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下知地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地理名称

    太平洋名称的由来

    太平洋名称的由来是有一段故事的。公元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西班牙探险队,从塞维利亚起航,经直布罗陀海峡沿大西洋经过南美洲南端时,进入一处海峡。海峡两岸岩石陡立,航道水流湍急,暗礁众多,经过38天的艰苦奋斗,船队顶着惊涛骇浪,终于闯过了这段艰苦航程,驶离海峡。这个海峡就是现在的麦哲伦海峡。离开海峡后,进入茫茫海洋,此时正值南半球的春末夏初季节,天气晴朗,海水舒缓平静,船队浩浩荡荡越过赤道,经关岛来到菲律宾群岛。在这漫长的航行中,再也没有遇到大风大浪,队员们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太平之洋啊!”从此麦哲伦就将这个大洋命名为太平洋。

    知识小链接:太平洋简介

    这是一部全面介绍世界万事万物由来的大型百科全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政治、军事、经济、文学、哲学、文化生活等各学科和领域。全书集中全面反映自然与社会发展进程和最新面貌的近2000种事物。大到宇宙的形成、地球的“身世”,小到一个拉链的发明,一根针的来历,无论是你想知道的,还是想不到的,全部追本溯源,详细解读每事每物的来龙去脉;刨根问底,生动展现万事万物的逸闻趣事。本书不仅是一部帮助读者答疑解惑、博晓万物的工具书,更是一部能够以小见大、洞悉世界、开阔眼界的智慧书。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及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的东西最大距离约为1.99万千米,南北最大距离约为1.59万千米,总面积17 868万平方千米,超过地球上所有大陆和岛屿面积的总和。太平洋的平均深度是3 597米,而且有一半以上深度超过5 000米。太平洋上的大小岛屿有1万多个,面积达44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

    好望角名称的由来

    好望角是非洲大陆最西南端的著名岬角,地处大西洋和印度洋相汇之处,苏伊士运河未开通之前,是欧洲通往亚洲的海上必经之地。

    1486年,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奉国王之命,率探险队从里斯本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去寻找一条通往“黄金之国”——印度的新航道。当船队驶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会合处的水域时,海面狂风大作,风雨交加。巨浪把船队推到一个无名岬角上,才免遭灭顶之灾。迪亚士将此地名命为“风暴角”。1497年11月,葡萄牙另一探险家达迦马率领远航队成功地绕过此角驶入印度洋,次年5月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然后满载黄金、丝绸回到葡萄牙。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乃将“风暴角”改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角,带来了美好的希望。

    知识小链接:为什么好望角盛行强劲西风

    有丰富航海经验的海员,都知道好望角的暴风特别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绕好望角的航道接近南纬40度,正好处在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空气是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的。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空气,在地球偏向力作用下,南半球吹西北风。由于这一带的气流偏转较大,所产生的风多接近西风,因此人们称为“盛行西风带”。

    多瑙河名称的由来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多瑙河之名来源于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位英雄叫多瑙伊万,他娶了女英雄娜塔莎为妻。在新婚的宴席上多瑙伊万向人夸口,自诩武艺无敌,新娘笑他太傲慢,于是他就迫使新娘与之比射技。结果他输了,羞怒的多瑙河伊万一箭就把妻子射死,后来悔悟,羞愧而自刎,其血流成涛涛长河,即成多瑙河。

    知识小链接:多瑙河上的河港

    多瑙河为重要的国际河流,它沿途的河港主要有德国的雷根斯堡、奥地利的林茨和维也纳、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南斯拉夫的诺维萨德和贝尔格莱德、保加利亚的鲁塞、罗马尼亚的布勒伊拉和加拉茨、乌克兰的伊兹梅尔。

    爱琴海名称的由来

    爱琴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它位于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南北长610千米,东西宽300千米,面积21.4万平方千米。爱琴海的海岸线非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所以爱琴海又

    有“多岛海”之称。

    爱琴海的命名来源于希腊神后传说。据说克里特的国王米诺斯是天神宙斯和人间美女欧罗芭之子,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陶,于是专门建立一座迷宫供其居住,并要求雅典进贡童男童女供其食用。希腊王子提修斯潜入王宫,杀死了牛头怪。但提修斯在返途中忘记了同其父亲——老国王爱琴的约定,在船上改挂白帆。结果老国王以为儿子已死,伤心之余,投海而死。于是,就以老国王的名字命名了那片海——爱琴海。

    知识小链接:爱琴海小介

    爱琴海是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文明的发祥地,之后又出现了以雅典和斯巴达等城邦为代表的希腊文明。爱琴海后来又陆续成为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威尼斯共和国、塞尔柱突厥帝国、奥托曼帝国的领海。爱琴海是民主的发源地,也是地中海东部各种文明进行接触和交流的地方。

    “黑海”名称的由来

    “黑海”位于欧洲东南部和小亚细亚之间,是一个内海。首先使用“黑海”这个名称的,是居住在黑海南岸的希腊人、波斯人、土耳其人,他们以不同颜色作为东南西北的标志:黄色为东,红色为南,蓝色或绿色为西,黑色为北。由于黑海位于希腊、波斯、土耳其北部,所以人们就称它为黑海,而不是由于海水为黑色而得名。

    知识小链接:黑海的气候

    黑海原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海盆,古新世纪时期小亚细亚地壳上升,把黑海盆地与地中海分隔开来,仅留下一些狭窄水道与地中海沟通。黑海地区气候温和,夏季凉爽,秋季温暖,冬季短促,春天漫长,尤以东南岸和克里米亚南部气候最为宜人。

    “红海”名称的由来

    “红海”位于非洲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此名由来于海的颜色。原来,红海表层大量生活着一种浮游生物,叫蓝绿藻。这种生物死亡后变成红色,漂浮在海面上,使海面如同涂上一层红色。于是,人们把它取名为“红海”。

    知识小链接:红海的气候

    红海两岸陡峭壁立,岸滨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较少。整个红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红海受东西两侧热带沙漠夹峙,常年空气闷热,尘埃弥漫,明朗的日子较少。红海降水量少,蒸发量却很高,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海域之一。

    死海的由来

    死海(DeadSea)是西亚著名的大咸水湖,位于约旦同巴勒斯坦之间的西亚裂谷中。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4.8~17.7公里,面积1049平方公里。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平均深300米,最深39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处。

    死海有约旦河等注入,气候炎热,蒸发强烈,湖水盐度很高,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故有“死海”之称。死海里氯化物储量在420亿吨以上,并有溴化镁,可提炼各种盐类,尤以钾盐和溴最有价值。20世纪40年代于死海西北岸洞穴中,发现2000年前古代书卷,称“死海古卷”,富考古价值。沿湖已建为游览地。

    知识小链接:死海传说

    相传在北宋时期,西方曾出现过一个闻名遐迩的小村落,村中有一温泉,因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能使人浮而不沉的神奇魔力,经常在水中泡浴,人就会变得特别舒畅,皮肤变得雪白光滑,身材也会变得匀称好看,且能消除很多疾病。用泉水洗脸,能消除色斑,增加皮肤弹性与光泽,使皮肤变得又白又嫩。一时间,小村成了“天使的故乡”,许多人不远千里慕名而至,连皇帝的王妃们都来此洗浴,以治疗疾病和获得美丽。这便是有关死海最早的传说记载。

    亚马逊河名称的由来

    1542年,西班牙人德奥雷利亚纳由秘鲁的纳波河顺流而下,最先乘船驶过了亚马逊大部分河道。他是皮萨罗率领的西班牙探险队队员,从厄瓜多尔出发,寻找黄金、香料和传说中的黄金国。但途中发生意外,皮萨罗率领部分队员几经艰辛,终于沿陆地返回厄瓜多尔。最后只有德奥雷利亚纳和部分队员东航至亚马逊三角洲,辗转抵达加勒比海。德奥雷利亚纳一行,沿途屡历艰辛,经常受到土著袭击,曾遇到了一支土著部落,该部落的斗士都是高大的白种妇女,使人联想起古希腊的亚马逊的女人王国,该王国位于黑海高加索一带,王国里的女战士骁勇善骑。于是德奥雷利亚纳便把来船航行过的这条世界第二长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知识小链接:亚马逊河的自然奇观

    亚马逊河还有一个世界自然奇观——涌潮,它可以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相媲美。在穿越了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以后,亚马逊在巴西马拉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亚马逊河的入海口呈巨大的喇叭状,海潮进入这一喇叭口之后不断受到挤压而抬升成壁立潮头,可以上溯600~1 000公里。一般潮头高1~2米,大潮时可达5米。

    第二节 国家城市

    英国国名的由来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是英国本土最大的岛屿,与爱尔兰岛和周围5500个小岛合称不列颠群岛。“不列颠”一词来源于古罗马,那时人们称该岛为“不列敦尼亚”。在我国,习惯称这个国家为“英吉利”,通称英国。这个名称来自“英格兰”一词。英格兰只是大不列颠岛上三个地区之一(三个地区即北部的苏格兰、南部的英格兰、西南的威尔士),它因日耳曼部族盎格鲁人得名。

    知识小链接:英国的气候

    英国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2月至3月最为干燥,10月至来年1月最为湿润。全国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意大利国名的由来

    意大利古时称“艾诺利亚”、“艾斯佩利亚”、“威大利亚”,后因语言变化“威”音变“意”,即称“意大利亚”,意为“小牛生长的乐园”。又有人说,“意大利”名称是由该国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意大利为罗马帝国的发祥地。2至3世纪为古罗马帝国全

    盛时期,版图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纪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几经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撒丁王国。1870年实现统一,建成意大利王国。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知识小链接:意大利首都——罗马的由来

    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奥篡位驱逐,其子被杀死,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兄弟罗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奥把这两个孪生婴儿抛入台伯河。落水婴儿幸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后被一猎人养育成人。两兄弟长大后杀死了阿姆利奥,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赠给兄弟俩建新都。后罗慕洛私定城界,杀死了雷莫,并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为罗马。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后定为罗马建城日,并将“母狼乳婴”图案定为罗马市徽。

    阿根廷国名的由来

    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虽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知识小链接:阿根廷简史

    16世纪前阿根廷居住着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终于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担任总统,结束了独立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自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人与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1983年,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宪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

    印度国名的由来

    印度,是外国对它的称谓,事实上,印度称自己的国家为“婆罗多”,是由罗马文字译来的。印度属于南亚国家之一,“印度”国名起源于信渡河。古代印度人称河流为“信度”,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以后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南亚次大陆。

    古波斯语用“印督”替代了“信度”;古希腊人又将印督转变为“印度伊”。据我国史书记载,最初将印度称为“身毒”,后又称为“天竺”、“忻都”等。印度这个词最早见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知识小链接:印度中国之文化礼仪——合十礼

    印度古国的文化礼仪之一——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原是印度古代的一种礼节,后为各国佛教徒沿用为日常普通礼节。行礼时,两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诚和尊敬。此礼可分为下列几大类:

    跪合十:各国佛徒拜佛祖或拜高僧时所要行的一种礼节。

    蹲合十:某些国家的人在拜见父母或师长时的一种礼节。

    站合十:某些国家的平民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相拜,或公务人员拜见长官时常用的一种礼节。

    尼泊尔国名的由来

    关于尼泊尔国名的由来,大致有如下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

    古代一位名人叫“尼”,他在这里扑灭了即将烧毁森林的大火,国王遵照“尼”的教诲治理国家。于是用“尼”和“泊尔”作为国名,“泊尔”即“救护”或“挽救”之意。

    第二种解释:

    在尼泊尔语中,尼是“中间的”,泊是“国家”的意思,尼泊尔意为“中间的国家”之意,因地处中国和印度之间而得此名。

    第三种解释:

    在藏语中,尼是“家”,泊尔是“羊毛”的意思,尼泊尔因盛产羊毛而被称之为“羊毛之家”。

    知识小链接:众神国度——尼泊尔

    尼泊尔自称是个“神跟人一样多、庙宇跟房舍一样多”的国度。尼国有3亿3千万位神祇,人口只有2千3百万,走在路上则是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小的像一洼凹陷在地面的灵甘庙(阳具庙),或像小土地公庙般,大的则有数百坪之大。笃信印度教的尼泊尔人相信宗教是所有困苦的救赎。

    新加坡国名的由来

    新加坡这个名称由来于“新加坡普拉”,即“狮城”的意思。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行动敏捷而美丽、艳红的身躯、漆黑的头发”的野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石叻”、“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知识小链接:新加坡主要禁忌

    在新加坡,华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马来巴基斯坦人基本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人信仰印度教;西方人一般信奉基督教。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欢乌龟,严禁放烟花爆竹。

    伊拉克国名的由来

    在阿拉语中,伊拉克的含义是“陡崖”。伊拉克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但平原的西南边和阿拉伯沙漠交界的地方有石灰岩峭壁,达7米左右,其中很长一段和幼发拉底河平行。这些峭壁和平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人们便称这片地区为“伊拉克”,并成为国名。单就“伊拉克”一词本身来说,有“低地”、“耕耘的土地”之意。由于这一地区的北部横亘着亚美尼亚高原,东部和西部分别为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环绕,形成宽仅100千米、长有600千米的细长的伊拉克低地,故获得这一称号。

    知识小链接:伊拉克简介

    伊拉克人口约2358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中估计数),其中阿拉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库尔德人约占21%,其余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和伊朗人等,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旧金山名称的由来

    旧金山即圣弗朗西斯科,是美国西海岸的最大贸易港和海军基地。华侨称它“金山”,也称三藩市、旧金山。19世纪中叶,中国人远渡重洋,大量涌入该城谋生,当金矿工人。华侨把这里叫“金山”,就是淘金的地方。其后于1851年,澳大利亚墨尔本相继发现金矿,华侨为了区别澳大利亚“金山”,遂将此城改称“旧金山”,而称墨尔本为“新金山”。

    知识小链接:旧金山小介

    旧金山是一座国际化城市,人口构成复杂,有很大的亚洲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墨西哥人、黑人和西班牙人的社区。每个社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市内的唐人街据称是亚洲以外最大的华人社区。1980年1月28日,旧金山与中国的上海结为友好城市。

    纽约名称的由来

    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英国籍雇员亨利·哈得逊驾船来到了纽约湾,并从纽约湾继续北上,第一次深入那条河流,与两岸印第安人贸易。在此以后,欧洲人把这条河命名为哈得逊河。1624年,一艘荷兰船“新尼德兰号”把30户荷兰人运到哈得逊河口。他们在这里开辟了一块殖民地,命名新尼德兰。在新尼德兰南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岛叫做曼哈顿岛,1626年,新尼德兰总督用约值24盾(荷兰货币单位)的纽扣、别针、眼镜等小玩意儿把该岛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了下来,然后着手在岛上建立城堡,以自己的国都把它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即纽约的前身。1664年,英国人与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作战,结果荷兰人战败,被迫交出城堡。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人占领后,名字也改成了“新约克”(New York)——纽约。

    知识小链接:“大苹果”——纽约市

    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都市及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第五大都市,位于美国东海岸北部,纽约州东南部。纽约是国际经济、金融、艺术、传媒之都、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市还成为西半球的文化及娱乐中心之一。由于有着超过八百万人口(生活在309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和来自180多个国家的大量移民,这个城市常常被亲切地称呼为“大苹果”。

    雅典名称的由来

    希腊首都雅典(Athens)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是希腊最大的城市,自古有“西方文明的摇篮”之美誉。

    雅典是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古城。相传古希腊时,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顿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地位,相持不下。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海神赐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知识小链接:古希腊人的生活

    古时候,希腊的民主制度只是赋予自由民这一种公民的公民权,而生活在希腊的少数外国人和大量的奴隶是不具有公民权的。但如果外国人愿意在战争中和他们一同抵御外敌,这些为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外国人还是可以获得公民权的。不过能获此殊荣的外国人寥寥无几。在当时,公民身份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必须祖辈是雅典人,他的后代才拥有公民身份。

    古希腊人虽然拥有奴隶,但他们的生活十分朴素。基本上,富裕的自由民甚至贵族,一辈子都住泥棚。一般来说,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一个奴隶在院子一角做饭,另一个奴隶在另一角负责教孩子念书,女主人和女奴隶一起缝补家人的衣服,而男主人则在院门旁边的小屋里看关于农田的账本。到了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吃些简单的饭菜。

    香港名称的由来

    香港,顾名思义,就是芳香的海港。关于这一美丽名称的由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最可靠的说法,则是这里过去曾是运香、贩香的港口,因而得名香港。在明朝时,香港及广东东莞、宝安、深圳一带盛产莞香,此香香味奇特,颇受人们的喜爱,故而远销江浙,饮誉全国。由于当时贩香商人们一般都是在港岛北岸石排湾港将莞香船运往广州或江浙等省,所以人们将这个港口称为香港,意为贩香运香之港,将港口旁边的村庄称为香港村。另有一种说法是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港岛南部赤柱登陆后,由一名叫陈群的当地居民带路向北走,经过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陈群用当地土话答称“香港”,英军即以陈群的地方口音HongKong记之,并用以称呼全岛。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香港作为全岛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1856年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之后,香港又进而成为整个地区的称谓。

    知识小链接:香港回归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国旗在英国国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澳门名称的由来

    据词典解释,澳是指海边弯弯曲曲可以停船的地方。珠江口一带这类海湾甚多,澳门是众澳中地理环境比较好的一个澳。

    澳门之“门”又作何解释呢?原来澳门南面有四个岛,四岛分离对峙,海水纵横分割而成十字,古人将此水域称为“十字门”。于是将“门”与“澳”糅合起来而成“澳门”。

    另有一种解释认为,澳门北有莲峰山,南有妈阁山,两山对峙如“门”,上下海域为“澳”,合二为一称“澳门”。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得到公认。澳门还有一个名字叫“莲岛”,此名既优雅大方,又通俗形象,作为别称可谓恰到好处。

    知识小链接:“马交”名称的由来

    澳门还有一个古怪的名字不可忽略,即“马交”。据考,这是葡萄牙人闹的洋相。

    400多年前,一批葡人驾船来到此地,搞不清这是什么地方,便向当地渔民询问。渔民告之以附近妈阁庙的名称。葡人将福建话“妈阁庙”译成葡语“马交”,误作澳门地名,并以讹传讹,令欧洲国家一度皆将澳门称为“马交”。

    拉萨名称的由来

    史籍上“拉萨”二字第一次见于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于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拉萨,藏文意为“圣地”或“佛地”,古称为“逻娑”。相传1300多年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娶得大唐文成公主入藏,为了庆祝此事,决心要好好建设王都。但当时的吐蕃王都,还是一片荒草沙滩之地。

    文成公主精通天象地气,善观五行风水,她观察拉萨的地形,发现其好像一个仰卧的罗刹女(即母夜叉),认为选拉萨作为国都实在是于国不利。于是公主建议在拉萨外围建立四个寺庙,以镇住女魔的四肢。她又算出拉萨中心的卧马湖是母夜叉的心脏,湖水便是母夜叉的血液,都应想办法镇住。于是,公主根据五行之说,主张用白羊背土填湖。藏王松赞干布听从了公主的意见,就在卧马湖动工,填湖造寺,建成了著名的大昭寺。拉萨原称“山羊地”,便是由此得名。

    大昭寺建成后,藏王便把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供在庙内,从此各地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久而久之,这块神圣的“逻娑”(山羊地)因音似,便被称为“拉萨”了。

    知识小链接:西藏八宝

    八宝吉祥,藏语称为“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八宝”分别为:白海螺、宝瓶、宝伞、吉祥结、金轮、金鱼、莲花、胜利幢。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第三节 风景名胜

    紫禁城的由来

    故宫为何称为“紫禁城”呢?这与我国古代天文地理以及帝王的封建迷信密切相关。

    紫禁城的“紫”指紫微恒。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恒星分为三恒、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恒指太微恒、紫微恒、天市恒。紫微恒在三恒之中央,因此代称皇帝。又因皇帝宫殿是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紫禁城的“禁”字正是强调了皇宫的这种无比尊严。

    古时认为“玉皇”是居住在天宫之内的,天宫谓之紫宫;而封建皇帝自诩是“天子”,其住所即相当于天上的“紫宫”(亦称紫微宫)。封建社会时,皇帝居住的宫殿,戒备森严,严禁庶民百姓靠近,故称之为“禁城”。

    知识小链接:故宫小介

    北京故宫又称作紫禁城,为明清两代的皇帝所居,建国后被辟为博物院,成为旅游胜地。它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紫禁城之称古已有之,唐代开元年间,右丞王维在《敕赐百官樱桃》诗中曾说:“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可见唐代已把皇宫称为“紫禁”了。

    少林寺的由来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19年(公元495),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禅宗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因而取名“少林寺”。唐初,少林寺和尚佐唐王开国有功,从此僧徒常习拳术,少林拳负有盛名,广为流传。

    知识小链接:少林寺简介

    少林寺现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寺内现存建筑有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和千佛殿(又名毗卢殿)等。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书,展长约300多平方米;白衣殿内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李世民)壁画。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在门外立候达摩、大雪没膝却纹丝不动的地方,故又叫立雪亭。寺西的塔林,西北的初祖庵,以及附近的唐代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等,在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灵隐寺的由来

    灵隐寺又叫云林禅寺,坐落在杭州西湖北部的灵隐山麓。前临冷泉,面对飞来峰,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

    据说,东晋咸和初年,有一个叫慧理的印度僧人到中国云游。他见这里景色奇幽,以为是“仙灵所隐”,于是在这里建寺并取名为灵隐。

    知识小链接:灵隐寺小史

    五代吴越国时,灵隐寺曾两次扩建,大兴土木,其被扩建成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达1 300余间,僧众达3 000人。当然,灵隐寺也历经兴衰,现在的寺宇是后来重建的。

    喜马拉雅山名称的由来

    喜马拉雅山意为“雪的家乡”,系位于我国及尼泊尔、印度等国的一条大山脉。关于它的来源有几种说法。一是由梵语的hima“雪”,加上alaya“家,家乡”组成的合成地名,即“雪之家、雪的家乡”之意。二是由当地的神名而来,shimalia是“雪山女神”之意。三是由南印度的德拉维亚语的malai“山”加上梵语的hima而成的,即“雪山”之意。

    知识小链接:珠穆朗玛峰名称的由来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约2 500公里,平均海拔6 000米,有不少高达8 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中国与尼泊尔两国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8 848.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1717年(清康熙56年)绘制地图时,清廷就采用了珠穆朗玛峰这个名称。

    1852年英国人偷偷地测量了这座高峰,并且盗改了它的名称,叫做“额菲尔士峰”(额菲尔士是英国人,他曾于1830年至1843年任印度的测量局长),满清封建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一直错误地沿用这个名字。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出通报,正式命名这座高峰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是藏语“圣母”的意思。

    香格里拉的由来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知识小链接:小说中描写的香格里拉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记叙了康韦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战时从南亚次大陆一个叫巴司库(作者虚构的某国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机转移向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各种信仰和平共存,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

    黄河名称的由来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关于黄河名称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黄河上游有个黄庄,一个叫“黄河”的姑娘被恶霸逼死了。她的亲人听说她是投河自尽的,便驾船沿河而下,寻找她的尸体,一路走一路呼唤她的名字。“黄河”之名由此而来。

    知识小链接:黄河小史

    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时,她的名字并不叫黄河。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黄山名称的由来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关于其名称的由来,源说不一。

    因黄帝炼丹而名黄山一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还有一种说法,黄山古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改名黄山。北宋的《黄山图经》解释说: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崇尚道教,特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

    另一种说法,元人赵访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黄山盘踞于崇山之中,中央正色是黄色,而起名黄山。

    此外,明、清时,又有黄山即黄檗山一说。康熙八年《黄山志》附录《黄山辨》一文称:“今乡俗称为黄檗山,山川出黄檗也。曰黄山,省辞也。”提出黄山因出产黄檗而得名。

    知识小链接:黄山十大名松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梁,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为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古人有云:“黄山之美始于松。”

    这十大名松分别为: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盼客松,望客松,蒲田松,探海松,倒挂松,望泉松,贴壁松。

    五台山名称的由来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距太原市230公里,由五座顶如平台、屹立环抱的山峰组成,环基250公里。五座山峰以台定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中北台最高,海拔1 893米,另说3 058米,素称“华北屋脊”。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清凉山志》载:“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新志》载:“五台之名,北齐始见于史,北齐以前则称清凉山。”根据两书记载,五台山之称始于北齐,以前称清凉山。

    知识小链接:五台山小介

    大约在两三千万年以前,五台山这些台的顶面原是地面,后来,山地慢慢上升,地面被高高抬起,再经长期风化和各种剥蚀,形成如今之高山台顶。五台山现存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建筑壮丽,雕刻精美,彩画塑像遍及各寺。

    凡尔赛宫的由来

    凡尔赛宫是法国封建时代帝王的行宫,极为华丽典雅,被称为“举世无双的宫殿”,位于巴黎市西南凡尔赛城。凡尔赛宫源于17世纪60年代。路易十四上台后,好大喜功,崇尚奢华。1661年7月,他得知财政总监富凯新建了一所漂亮官邸时,便前往参观。富凯认为这是一个讨好皇帝的好机会,于是他陈列了数不尽的金银珠宝,准备了豪华的晚会。可是路易十四不能容忍富凯的府邸其豪华富丽超过王宫,何况这府邸又是在国家财经紧张的时候建成的。路易十四以“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罪名下令逮捕富凯,查抄了他的全部家当(后富凯死于狱中)。接着,路易十四派人抄去了全部图纸,调走了勒伏、勒亨、勒诺特尔等为富凯府邸搞设计的大师,于1661年至1681年,在原来路易十四打猎之地,模仿富凯官邸的格式,建造了规模更大、更豪华的凡尔赛宫。1682年5月6日,凡尔赛宫正式宣布为王室住宅和政府所在地。

    知识小链接:凡尔赛宫简介

    凡尔赛宫是著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而成的。该宫于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宫占地面积111万平方米。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

    比萨斜塔的由来

    意大利比萨的大理石塔,是向一边倾斜的奇特的塔。伽利略曾在此塔做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使此塔闻名世界。比萨斜塔于1174年8月9日开始兴建,该塔开始建造时本是笔直向上的,但造到第三层时,结构发生倾斜;主要原因是建筑师对地质结构不太了解,土层强度很差,而用大理石砌筑的塔身又重又高,加上基础仅3米深,故造成了塔的不均衡下沉,工程因此而被停止。

    直到170年后,工程才又继续进行。为防止倾斜,尽量设法将塔的重心转移。但由于塔身底部三层倾斜已成事实,故全塔建成后,塔顶中心还是偏离了垂直中心线2.1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塔的倾斜程度不断增大,到1990年倾斜度达4.8米,而且倾斜度还以每年0.125厘米的速度继续增加。

    知识小链接:比萨简介

    比萨城,位于佛罗伦萨西北方向,历史上是个海滨城市。随着陆地的扩展,比萨距海越来越远了,但这并不能使人遗忘比萨曾作为海上共和国威震八方的历史和它作为联结东西方纽带曾起的重要作用。而比萨斜塔的“歪打正着”,更是让比萨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比萨斜塔

    埃菲尔铁塔的由来

    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塞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法兰西首都的象征,被称为“云中牧女”,每年吸引着全世界几百万游客。

    埃菲尔铁塔的建造源于对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的纪念,设计者埃菲尔是一名铁路桥梁的“万能工程师”。铁塔刚刚出现在图纸上的时候,曾被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建塔伤害了法国“历史与艺术”。然而,埃菲尔在各种压力面前毫不动摇。1887年严冬,铁塔开始破土动工,1889年3月30日,赶在大革命100周年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开幕之前竣工。1889年5月6日博览会开幕,埃菲尔铁塔成为吸引人潮的顶峰。

    知识小链接:塞纳河简介

    塞纳河是法国东部的一条大河,它穿过法国的心脏——首都巴黎,注入英吉利海峡。塞纳河在巴黎的诞生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国人说“没有巴黎就没有法国”,而巴黎人说“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巴黎”,所以巴黎人深深地爱着这条河。

    埃菲尔铁塔

    自由女神像的由来

    著名的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象征,巍然屹立于纽约港,其全称是“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而这尊雕像的塑造者却是法国人弗雷德里克·奥克斯特·巴托尔蒂,并且是此人捐献给美国的。

    自由女神像的创意来源于巴托尔蒂亲眼目睹的激动人心的一幕。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的那一天,一位少女手擎火炬,高喊着“前进”,越过路障反对拿破仑政变,不幸中弹身亡。从此,那位高擎火炬、不知名的少女就成为他心目中争取和平自由的象征。

    1865年,美国政府宣布,要在1876年美国国庆日期间举行盛大的活动,庆祝建国100周年。巴托尔蒂崇尚共和制,对美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为美国人民雕塑一尊自由女神像。他选择了一位名叫珍妮的美貌少女作为“自由女神”的模特,面容则取自他母亲。1875年,雕像粗具雏形,自由女神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执一本《独立宣言》,象征自由和共和民主。

    1885年6月17日,“自由女神”抵达纽约港,成千上万的市民前来欢迎。1886年10月28日,美国政府在纽约港口举行了塑像揭幕式。美国总统克里夫兰致辞后,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巴托尔蒂揭开巨大的法国国旗,“自由女神”向人们展露了庄严肃穆的真容。

    知识小链接:雕刻于自由女神像基座上的名诗

    给我你那疲乏,贫困,

    你那急切地渴望能自由呼吸的人,

    你那富饶的岸边遭到不幸遗弃的人。

    送这些无家可归的,在风雨中漂泊的人,给我:

    我高擎着灯站在这金门口!

    自由女神像

    狮身人面像的由来

    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最有代表性的古代遗迹之一。将法老哈夫拉的身体雕刻成狮子,用人和兽的混合体代表最高统治者的权威,这是埃及人的创造。在古代埃及,狮子是战神的化身,也是力量的象征,法老把自己的形象与它的形象混合起来,是为了夸耀神秘的威力,使自己成为万民崇拜的偶像。陵墓旁建立这样巨大的雕像则象征古代法老的灵魂不灭,永远保持着对人世间的权威统治。它是古代埃及艺术家们的伟大创造,也成为无数后人崇拜和朝圣的偶像。

    知识小链接:“斯芬克司之谜”

    又称“斯芬克司谜题”,是传说中的狮身人面怪兽斯芬克司的一个谜语。叙述为:是什么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而晚上三条腿走路?谜题的答案是人。早上、中午、晚上分别比喻人的幼年、中年和老年。传说斯芬克司曾盘踞在通往罗马的道路上,问过路的行人这个谜题,结果后来被年轻的俄狄浦斯答对而自杀。

    狮身人面像

    金字塔的由来

    在埃及,最早的墓葬形式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再堆成一个沙堆。以后墓穴越挖越深,成为地下室,在地面沙堆周围砌成梯形六面体的石墙。这种坟墓叫“马斯塔巴”(意为石凳)。到了公元前27世纪的埃及第三王朝,法老杰赛尔认为这种“石凳”不能作为法老的永久住所,于是,他就找建筑师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石砌的“马斯塔巴”。但法老嫌它还不够雄伟,又在上面加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使它高六十一米。它的下面,有一个很深的坚坑,可以通往地下的走廊和房间;周围还模仿王城,筑起一道围墙,墙内建筑祭祀用的殿堂。这就是埃及的第一座梯形陵墓。由于金字塔是一种方锥形的建筑物,它的外形很像汉字的“金”字,所以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

    知识小链接:太阳金字塔

    在墨西哥中部古城多提哈罕(Teotihuacan)的废墟上,矗立着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巨大金字塔。这座称为太阳金字塔的建筑高63米,是多提哈罕这座当时世界上繁荣大都市的中心。

    太阳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它建筑宏伟,呈梯形,坐东朝西,正面有数百级台阶直达顶端,体积达100万立方米。和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大体相等,基本上是正方形,而且也正好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的四面,也都是呈“金”字的等边三角形,底边与塔高之比,恰好也等于圆周与半径之比,可惜现在已经被毁坏了。据18世纪西班牙历史学家考证说,当初这座庙金碧辉煌,高大的太阳神像站立在神坛中央,面对东方,端庄严肃,胸前佩戴着无数金银和宝石的饰物,当阳光射入庙堂时,周身闪射着耀眼的光芒,使人肃然起敬。

    华尔街的由来

    华尔街是美国纽约市的一条街道,“华尔”是英文Wall的音译,原意是“墙”。荷兰殖民者统治北美时期,纽约被称作新阿姆斯特丹,设有总督府。为了防止印第安人的袭击和其他国家的进攻,荷兰殖民者从百老汇至东河码头筑起一道围墙。后来英国殖民者打败荷兰人,把新阿姆斯特丹改称纽约,拆除围墙,建成一条宽36英尺的街道,由于先前这里是一道墙,故称为华尔街。

    在美国历史上,华尔街是个有名的地方。美国独立时,第一届国会就是在华尔街的纽约市政厅内召开的,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就是在此市政厅宣誓就职的。从17世纪起,华尔街就是一个商贩聚集的贸易中心。美国独立后,逐渐形成联邦公债和银行股票的投机中心,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华尔街日益成为重要的金融中心。

    知识小链接:亿万富豪的代名词——华尔街

    华尔街主要因它是美国甚至世界金融的神经中枢而闻名。1817年,在华尔街和布罗德街交角处,成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股票和证券交易市场,为美国1 500家大公司买卖股票。位居第二的美国证券交易所,许多大经纪公司和美国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包括大通银行、花旗银行),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等,都设在华尔街。

    唐宁街的由来

    唐宁街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条小巷,其名称源于17世纪80年代的乔治·唐宁爵士。唐宁爵士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被任命为总侦察队长和驻海牙大使,但他却暗地里与流亡荷兰的英王查理二世勾结。后来,王室复辟,查理二世上台后任命他为财政大臣,并把这条现在叫唐宁街的小巷赐给他做官邸。以后唐宁街又被赐给其他财政大臣。当时英国还没有首相一职,由财政大臣行使首相职权。人们便用一直作为财政大臣官邸的唐宁街来代指“英国首相”、英国政府”,一直沿用至今,多用于口语。

    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的住所,英国政治权利中心之所在。在外观方面,唐宁街10号仍保持着典型的英国建筑风格,因此参观唐宁街首相官邸成了英伦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段。

    知识小链接:唐宁街10号楼内最有名的房间

    唐宁街10号楼内最有名的房间是内阁室,从室内可远眺皇家禁卫军的换岗仪式和圣·詹姆士公园。二战期间,丘吉尔将地下室的一间房间用作餐厅。

    “唐人街”的由来

    唐人街又称华埠、中国街。唐朝作为中国古代鼎盛时期被西方人所熟知,所以唐人街被用来指在各国的华人社区,唐人街是华人的聚居地和商业区,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唐人街的居民以华人为主,华人的商业活动也集中于此。唐人街通用的语言主要是国语,也有各地方言。唐人街以中餐为主食,店的招牌几乎都是中文配英文,许多街口有中文报摊。开车可以听到中文广播,晚间看的是中文电视。可以说,唐人街既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落脚点,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保留地和生长点。

    知识小链接:“唐人”自古有之

    我国唐代前期国势强盛,其影响波及国外。《明史·外国列传》写道:“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清诗人王渔洋在《池北偶谈·汉人唐人秦人》中也说:“昔予在礼部,见四泽进贡之使,或谓中国为汉人,或曰唐人。谓唐人者,如荷兰、暹罗诸国,盖自唐始通中国,故相沿云尔。”可见海外各国对中国人早有“唐人”的称呼。华侨亦自称“唐人”,更有把其所穿服装也称为“唐装”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