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育理文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国人大环资委1988—2008(9)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取得的成绩

    从这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山东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临沂市、枣庄市等市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逐步建立健全地方性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不断完善环保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在辖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治污投入明显增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完善地方立法,强化法律监督

    山东省先后颁布了《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沂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办法》《山东省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等多项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规范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开展了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对一批分管县(市)长、环保局长、镇长和企业负责人追究行政责任。

    山东省人大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环保监督的重中之重,将其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每年组织对重点流域开展执法检查和调研,推动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如多次针对小清河、南四湖流域的污染治理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并加强了执法检查反馈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检查取得实效。各级政府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建成一批跨市河流断面自动监测站,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在线监控设备,定期公布监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二)广泛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境法律意识

    山东省和枣庄市、临沂市等市高度重视环境和法律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断深化宣传效果。多年来,山东省人大牵头组织的“齐鲁环保世纪行”深入基层,表扬好的,批评坏的,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氛围。同时,对“中华环保世纪行”在山东省的历次采访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枣庄市分别在电台、电视台、日报上开通开办了环保热线、环保之窗和专栏,普及环境法律法规,枣庄市人大连续10年开展“枣庄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活动,强化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临沂市把普及环保法律知识纳入县以上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各类管理干部学校培训计划,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环保工作机制

    山东省建立了党委、人大、政府3个“一把手”亲自抓环保的机制。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实行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制,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环境和发展综合决策,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为确保《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实施计划》及《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工程段水污染防治总体规划》顺利实施,省政府与调水沿线市政府签订了南水北调治污工作目标责任书,推动了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临沂市实行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将完成环保目标任务列为评价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省长还与17位市长签订了《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工作。保证《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议》《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顺利落实。

    (四)重视制度建设,严格环境标准

    为加大企业治污力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山东省自行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草浆造纸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标准为420毫克/升,低于450毫克/升的国家标准,2010年还将最终实行120毫克/升的标准。这种用严格的地方标准来调控污染企业治理的路子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广。

    (五)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治理重点污染企业

    “九五”及“十五”期间,省辖淮河流域关闭一大批规模以下的草浆造纸生产线、麦草浆和酒精酿酒生产线,加大了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治理结构性污染。省辖淮河流域共取缔、关停“土(小)”企业545家,流域内的303家重点废水工业污染源中有44家被依法关闭,8家实现转产。取缔了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关闭了省辖淮河流域全部35家2万吨及以下企业的草浆生产线。华众纸业公司作为重污染行业,先后投资1亿多元用于废水治理,目前监测出水COD小于60毫克/升,生化需氧量(BOD)小于10毫克/升,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成为生态良好型企业。

    (六)树立大局观念,确保南水北调水质达标

    由于南水北调东线要求水质为Ⅲ类,而相当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后仍不能满足水质要求。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调水安全,山东省从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局出发,克服重重困难,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流域内一批外排水达到国家、地方排污标准但不符合南水北调工程水质要求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列入“再提高”治理计划,限期完成。鲁南化肥厂建成1.2万吨氯化铵回收装置,减少了氨氮的排放,还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七)积极进行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

    目前,山东省辖淮河流域各市全部编制完成了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临沭县牛腿沟污水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完成后,环境质量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还对流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施限期治理。制订了省辖淮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排污许可证工作方案,对流域内几百家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宾馆、医院等单位发放了排污许可证。

    (八)依靠科学技术,削减污染负荷

    治理水污染,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山东省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鲁南化肥厂为治理碳酸钾生产工序中的氨氮废水,建设了废水膜处理及回用装置,采用海水淡化技术,实现了氨氮零排放,废水循环利用。金锣集团自主研发了ABS三段式水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屠宰废水和大豆蛋白废水COD降为23毫克/升,氨氮降为0.123毫克/升,污水全部实现了回收利用。希望山东省大力推广这些好的技术,一方面可以继续削减污染负荷,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新的产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淮河的水污染防治有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即使点源污染全部达标排放,由于河流底泥污染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变化,水体需要相当的时期才能彻底变清。山东省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山东省辖淮河流域的治污任务还相当艰巨,与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水质现状不容乐观

    国家环保总局“十五”计划评估报告中指出,山东省28个水质控制断面中,主要水污染指标COD未达到要求的断面有19个,占67.9%,省界河流断面8个,水质达标率87.5%。东线输水干线山东段除山东韩庄运河段水质较好外,其余河段以V类和劣V类水质为主,南四湖、东平湖水质很差。淮河流域山东段40个水环境功能区中未达标率62%,16条河流中9条河流中COD入河量不达标。据分析,山东省的城郭河、光府河由于缺乏生态来水、污染严重,2005年年底水质难以达标。

    (二)淮河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落实进度需要进一步加快

    这次检查,检查组人员普遍感到淮河治理山东省成效是明显的,已经完成计划治污投资的50.5%,和其他3省相比是最高的。但到2005年年底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治污形势十分严峻,约一半治污项目未动工,如不抓紧建设,“十五”治淮目标和东线水质目标难以实现。应建的225个项目,还有95个未动工,占42.2%,污水处理厂未动工的个数为28个,占53.8%,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示范工程未动工的尚有6个,11个截污导流项目还都没有动工。另外南水北调东线还有94个项目未动工,占应建项目总数的43.3%。已建成的部分工业企业治污设施和污水处理厂也不能正常运行,主要是因为污水处理收费不到位,截污管网不配套等原因,致使流域污染物难以有效削减。

    (三)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工业污染反弹仍时有发生

    淮河流域山东段多年来形成的结构性污染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造纸、酿造、淀粉3个行业COD排放量占工业企业COD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2002年淮河流域山东省内造纸业经济贡献率和COD污染贡献率分别为46%和80%,排污总量仍然很大。2003年同步监测结果:淮河流域山东段94家重点污染源中,超标排放的15家,占16%;COD超标的7家,占7.4%。氨氮超标的9家,占12.2%。主要超标企业是造纸、酿造、化肥等,主要分布在菏泽市、济宁市和枣庄市等市。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违法难究等问题仍较普遍。新污染增加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查处。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愈显突出,亟待解决

    淮河“十五”和南水北调东线治污计划中,对面源污染防治措施考虑得少,随着流域内工业和生活污染的治理,来自农业、农村的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介绍,2002年山东省淮河流域平均每公顷[5]化肥施用量629公斤[6](折纯),比全国平均水平(每公顷311公斤)高出一倍;农药实用量平均每公顷18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约70%的用量流失或残存在农产品和土壤中。流域内牲畜年出栏量3000多万头,家禽出栏量25000多万只,年粪便产生量2亿多吨,约有40%直接排入环境。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1400多万吨,农地膜用量7.3万吨。山东省流域内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面、测土平衡施肥面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处理率、秸秆综合利用率都不足1/4,大量农药、化肥以及畜禽养殖、秸秆腐烂等污染,随水土流失和农田退水进入水体,增加了水体中COD和氨氮、总磷的污染物总量。山东省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城镇垃圾,以及船舶油污、垃圾等对水体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五)水资源浪费严重

    山东省属于严重缺水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为全国的1/6,但水价偏低,有些污水处理厂能够回用的中水仍白白排入河道。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浪费严重。

    此外,由于地下水价普遍较低,使中水价格相对偏高,回用比例并不高。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合理使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

    三、几点建议

    从这次检查情况看,淮河治污和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十五”目标实现是当务之急。目前,距“十五”计划期限仅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2004—2005年两年工作重点就是狠抓落实,落实的关键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尽快投入建设和正常运转,支流流域排污总量大幅削减和治污资金及早到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