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中山装: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冷在三九(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嫂的情况怎么样?”张胜伟坐下问。刘立春打个嗨声,心情沉重地摇摇头。“人有旦夕祸福,多健壮的一个人哪,说不行就不行了,师兄你可得挺住啊,刘晓还需要你。”张胜伟安慰道。“好了,我知道,说说你那儿的事吧,处里已经快翻天了。”刘立春忧郁地说。“事情应该没问题,只是我们上次的单方面决定,谭秘书长有些看法,不过我又跟洪大佑解释了一下。这次他们提出来要抽取一个点,你看这是不是有点大?我还没答应呢。”按照惯例抽取一个点真是不算什么,刘立春没怎么想就应承道:“这没问题,具体多大投资?”“大概八个多亿,利润也很可观,如果我们能拿到手,我们处一下子就能渡过眼前的难关。”张胜伟打了包票。“那就定下来吧,这事你全权去办,你看我现在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哪还有心思管这事啊?不过,标书上的项目经理挂魏波吧。据反映人还是挺能干的,本人也有这个愿望,年轻人也应该多锻炼。”张胜伟只关心这八个亿,其他的他才不在乎呢。于是,什么也不问就爽快地接受了。

    在中国办事就是这样,只要找对了门路,多大的事也是如汤沃雪一样的简单,找不对门路即便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最后也是徒劳无功。八个亿的工程可不是小事,就谭秘书长一句话,张胜伟就弄成了。当然这事后的事情张胜伟也绝不含糊,两百万立马就打到了谭秘书长的账下,另外也没有亏待穿针引线的洪大佑,一百万恭敬奉上。洪大佑笑呵呵地接受了这份辛苦费,并表示以后还会竭尽全力成全张胜伟的好事。这对张胜伟来说当然是好事,自己的业绩不说,还不显山不露水地净得五百万。当天他就把五十万交给刘艳琴,让她去买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其余四百五十万算是自己的小金库,他可没想到这份不义之财又牢牢地拴住了他,让他差一点丢掉他头上那顶来之不易的乌纱帽。

    九

    魏波所在的工地是一座投资近五亿的立交桥,桥墩还没有完成一半,能拿得起来的技术人员就全部跑光了,剩下来的都是去年才毕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他们几乎是清一色的关系生,就是和处、集团公司的领导多少有些裙带关系的年轻人,他们中间有学计算机的、自动化的、文秘的,更可气的还有兽医专业的,和目前工地的工作根本就靠不上边。至于那些能顶事的为什么要另谋高就,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工资待遇低和技术行业不受重视——工作最辛苦、责任最大、工资最低。有道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有本事的人到哪儿都可以混饭吃,何必在这里受窝囊气。这样一来魏波可就遭了殃,这么大一个工地,就要靠他一个人独撑技术方面的危局了,他也和项目经理韩明清反映了不知多少次,可韩明清面对这种情况也是一筹莫展,只有干搓手的分。无奈,事到如今他只好向魏波要办法。

    其实,韩明清作为一个项目经理自有他的考虑,他不但要保证项目的方方面面不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好领导们的利益,否则他这个项目经理保不住不说,而且还会招来领导们的严厉指责而丢掉升官的机会。人的嘴两张皮,说什么便是什么,谁能给他一个解释的权利呢?但是,如今的局面又逼着他不得不做出最后的抉择,怎么才能既保护了自己又能度过眼前的危机呢?他想到了魏波,他想把魏波推到前台,即便以后真的发生了什么,自己也好有个退路。

    魏波没想得这么复杂,他只是为眼前的事态着急,项目的失败就意味着单位利益的巨大损失。所以面对韩明清急切的眼神,他又一次重复着原来的管理方案:“经理,我们的制度都是健全的,但它绝不能停留在纸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地予以落实,否则那些制度还不如没有。比如说月度的考核制度,末位淘汰能给人们一个压力,督促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再比如奖金分配制度,它会给所有的人一个明确的信号,做得多做得好就能享受到更多的收入,这样就在经济上杜绝了干得少和干得多、干得好和干的坏都一样的平均主义弊端,能干的人自然就不会抛弃我们的工地。如果你现在还和从前一样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这个工地肯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无法收拾,如果从现在下决心我看还来得及,因为毕竟我还在这儿,如果有一天我也跑掉了,你可真的就要唱空城计了。”韩明清犹疑的眼光望了一下魏波,叹了口气:“魏总,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现在你看看这些人还能做得了什么?”魏波心里不赞同韩明清的悲观,信心十足地说:“经理的担心我理解,但是常言说一块砖头都有用处,何况我们还有这么多人呢?我仔细分析过,我们的技术人员确实很年轻,也很散漫,专业也不对口,但是他们毕竟都是有知识的人,而我们的施工技术说实话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只要肯学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完全掌握。关键是我们的管理政策要跟得上,说白了还是要落实我们的各项管理制度。”韩明清咬咬牙,下了最后的决心:“好吧,魏总,这摊子事我就全权交给你,今天晚上我就召开项目部大会宣布这件事。你主内我主外,因为外部的事情也很重要,这些天业主很明显对我们有些不好的看法,我要着力挽回这个影响。”魏波点头表示同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情有了可以遵循的原则并且一丝不苟地落实这些原则,事态的发展当然就会转向好的方向。韩明清把内部管理的所有事项和权力全部交给魏波以后,项目部的风气很快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的工作情绪和学习态度从根本上发生了扭转。不出一个月,项目的现场面貌得到了业主的极高评价。但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项目部大部分工作人员心中的天平开始发生倾斜。魏波的初衷是一心一意的帮助韩明清把项目做好,并没有怀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人们对他的赞扬直接影响了韩明清在项目部里的威信。韩明清强烈地感觉到了这个压力,他担心有朝一日自己的权威会因为人们对魏波的认同而遭受灭顶之灾。更要命的是,近些天工地上有传言魏波很快就要升任公司副总经理了。这样一来,韩明清更是坐卧不安了,因为魏波升任副总经理就是和他平起平坐了,魏波声望高当然就有取代他的可能性。好就好在,这个传言很快就得到了证实,魏波不但级别升了,而且马上就要出任处里刚刚中标的另一个项目的项目经理,这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他和韩明清的正面冲突。但是,韩明清心里明白,魏波的离开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失去了一根顶梁柱,今后的工地靠谁来支撑呢?

    洪大佑的朋友梁培峰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企业家。他的父亲是一所交通大学的教授,他的学生已经遍布了省各级的交通部门。起初,梁培峰就是仗着父亲的威信在这所大学里谋得了一个教体育的位置。和父亲只醉心于教学培养人才的孤僻性格不同,梁培峰有着范围很广的人际关系,他不但和自己父亲的学生来往密切,而且和这些学生的上级下级也是交往频繁,并且有着很好的人缘。他就是听取了这些人的建议,两年前辞职组建了一个建筑公司,并且两年之内这个公司日益壮大,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具有很强施工能力的中等企业。

    年初的时候,洪大佑说他同学的单位中了一个标,是一座规模很大的立交桥,问他有没有兴趣,如果有他可以通过这个同学帮忙联系。梁培峰当然愿意接洽一下,于是通过张胜伟的介绍,他见到了项目经理韩明清。当时韩明清刚升任处副总经理不久,那股兴奋还正在顶峰,对一个包工队性质的梁培峰很是轻视。而梁培峰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不想找一个不能持久的合作伙伴,对韩明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摸底。首先韩明清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心胸很狭窄,在和他的交谈过程中,梁培峰觉得韩明清对这个项目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对项目也没有全局性的考虑,对具体的施工问题更没有应该具有的比较透彻的认识,所以他认定这个项目今后会产生很多问题,即使能够合作也不会达到双赢的局面,所以在他心里就放弃了介入本工程的想法。但是,他也有一个收获,那就是在和韩明清的接触过程中,他认识了魏波。他认为魏波不但稳重,而且大到整个单位的发展小到本项目的自始至终的施工安排,以及项目的最终结果都有一个很清醒很切实际的通盘谋划。于是他结交了魏波,并且还试探他今后是否可以到他的公司工作。也像是无意中的点拨,魏波表明了对单位的留恋,也指出了目前单位所存在的弊病,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在魏波的言谈间,梁培峰感觉到了魏波对单位的忠心与信心,于是他没有再往深谈,只是互相之间交换了手机号码。

    自此,梁培峰经常和魏波联系,但话里话外只是对魏波的关心,并不涉及什么实质性的问题,或者谈一些公司今后的规划。魏波内心里也逐渐对梁培峰产生了好感,对他的公司如何操作如何发展不经意间谈一些自己的想法。由于两个人间想法的接近,谈话的内容也就逐渐多了起来,谈话的时间也逐渐长了起来,互相之间的欣赏程度也与日俱增。

    魏波提升并出任项目经理的事梁培峰很快就知道了,他非常希望参与魏波的项目,魏波也向梁培峰发出了正式邀请。于是,两个人的合作也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为了更有利的支持魏波的工作,梁培峰调动了他所有的与项目有关的关系,使本标段在征地拆迁、与地方建立必要的关系等方面的工作远远走在了其他标段的前面。

    魏波的正直、公正、谦和在本处算是小有名气,听到魏波担任项目经理的消息后,原来在立交桥时他手下的工程师张涛、吕蒙很快就来到了工地,在其他工地工作的试验工程师何志强、核算工程师吴立本也强行来到了这里。处人事科曾打电话要求何志强、吴立本立刻回原单位,但二人态度坚决,声称如果非要回去,那他们就宁可离开本处,去外边打工,处里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好默许。这样,魏波的项目部一下子就人强马壮起来,这对他今后的工作无疑是有莫大的好处,这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出任项目经理为魏波实施自己本已考虑再三的新的项目管理办法提供了必要的操作平台,良好的内、外部关系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首先他按照项目的具体情况列出了所有的工作内容,然后根据项目部每个工作人员的特点和长处把工作内容严格地分配到了每一个人;随着工程的进展,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他就按月规定了要完成的施工生产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确定每个人在这个月内的工作目标,以此来确定每个人的月度奖金。他还吸取了以前工地上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训,把新毕业的学生分给了张涛他们,让他们作为这些新毕业生的老师,进行专业的实地传授,并专门拨出必要的培训经费,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物质上的鼓励。另外,为了树立项目部的正气,特别成立了工作作风监督小组,对项目部所有人员进行工作行为上的监督,并把监督的结果以月为单位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使项目经理能够及时掌握项目部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动态,以便及时有效地对项目部内的不正之风予以纠正。

    这些办法制定以后绝大部分人员感到了切实的压力,因为本处虽然也有很多的管理制度,但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执行过,所以冷不丁的动了真格人们非常的不适应。经过几个月的实施,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它的好处,大家的思想意识也就逐渐的走上了按部就班的轨道。正由于此,项目部的各项工作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人们的收入也理所当然的基本上符合了各自的愿望。

    项目施工的良好态势首先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一封封表扬信件雪片一样传到了处机关、集团公司机关。这样,问题也就随之来到了魏波的身上。第一个不满意的是处董事长刘立春,第二个不满意的是集团公司邢书记。为什么不满意呢?从根本上讲,还是单位多年来形成的陋习。事情的起因还是魏波的正直,因为魏波认为作为上级领导前来工地检查工作是他们分内的事,不应该送给他们额外的所谓的程仪——一份不是小数的红包。最不应该的是,邢书记到工地检查完工作后,魏波把他带到了附近的风景区青云山内。

    按说请书记游山玩水是一件取悦于书记的好事,怎么又变成了让书记大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了呢?这事还是有必要叙说一下,不然看书的人也弄不明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