度的立场不会阻止中国这一大项目的实施,但这显示出亚洲大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应继续支持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应向各方施加压力,确保基础设施投资达到最高的国际标准。印度没有派代表出席5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印度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是中国在“金砖国家”中重要的邻国和合作伙伴,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和第二大股东,也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创始成员。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于2017年1月在德里举行的“瑞辛纳对话”会议上提出了一些担忧,但其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该倡议的重要支持者。然而,在北京会议召开前几个小时,印度外交部宣布没有派出代表团,并没有给出其做出这一决定的理由。

    2.印度抵制此次峰会的决定主要基于双边原因。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巴经济走廊,该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耗资约460亿美元。这条走廊经过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认为这一领土属于印度,并被巴基斯坦非法占领。由于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恶化,中国没有就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与印度磋商,而且中国对印度的反对意见也没有进行回应,这最终影响了印度的决定。印度外交部在声明中强调:“没有哪个国家能接受一个忽视其领土和主权完整核心利益的计划。”

    3.印度的立场与其他长期存在的问题有关。在3000多公里长的中印边界上,大多数都没有得到官方认可。2016年出现的其他问题使印度的立场变得更加强硬。首先,中国反对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后者实际上承认印度是一个核大国;其次,中国屡次阻挠印度将武装组织“穆罕默德军”头目马苏德·阿兹哈尔列入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名单的申请。

    4.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对并没有威胁到该倡议的全面实施,但使中印关系和亚洲的联合项目进一步复杂化。这可能会削弱两国在“金砖国家”的合作,并可能会对中国在印度的投资提出质疑。印度的强硬立场在短期内可能会对自身造成更大伤害,但从长远来看,印度可以获得更大的地缘政治利益。为了修复紧张关系,中国可能会对其项目进行微调,比如重新命名中巴经济走廊,或邀请印度进行磋商,但中国肯定不会放弃这一战略计划。中印关系紧张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个好消息,巴基斯坦正在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此外,对于美国来说,其可以从“金砖国家”内部问题中获益。

    5.尽管印度在“一带一路”倡议问题上的立场是由双边问题所决定的,但欧盟可以更加关注该倡议。该项目仍然存在许多未知数,中国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提高有关规则的透明度。欧盟成员国必须保证在透明度、经济和环境问题上达到最高标准,并确保公共采购过程的公开。改善亚洲与欧洲的关系符合欧盟的利益。除了“一带一路”倡议,欧盟可能会考虑对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印度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波兰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欢迎,它应该仔细考虑与项目有关的风险,如资金来源的可用性、融资的吸引力、透明度和环境标准。

    阿富汗智库观点摘要

    当代亚洲对南南合作的看法

    Meloney C.Lindberg; Shafiah F.Muhibat; Anthea Mulakala;Jambaldorj Tserendorj; Swarnim Waglé; Denghua Zhang; Taidong Zhou[109]

    原文标题:Contemporary Asian Perspectives on South-South Cooperation

    文章框架:两个新的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多边开发银行即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全球融资平台和援助形式,对布雷顿森林机构主导的国际金融旧秩序发起了挑战;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正式成立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机会;公民社会更加显著地参与有助于提高南南合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从全球贸易规则与国家财政政策到人口转移与气候变化,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同意和贡献,那么全球共同议程就不会得到推进;印度对亚投行表示出积极的支持态度;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亚投行等中国主导的举措,中国对柬埔寨经济和社会转型中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感兴趣。

    观点摘要:

    1.两个新的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多边开发银行即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全球融资平台和援助形式,对布雷顿森林机构主导的国际金融旧秩序发起了挑战。这两家银行不仅为缩小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提供了急需的资源,而且为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制定发展合作新规范和畅想新愿景的机会。伴随着一些全面地缘经济战略(如“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在广泛的地缘空间内联通并发展市场,改变国际发展体系,鼓励发展中大国,特别是促使中国成为发展合作与全球治理的规则制定者。

    2.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正式成立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机会,特别是基础设施发展融资。通过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陆上、海上基础设施网络,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加强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合作。预计“一带一路”倡议将使全球63%的人口受益,并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贡献2.1万亿美元。

    3.西方公民社会一直以来扮演着对外国援助进行监督的角色。近年来,公民社会更加显著地参与有助于提高南南合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面对持续存在的国内需求,韩国、印度和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士要求提升对外援助的合理性。2011年和2014年,中国国务院分别发布了《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指出中国对外援助的透明度有所改善,国内利益相关者和全球援助者的利益有所增加。印度新的信贷额度指导框架回答了批评者对信贷额度透明度和问责制提出的许多问题。新一轮的多边倡议,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都承诺遵守透明和开放的原则。

    4.2008年,正当世界经济衰退之时,二十国集团峰会召开,此次峰会是重塑全球治理的重大一步。负责制定全球规范并管理全球发展的机构,特别是联合国、布雷顿森林机构和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开始给予新的发展中国家参与者更多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家主导的机构,如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为自己赢得了合法性地位和发展资金。从全球贸易规则与国家财政政策到人口转移与气候变化,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同意和贡献,那么全球共同议程就不会得到推进。亚洲南南合作者也加强了对南南合作计划的监测和评估,特别是面临合作伙伴国要求更好更快完成货物交付的压力时。

    5.最近,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表示,新德里更喜欢单边决策(暗指相较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多边决策),尤其是对于构建物理基础设施连接方面的协商,并且当机会出现时,印度会“积极响应”,正如印度对亚投行表示出积极的支持态度那样。不过,苏杰生进一步认为,如果亚洲缺少一个已经商定的安全架构,那么任何可能引起不必要竞争的行动都必须被遏制。印度和国外的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最近承诺投资伊朗恰赫巴尔港旨在抗衡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的建设。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活动也影响到印度在非洲的发展项目。

    6.在未来几年内,由于中国和印度分别在亚洲和非洲的活动将会持续下去,印度可能会继续表达类似观点。中国和印度可能会在一些挑战现有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项目上合作,如亚投行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体而言,尽管双方官方否认,但是新德里和北京对基本的权力平衡问题十分关切。

    7.中国已经成为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2015年,中柬双边贸易额达到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中国对柬埔寨的累计投资达到120亿美元。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亚投行等中国主导的举措,中国对柬埔寨经济和社会转型中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感兴趣。所以,近期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增长也是意料之中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