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懒是没法想的,要不为有人逼著我,我是决不会自己发心来印什么书。促成这本小书,是孙伏园兄与北新主人李小峰兄,我不能不在此谢谢他们的好意与助力。
这书的书名,有犯抄袭的嫌疑,该得声明一句。《落叶》是前年九月间写的,去年三月欧行前伏园兄问我来印书,我就决定用那个名字,不想新近郭沫若君印了一部小说也叫《落叶》,我本想改,但转念同名的书,正如同名的人,也是常有的事,没有多大关系,并且北新的广告早一年前已经出去,所以也就随它。好在此书与郭书性质完全异样,想来沫若兄气量大,不至拿冒牌顶替的罪名来加给我吧。末了,我谢谢我的朋友一多因为他在百忙中替我制了这书面的图案。
上面是作者在这篇序里该得声明的话;我还想顺便添上几句不必要的。我印这本书,多少不免踌躇。这样几篇杂凑的东西,值得印成书吗?我是个为学一无所成的人,偶尔弄弄笔头也只是随兴,那够得上说思想?就这书的内容说,除了第一篇《落叶》反映前年秋天一个异常的心境多少有点分量或许还值得留,此外那几篇都不能算是满意的文章,不是质地太杂,就是笔法太乱或是太松,尤其是《话》与《青年运动》两篇,那简直是太“年轻”了,思想是不经爬梳的,字句是不经洗炼的,就比是小孩拿木片瓦块放在一堆,却要人相信那是一座皇宫——且不说高明的读者,就我这回自己校看的时候,也不免替那位大胆厚颜的“作者”捏一大把冷汗!
我有一次问顾颉刚先生他一天读多少时候书。他说除了吃饭与睡觉!我们可以想像我们《古史辨》的作者就在每天手拿著饭箸每晚头放在枕上的时候还是念念不忘他的“禹”与他的“孟姜女”!这才是做学问;像他那样出书才可以无愧。像我这样人那里说得上?我虽则未尝不想学好,但天生这不受羁绊的性情,一方在人事上未能绝俗,一方在学业上又不曾受过站得住的训练,结果只能这“狄来当”式的东拉西凑;近来益发感觉到活力的单薄与意识的虚浮,比如阶砌间的一凹止水,暗涩涩的时刻有枯竭的恐怖,那还敢存什么“源远流长”的妄想?
六月二十八日,北京
载北京《晨报副刊》1926年7月3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