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诗阡陌-旅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是晚唐诗人,唐僖宗光启四年的进士。这一年刚好是888年,按照现在许多人的喜好,这是个吉祥的数字。但这一年对唐僖宗来说就不怎么样,他死于这一年,而且年仅27岁。唐僖宗是唐朝倒数第三个皇帝,12岁继位,执政的实际上是陪他长大的宦官田令孜。众所周知,哪个朝代只要宦官当权,基本上都是乱世,这个时期也不例外,黄巢起义就在这个时期。战乱也使所有的正常都变为无常,处在那个时代的人自然要沾染上一些时代的痕迹,崔涂的诗多有凄苦悲凉之意也就很好理解。

    这是一首想家的诗。崔涂是浙江人,当官后一直游荡在北方。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容易意气风发,像春天一样,一旦遇到挫折和阻碍,就会灰头土脸地想退路,或者是寻求另一种生活。因此,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就成为理顺思路的起点,故乡成为这个起点的载体,把思路拉回去,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岔口重新选择一次。

    水流花谢本就无情,诗的开头作者就道出触动自己离愁思乡的缘由。物是人非所产生的情感,都是人的感受,当时送崔涂进入仕途,春意盎然的东西,现在又要把当初的美好送回故乡。身不由己的时候,只有通过梦的翅膀回去看看,醒来听到杜鹃的叫声,这里更加确定崔涂是想家了,而且是想得一塌糊涂。如果不是战乱,不会把头发都等白了还收不到一封家书,崔涂想还是回去看看吧,只要不当官,回家的路总是畅通的,回到家乡,好山好水的,我也就解脱了。

    我们从小养成一种思路,目标一旦确定,只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就能实现。似乎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不坚持俨然就是懦夫。而实际情况是,无论你当初确定的什么目标,都受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有的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有的甚至越坚持离得越远。情况细分无所谓有三种,一种是能实现,一种是可能实现,还有一种就是不能实现。

    这样,崔涂的悲情就好理解了,前期自己通过努力,实现了当初的目标,进入仕途。现在遇到乱世,这官确实不好做,是坚持还是放弃呢。从诗中体现出来的自嘲看,他很难全部放弃,所以正在悲苦中。同时,他自己也很清楚,如果真放下了,应该是悲情的释放和身心的自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