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每逢佳节倍思亲。岑参,也不会例外。这是一首动情的战地恋歌,恋,又见重阳的时节,恋,登高怀远的思念,无奈的境遇蔓延开来,想来不是杯酒、枝花可以解决的怅然。
不同境遇的人,总是用最为贴近自己需求的东西填充节日。节日的习俗虽然有固定的格式和程序,但每个人的节日,就像做菜一样,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口味,酸甜苦辣,出锅时都是自己想要的味道。
岑参重阳登高,一个“强”字是多么的无奈!过节了,还在人间,总要为自己、为别人有个过节的样子,约定俗成的东西不容易抗拒,不然,可能是倍增的寂寥。去登高吧,在这个节日,应是有酒祭祀的吧,可是哪里有人会把酒送来?罢了,用节日勾起的思念,想一想家中的菊花,如果此时它能陪在我身边,是不是可以慰藉一下在外征战的人呢?
岑参作为边塞诗人,其实和他的择业很有关系。高干子弟、进士出身,如果不去当随军参谋,想必也是直追李白或杜甫的大诗人。那样,我们会读到岑参怎样的诗作呢?
时代造就英雄,在唐朝这样一个有很高诗歌成就的时代,每一个诗人,总能站在一个高位,取得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放在其他的朝代,或许要换一种表达的方式才可以。试想岑参如果不是以诗的方式,展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是用汉赋、宋词或者元曲,可能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有这样的成就。
环境造就英雄。岑参顺着做宰相的祖辈留下的路子做文官,饱读诗书的他,凭借自己浪漫主义情怀和瑰丽奇绝的想象,定能书写另类的诗篇。人才,放在什么地方都会闪光发亮,陋室一间,无须囊萤映雪,树之旷野,光芒何其万丈。
可惜的是,投笔从戎的岑参,虽然怀揣着慷慨报国和不畏艰难的情怀,为我们留下诸多美好的边塞诗篇,但自身的命运却摆脱不了罢官客死的可怜结局,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很多时候,投入和产出不一定成正比,没有战死在疆场的岑参,用卓绝的才情为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瞬间,这已经是对那个时代、那个环境宿命的挑战,能够演绎出这种生命强音的人,又有几个呢!
每逢重阳节,我还有这样的情怀和思绪。我想做一个送酒的人,送一束淡淡的菊花给写诗的人,可是,那人在哪儿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