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王灵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

    [2]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

    [3]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

    [4]《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9月6日。

    [5]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

    [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而客观地审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历史与现实两个纬度,针对当前中国发展的历史定位,明确提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7]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大保障。

    [8]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会见外国人士时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并作为一种全球价值观包含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9]Philippe Le Corre,巴黎索邦大学国际法专业学士、政治学硕士,拥有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颁发的东方语言文化证书,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与欧洲中心的访问学者。加入布鲁金斯学会之前,曾任法国国际和战略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2007~2013年,曾作为阳狮集团合伙人领导顾问团队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提供国际交流事宜的相关咨询。研究方向为亚欧政治和经济关系、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法国事务。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1日。

    [10]Jonathan Hillman,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重新连接亚洲”项目的负责人。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6月1日。

    [11]Adam Segal,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新兴技术和国家安全问题专家。来源:胡佛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6月2日。

    [12]Waheguru Pal Singh Sidhu,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纽约大学国际合作中心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研究主要集中在不断发展的宏伟战略,印度等新兴大国在全球秩序中的作用,应对核武器的挑战和安全,以及脆弱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5日。

    [13]Tsubasa Suruga,《日本经济新闻》特约撰稿人。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6月5日。

    [14]Jennifer Staats,南方大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硕士、哈佛大学博士。现任美国和平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专注于研究中国在亚洲、非洲、中东的和平与冲突方面所起的作用。曾任职于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在国防部(2009~2016年)专注于研究与亚洲安全有关的政策问题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在战略办公室,协调国防部就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执行工作,制定了该部的长期战略,并评估了未来的安全趋势,特别关注亚洲。最近,她担任网络安全和国家网络合作伙伴项目主任,并与白宫、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和私人公司紧密合作,制定创新的政策解决方案,以改善国家的网络安全。来源:美国和平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6月6日。

    [15]Vladislav Inozemtsev,莫斯科高等经济学院教授,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非常驻研究员。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6日。

    [16]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6日。

    [17]Yanzhong Huang,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负责全球卫生治理圆桌会议。薛顿贺尔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全球健康研究教授。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7日。

    [18]C.Raja Mohan,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学士、安得拉大学硕士。目前担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南亚项目研究员,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印度快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客座教授和研究员,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的成员。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安全、国防以及亚洲战略问题。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8日。

    [19]Qiyang Niu,2017年5月在耶鲁大学获得欧洲与俄罗斯研究专业硕士学位。曾是东西方研究所、联合国发展规划署欧洲和独联体局的实习生。来源:外交政策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6月9日。

    [20]Doug Bandow,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特别助理。来源:卡托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6月12日。

    [21]Lily Hindy,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SIPA)国际事务硕士学位和史密斯学院的学士学位。世纪基金会的外交政策助理,专注于中东事务,就职于美联社。撰写的文章发表于美联社、《赫芬顿邮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精通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阿拉伯语。来源:世纪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13日。

    [22]Doug Tsuruoka,《亚洲时报》责任编辑,曾在《远东经济评论》《新闻周刊》等主要媒体工作,负责报道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亚洲其他地区事务。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14日。

    [23]Liu Zhen,任职于《南华早报》。来源:东西方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6月16日。

    [24]Shannon Hayden,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东南亚计划副主任。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6月16日。

    [25]Alasdair Macleod,美国金汇投资集团首席研究主管。来源:米塞斯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6月19日。

    [26]Joshua P.Meltzer,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与发展计划高级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兼职教授,负责教授国际贸易法,《政治与法律杂志》评论员。其在布鲁金斯学会致力于国际贸易法和政策问题研究,重点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大型自由贸易协定,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重点领域包括数字贸易,参与领导数字经济与贸易项目。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19日。

    [27]Jakob Hanke,曾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经济学和哲学,在学习期间,他担任国际广播电台德国之声的制作人,现任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政治”(Politico.com)的记者;在加入该新闻网站之前,在德国施普林格新闻学院为《世界报》和《图片报》工作;精通西班牙语、德语、法语和英语。Maïa de La Baume,拥有索邦大学历史与国际事务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布鲁塞尔报道欧洲议会的记者;在加入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政治”之前,在巴黎的《纽约时报》工作了9年,主要撰写有关法国政治和社会新闻方面的故事;兴趣领域包括社会趋势、与人权有关的问题以及国际政治。来源:大西洋委员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21日。

    [28]Jeremy Maxie,Strategika集团亚太地区副总裁。Grant Newsham,美国海军退役军官,日本战略研究论坛研究员。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6月26日。

    [29]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27日。

    [30]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6月28日。

    [31]Aparna Pande,德里大学圣史蒂芬斯学院历史学硕士,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哲学硕士,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哈德逊研究所关于印度和南亚未来倡议的研究员和负责人。主要兴趣领域是南亚,特别关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为美国《标准周刊》《赫芬顿邮报》《印度时报》《展望印度》等媒体撰写文章。著有《巴基斯坦外交政策解释:摆脱印度》。来源:哈德逊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7月5日。

    [32]Daniel Bob,美国笹川和平基金会项目主任,高级研究员。Tomohiko Taniguchi,美国笹川和平基金会非常驻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系统设计与管理研究生院教授,安倍晋三内阁特别顾问。来源:美国笹川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7月6日。

    [33]Peter Wood,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硕士,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政治学学士。詹姆斯敦基金会的编辑。曾在美国企业研究所工作,是一名重点研究中国语言的研究员,精通汉语。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7月7日。

    [34]Ariel Cohen,大西洋理事会迪努-帕特里丘欧亚中心和全球能源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来源:大西洋委员会(美国智库),2017年7月11日。

    [35]来源:卡内基国际事务伦理委员会(美国智库),2017年7月13日。

    [36]Jan Gaspers,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欧洲对华政策专项负责人。来源: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7月14日。

    [37]来源:美国和平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7月14日。

    [38]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7月17日。

    [39]Peter Rutland,维思里安大学政治系教授,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访问学者。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7月18日。

    [40]Alicia J.Campi,获得了蒙古研究的博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作为蒙古国外交官参与双边关系初步谈判。在蒙古国拥有一家咨询公司,并且广泛撰写和谈论蒙古问题。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7月19日。

    [41]Tony Padilla,美国交通部国际事务高级顾问。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7月19日。

    [42]Jared Ward,阿克伦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和副讲师。研究重点是中国与加勒比地区在冷战时期的对外关系。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7月21日。

    [43]Yauheni Preiherman,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候选人。白俄罗斯外交政策和安全分析师,明斯克对话“Track-Ⅱ”外交倡议负责人,明斯克社会自由讨论和分析俱乐部政策主任。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7月24日。

    [44]来源: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所(加拿大智库),2017年6月1日。

    [45]J.Berkshire Miller,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驻东京国际事务研究员,美国东西方研究所驻东亚高级研究员,日本亚洲论坛高级研究员。来源:加拿大亚太地区基金会(加拿大智库),2017年6月29日。

    [46]François Godement,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主修历史,哈佛大学研究生。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中国-亚洲计划负责人,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法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外聘顾问,法国国家东方语言与文明研究所教授,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创立了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1995年,与其他人共同创立了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并共同担任主席直到2008年。来源: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英国智库),2017年6月1日。

    [47]来源: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智库),2017年6月3日。

    [48]Ng Eng Hen,新加坡国防部部长。来源: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智库),2017年6月4日。

    [49]Michal Makocki,拥有经济学、国际关系学、欧洲研究与心理学四个硕士学位,现任欧盟研究员。曾在欧盟委员会贸易局贸易战略部担任政策分析师。在此之前,曾在欧盟驻华代表处担任贸易事务负责人。在加入欧盟之前,曾在波兰外交部担任经济事务领事。来源: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英国智库),2017年7月6日。

    [50]Rebecca Nadin,拥有超过14年的管理和咨询经验(中国和亚洲),擅长设计与管理关于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倡议;从事气候风险、脆弱性分析和政策制定方面的工作;重点分析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来源:海外发展研究所(英国智库),2017年7月18日。

    [51]Zahid Hussain,世界银行驻达卡资深经济师。来源: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法国智库),2017年6月29日。

    [52]Alicia Garcia Herrero,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布鲁盖尔研究所高级非常驻研究员,法国外贸银行亚太首席分析师,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欧国际商学院访问学者。来源:布鲁盖尔研究所(比利时智库),2017年6月2日。

    [53]Suman Bery,荷兰皇家壳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布鲁盖尔研究所非常驻研究员,万事达中心高级研究员。来源:布鲁盖尔研究所(比利时智库),2017年7月5日。

    [54]Dmitri Trenin,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外交政策和安全项目的负责人。于1993年从俄罗斯军队退伍,1993~1997年在莫斯科的欧洲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来源: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俄罗斯智库),2017年7月3日。

    [55]Alexander Vorobyov,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研究员。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7年7月11日。

    [56]Nora Topor Kalinskij,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学士。任剑桥地缘政治论坛自由分析师和助理研究员。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7年7月27日。

    [57]Nadège Rolland,2007年6月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贾拉特南国际研究院战略研究科学硕士学位。现任国家亚洲研究局(NBR)政治和安全事务高级研究员,负责主管引进欧洲感兴趣的新项目,包括“新三边主义”领域的项目。在加入国家亚洲研究局之前,担任法国国防部高级顾问,负责分析区域外交、军事和国内政治事态发展。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7年6月7日。

    [58]Craig Sugden,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首席公私伙伴关系专家,在澳洲和亚太地区有30年经济学家工作经历。在澳洲,其主要工作是促进基础设施管理的现代化和大型项目的交付,尤其关注私营领域在这些项目中的参与。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7年6月13日。

    [59]David Kelly,齐纳百思(总部位于北京的研究和咨询公司)的研究主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7年7月6日。

    [60]Mooris Tjioe,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经济与商业研究助理。来源: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新加坡智库),2017年6月15日。

    [61]Rajeev Ranjan Chaturvedy,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员。来源:南亚研究所(新加坡智库),2017年6月29日。

    [62]Vannarith Chheang,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访问学者。来源:东南亚研究所(新加坡智库),2017年7月6日。

    [63]Amrita Jash,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东亚研究中心博士,IndraStra Global杂志总编辑。来源: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智库),2017年7月24日。

    [64]来源: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院(新加坡智库),2017年7月28日。

    [65]Peter Hefele,亚太地区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区域项目主管。来源: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德国智库),2017年7月10日。

    [66]Maaike Okano-Heijmans,荷兰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欧洲委员会和欧洲对外行动处亚太研究与咨询网络科学协调员。来源: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荷兰智库),2017年6月6日。

    [67]Frans-Paul van der Putten,莱登大学历史学硕士,莱登大学博士。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地缘政治风险联合协调员,为私营部门提供地缘政治分析,并任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新丝绸之路论坛主编,曾任职于奈尔洛德商业大学。来源: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荷兰智库),2018年7月6日。

    [68]Simon O.Connell,美慈组织的执行理事。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7年6月21日。

    [69]Anna Bruce-Lockhart,世界经济论坛的编辑。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7年6月26日。

    [70]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7年6月27日。

    [71]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7年6月28日。

    [72]Christina Lin,加利福尼亚大学全球和平与冲突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霍普金斯大学跨大西洋中心研究员,曾任美国国防部对华政策主任。来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安全研究中心(瑞士智库),2017年7月17日。

    [73]Mario Esteban,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院高级分析员,马德里自治大学讲师。来源:皇家国际和战略问题研究所(西班牙智库),2017年6月5日。

    [74]Neha Sinha,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助理研究员。来源: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6月5日。

    [75]Hari Bansh Jha,观察研究基金会客座研究员,前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经济学教授。感兴趣的领域包括:尼泊尔-中国-印度战略事务、边界问题、冲突与和平、国际移民、童工、人口贩卖等。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6月6日。

    [76]Samir Saran,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会长,领导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外联和业务开发活动,策划“瑞辛纳对话”,这是印度一年一度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交流平台。Arun Sukumar,拥有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和外交学院的硕士学位,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专家,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成员,曾在印度《印度教徒报》的编辑委员会任职,并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律师。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6月9日。

    [77]Rashmini Koparkar,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助理研究员。来源: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6月14日。

    [78]Pramod Jaiswal,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南亚研究所博士,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内部和区域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曾在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南亚研究中心和尼泊尔国家英文报纸《新兴尼泊尔报》报社工作,研究专注于南亚,专注于尼泊尔和中国在该地区的角色。来源: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智库),2017年6月23日。

    [79]Abhay Kumar Singh,印度国防研究和分析中心研究员。来源:国防研究和分析中心(印度智库),2017年6月28日。

    [80]Shahana Thankachan,印度国家海事基金会研究员。来源:国家海事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7月3日。

    [81]Gayathri Iyer,致力于观察研究基金会的海事政策倡议,主要研究有关全球发展的海洋治理政策以及国际海上贸易的可持续性。曾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联合国调查训练研究所工作,还曾担任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多边外交和对话的远程参与主持人。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7月12日。

    [82]Zorawar Daulet Singh,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政策研究中心(印度智库),2017年7月28日。

    [83]Chen Xiaochen,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Zhang Shubin,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尼泊尔研究中心主任。Pramod Jaiswal,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南亚研究所博士,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内部和区域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曾在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南亚研究中心和尼泊尔国家英文报纸《新兴尼泊尔报》工作,研究专注于南亚,专注于尼泊尔和中国在该地区的角色。Amb(Retd)TCA Rangachari,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理事会成员,前印度外交官,曾是印度国立伊斯兰大学国际研究学院主任。来源: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智库),2017年7月17日。

    [84]Roie Yellinek,以色列巴伊兰大学中东研究系博士生。来源: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以色列智库),2017年6月4日。

    [85]Roie Yellinek,以色列巴伊兰大学中东研究系博士生。来源: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以色列智库),2017年6月4日。

    [86]Roie Yellinek,以色列巴伊兰大学中东研究系博士生。来源: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以色列智库),2017年6月29日。

    [87]Peter Fabricius,安全研究所顾问。来源:安全研究所(南非智库),2017年6月8日。

    [88]Berouk Mesfin,安全研究所顾问。来源:安全研究所(南非智库),2017年6月19日。

    [89]Jiming Ha,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员。Adam S.Posen,哈佛大学博士,现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美国外交关系学会成员,曾是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危机的应对,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经济问题以及中央银行事务。来源: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6月6日。

    [90]Kenichi Kawasaki,东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高级研究员,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研究员,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28日。

    [91]Murray Hiebert,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东南亚项目高级研究员、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的防务与安全、经济和地缘政治。在进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之前,任美国商会东南亚高级总监,致力于促进美国和亚洲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机会,曾为《远东经济评论》杂志和《亚洲华尔街日报》工作,报道美国与亚洲关系。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8月24日。

    [92]Brian Lee Crowley,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公共政策智库麦克唐纳德·劳里埃研究所领导人,大西洋市场研究协会创始人;曾任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Shuvaloy Majumdar,麦克唐纳德·劳里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11~2015年,担任加拿大外交部的政策主管,同时担任国际发展部部长的高级政策顾问,并协助总理和其内阁处理国际安全和全球经济的关键问题;2006~2010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工作,负责领导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研究领域包括反叛乱和反恐,支持阿拉伯民主人士反对极端主义,社会媒体和破坏性技术以及美国在中东和亚洲的外交政策。David McDonough,达尔豪斯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麦克唐纳德·劳里埃研究所副主编,达尔豪斯大学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加拿大国防协会会议研究所担任研究主管和高级编辑。来源:麦克唐纳德·劳里埃研究所(加拿大智库),2017年8月31日。

    [93]Zoe Neill,就读于悉尼大学国际和全球研究专业。来源: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7年6月19日。

    [94]Malcolm Cook,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来源: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新加坡智库),2017年6月6日。

    [95]Rajiv Bhatia,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在东南亚有着丰富的外交工作和学习经验。来源: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印度智库),2017年6月21日。

    [96]Mihir S.Sharma,印度观察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来源: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智库),2017年7月13日。

    [97]Abhijnan Rej,印度观察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计划研究员,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印度大战略、印度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政策以及有限战争理论与实践,研究兴趣包括常规威慑与核威慑以及国际机构。最近的出版物主题包括印度大战略、多边制度、地缘经济学、巴基斯坦国内动态和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8月23日。

    [98]来源: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印度尼西亚智库),2017年7月24日。

    [99]Kithmina Hewage,斯里兰卡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来源:斯里兰卡政策研究所(斯里兰卡智库),2017年7月19日。

    [100]来源:维也纳国际经济比较研究所(奥地利智库),2017年8月17日。

    [101]Daniel Jasper,明尼苏达大学全球研究、文化研究和语言学学士,杜克大学公共政策硕士,现任美国友谊服务委员会亚洲公共教育和宣传协调员。在公共政策、宣传和国际事务方面有10年的工作经验,曾就职于明尼苏达州众议院、美国众议院和联合国,在那里致力于将选民的反馈转化为可行的政策;在加入美国友谊服务委员会之前,在世界学习组织中工作,负责管理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领导力项目。来源:史汀生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6月7日。

    [102]John Hurley,美国财政部官员,有25年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事务工作经验;最近担任债务与发展政策办公室主任,在各种发展机制(包括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二十国集团发展工作组以及全球金融包容合作伙伴机制)中代表美国政府发表观点。来源:全球发展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6月26日。

    [103]J.Stapleton Roy,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是一位亚洲专家,曾任美国驻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大使,还曾花费9年时间研究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来源:国家亚洲研究局(美国智库),2017年7月17日。

    [104]Michael Spence,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访问学者,斯坦福胡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8月29日。

    [105]Stefan Jungcurt,博士,研究生物多样性主题的德国专家。来源: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所(加拿大智库),2017年6月20日。

    [106]Jeffrey Wilson,博士,澳大利亚珀斯美国-亚洲中心研究员,珀斯默多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默多克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高级讲师。来源: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7年7月3日。

    [107]Purvaja Modak,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研究所助理。来源: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印度智库),2017年8月10日。

    [108]Patryk Kugiel,毕业于亚捷隆大学,国际经济关系和全球问题项目负责人,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亚太项目高级分析师,南亚与国际发展合作专家。在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南亚的安全形势、美国和欧盟对该地区的政策;印度崛起对全球秩序的影响,以及波兰和欧盟的发展合作政策。来源: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波兰智库),2017年6月26日。

    [109]Meloney C.Lindberg,亚洲基金会驻蒙古国国家代表。Shafiah F.Muhibat,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海事安全计划高级研究员。Anthea Mulakala,亚洲基金会国际发展合作主任。Jambaldorj Tserendorj,蒙古国驻意大利大使。Swarnim Waglé,尼泊尔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学家。Denghua Zhang,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拉尔·贝尔亚太事务学院博士生。Taidong Zhou,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英合作伙伴项目主管。来源:阿富汗亚洲基金(阿富汗智库),2017年6月30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