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清怀-自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出生在晋北的一个小山村,至今仍然说着浓重的乡音,经常梦到儿时的伙伴和那些春播秋收的往事。这里土地贫瘠,没有什么资源,但是祖祖辈辈的人们辛勤劳作,忙碌着那仅够维持温饱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时候,他们活的是一种精神。我知道自己愚笨迟钝,所以做啥工作都认真、执着;我喜欢读书,工作之余,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读书写作上,如同我们那里的土地一样,即使下百倍千倍的努力,收获依然十分有限,但是我心甘情愿,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时候,我活的是一种信念。

    我越来越清楚,我的所有的一切都来自这片不声不响的皇天后土。

    我成长在长城脚下,长城沿线是农、牧两大经济圈和文化圈长期对立交融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从对峙分裂到团结统一的历史进程。我们的祖先有幸参与其中,并将衣食住行、风土人情留传至今。也许是司空见惯,对那道绵延起伏的“土墙”,我们很少予以关注。但是不管你关注多少,或者视而不见,它一直存在着,而且还将存在下去。

    我不是地理、社会学者,我无法准确地将这些地理要点和它们背后包涵的社会寓意融会贯通地表达出来;我不是考古、民俗学者,以现有的知识存量和视野,不能系统地反映曾经在这里走过或者生存的各个民族的发展轨迹、融合状况。但我有一种冲动,我经常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思想行为、人情世故乃至民俗礼教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我想把这个话题展开,供有识之士深入探讨。我也经常自感有一种责任,一介书生不能为家乡打一眼水井,修一条马路,建一座寺庙,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学习的一点感悟表达出来,提醒那些致力于研究传统文化、民族融合的专家学者不该将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遗忘。

    我挚爱着这片土地,不经意地被群山沟壑、狂风黄土所感染,也被那些过往的翘楚人杰所感动,他们的人格品行就是我们放大了的人文脉络。自豪的同时,我经常鼓励自己应该静下心来梳理、整理,也许力量微弱,但总是有人在做。我自愿成为“有人”的其中之一,并坚持“总是”。

    作家梦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书看得多了,也就对作家的概念以及成为作家的途径,有个大致了解。身边还有这样几个人,让我很感动也很佩服。右玉文联王泽民,年近五十,单身一人,单位12平方米的居室,除了巴掌大一片留作休息外,其余都是书籍。偶去探望,发现没有窗帘,他解释说晚上不睡,根本用不着。平鲁农民田富春,写完稿子,挎着褪色的皮包,从大山深处送到县里或市里编辑出版。前不久又见到老田,他一如从前的样子,还是挎着那个皮包……他们执着、虔诚。感动之余,感慨良多,我从他们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外人看来,这类人有思想,有个性,但更多的是清苦。没有简单纯粹、一根筋的精神,别说做文字,啥也做不好。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引用一句很时尚的话: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快乐自己。

    我不是专业作家,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被阅读、思考和写作所占有,我深知必须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否则养家糊口便没有着落。世上的路有很多条,不少人想走捷径,事实证明,越想走捷径越走了弯路。任何作品的创作都有它的初衷,“回报”的念头一直指引着我,也成为我完成本书的最大动力。我下决心花费时间心力潜下心来查阅大量书籍资料,深入文化遗存、烽烟社会,还原最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感悟社会与人生的纠葛和融合。如果可能的话,我愿为更专业化的地方文化研究甘做铺路石、敲门砖,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准确的历史信息和有益的镜鉴思路,为推动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书名《北固清怀》。北固,即平鲁凤凰城北固山。清怀,清高的胸怀。源自北宋诗人苏舜钦《蓝田悟真寺作》:“旅食长安城,回遑奔走无停行。清怀壮抱失素尚,胸中堆积尘土生。”大致意思是说,我旅居求食在长安城,终日彷徨奔走没有停息过。早已没了年少时清高的志向和抱负,胸中堆积的满是世俗的尘埃。我想,古人的牢骚只能浸染岁月和风尘的倦意,而让人感喟的“清怀”不该只是年少的躁动,而当成为我们生命长河中涤荡心灵的不竭源泉。

    清怀者,晋北古老辽阔却不平坦的土地,淳朴厚道、耿直坚韧的人民是也!

    是为自序。

    2015年4月18日于朔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