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护国讨袁-刘伯承与川东起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康云程

    一九一五年冬,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先生派刘伯承、康云程、李越生回川,在川东组织起义,以王伯常负领导责任。除每人酌发旅费五十元外,械弹物资俱无。时刘、康等正值青年,朝气勃勃,充满革命信仰和满腔热血,慨然登大川轮,溯江西上,置成败利钝于度外。

    船抵奉节,刘、康登岸,运动哥老张春林起义,张允诺。刘、康又赴万县,运动哥老陈大爷(忘其名),陈允诺。刘、康又赴涪陵新庙场,运动涪陵警备队长杨光烈,杨拥有俄式枪一百二十支,亦慨然承认,班长李次舟尤为激昂。同时,又获得当地士绅李次安、李实帆、王贡三等的协助。又有张子昭者,拥有人枪数十,自称义勇军,亦来大顺场集合。大顺场与新庙场相距十余里,于是,在新庙场就地起义,称为四川护国军第一支队。以王伯常任支队长,刘伯承负军事责任,康云程负联络责任。官方传言,“匪军”在万人左右。风声所播,东川震惊,人心归向,致使北洋军不敢越出各县城一步。

    先是,长寿警备队长王某(忘其名)允起义响应,刘伯承遂率队攻长寿。抵城下,王某因故未发。激战二小时后,刘率队经桃花街向丰都方面撤退。逆军兵力虽厚,未敢出城追击。我军至马口垭(距丰都三十里),部队暂停。刘命康云程只身赴丰都城侦察。待康报命,以决进退。

    康云程奉命携带讨袁檄文和护国军布告,混入丰城,住于县立小学校校长蒋某家(忘其名)。侦得城内驻有北洋军两个团(一为赵团,一为上官团),并其分布概况。康一时谬妄,认为:若以丰城驻有两团北洋逆军实报,兵力强大十倍于我,我军或许不敢进攻。为了坚定我军进攻丰城决心起见,竟谎报城内仅有北军两个营,康仍匿城内静候复命。

    刘伯承得报,立即深夜进军。拂晓,康在城内闻枪声,知已接触,立即张贴布告、檄文,并争取开城门迎接我军。激战三小时,我军伤亡数十,刘亲临前线作战,气壮风雷,逆军胆慑,虽械精人众,亦不敢撄其锋。逆军旋且战且退,焚烧民房数千家,掩护退却,全城几成焦土。逆军虽退到河边,仍时向我军攻击。是役我军夺获逆军快枪六百余支,俘虏伪县长许某(忘其名),张子昭立毙之。我军以逆军势尚盛,立即退却。

    康云程赴军中,急切未晤得刘伯承。四处寻找,知刘于进攻城门时,遭右侧面射击,负重伤。弹从右太阳穴入,右眼珠已被击出,血流不止,疼痛至不可忍。激战中,暂息邮局内,既决定退却,乃用箩筐抬走。退至马口垭,队伍分进,刘创甚,无人抬,自分绝无生理。康云程乃觅得杨文龙(支队部差遣)共同抬走,退至涪属之鹤游坪。

    暂驻鹤游坪休整时,刘创益剧,军中又无医药,然刘尤忍痛力主对阵亡将士开追悼会,全军感奋。殊王伯常无统驭力,刘病不能动,康以看护刘故,亦不能分身,致杨光烈、张子昭辈顿萌异心。王束手无策,携款私奔重庆。杨、张遂将枪支瓜分,部队拖走。刘、康觅得一农民家藏匿养伤,全军遂告瓦解。

    刘、康以革命战友关系,同匿农民家月余,康亲为刘上药、包洗。月余,刘伤势稳定。时逆军悬重赏缉拿刘伯承,而乡间农民尽力掩护,绝无贪赏金以出卖革命志士者。人民怨恨反动统治,并与起义军结合之深,就此可见一斑。

    刘体力稍复,由康护送潜赴重庆就医。殊行至蔺市,遇匪徒劫场,抬夫逃避无踪。刘、康不得已负被盖行豆田中,夤夜从间道至李次安家(新庙场)投宿。再易姓名,赴渝,绕南岸渡江,入城,匿王遂东、王尔常弟兄家。后刘入宽仁医院治疗,旧眼珠剔去,另换假眼。医生固未尝想到他的病人,即重庆当时出重赏拿办的革命首要。

    刘留渝治眼时,康受刘命复返下东,在长寿拖得十余支枪,到开江红市铺集合,隶王伯常护国军第四支队麾下,合颜德基军,由肖静轩指挥,攻下梁平、万县、开江、开县及下东各县。护国战役告一段落时,概归招讨军总司令熊克武节制。

    护国战役,川东起义,刘伯承以赤手空拳,集一二千临时组合之众,仅一二百条杂色滥枪,声震川东,牵制袁逆北洋正规精锐部队六七团人,虽无赫赫战绩,然有助于川南的主力决战,其关系全局,实非浅鲜。

    (钟汝为 记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