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诗阡陌-寒食书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鼎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一看到“寒食”二字,就知道是寒食节的话题,《千家诗》中有不少写寒食节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祭祀在古代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想想过去父母去世,不管多大的官都需要回家守丧三年,就从这点看,现在和过去差距还是很大的。这种可以计量的远的背后,应该是文化的渐行渐远。

    赵鼎的时代,已经是北宋走进南宋的时代。之前我们说过北宋至“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虏五国城就算结束了。宋徽宗的另外一个儿子,也就是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基,建都南京,后来迁至杭州,这就是宋高宗,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可以不夸张地说,南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华文明的命根子,而且还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赵鼎这个人是由北宋跟着宋高宗到南京的大臣,后来做了宰相,与秦桧同朝。但赵鼎是主战派。在南宋初期宋高宗是抗金的,而且打了14年。我分析应该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帝位,保住仅剩的一片国土,根本没想过所谓直捣黄龙府这样宏伟的目标。不然为什么在抗金稍微有些优势的时候,就急忙和金签订了《绍兴和议》,然后就开始镇压主战派呢。但签订《绍兴和议》的前提就是要杀岳飞的,所以把岳飞的死都归于秦桧也不完全对。秦桧充其量是个打手,真正杀岳飞的是宋高宗。我想谈两个历史细节进行分析。一是岳飞平反是在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刚继位时,这时宋高宗在当太上皇,所以给岳飞平反,高宗是知道的。皇帝做错了事不能说皇帝错了,需要找个替死鬼,这时秦桧已经死了7年了,正好就找到他头上。二是秦桧不是一直受宠,秦桧从金回到南宋的时候和高宗不是一拍即合,因此还被贬过,后来是高宗还是需要这样一个打手,于是又起用他,而此时的秦桧也想明白了,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打手,才有荣华富贵。这样才有了后来义无反顾打击主战派的结果。赵鼎就是在这个时期被打击流放的,而且秦桧做事比较绝,只要是政见不一致的都要加害。赵鼎就这样自我了断的,要说也是挺可惜的。

    了解了这些背景,再看这首诗。赵鼎在被贬海南时写的这首诗:寒食节,偏僻冷落的村里也是要上坟祭祀的,虽然这里没有内地寒食节禁火的风俗,但也是全家出动的。想想汉朝、唐朝那时候的坟,怕是没有人去祭祀了,曾经的人物现在也只能与冷清的山溪、小路和梨花做伴。哎,想想自己沦落到这里,也管不了其他许多事,喝杯小酒在草地上睡一会儿算了。

    这诗读起来很凄凉,把作者怅然若失的状态全部呈现出来。这种凄凉的恐怕不是寒食节,而是奋斗了一生才发现,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选择了一个看似正确的方向并坚定地走到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