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离世事左右看-繁复的中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前面说过,好作品往往好在中心的繁复性,我们就由此进入淹城吧!既然是城,淹城也逃不脱城市的道理。城市的道理是防御,最初的萌生和后来的发展都是这道理的延续。早先的人们连隔夜的食物也没有,自然不必围起城墙隔离自己。到了帝尧那时候,他学会观天测时,人们开始丰衣足食,吃的用的有了剩余,争抢东西的事陡然发生,城墙不得不应运而生。据说,最初的城墙是大禹的父亲鲧用夯土堆筑的,他用这样的手法堆筑城墙取得成功,再用这样的手法治理洪水,惨遭失败。扯远了,不过由此可以看出,城墙就是防范的产物。在这里筑一座城市,高垒四围的城墙进行防御,还要深挖河水增加一道阻碍,到底为了什么?这一为什么,就问出一个繁丰的淹城,淹城几乎就要成为一座充满历史情趣的迷宫。迷在哪里?

    之一,季札故城。季札在历史上是个道德高尚的人物,因为故地在此的缘故,常州人颇感自豪。不要说常州人自豪,即使我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北方人,听到季札的事迹也为之骄傲。毕竟或南或北,都是中国人,都有良知!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带,又有延陵季子之称。他的先祖是周朝时德高望重的泰伯,就是孔子《论语·泰伯》篇里的那位被誉为“至德”者的泰伯。按照长幼有序的祖制,泰伯是周朝王位的继承人。看见父亲钟爱小弟季历,他就以采药为名悄悄离开,隐藏到荒芜的荆蛮大地,垦土立足,自此始有吴国。吴国的立国便是高尚道德滋养出的。

    这道德继续滋养着后代。到了吴王寿梦年代,膝下有4个儿子,德行最为众人称道的是第4子季札。寿梦想把王位传给他,3位兄长也特别赏识他,一起推举他。季札坚辞不受。吴国的子民闻之,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纷纷拥戴季札为王。季札却像他的先祖泰伯那样,悄悄退隐于远山僻野,躬耕劳作,自食其力。

    事情若是到此为止,季札不过是在紧步先祖泰伯的后尘,那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季札的意义在于,他不是一次让国,还有二次。二次是在吴王诸樊时。诸樊晚年,还念念不忘道德超群的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把王位传给弟弟。虽然弟弟有几位,暂时还传不到季札手上。不过,按照这个规矩传续,最终幼弟季札会坐上那个王位。吴王夷昧继位了,临终前他要传位给季札。季札再次谢绝,再次悄悄离开都城隐居荒野。后来,吴王不再难为季札,他才出来辅佐料理国事。

    缘于这段世事,有人说,淹城是季札隐居时开辟的地方,也有人说,淹城是吴王赐予季札的封邑。

    之二,囚越故址。囚越故址,囚越国谁人?囚越王勾践。这个说法背后牵连着一段尽人皆知的世事,《史记》对此有详细记载。

    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裔,二十多代后允常执掌国事,与吴王阖庐产生怨恨,互相攻伐。允常逝世后,儿子勾践即位,当上越王。越王勾践元年,即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听说允常逝世,就想举兵灭掉越国,可没想到没有灭掉人家,反而把性命撂在那里。阖庐在弥留之际叮嘱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复仇。”夫差继位后日夜操练士兵,随时准备报仇雪恨。越王勾践闻听,就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劝谏阻止,勾践不仅不听,反而举全国兵力前去大战。

    吴王夫差不敢怠慢,调动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吴越两国摆开战场,打得血溅史书。结果大家都已知晓,越军大败,亡国迫在眉睫。勾践心慌意乱,毫无办法。此时,范蠡给勾践出了个主意,要他去吴国当人质,实际也就是当囚徒。勾践不想去,可是眼看就要亡国,眼看祖先的基业就要败亡在自己手里,一咬牙,一狠心,只好掩面而去。勾践去越国总该有个存身的地方吧,这地方就是淹城。一个囚犯,巴掌大的土疙瘩就够他受用了,还会有这么好的城池供养他吗?细想不会这样。若是回味一下勾践曾经给人家吴王夫差品尝粪便的事情,勾践不是孤身一人居此,恐怕夫差时常回来这里休闲散心,观赏一下他胜利的杰作。不管这个说法如何,囚禁勾践这是真的,囚禁需要地方也是真的,淹城要是囚禁人犯也确实是个很难逃跑的地方。

    之三,奄国避难城。奄国,本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位于山东曲阜。周朝灭掉奄国,奄国的子民和其他商朝的属国一样很不服气,受武庚、管叔、蔡叔的影响,他们联手反叛周朝。那时周成王年幼,主政的是其叔叔周公旦。公元前1066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管叔、蔡叔的叛乱,继续挥师东进,其余17个作乱的小国都被打败,奄君被俘,国家被灭。周成王将周公长子伯禽封到奄国旧地,建立了鲁国。战乱中逃出来的奄国部分民众,南下来到淮夷定居。迁徙异地的奄民时刻不忘复国大计,稍有实力,便联合淮夷、徐国扯起反周大旗。可惜,大举未能大成,反被刚刚亲自主政的周成王兴兵打败。从此,江北再没有他们的立足之隙,只好泪汪汪地南迁。迁往哪里?淹城就是他们最好的栖身之地。

    先是被灭国,再是被打败,侥幸活着的奄国遗民沦为刀戈下的惊弓之鸟。因而,在这里筑一围墙,挖一条河沟;再筑一围墙,再挖一条河沟。一连筑高三围墙,挖下三条河,才居住下来。住下来还不放心,还怕人家追来算账,不敢以奄国相称。环顾四周,河水绕城,不就是淹城吗?淹城,就这么掩真而生,虚假称城。按说,这淹城该是铁板上钉钉子,没有任何可动摇的了吧?也不见得,还有下文。

    之四,夏桀离宫。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帝王。离宫,是帝王离开国都巡游时居住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夏都在安邑,也就是现今山西省运城市的郊区。淹城这离宫在南国的常州,距运城数千里,来往两地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我们要是对夏桀这人做些了解,这离宫的说法就不无道理。

    从典籍看,夏桀非常残暴,对内肆意盘剥,对外滥施征伐。他即位后的第33年,发兵征伐有施氏(今山东省滕县)。有施氏抵抗不过,请求投降,把多年来积攒的珍奇宝物全部送上,请人家赏个脸走人,人家不赏脸,也不走。只好再来一手,送去许多年轻美貌的姑娘,供人家取乐。其中有个叫妺喜的,夏桀咋看咋喜欢,一喜欢当即带着妺喜撤军回家。回国后,日日与妺喜合欢,宠爱得比作心头肉。他觉得原来的那些宫室不配妺喜这样的美人去住,便征召民夫,重新建造华丽高大的宫殿。据说新建的宫殿,直刺青天,连白云都在周身游动。看上去却不是白云浮动,倒像是宫殿摇晃倾倒,吓得人揪心捏拳。大伙儿把这宫殿叫做倾宫。宫内设施更是奢华无比,象牙嵌走廊,白玉雕床榻,稀世珍宝只要能搜刮来的全都用上。夏桀每日陪着妺喜登倾宫,观风光,尽情享受所有能享受的乐趣。

    夏桀还怕妺喜不高兴,又玩出个新花招,把庭院的树木都挂上熟肉,造出天下第一肉林。这鬼才可真会玩,脑瓜子一转,在庭院中挖出个大池子,倒满美酒,哈哈,天下第一酒池诞生了。夏桀与妺喜同登倾宫,三千宫女一齐歌舞。唱累了,跳累了,就钻进肉林狂吃,趴在酒池痛饮。这样一位挥霍无度的帝王,给自己建造个离宫,有啥不可能?在北国玩厌了,去南方玩一把新鲜的有啥不可能?据说,眼前这淹城就是他的离宫,想想这人还真敢这么干。

    公道说,这夏桀还算个有创造能力的人,可是世事就是如此,若把创造用错地方,那可对人们是最大的摧残,对社会是最大的危害。夏桀不仅危害了他人,还危害到自身。民怨载道,愤情如火,商汤举事,百姓相应,很快夏朝的江山就被推翻。夏桀被抓住,关押起来。还算商汤仁义,不杀夏桀,只流放他到荒蛮之地。夏桀提出想去南巢,商汤准许。南巢在何处?不就是淹城嘛!夏桀的精明再一次体现出来,他想起当年的离宫,如今要躲进里面安度残年。

    ……

    不必再列举,仅就这些说法,也令人眼花缭乱。感慨这淹城真是一座历史的迷宫,繁丰得让人不知该如何解读,如何理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