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诗阡陌-登兖州城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这是杜甫去看时任兖州司马的父亲时,登上城楼写的一首诗。登楼远望,云海一色,沃野千里,秦朝的功德牌和残留下来的鲁国宫殿,让杜甫想起历史的沉浮,感慨万千。

    读这首诗,让我想起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觉得这首词,更能表达杜甫这首诗的意境。

    杨慎是“明朝三才子”之一,也是之首。这三个才子是解缙、杨慎和徐渭。杨慎作品与其他两人相比,可谓是数量多、质量高、体裁广、题材杂。杨慎能有这般成就和他的经历是离不开的。

    了解明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嘉靖能当上皇帝是个偶然。他伯父当皇上的时候把皇位传给自己的独子,这独子31岁就死了。于是,当时掌权的杨慎的父亲杨廷和选择了嘉靖,当时嘉靖15岁。嘉靖登基后,在与朝臣商议其父兴献王尊号问题上发生争论,产生了所谓“大礼仪”争论。“大礼仪”实质上是嘉靖帝上台后与旧臣的权力斗争,一争就是三年。嘉靖帝18岁的时候,斗争激化,更发生了“血溅左顺门”事件。杨慎等人带领二百多官员,为了“大礼仪”的问题,集体到左顺门“哭谏”,惹恼了嘉靖帝,打的打,抓的抓,流放的流放,最后,“大礼仪”以嘉靖帝的胜利告终。杨慎由此被发配云南,时年36岁,之后杨慎谪戍云南35年,终老不能回家乡。这样的人生历程,给自小聪慧多才的杨慎在文学创作上提供了莫大空间,写出了《临江仙》这样掷地有声的作品。

    顺便说一下,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死后88年,杨慎才出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杨慎的词!我们现在看到的120回《三国演义》是清初毛宗岗增删之后的东西,所以才有杨慎的这首词作为开篇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