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质,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城市文化最容易表现的是城市风貌,是城市的绿色。人们看城市品质时,注意力往往在高楼大厦、在城市道路上,绿色只被作为陪衬。但是,在德国很多城市,绿色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
在波恩,到处可以看到绿色,一些缝隙中也会流露出浓浓的绿意。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每一片空地,甚至于空气都依偎在绿色的怀抱里。可以说,绿色提升了波恩这座小城的品质。在波恩市,森林和公园面积总和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尚未施粉的美丽少女,清纯靓丽。据说,为了保护城市的绿色,波恩市制定了相当严厉的措施。人们给每棵树都建立了卡片,存人“电脑档案库”,上边翔实地记载着树种、种植地点、树径、树龄、覆盖面积、生长状况等等。市民们上网就可以查到这些。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政府当局为了挽救一棵病树,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树的“病情”,用重赏在市民中征求“治疗”方案。如果一棵行道树遭受损害,报刊也会迅速刊登消息,当局则会追究肇事者的责任,并给予严惩。正因为如此,市民们逐渐形成了与绿色和谐相处、相濡以沫的风气。从波恩一些居民家庭可以看得出,他们深爱着绿色,庭院里如果有一小片空地,那肯定是一座小巧玲珑的花园;如果庭院里没有空地,他们就会用攀缘植物进行绿化,也有的在楼顶的平台上植树种花,或者在阳台上养花。那些被建在院子里、房顶上的花园,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全都蓊蓊郁郁、花团锦簇,给不少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增添些许温柔之美。这些建筑物造型美观、工艺考究,再加上四季不谢的名贵花木,形成一座座空中花园。由此,我想到,一个城市的市容美化,不能靠着所谓的“创建”,最起码说不能靠着搞群众运动那样一哄而起,或者说一蹴而就,更不是把有限的财力花在搞一些不知所云的所谓建筑物上,还美其名曰“现代艺术”。往往这些“现代艺术”并不争气,不仅没有给那些决策者脸上增光,相反却因破坏了城市的整体风格、文化氛围,而让市民反感。
小城魏玛是一座历史沉淀丰厚的古城。这座城市基本上保留了历史风貌。每一条小巷,每一座小楼,甚至于每一片砖瓦上都明显可以看到岁月的足迹。你如果用心观察就会发现,魏玛人在二战后进行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到了建筑与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景观、城市的人文环境、城市的功能的关系,让不同作用的建筑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同时也不动声色打造出城市的品质。那些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如官邸、豪宅,现代的、豪华新颖的办公楼,玲珑别致的私人庭院,以及商场、电影院等等,各自以其独特的风貌,错落有致地掩映在了城市的林海之中。尤其是近郊林区、城市园林与市区之间,形成多条绿色林带,仿佛一条条绿色走廊,清爽、通透,时刻保持着空气新鲜。我们常常说品质生活,我认为品质生活不仅仅限于吃、穿、住、用,而且与人生存的环境密切相联。只有能够给人优良生存环境的城市,才是高品质的城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