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十二月袁世凯帝制自为,悍然推翻共和国体,僭称洪宪皇帝。蔡锷、唐继尧、戴戡等人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通电各省,共同反对帝制,宣告云南独立,拥护共和。阅一月,刘显世等即宣告贵州独立。滇、黔两省合组护国军第一、二、三军。
护国军第一军军长蔡锷以滇军四个梯团(梯团长为刘云峰、顾品珍等人),黔军五、六两团(团长为熊其勋等人)编为左右两翼方面军入川。左翼总司令罗佩金率滇军由云南昭通老鸦滩入叙府,以杨蓁为前敌指挥,向川南进攻;右翼总司令戴戡,率黔军五、六两团及滇军工、炮营,以熊其勋任前敌指挥,由贵州遵义抵松坎,向川东重庆方面进发。蔡率滇军二旅经贵州毕节,趋四川永宁,设军司令部于纳溪县,指挥左右两翼各军。
这时,王文华任贵州陆军第一团团长,驻兵贵阳。当云南首义之电讯传来,文华攘臂兴起,首谋响应,一面整装待发,赞襄刘显世筹决贵州独立大计,战守方略;一面联络二、三两团官兵(第二团团长彭文治,驻镇远、铜仁等县;三团团长吴传声,驻独山、黎平等县),同心协力,一致反对帝制。部署甫竣,会戴戡由滇到贵阳,召开军事会议,商决黔军出师计划,王慨然以出湘自任,并主张先出师而后宣告独立,乘敌不备。戴戡深以为然,遂将三个团编为一个支队,以王任护国军右翼军东路支队长,仍兼第一团团长(团附傅杰,第一营营长袁祖铭,第二营营长胡瑛,第三营营长朱毅吾),先率所部第一团,偃旗息鼓,兼程疾驰,经镇远、玉屏入湘之晃县,设司令部于黔湘接壤处之龙溪口(先设司令部于玉屏之大鱼塘,占领晃县后移设龙溪口),距晃县县城约五里,指挥一、二、三团进攻湘西之麻阳、芷江各县。
当时刘显世已受袁氏封为男爵(刘系贵州护军使),首鼠两端,莫衷一是;绅耆郭重光等则嗤王为螳臂挡车,太不自量。同时,刘显潜(贵西道尹),受袁氏贵州巡按使之任,乃决心向袁,拟设巡按使署于兴义。第六团团长和绍孔对讨袁力持异议,第二团团长彭文治受贵东道尹林炳华运动,反对护国。王文华处此群疑众惑之际,毅然以护国为己任。出师之日,街谈巷议,冷嘲热讽,谓为以卵击石,智者不为。王力排众议,恬然就道。行抵玉屏之大鱼塘,知袁氏攻滇部队第一路司令马继增(北洋第六师师长)统率四个混成旅,担任湘黔战线,司令部驻辰溪。其第一线之混成旅长汪学谦及湘西镇守使田应诏部分队伍千余人,由湘向黔进发,前锋已抵晃县,驻县城及小关(距晃县十余里)、大关(距晃县五十余里)、蜈蚣关(距城二十余里)等处。时值旧历除夕,该部官兵正联欢度岁,王急令第二营营长胡瑛束装待发,入夜,乘马部官兵酒酣耳热之际,袭击晃城。黔军枪声突发,马部惊慌失措,退守蜈蚣关、大关,黔军入据晃县。又令第一营袁祖铭部于翌日拂晓猛攻蜈蚣关、大关,士气更盛,马部不支,纷纷向芷江溃退。黔军夺取蜈蚣关、大关,占领晃县全境。此一九一六年二月三日事也,距贵州宣告独立仅五日(贵州独立在一九一六年元月二十七日)。袁军惊讶,黔军神速如龙,威猛如虎,轻捷如猴,咸为心惊色变。
捷报传出,激励全军士气。入川之滇、黔两军,左翼攻袭泸州,与入川攻滇军之袁军行营总司令曹锟(兼北洋军第三师师长,指挥四川、湖南两省军队)、副司令张敬尧(兼第二路司令,北洋第七师师长)及北洋第八师师长李长泰所率部队发生了激战;四川巡按使陈宧所率之袁军伍祥桢、冯玉祥两旅,被滇军杨蓁、邓泰中等部击败于叙府;右翼黔军前敌指挥熊其勋与入川袁军第三师之吴佩孚旅激战于松坎,乘胜进逼重庆,护国军声势大振。
黔军占领晃县后,芷江驻有马部约两三团,王文华即命第二营营长胡瑛率该营由芷江冷水铺进兵,直攻齐天盖;一面调第三团团长吴传声率该团(第一营营长陈安邦、第二营营长蒋如松、第三营营长李世荣)由黎平、天柱攻下洪江后直趋芷江,与第二团会师芷江县城。二月五日拂晓攻击,敌军马部恃其枪弹充足,猛烈射击,吴传卢身先士卒,阵亡于芷城东门外黄坛桥。王亲率第一营长袁祖铭及王天培所部增援,突破马部江西桥阵地,进逼芷城。吴团官兵愤其团长阵亡,奋不顾身,于冰天雪地中,挺进激战,两面夹攻,杀声震地。马部伤亡枕藉,于二月七日夜,纷向黔阳溃退。黔军于二月八日遂占领芷江。
芷江攻下后,原驻铜仁、镇远之黔军第二团在新任团长卢焘、营长窦居仁之鼓励下,耻其团长彭文治弃职潜逃,均愿杀敌雪耻。王文华令第二团由铜仁出漾头司进攻麻阳之后,一面以一团二营营长胡瑛率该营由芷江经晃县出击麻阳之侧。时马部驻麻阳部队尚有一混成旅,械精弹足,辎重山积。黔军于二月十二日夜开始攻击,与马部激战三昼夜,民兵敢死大队长胡刚与其分队长令狐配等于二月十五日夜率队以云梯爬城而入,内外夹击,马部纷向高村、辰溪溃逃,黔军遂于二月十六日攻克麻阳,并夺获械弹被服等物甚夥。其时黔阳、会同、浦市等地均被攻克。
黔军师出有名,人心归向,将士用命,纪律严明,所到之处,民众酒食迎迓,作战时,更自动送饭到阵地。妇女老弱,畏惧袁军侮辱、屠杀,愿随黔军进退;少壮青年愤其拉夫、任意奴役,群起配合黔军作战,因之屡战屡捷。袁军骄傲自大,纪律不严,师出无名,人心已失,且不习惯山区战斗,因之屡战屡败。
黔军官兵多生于山区,登山涉水,如履平地,且装备极简,布衣草鞋,步枪在肩,弹带系腰,作战时见敌即散开卧下,就岩石林本,隐蔽其身,弹不虚发,俗呼之为“麻雀阵”、“猴子兵”,盖誉南方部队之作战有方也。袁军来自平原,养尊处优,呢服革履,弹械箱笼,拉派肩夫,结队以随。凡此皆与胜败攸关。
马继增连失湘西县城,受袁谴责,愧愤自戕。所部汪旅虽一度反攻入麻阳,后仍惨败,退回辰溪。从此在湘袁军,畏惧黔军,不敢轻视,于是黔军威名大震。及至广西陆荣廷于三月十五日宣告独立,赞助共和,讨袁形势更为有利。
当广西未独立之前,广东龙觐光侵滇大军与护国第二军李烈钧部战于剥隘(桂滇交界处),另一支队黄恩锡侵入滇省邱北县,龙之家乡土著(龙为云南迤南地区土司)亦举兵相应,斯时滇黔震动。滇军挺进军黄毓成,方率部由黔之安龙进迫龙觐光大本营于百色,至广西宣告独立,军事方面遂完全解决,转危为安,形势大变,迫使袁世凯于一九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取消洪宪帝制,而广东、陕西、浙江、四川、湖南等省相继护国,袁之亲信或叛或离,遂使袁氏于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羞愤而死,护国之役乃告功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