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在苏州,像诗中说的那样,姑苏城外寒山寺,一点儿不错。不过那时的城和现在的城不一样,那时的城小,寒山寺的确在城外,现在城市大了,寒山寺就在市内。内与外要看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抛开了空间和时间,真理就成了悖论了。
过去寒山寺这里是运河上一个枢纽,所以有夜泊、客船、渔火。现如今即便身临其境寻找这首诗的景致,恐怕只剩下钟声还在,这与这首诗的意境,已经差之千里。
即使这样,虽然时间与空间的变换使这首诗的景致不再,但这首诗的意境长存,也正因为这首诗把清冷、孤寂、旅愁描写得如此精致,才使得这首诗和作者能留名至今。一首诗有这样的功效,真是让人感叹文字、文学的魅力。
作者张继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进士,所留下来的诗作也不多,只有这首诗名气很大,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寒山寺内有很多石刻,记录了各朝各代众多的名人与这首诗的缘分。为什么这首诗有这么强的共振,几乎每个到苏州的人都因为这首诗,愿意看看寒山寺。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寒山寺,从名字上听起来就有诗意,其实之所以叫寒山寺是因为一个叫“寒山”的人在这里修行。寒山和拾得是唐代两个著名的诗僧,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有许多关于兄弟情谊的故事,清朝雍正皇帝还封过他俩“和合二仙”的称号。寒山和拾得曾有著名的问答: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问答既是智慧又是良药。
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能想通的。张继写这首诗抒发他对羁旅异乡的孤寂和惆怅,也正是这种氛围的营造,才有了如今的传世之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