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从如何提高学习者词汇能力方面着眼,考察并分析现有学习词典的释义方法及存在的问题,阐明进行词典释义的基本原则,提出多维释义的主张。并在对词汇学、词汇教育学理论作具体考察的基础上,指出词典释义中必须涵盖的内容,通过实例从等级信息、词源信息、语音信息、词义信息等方面对词典释义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
关键词:韩国语学习词典多维释义
序言
词典是学习者获取词汇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习者学习外语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对韩国语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韩国语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类韩国语教材、词典应运而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已出版的韩国语词典种类繁多,但其中的大部分使用的仍是传统词典的编纂方法与释义模式,只提供简单的中文对译与例证,这样的释义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编写一部具有完整的总体设计、严密的宏观结构、精细的微观结构的韩国语学习词典已是韩国语教育者与研究者必须直面的一个课题。鉴于此种情况,本文从如何提高学习者词汇能力方面着眼,考察并分析现有学习词典的释义方法及存在的问题,阐明进行词典释义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多维释义的主张,并通过实例阐释学习词典的具体释义方法。
现有学习词典释义的问题
要想编纂能够满足学生要求的学习词典,首先应对现有学习词典的释义方法作细致的考察与分析。本文将选取《延世韩国语词典》(以下略称为《延世》)、《针对外国学生的韩国语学习词典》(以下略称为《学习》)两部词典作为分析对象。这两部词典是近年来开发的,以韩国语学习者为服务对象,旨在提高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学习词典。不论从词汇的选取还是释义方法上,都与传统词典有显著的区别。但是,这两部词典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相当一部分释义中,释义词(defining vocabulary)比被释义词的使用频率更低,语义更模糊,学习者很难理解单词的真正意义。
例(1)是《学习》中的两个词条,例句中下画线的释义词都是难度较高、使用频率较低的词,且在该词典中都没有被收录,学习者无法通过释义正确理解单词的词义。
2.单纯地用语义相近的几个单词彼此循环释义(circular definition),学习者无法理解被释义词的意义,更无从了解单词间的区别。
3.没有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语法信息,特别是搭配信息,学习者即使知道单词的词义,也无法准确地使用该单词。
(2)《学习》
在例(2)的释义中由于没有明示出词语的搭配信息,学习者只知道其基本词义,却无从了解该词语有哪些搭配限制,因而在他们的作文中经常可以看到“”等错误的表达方式。
4.只提供了单词的概念义,对其情感内涵义、联想义等附加意义没有作任何说明。在中韩两语中有很多概念意义相同但内涵义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学习者词汇学习的难点与重点。但现有的学习词典中对这些词语的释义并不全面。
(3)《学习》
例(3)中的“”相当于汉语的“善良”,只有说话者比句子的主体年纪大或地位高时才能使用,表示对句子主体的赞赏。但学习者从上面的释义中无法得到这些信息,那么,在他们的作文中出现“”这样的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5.在释义时将每个词语视为独立的个体,忽略了词与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没能将词语按可见或不可见的规则组织起来形成自然语义网络。为学习者构筑有益于理解与记忆词汇的“记忆网”,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能力至关重要,而现有学习词典中对这一方面的探索还略显不足。
词典释义的原则
笔者通过对现有学习词典的分析及对中国学习者的词汇习得特征的考察,提出如下词典释义原则。
1.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鄄centered)的原则。
在外语教学领域近年来产生的最根本变化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主体,充分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编纂韩国语学习词典时也应采用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能力为目标,将注意力从词典文本转移到学习者与词典的互动关系上来。
2.兼备解码功能(decoding)与编码功能(encoding)的原则。
解码功能主要是指对词目进行释义,以满足学习者对生词理解的需要,解码功能具有词汇释义“静态化”或“脱语境化”,词法、句法、语用等信息量小等特点。而编码功能则是指为语言使用者生成话语或语篇提供所需的词汇信息与使用方法,其特点是词汇释义“动态化”或“语境化”,词法、句法、语用等信息量大。由于韩国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习者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使学习者能够准确地使用词语,因此,在进行学习词典释义时要兼顾解码与编码两种功能。
3.关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原则。
外语教学界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就是从以结果为中心向以过程为中心转化,也就是说人们所关心的不止是学习者学习到多少知识,更关心知识与技巧的获得过程。在编纂韩国语学习词典时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词汇学习过程,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的可迁移性技巧(transferable skills),从词典中最大程度地获取所需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引导其进入语言认知机制,正确处理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什么”(学习内容)及“怎么学”(学习方法)的问题。
4.追求词汇学习增效性(synergistic effect)的原则。
学习者已获得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分离,而是互动的,因此新知识的增加并不是以线性添加方式进行的,新增加的知识一方面受益于已知知识,另一方面对已知知识又具有质和量的反馈作用,其结果是知识的积累并非纯数理逻辑的1+1=2,而是1+1>2。Krashen(1981:100)也曾在其著名的输入假说中提出用1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通过上下文、一定的语境或借助于图片、教具等手段,使其在下一阶段达到i+1的语言结构水平的主张。如图1所示,在编纂学习词典时如果能将全新的信息转换成部分新的信息,将会减轻学习者的学习负担。
5.考虑学习者母语迁移的原则。
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第一语言的习惯,因此也就存在母语习惯的迁移问题。迁移(transfer)是心理学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起的是积极的、促进的作用,那就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果起的是阻碍的作用,就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就是干扰;而当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既不产生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作用时,我们称其为无迁移(zero transfer)。在中国学习者学习韩国语词汇过程中,如果遇到形态、语义与汉语都相同的汉字词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一些中韩两语的差异也会造成韩国语学习的困难,导致错误的出现。因此,在编纂学习词典时应积极想办法促进正迁移的产生,阻止负迁移的出现。
6.重视语境及词语间有机关系的原则。
语境(context)即语言环境,是语用或交际行为发生和解释的信息环境,对语言的表达和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脱离语境的词汇学习,词汇的不同意义是通过语境来确定的,离开了语境,词义将成为难以捉摸的东西。苏宝荣(2000)曾从以下三方面阐释语境对词典编纂的重要意义:
(1)通过语境才能全面地认识词义,为辞书释义奠定基础;
(2)通过语境提示才能在语文辞书中全面显示词义;
(3)通过语境才能进行词义构成分析,为科学的辞书释义提供条件。
在编纂韩国语学习词典时,应积极想办法提供各种语境线索,以使词汇以某种方式彼此联系起来,使学习者的认知语境得到改善,与词汇相关的长时记忆得以激活。
以上从六方面阐述了韩国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原则,一言以蔽之,本文中所主张的词典编纂原则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换的,不仅仅重视学习效果、同时还重视学习过程的,不仅仅重视单纯的知识累加、同时还重视学习的增效性的,不仅仅考虑目的语、同时还考虑学习者母语的,不是将单词作为独立个体、同时还重视其语境及同其他单词间关系的多维(multidimensional)释义原则。只有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编纂的学习词典,才能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知识及语言学习技巧,也只有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词汇释义,才是有效的、科学的词汇释义。
词典释义的方法
词典释义的构成要素
要探讨词典释义的构成要素,首先应从词汇教学的目标与教学内容谈起。韩国语词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有关韩国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一定数量的韩国语词汇的音、义、形和基本用法,培养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与表达能力,即词汇能力(vocabulary knowledge)。换言之,词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能力。
既然如此,我们所说的词汇能力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我们说知道一个单词究竟意味着知道这个单词的什么呢?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此,简要介绍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
Richards(1976:77~89)列举了有关词汇能力的八个假设,认为知道一个单词就是了解其使用频率、功能、限制与句法形式,就是了解其基本形与派生形,就是了解该单词在与其他单词所构成的词汇网中的位置,就是了解该词的义值及该词的其他义项。Carey(1978:264)认为构成词汇能力的诸要素中不仅包括词汇的形态、语义知识,从认知层面看,还包括对词汇本身的定义以及能够对诸定义进行分级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一个单词首先应该知道它是一个单词,还应知道其形态、统辞、语义知识以及该词与其他单词的关系等,只有成功地完成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才能实现词汇能力的提高。Solos(1979),Anderson(1985),Mclaughlin(1987),Johnson(1996)等认为知道一个单词意味着学习者能够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准确而熟练地使用这一单词。因此,从使用词汇的角度来看,词汇能力既包括理解能力也包括使用能力。Carter,R.&M.McCarthy(1988)也认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所说的知道一个单词,意味着了解在口语或书面语中该单词出现的可能性,意味着了解该单词可以应用的句型、其基本形态与派生词,意味着了解该单词与其他单词或第一语言中相对应单词间的关系,意味着了解该单词的语用功能、文体特点及核心定义,意味着了解与该单词相关的反义词或短语,意味着了解与该单词相关的固定表达方式。除此之外,Nation(2001:27)也认为知道一个单词意味着知道其单词构成、意义、指称对象、搭配关系、语法功能、使用限制等要素。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了解到,知道一个单词不仅意味着知道其词义,还包括了解其形态及用法。所以,词汇能力并非简单的语言知识,而是语言使用者理解与使用作为单词集合的词汇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量的能力”,又包括“质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世界知识总和的理解。因此,进行词汇教学应该是多侧面的,即包括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各方面,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形成完整的词汇能力。
既然编纂学习词典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能力,那么在对学习词典进行释义时也应充分考虑词汇能力所包含的诸要素。尽管根据词类的不同,在对单词进行释义时要作相应的取舍,但笔者认为理想的学习词典在各词条内部应涵盖如下要素:
词典释义的具体方法
本节,将从词汇的基础信息、语义信息、语法信息及例证等方面简要阐述韩国语学习词典的释义方法。
一、基础信息
1.等级信息
词汇的等级信息不仅对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大有裨益,对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将起到指导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尽管中国各大学韩国语专业的学生四年期间需要掌握的单词量略有不同,但大体在10000~13000之间。为了确保选词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可以参考韩国在语料库研究上取得的成果,对现有的词汇目录作进一步选定。具体做法是参考下表中所列的三个词汇目录,选取在三个目录中至少出现两次的词汇。但这一做法并非绝对的,在具体词汇量的确定、个别词语的取舍等方面还要根据主观判断和教学经验来进行。另外,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情况,还要在其中加入有助于了解韩国文化的文化词汇、必要的教学用词汇以及韩国地名等固有名词。词典总词汇量在15000左右将可以满足学习者的词汇学习需要。
选定被释义词汇后,还要将这些词语等级化,等级体系可以参照ACTFL(The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的评价体系,将词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最高级四级,与四年制大学的一、二、三、四年级的等级体系一致。在编纂学习词典时,在词条的旁边用“★”标记。
(4)★★★★
2.词源信息
韩国语词汇由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构成,在词典中介绍单词的词源信息时有助于学习者理解与记忆单词。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对词源,特别是对汉字词词源的标注对于韩国语词汇的学习非常有益。在标注词源信息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5)(實際)
3.语音信息
发音是贯穿韩国语学习全过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发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用韩国语进行交际的效果。在提供语音信息时不仅要标注被释义词原型的发音,还应将其各种活用形式的发音都标注出来,以便于学习者独立进行发音练习。另外,在发音标注方式上,目前有应用国际音标标记、应用韩文标记及前二者同时使用三种办法。笔者根据中国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建议采用用韩文标记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4.词类信息
词汇的词类信息按照规范语法体系分为名词、代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冠形词、副词、感叹词、助词九大类进行标注。对于中国学习者难于区分的自动词、他动词分别标注,为了有助于学习者的准确理解与使用,对依存名词、补助动词、补助形容词、词缀及语尾等另行标注。
二、语义信息
1.定义
语义信息是词典释义的核心,是词典的灵魂,一部词典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词典词义解释的好坏。目前国内出版的韩国语学习词典,大多数只给出汉语对释词。这种用学生母语进行释义的方式对于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理解单词的意义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中韩两语间存在一对一对应关系的词毕竟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词语在语义范围、搭配关系、使用范围、感情色彩、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差异,如果仅仅根据汉语中与韩国语对应的词来理解韩国语词义的话,就不能准确地理解韩国语词汇的原意。另外,单纯地运用汉语进行释义会造成学习者对母语的依赖,不利于学习者韩国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笔者主张在韩国语学习词典中进行双解释义,最大限度地发挥韩国语释义与汉语对译的优越性,弥补二者的不足。
根据Cook(1996:53)的理论,学习者能否有效地记忆单词与对该单词的处理程度有关。将单词视作一系列发音的结合时最难记忆,而将其放在句子的整体中时其语义最容易被理解。这一理论同样可以应用在词典释义上。也就是说,在进行语义释义时,应尽量避免单纯的、脱离语境的释义,而应使用自然语句对词汇进行释义。这种释义方法被称为自然语句释义,语言学家和词典学家已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将其应用到《柯林斯合作英语词典》等英英词典的编纂中。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释义不再是一个结构短语,而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被释义词的语义、语法和使用规则,包括搭配成分和选择限制都直接融入到这一句子中,能够给读者一个完整概念和直观的句法结构,能够更好地启发人们的语感,对学习者来说也更易读、易懂。韩国语虽然与英语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但从语言教育的角度,从为学习者提供词语释义的立场来看,其原理应是一脉相承的。鉴于此,笔者建议在对韩国语词汇进行释义时也应用这一方法。具体实例如下:
在释义时要做到释义语言通俗易懂,在编纂词典时,规定释义词的数量,并将释义词区分出不同的等级,具体来说,就是一共选取2000个高频词作为释义词,并将这些释义词分为三个等级,对生词分别用三种不同级别的词进行不同层面的解释。
2.汉语对译信息
我们主张在词典释义时实行韩中双解,是因为汉语对译在帮助学习者理解、记忆单词及提高学习者翻译能力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用汉语对译韩国语单词时,尽量坚持“多用直译,善参译义”的原则,在选取对译词时不仅要考虑词语概念义的对等,还要兼顾词语的使用范围及文化内涵。汉语对译信息的提供方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①K =C :表示韩中语义的对应。
(8)=悲惨=勤奋
②K =C1+C2+…+Cn :表示一个韩国语单词或一个单词的义项有两个以上的汉语对译词。
(9)=卑鄙+恶劣=安逸+愉快
③K ≈(c)C(c):符号“≈”表示“近似于”的含义,(c)代表的是对词典情感内涵义或使用范围进行的说明。
(10)≈聪明(含有贬义)
≈重要(多用语否定句或疑问句,表示“不重要”)
≈(尊敬的人或年长者)欠安,不爽
④K ≈C′:“C′”代表的是对单词进行详解,主要用于对汉语中不存在对译词的单词进行汉语对译时使用。
(11)①≈对已经知道的事实突然感到很新鲜
②≈从前不做的事情现在突然做,显得有些突然
≈指物体表面像带有水汽一样,看起来润泽、美丽
3.联想义与情感内涵义
词的联想义是指人们在听到或看到该词时能想到的与之有关的意义,情感内涵义是指不同文化群体、不同区域和不同社会阶层对外界事物的主观看法。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语言团体,赋予语言符号的联想义与情感内涵义是不同的,中韩两语也不例外。对于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中国学习者而言,韩国语词汇的这一部分内容是其学习的难点,因此有必要明确地给出相关的词汇信息。例如:
4.适用范围信息
词汇的适用范围信息是指单词实际使用的场合,其概念与Leech(1974)中提出的“文体意义”部分一致。确定一个单词的使用领域是词汇释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韩国语学习者来说,适用范围信息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上面的例(13)虽然在语法上并没有错误,但却多少有些不自然。其主要原因是要想表达尊敬的意义应该用“”而不是“”,但由于学习者不了解二者的适用范围,才会犯如上错误。在提供这一部分信息时,通常应阐明词汇的尊卑意义、正式与非正式特征以及口语与书面语特征等。例如:
5.语义关系信息
每一个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与其他词的相互关系之中。一般来说,词汇语义可以分为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与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近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属于前者;短语、惯用语等属于后者。在词教学中,将与所学单词有关的其他词一起提供给学习者要远比将其与其他词割裂开来更为有效。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语义关系的释义方法。
近义词的辨别方法主要有罗列验证法(arrange test method)、成分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 method)、替换验证法(substitution test method)、反义验证法(opposite test method)、语法体系验证法(grammar system test method)等。在说明近义词的区别时,可以运用以上验证法中的一种或几种。如下例所示,在区分“”“”“”、“”几个词的语义区别时,可以同时使用罗列验证法和成分分析法。
与上下义词密切相关的概念是语义场理论,构筑词汇语义场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正如下图所示,将表示味觉的词放在语义场中记忆远比单独学习一个单词更为有效。
除近义词和上下义词以外,词典释义中对短语、惯用语等信息的提供对于学习者也非常重要,由于字数限制,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语法信息
在词典释义时提供语法信息,不论是在语言学、词典学理论上,还是从词典使用者的需要来看,都非常必要。下面就学习词典释义中必不可少的几种语法信息作简要的说明。
1.单词构成信息
韩国语词汇根据词素在构词上所起的作用分为词根和词缀,根据构成方式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有效地利用词汇的构成信息可以有助于学习者领会词的意义,扩大词汇量。在进行词典释义时可以采用在词缀与词根间使用符号“-”,在复合词的词根与词根间使用符号“+”的形式,例如:
2.句型信息
词义只是意义系统的一部分,其意义的实现要依托于句法结构,句型信息在词典释义中不可或缺。本文中所主张的自然语句释义方法已经为学习者提供了词语适用的句型,但为了能更有助于学习者准确地使用词语,还应该将其适用的句型单独列出来。以下是形容词“”的句型信息:
3.语法限制信息
这里所说的语法限制主要指用言的形态、统辞限制,具体来讲主要有数限制、时称限制、否定限制、句型限制等。现以数限制和时称限制为例作简要说明。数限制是指根据谓语的特点,对主语或补语位置上的名词有数的限制。例如,“”与“”在做谓语时,要求句子的主语必须是复数。
而时称限制是指用言在做谓语时只能以一定的时称出现,例如“”、“”只能以过去时的形式做谓语,而不能说“”或“”。
以上这些语法信息都是学习者学习词汇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标注,以引起学习者的充分注意和重视。
四、例证
例证是词典构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补充说明词的意义,使其具体化,而且可以说明词语的用法,包括语法特点、搭配范围、修辞色彩等,并可以使词完成从静态描写(释义)到动态描写(举例)的过渡,从语言到言语的过渡。外国学者认为“一部没有例句的词典只是一副骨架”,我国学者也强调“例以明义”。由此可见,学者们在肯定例证在词典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但在学界,在例证究竟应是编者的自撰例还是语料库中的引例,还是二者兼而有之这一问题上却一直存在着争议。笔者在选择学习词典例证上的主张是从语料库中选取例句,之后根据被释义词的难易程度决定是否对例句加以修改,如果被释义词是难度较低的词,那么应尽量将例句中较难的词替换成较为容易的词,如果被释义词是高级学习者需要掌握的词,那么就尽可能保持例句原样。这样做既可以克服例句语言过难的缺陷,又可以克服自撰例“不自然”、“不真实”的弊端。另外,在选取例证时还应充分注意所选例句的时效性、典型性与实用性。
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韩国语学习词典释义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学习词典释义的原则,并从基础信息、语义信息、语法信息、例证等几方面对学习词典的释义方法作了具体阐述,在大多数词典只注重汉语对译与例证的今天,本论文所提出的多维释义思路对于韩国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Carey,S.(1978),“The child as word learner”,In:M.Halle,J.Bresnan and G.A Miller,Linguistic Theory and Psychological Reality,Harvard:MIT Press.
Carter,R.A.&M.J.McCarthy(1988),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don:Longman.
Cook,V.(1996),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don:Arnold.
Cowie,A.P.(1989),The language of Examples in English Learners'Dictionaries,In:James,G.(1989),Lexicograplers and Their Works,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Nation,P.(2001),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J.C.(1976),The role of vocabulary teaching,TESOL Quarterly 10(Ⅰ)
Collins COBUILD New Student's Dictionary(2003),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