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王灵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

    [2]I.S. , H.J.Kharas, D.Bhattasali: 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 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 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07.转引自王灵桂、张中元《跨越七大“陷阱”: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第10~11页。

    [3]林志帆:《“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吗?——基于增长收敛模型的识别方法》,《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转引自王灵桂、张中元《跨越七大“陷阱”: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第13页。

    [4]Kenichi: "Avoid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Renovating Industrial Policy Formulation in Viet Nam", ASEAN Economic Bulletin, 2009, 26(1), pp. 25 -43.转引自王灵桂、张中元《跨越七大“陷阱”: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第13页。

    [5]Development Bank:“Asian 2050: Realizing the Asian Century”, Manila, 2011.转引自王灵桂、张中元《跨越七大“陷阱”: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第15页。

    [6]Anna, Nagengast J Arna, and Ramon Jose: "The Middle - Income Trap: Comparing Asian and Latin American Experiences", OECD Development Centre Working Paper, 2012.转引自王灵桂、张中元《跨越七大“陷阱”: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第17页。

    [7]Aiyar, Romain Duval, Damien Puy: "Asia and Pacific Department, Growth Slowdowns and the Middle - Income Trap", IMF Working Paper 1371, 2013.转引自王灵桂、张中元《跨越七大“陷阱”: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第16页。

    [8]《学术月刊》2013年第11期。转引自王灵桂、张中元《跨越七大“陷阱”: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第17页。

    [9]《经济评论》2017年第3期。转引自王灵桂、张中元《跨越七大“陷阱”: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和我们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第13页。

    [10]2015年4月26日,观察者网,.

    [11]。

    [12]秦杰、霍小光、张晓松、赵超:《书写伟大复兴的时代画卷》,党建杂志社《学习活页文选》,第27~29页。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10月19日,第6~7版。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10月19日,第6~7版。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10月19日,第6~7版。

    [16]Dhruva Jaishankar,布鲁金斯学会印度中心和美国中心外交政策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印度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全球发展对印度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特别侧重于印度与美国、亚洲和印度-太平洋以及欧洲的关系。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1日。

    [17]Shivshankar Menon,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杰出研究员,印度中国研究所咨询委员会主席。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8日。

    [18]David Sandalow,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研究员。曾担任白宫、美国国务院和美国能源部高级职位。美国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6月13日。

    [19]来源:国家亚洲研究局(美国智库),2017年6月20日。

    [20]Erik Jones,欧洲研究与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院(SAIS)欧洲和欧亚研究部主任,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高级研究员。来源:胡佛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6月20日。

    [21]Hunter Marston,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东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助理兼通讯协调员。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6月23日。

    [22]Stephen Blank,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来源:国家亚洲研究局(美国智库),2017年6月28日。

    [23]Michael Clarke,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Andrew Small,毕业于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的高级研究员。研究重点是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国在南亚和西南亚的政策,以及中国在“问题”和脆弱国家中的作用。著有《中国 -巴基斯坦轴心:亚洲的新地缘政治》。Harsh V.Pant,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杰出研究员以及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印美政策研究非常驻研究员。Ritika Passi,阿米提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学士,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国际安全硕士。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项目编辑和助理研究员。Sebastien Peyrouse,拥有巴黎东方语言文化研究所的博士学位,法国中亚研究所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员,札幌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及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专业研究领域是中亚政治制度,伊斯兰教和宗教少数派,中亚对中国、俄罗斯和南亚的地缘政治定位。Meena Singh Roy,新德里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研究员。Nargis Kassenova,日本名古屋大学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哈萨克斯坦管理、经济与战略研究学院国际关系和区域研究的副教授,也是该大学中亚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中亚安全、欧亚地缘政治和能源安全。来源:国家亚洲研究局(美国智库),2017年7月10日。

    [24]Mei Gechlik,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指导性案例项目(CGCP)创始人兼董事。来源:胡佛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7月28日。

    [25]Homi Kharas,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与发展部高级研究员和主任。他主要研究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和趋势,包括对贫穷国家的援助、中产阶级的出现、全球治理和二十国集团。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7月31日。

    [26]Homi Kharas,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与发展部高级研究员和主任。他主要研究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和趋势,包括对贫穷国家的援助、中产阶级的出现、全球治理和二十国集团。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7月31日。

    [27]Zijia He,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实习生。来源: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8月3日。

    [28]Mark Hibbs,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政策项目高级研究员。在2010年进入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之前,他是一名在核能、核贸易和防止核扩散领域工作的编辑和记者。他的作品出现在大量的出版物中,包括由美国麦克劳希尔出版社出版的《金融时报》《普氏核能周刊》及《核燃料》。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核贸易和核不扩散治理,包括四个领域:国际核贸易体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决策,核保障措施和检测,以及双边核合作安排。他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在布鲁塞尔及维也纳,主持了两次由世界领先的多边核贸易控制机制即核供应国集团成员进行的研讨会。还撰写了一份题为《核供应国集团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发表于2011年。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8月10日。

    [29]Jennifer Staats,南方大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硕士,哈佛大学博士。现任美国和平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专注于中国在亚洲、非洲、中东的和平与冲突动态方面的作用。曾任职于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在国防部(2009~2016年)专注研究与亚洲安全有关的政策问题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在战略办公室,协调国防部就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执行工作,制定了该部的长期战略,并评估了未来的安全趋势,特别关注亚洲。I-wei Jennifer Chang,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亚洲研究学士,马里兰大学新闻学和国际关系学硕士。美国和平研究所中国项目的高级项目专员,致力于研究、创作与项目开发,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全球冲突地区(即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和非洲国家)的角色。在从事国际事务和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助理工作之后就职于美国和平研究所。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外交和印度-亚太、中东和非洲的外交政策,以及中国建设和平的努力和反恐的举措。来源:美国和平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8月14日。

    [30]来源:美洲国家对话组织(美国智库),2017年8月23日。

    [31]Jennifer Staats,南方大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硕士,哈佛大学博士。现任美国和平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专注于研究中国在亚洲、非洲、中东的和平与冲突动态方面的作用。曾任职于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在国防部(2009~2016年)专注于研究与亚洲安全有关的政策问题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在战略办公室,协调国防部就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执行工作,制定了该部的长期战略,并评估了未来的安全趋势,特别关注亚洲。来源:美国和平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9月5日。

    [32]Dong Ya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是20世纪中国公共财政和外债的历史。来源:外交政策研究所(美国智库),2017年9月6日。

    [33]Charles Kraus,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历史和公共政策项目副主任。Gregg Brazinsky,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副教授。来源: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9月11日。

    [34]Adam Garrie,罗恩保罗和平与繁荣研究所作者。来源:理性教育经济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9月14日。

    [35]Richard Weitz,博士,华盛顿哈德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和政治军事分析中心主任。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9月20日。

    [36]Agnieszka Paczynska,乔治梅森大学冲突分析和解决副教授。美国国务院重建和稳定(S/CRS)协调员办公室富兰克林研究员及外交事务官。曾在开罗美国大学、华沙经济学院、寻找共同立场基金会(SFCG)和布鲁金斯研究院工作。研究兴趣包括经济和政治变化与冲突之间的关系、分配性冲突、全球化进程和局部冲突之间的关系以及战后重建政策。来源:史汀生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9月20日。

    [37]Philip Calvert,任职于维多利亚大学亚太中心,艾伯塔大学中国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担任加拿大驻泰国、柬埔寨和老挝大使。来源:加拿大国际委员会(加拿大智库),2017年6月9日。

    [38]Debalina Ghoshal,人类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地缘政治监控中心(加拿大智库),2017年8月22日。

    [39]Michael Eric Lambert,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欧洲与国际关系史博士,黑海研究所创始人,布拉格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来源:麦克唐纳德劳里埃研究所(加拿大智库),2017年9月27日。

    [40]François Godement,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亚洲与中国项目主任。Dragan Pavlićević,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研究讲师。Agatha Kratz,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与中国项目副政策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对外投资和改革进程。Abigaël Vasselier,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政治学硕士,于2013年11月加入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Jérôme Doyon,《中国分析》副研究员和编辑。来源: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英国智库),2017年6月21日。

    [41]Antoine Levesques,英国阿伯里斯特维斯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学、经济学学士,分别在法国雷恩第二大学和雷恩第一大学学习历史和政治科学。2009年9~12月,担任新德里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IDSA)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南亚核问题;危机稳定性、预防和多边外交;印度和中国的关系;阿富汗2014年后的政治观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战斗部队和非国家武装组织;南亚军民关系;南亚选举政治。来源:英国查塔姆研究所(英国智库),2017年8月8日。

    [42]Raffaello Pantucci,伦敦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国际安全研究项目负责人。来源: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院(英国智库),2017年8月19日。

    [43]Oliver Scanlan,在杜伦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亚洲政治与历史。牛津研究小组(ORG)可持续安全项目高级项目官员。在过去十年里,一直致力于国际发展领域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以南亚为重点)。来源:牛津研究小组(英国智库),2017年9月5日。

    [44]Penelope Marbler,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硕士研究生。Lea Shan,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来源: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所(法国智库),2017年6月22日。

    [45]来源:国际危机组织(比利时智库),2017年7月27日。

    [46]Guntram B.Wolff,波恩大学博士。布鲁盖尔研究机构总监,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致力于欧元区宏观经济与欧元区治理改革。在加入欧盟委员会之前,就职于德意志联邦银行;还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顾问;曾在匹兹堡大学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经济学课程。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欧洲经济治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全球金融方面。在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精通德语、英语、法语。在《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财新英文周刊》《法兰克福汇报》以及西班牙《国家报》、意大利《新闻报》和法国《回声报》等主要国际媒体上发表专栏文章。来源:布鲁盖尔研究机构(比利时智库),2017年8月17日。

    [47]Elena Alekseenkova,政治学博士。莫斯科国际关系大学全球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7年7月31日。

    [48]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7年8月1日。

    [49]Ajmal Sohail,德国反毒品-反恐怖主义联盟联合创始人,阿富汗自由党联合创始人,阿富汗战略研究中心总干事,经常在国家和国际新闻媒体上担任社会经济、政治、战略、国家安全和情报分析研究员。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7年8月2日。

    [50]Dmitri Trenin,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莫斯科中心负责人,还担任该中心外交和安全政策计划的负责人。来源: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俄罗斯智库),2017年8月10日。

    [51]Elena Alekseenkova,政治学博士。莫斯科国际关系大学全球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7年8月11日。

    [52]Jessica Chin,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经济与能源、资源与环境硕士。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7年8月18日。

    [53]Dhruva Jaishankar,布鲁金斯学会印度中心和美国中心外交政策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印度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全球发展对印度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特别侧重于印度与美国、亚洲和印度-太平洋以及欧洲的关系。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8月21日。

    [54]Shashank Joshi,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7年9月15日。

    [55]Simon Tay,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席,纽约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会员。来源: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院(新加坡智库),2017年6月13日。

    [56]Amitendu Palit,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领导研究贸易和经济政策。来源:南亚研究所(新加坡智库),2017年8月3日。

    [57]来源: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新加坡智库),2017年8月28日。

    [58]Alessandro Arduino,上海社会科学院安全与危机管理计划(SASS-UNITO)负责人,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负责人。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私营军事和安全公司、中国政治经济学、中亚关系、主权财富基金以及中国的安全与对外政策。来源: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智库),2017年8月29日。

    [59]Johan Saravanamuttu,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马来西亚项目的高级研究员。来源: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智库),2017年8月31日。

    [60]Mayra Salazar-Rivera,哈佛肯尼迪学院。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7年6月27日。

    [61]Syed Munir Khasru,国际智囊团政策、宣传和治理研究所主席。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7年7月28日。

    [62]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7年8月15日。

    [63]Camilla T.N.Sørensen,哥本哈根大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哥本哈根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东亚安全和北极政治与安全问题。Ekaterina Klimenko,瑞士日内瓦大学国际和欧洲安全学硕士。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项目研究员。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瑞典智库),2017年6月7日。

    [64]Julian Tucker,柏林洪堡大学中亚研究系文学硕士,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克吉尔大学人类学和中东语言学学士。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学习乌兹别克语和历史课程。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ISDP)斯德哥尔摩中国中心研究协调员。研究兴趣包括:中亚地区当局和安全结构对国际发展的影响。来源: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瑞典智库),2017年8月28日。

    [65]Patrycja Pendrakowska,华沙大学博士,波兰 -亚洲研究中心(CSPA)主席。来源: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瑞典智库),2017年9月12日。

    [66]Frank Esparraga,澳大利亚圣母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学士,乌普萨拉大学和波士顿学院硕士。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曾是瑞典国防大学助理研究员。来源: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瑞典智库),2017年9月27日。

    [67]Zorawar Daulet Singh,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政策研究中心(印度智库),2017年6月24日。

    [68]Nirmala Joshi,印度中亚基金会主任。曾任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俄罗斯和中亚研究中心教授。来源: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7月15日。

    [69]Shyam Saran,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印度外交秘书和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主席。来源:政策研究中心(印度智库),2017年7月28日。

    [70]Brig Vinod Anand,国防和战略研究硕士。新德里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新德里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来源: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8月8日。

    [71]Vidya Sagar Reddy,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核与航天政策创新领域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主要航天国家的技术能力,太空资产的民用和军事应用,载人航天和行星探索。还对评估各种地缘政治和军事发展的战略影响感兴趣。来源: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8月16日。

    [72]Asanga Abeyagoonasekera,斯里兰卡国家安全研究所主任。来源: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智库),2017年8月22日。

    [73]Neha Sinha,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助理研究员。来源: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8月24日。

    [74]Mukul Sanwal,哈佛大学硕士。先后在印度外交部等政府部门任职。来源:国防研究和分析中心(印度智库),2017年8月25日。

    [75]来源: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印度尼西亚智库),2017年8月11日。

    [76]Muhammad Munir,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副教授。来源: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巴基斯坦智库),2017年9月7日。

    [77]Muhammad Munir,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副教授。来源: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巴基斯坦智库),2017年9月21日。

    [78]Gideon Elazar,巴伊兰大学讲师,本·古里安大学专注于亚洲研究的博士后。来源: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以色列智库),2017年8月23日。

    [79]Gulshan Sachdeva,匈牙利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国际问题研究》总编辑。曾任欧洲研究中心主席。Swarnim Waglé,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经济学家,尼泊尔国家计划委员会(NPC)成员。来源:阿富汗亚洲基金(阿富汗智库),2017年6月30日。

    [80]John J.Brandon,德鲁大学历史学学士,北伊利诺伊大学政治学和东南亚研究学硕士。亚洲基金会国际关系项目高级主管。来源:阿富汗亚洲基金(阿富汗智库),2017年8月9日。

    [81]Veronica L.Taylor,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监管和全球治理学院教授。来源:阿富汗亚洲基金(阿富汗智库),2017年8月9日。

    [82]Luanda Mpungose,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治理与外交政策项目官员。来源: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南非智库),2017年9月6日。

    [83]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8月2日。

    [84]Jeffrey A.Bader,耶鲁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欧洲历史研究硕士及博士。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2009~2011年任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特别助理,并担任奥巴马总统在亚洲事务方面的高级顾问。著有《奥巴马与中国的崛起》一书。David Dollar,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和全球经济发展项目的资深研究员,是中国经济以及中美经济关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Ryan Hass,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东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8月14日。

    [85]Ralph A.Cossa,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檀香山太平洋论坛主席,该论坛电子期刊高级编辑,东盟区域论坛(ARF)专家组成员,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多边轨道创始成员。Brad Glosserman,里德学院学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硕士,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执行董事,也是该论坛青年领袖计划主任。加入太平洋论坛前,曾是《日本时报》编辑委员会成员。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9月3日。

    [86]Ryan Hass,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东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9月22日。

    [87]来源:经济事务协会(英国智库),2017年9月15日。

    [88]Alexander Downer AC,纽卡斯尔大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士,民事法律专业荣誉博士。担任阿德莱德大学历史/政治学院客座教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教授,并担任许多董事会的成员。2014年3月,被任命为澳大利亚驻英国高级专员。1984年,当选为联邦议会议员,直到2008年7月从国会退休。1996 ~2007年,担任澳大利亚外交部部长,是澳大利亚任期最长的外交部部长。1976年,加入外交部,并在澳大利亚驻比利时大使馆工作,后进入政界。来源:政策研究中心(英国智库),2017年9月30日。

    [89]Alan Oxley,全球贸易咨询公司创建人,澳大利亚前贸易谈判官员。现任澳大利亚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主席,布鲁塞尔欧洲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ECI⁃PE)高级研究员。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7年9月7日。

    [90]Harsh V.Pant,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杰出研究员以及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印美政策研究非常驻研究员。来源: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7月4日。

    [91]Pinak Chakravarty,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区域研究项目杰出研究员,负责监督西亚倡议、孟加拉国和特定的东盟事务。来源: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9月8日。

    [92]Brig Vinod Anand,国防和战略研究硕士。新德里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新德里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来源: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9月11日。

    [93]Preety Bhogal,曾是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来源: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9月29日。

    [94]来源: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印度尼西亚智库),2017年9月18日。

    [95]来源: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印度尼西亚智库),2017年9月25日。

    [96]来源:菲律宾发展研究所(菲律宾智库),2017年9月30日。

    [97]George N.Tzogopoulos,色雷斯德谟克利特大学讲师,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国际问题学者。来源: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以色列智库),2017年9月15日。

    [98]Kithmina Hewage,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本科学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理学硕士。斯里兰卡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外国直接投资、国际贸易政策,以及私营部门的发展。来源:斯里兰卡政策研究所(斯里兰卡智库),2017年9月12日。

    [99]Courtney Weatherby,史汀生中心东南亚项目研究分析师。重点关注东南亚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特别是湄公河流域的粮食-水-能源关系,以及中国对区域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Brian Eyler,东南亚项目的负责人,也担任湄公河地区跨界问题和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方面的专家。来源:史汀生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6月15日。

    [100]Scott Morris,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发展政策倡议主任。曾任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来源:全球发展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7月24日。

    [101]Zachary Abuza,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争学院国家安全战略教授。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8月15日。

    [102]Paul Haenle,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在加盟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之前,于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供职于前总统乔治·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执政下的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主管中国、中国台湾和蒙古国事务的主任。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作为白宫代表加入美国的谈判团队,在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出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行政助理。在美国陆军接受训练,成为一名驻中国的海外地区军官。曾两次被派驻设在北京的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在韩国服役的两年间,曾担任美国陆军上尉连长。还曾作为中国、中国台湾和蒙古国事务顾问,在五角大楼工作。早期在美国陆军服役期间,曾被派驻德国、韩国、科威特,并参加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2009年10月,以陆军中校的军衔从美军陆军退役。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8月23日。

    [103]Alyssa Ayres,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研究印度、巴基斯坦和南亚外交关系的高级研究员。主要关注印度在世界上的作用,以及美国与南亚的关系。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8月31日。

    [104]Rajesh Rajagopalan,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其文章发表在许多学术和政策期刊上,如《华盛顿季刊》,以及印度报刊如《经济时报》《印度快报》《印度斯坦时报》等。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9月1日。

    [105]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9月2日。

    [106]Dean Cheng,美国传统基金会戴维斯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来源:里彭社会(美国智库),2017年9月5日。

    [107]Brad Glosserman,里德学院学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硕士,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执行董事,也是该论坛青年领袖计划主任。加入太平洋论坛前,曾是《日本时报》编辑委员会成员。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6年9月22日。

    [108]Robert G.Sutter,哈佛大学历史和东亚语言专业博士。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奥特国际事务学院国际事务实践教授,还指导该学院的国际事务学士学位课程。曾担任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国防部高级专员及外事总监;东亚国家情报官员;情报研究局中国部主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专业人员。Chin -Hao Huang,乔治城大学荣誉学士,南加州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政治学教授。在此之前,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和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担任研究员。专攻国际政治,特别聚焦于中国和亚太地区。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9月15日。

    [109]Ōba Mie,毕业于国际基督教大学,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东京理科大学教授。先后担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讲师、东京理科大学助教、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客座研究员、哈佛大学日美关系项目研究员等。专业研究领域是以亚洲地域主义和地域整合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论。著作有《多重地域构造的亚洲》(有斐阁,2014年)、《亚太地区形成的路径——边境国家日澳的主体性探索和地域主义》(该书2004年荣获大平正芳纪念奖、NIRA大来政策研究奖)等。来源:美国笹川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9月18日。

    [110]Evan A.Feigenbaum,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研究重点是中国和印度、亚洲的地缘政治以及美国在东亚、中亚和南亚的作用。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7年9月21日。

    [111]Indermit Singh Gill,芝加哥大学博士,德里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德里大学学士。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7年9月22日。

    [112]Matthew P.Goodman,亚洲经济高级顾问。致力于国际经济政策问题,重点是亚太地区。2012年初加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之前担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东亚峰会方面的白宫协调员。曾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际经济事务办主任,并帮助美国总统筹备二十国集团峰会和八国集团峰会。曾任美国国务院经济、能源和农业事务部的高级顾问。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7年9月26日。

    [113]Hongying Wang,国际治理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政治学副教授。Xue Ying Hu,就读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系,对中国政治、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来源: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加拿大智库),2017年9月6日。

    [114]Gillian Nelson,气候变化和可持续能源专题专家。来源: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所(加拿大智库),2017年9月28日。

    [115]John Bew,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历史和外交政策教授。David Martin Jones,政策转换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教授。来源:政策转换研究所(英国智库),2017年9月3日。

    [116]Eva Pejsova,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战略研究博士。欧盟安全研究所高级分析师。Alice Ekman,法国国际关系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中国项目主任,欧盟安全研究所高级助理分析师,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Mathieu Duchâtel,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和中国项目高级政策研究员,重点关注海洋事务、朝鲜半岛事务、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欧关系。Elena Atanassova-Cornelis,安特卫普大学政治系东亚政治高级讲师,法语天主教鲁汶大学政治和社会学院讲师,肯特大学国际研究教授。来源:欧盟安全研究所(法国智库),2017年7月19日。

    [117]Alicia García-Herrero,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现任欧盟委员会有关中国经济问题的特别顾问,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教师和康奈尔大学新兴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K.C.Kwok,自2004年起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顾问,专责提供宏观经济分析、对政府各类政策做出经济评估及通过检讨规管架构和发牌程序,推动方便营商的工作。在任职政府经济顾问前,曾先后在汇丰银行担任高级经济分析员及在渣打银行担任亚太区总经济师,也曾在香港政府的金融事务科、经济科及银行业监理署等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多个香港政府及其他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范围涵盖城市规划、土地及房屋、贸易及工业、科研、教育、训练及环境等不同领域。Liu Xiangdong,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博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美国经济、商品价格、海外投资、宏观调控等。Tim Summers,英国驻香港原领事、驻重庆总领事,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助理教授。Zhang Yansh⁃eng,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同时为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6~1988年,分别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经济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世界银行经济发展研究所进修和工作;1984~1996年,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金融系任教,任国际金融专业硕士指导教授;1996~2011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研究员,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2012年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专业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来源:布鲁盖尔研究机构(比利时智库),2017年9月6日。

    [118]Ajmal Sohail,德国反毒品-反恐怖主义联盟联合创始人,阿富汗自由党联合创始人,阿富汗战略研究中心总干事,经常在国家和国际新闻媒体上担任社会经济、政治、战略、国家安全和情报分析研究员。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7年9月21日。

    [119]Irvin Studin,加拿大智库“21世纪问题研究所”所长,《环球要览》主编兼出版人。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7年9月25日。

    [120]Edgar Pang,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来源:东南亚研究所(新加坡智库),2017年9月6日。

    [121]来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安全研究中心(瑞士智库),2017年7月27日。

    [122]Alex Yu-Ting Lin,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Saori N.Katada,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来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安全研究中心(瑞士智库),2017年8月2日。

    [123]Leslie Maasdorp,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7年9月1日。

    [124]Paola Subacchi,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机构查塔姆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部主任。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7年9月8日。

    [125]Brian Lee Crowley,曾是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Shuvaloy Majumdar,麦克唐纳-劳里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David McDonough,麦克唐纳-劳里埃研究所副主编。来源: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8月31日。

    [126]Jayshree Sengupta,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经济和发展项目高级研究员。工作重点是印度的经济和发展,印度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金砖国家、东盟以及欧盟的合作。来源: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9月1日。

    [127]Jayshree Sengupta,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经济和发展项目高级研究员。工作重点是印度的经济和发展,印度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金砖国家、东盟以及欧盟的合作。来源: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9月19日。

    [128]Rakesh Sood,物理学、国防研究和经济学硕士。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杰出研究员,在外交事务、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有38年之久的经验。1976年加入印度外事服务处之前,在私营部门工作。最初在布鲁塞尔、达喀尔、日内瓦和伊斯兰堡的印度代表团工作,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担任过华盛顿代表团副团长。在印度外交部成立了裁军与国际安全事务司。还是印度驻日内瓦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的首位常驻代表,还带领若干国际工作团队(包括关于地雷和集束弹药有关谈判的工作团队),并于2002年至2003年担任联合国秘书长裁军事项咨询委员会成员。自退休以来,他一直在印度外交政策、经济规模以及地区和国际安全问题上定期发表评论。他经常在各种政策规划组织和印度及海外的智库中担任发言者和撰稿人。来源: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9月19日。

    [129]Neelam Deo,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共同创始人和董事,曾经是印度大使。一直是印度驻丹麦和科特迪瓦大使,同时被委派至尼日尔、几内亚和塞拉利昂。也曾在罗马、曼谷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印度大使馆工作,在那里她与美国国会、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战略问题建立合作关系。来源: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印度智库),2017年9月28日。

    [130]Brig Vinod Anand,国防和战略研究硕士。新德里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新德里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来源: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印度智库),2017年9月2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