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对宠物的态度能看出他的素质,有的宠物的主人不自重,任宠物在大街上、社区里、电梯间大小便,甚至于有的人故意牵着狗大摇大摆,骄横过市,让人们厌恶。德国之旅,尽管不能完全说是德国人让我了解了人与宠物的更深层的关系,但的确让我体会到了人与宠物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默契,一种特殊的情感。
在我所到的德国的一些城市,不管是水灵灵的早晨,还是雾朦朦的黄昏,只要散步街头,都可以看到一些牵着狗的人们。他们中间有脚步迟缓但悠然自得的老人,也有漫步随意但情趣盎然的年轻人,时而还可以看见几个兴高采烈的孩子,但总的说来老人多一些。在法兰克福的早晨、波恩的早晨,还有在莱茵河畔的码头上,我都看见了牵着狗在散步的老人。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留心地观察这些牵着狗的老人和他们手中的狗。比如在法兰克福的那天早晨,我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瘦小精干的老太太,牵着同样也是瘦小精干的小鹿犬,在城市中心的一片湖水边散步;不远处,有一位面目慈祥、雍容肥胖的老太太,牵着懒洋洋地东张西望的贵妇犬在漫步;而在莱茵河畔,我看见的是一位神情庄重、气宇轩昂的老头,带着同样精神抖擞、威风凛凜的牧羊犬,像国王巡视自己的领地般地走在河边,并且不时向河中驶过的客船和货船张望,当船上的游客向它招手时,它也会摇头晃脑以示致意这不禁使我想起曾经听人说过,狗随主人。这其中的意思多半是说狗的性格和特质与主人很相似。但让我不明白的是,究竟是因为狗的主人把狗当作家庭一员来看待,从小就把自己一些本属于人类的东西传染给了狗,影响了狗,以至于狗在成长过程中得以学习运用,还是因为主人在挑选狗的时候,比较偏爱那些跟自己性格相近的狗……仔细想一想,从客观上更认同后一种说法,或者说兼顾两种说法。但我相信对于这些老人而言,他们一定更愿意接受前者。而随后在波恩大学操场上的一次偶遇,则证实了我的这种“一厢情愿”式的猜测。
那天早晨,我很早就到了宾馆附近的波恩大学散步。在波恩大学的操场上,我看到了一位牵着狗散步的老人。这是一位在德国常见的当地老太太,穿着一件鲜艳的红色上衣,年轻而明亮的颜色不但没有使老太太看起来太过艳丽,反而衬托得她面色健康红润,更衬托得她那一头银发神采飞扬。如果不是这位朝气十足的老太太身旁的那条狗,也许我不会对老太太引起注意。围绕着她身旁的,是一条黑色的狗。那条狗同主人一样,让人感觉很有气质。它浑身上下没有一丝杂质,黑得油光发亮,黑得高贵典雅。让我为之着迷的并不是这条狗是不是纯种或有多名贵,而是它所流露出的对老太太的亲情和依恋,一种孩子般纯真的亲情和无邪的依恋。从我看见它那一时刻起,它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就像个同祖母一起散步的孩子一样,既有欣喜,又有好奇,还有几分激动,几乎一会儿也不想安静。它一边愉快地摇着尾巴,一边好奇地东张西望,仿佛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会吸引它的注意力。不一会,从对面走过来一个背着书包的大孩子,手里拿着用彩色包装纸包装的食品,一边走一边吃,那只黑狗不知是迷上了彩色花纹的包装纸,还是闻到了包装纸里食品的香甜味,撒着欢地凑了上去,只可惜还没等凑近就被脖子上的项圈拉住了脚步,眼见着奇妙的彩色越走越远,它不禁有些失望,回过头来沮丧地望着老太太,脸上的表情满满地写着:“我也想要那个东西……”
老太太早就发现了它的小心思,并不说话,只是笑眯眯地望着它,对它说了句什么,它才恢复了常态,并且很快就忘记了刚才的沮丧,又重新屁颠屁颠地围着老太太撒欢了。就在左顾右盼的间隙,它还时不时地抬头看老太太一眼,每逢这时,老太太就会对它笑一笑,就像边走边聊天的祖孙两个一般,其中的温馨与甜蜜实在是叫人既羡慕又嫉妒。就这样,这条黑狗时而跑在前面,时而又跳在地上嗅个不停,总是落在了后面又急忙忙地赶到前面,与老太太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老太太带着她可爱的黑狗走了一阵子之后,大概是有些乏了,于是到了操场边的长椅上。那黑狗竟然先跳了上去,在椅子上嗅了一会儿,仿佛是在检查老太太要坐下休息的地方是否安全。你不能不感叹它对主人的忠诚。直到老太太坐下后,它也像是玩耍累了的孩子一样,扑进了老太太的怀里,一副“奶奶抱抱”的样子,老太太爱怜地抱着它,就像抱着自己亲爱的小孙子。老太太似乎觉得只是抱一抱还不够,于是又深情地亲吻了一下她的狗,仿佛它就是她生命中的珍宝。当老太太把它高高举起时,它兴奋地浑身上下都在跳跃……在老太太这里,人与狗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了。可惜我早晨出去散步时没带上相机,否则,将这一镜头拍摄下来,公布于世,一定会让很多人感动。
看得出,德国人确实把狗作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尤其是对一些老年人来说,狗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知心伴侣。但细细想来,这也许就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无奈,也是生活孤独的老人们对孤独生活的适应。工业化的进展、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生育观念更新,无可避免地摧毁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庭,几代人同居一屋的时代被无数个小家庭彻底地替代了,儿女们成家立业之后便各奔东西,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而老人们除了面对空荡荡的房间默默叹息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人老了想要儿孙满堂的热闹,可儿孙们却在追求自己的独立空间,老人们寂寥的心灵太需要找个寄托了……而这时,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再一次地表现出了它的忠实。狗聪明、有灵性,更重要的是十分善解人意而又忠诚可靠,对于老人们来说,狗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找回了儿孙们天真可爱的童年。它虽然不会为老人提供生活费,但也不会只在过节时打个照面便匆匆离开,无论何时它都会陪在老人身边,有些甚至会追随过世的老人而去;它虽然不会说话,不会喊“爸爸妈妈”,但它也不会早恋、酗酒、在外惹是生非后对着父母的伤心欲绝而无动于衷;它虽然也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能健康成长,但却是知恩图报,绝不会在你为它付出所有之后便拍拍变硬的翅膀远走高飞……也许上面的对比有些极端,但狗确实能够为老人们带来他们所需要的亲情与温暖。
既然许多事实无法避免,那么我们便不能再忽视狗对老人们的巨大影响。有关的科学研究已经指出,饲养宠物狗能降低主人的血压、胆固醇,也能够消解主人的孤独感,对于调节主人的心情与精神状态有着巨大的正面作用。同样是独自生活的老人,养狗者要比不养狗者更加健康,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偏低。这也恰好印证了我在波恩大学草场的所见,同一条聪明而讨人喜欢的狗一起生活,不但会让孤独感消失无踪,更会让生活变得充实决乐,身体健康而充满活力也是必然的结果了。
根据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诺威治联合保险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人们正逐渐以宠物狗来取代孩子,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慑于抚养孩子所带来的精力透支、高额费用、教育问题以及将来要面临的各种五穷无尽的烦恼,选择了养一只宠物狗——而不是生孩子,宠物狗正大规模地走进人类家庭。尽管养宠物狗也并不轻松,它需要你的照顾,也需要一定的花费,但据统计,在美国现在每户家庭饲养的狗比养育的孩子还要多。而当我们感叹“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暖、老年人晚景凄凉”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早在几年前,春节晚会里最受欢迎的歌曲,就已经渐渐变成了《常回家看看》。处在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中国,已经悄悄步人了城市化与老龄化并存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家庭告别了四世同堂,成为了三口之家。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也带来了夫妇俩人赡养四位老人的局面……老人,将会越来越孤独。
不可避免地,国内的街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牵着狗散步的老人们,许多的中国老人也开始了与狗相依为命的生活。但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同我在德国的所见所闻相比,国人的素质却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提高。在国内看到宠物狗招摇过街,我们多数时候感受到的不是温馨与温暖,而是别扭与不适。有旁若无人电线杆下随意“方便”的,也有不顾“勿踏草坪”而肆意撒欢践踏的,还有狗仗人势乱吠乱咬的,甚至是登堂入室进酒店、坐电梯……在主人的庇护下畅行无阻招摇过市。但说句实话,这些狗其实是无辜的,并没有人训练过它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和“勿带宠物入内”等等的字样是写给它们主人看的,因为狗并不懂这些方块型的汉字,而是需要主人传授给它。各种问题的责任并不在于狗而在于养狗的人。
何时国内的宠物狗也能变得“绅士”一些、可爱一些,就要看狗主人们将如何做了。而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将老人与狗变成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不仅仅需要人们的自律,有关部门的政策与措施也该早日得到完善与执行。我真地期待着能够在国内,再次看到老人与狗之间那令人感动的一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