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新歌-新观念 进新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淮南矿业集团开发新区的主意已定,干的决心已下,总的姿势已拉开。派谁去督战,总得遴选一名虎将挂帅出征呀?经过酝酿,一致意见是,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改变领导选任干部的用人模式。

    招聘的序幕一拉开,就有十多名具有煤矿基本建设经验的中青年知识分子踊跃参加。在招聘竞争会上,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设想,用不同的措施,措辞有致,慷慨激昂,详细阐明各自的如何建好张集矿井的方案。

    一个不到四十岁的青年建矿“老专家”王秀河,站起来说了一席不长的话,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说:在市场经济时代,必须用新思路、新模式、新管理、新机制、新设计、新技术、新装备、新姿态、新干劲来建设现代化新矿井,以我的实践经验看,有初步设计的一半投资,一半工期,一半职工,一半工程量,完全可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三年出煤,五年建成年产400万吨煤炭的现代化矿井。

    王秀河的一席话,充满了“新”字,大有彻底改革的意味和全面创新的胆识。在谈到具体操作时,他又有一番创造性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以及超前意识,赢得了评审的领导和专家们的一致赞许。

    王秀河上任了,担负起全国4个基建改革试点矿井之一且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的张集矿井项目经理部经理。以模拟法人身份,对企业实行全过程的管理。(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后来张集矿井项目经理部改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张集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王秀河被任命为董事长兼经理。)

    王秀河为何被称为年轻建矿老专家?原来,他在淮南矿业学院矿建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煤矿基本建设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一干就是20年。他把淮南矿区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年产300~400万吨原煤的4对矿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牢牢记在心里,并写了几本厚厚的笔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建井过程中,他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虽然有的未被采纳,但被后来的实践证明他的意见是正确可取的。他就潘集第二煤矿巷道出现的问题,撰写了一篇《潘二矿巷道破坏原因分析》论文,对今后矿井巷道施工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并获得华东四省一市论文一等奖。王秀河因此而获得年轻建矿老专家的殊荣。

    作为全国改革试点的张集矿井,王秀河具有与众不同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他要对矿井建设自行筹划、融资、建设、施工队伍招聘、计划安排、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生产、经营、还贷付息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等全过程负责,并有经理层的人事任免的权利。虽然拥有很大的权利,但是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而重压之下,也会产生强大的动力。

    千军好得,一将难寻。王秀河是个性格刚强,思路敏捷,敢说敢干,不怕风险,具有超前睿智和创新精神的人物。一旦认准的事儿,大有拼命三郎的气魄。他又是粗中有细的人,在关键问题上,苦思冥想,反复思考,显得十分谦厚稳重。他极喜欢在工作上搞点“标新立异”,用他的话说:靠老经验,吃老本,没有味道。在改革时期,应当闯出个新路子,创造一点新东西。搞煤矿生产建设,不仅要有烛灺精神,还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否则,我们的社会、科学技术就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

    整个矿井建设,犹如一盘棋,如何布局,怎么走法,怎样以少胜多巧夺天工,都在王秀河的思维和谋划之中,也因此迫使他常常彻夜难眠、勤奋加倍、屡过家门而不入的工作狂、事业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