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什么都不用“worry”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安娜是一个非常让我喜欢的邻居,因为她教会我的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必备常识,简直就成了我的生活指南。她得意地向我传授购物经验,也就是省钱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就是一不要迷信品牌,别以为德国造或法国造就一定是最好的,因为它们有可能是最贵的;不要怕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产品很受当地人民喜爱哩,因为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低廉而且质量好,比在国内买还便宜,基本上不用担心买到假货。二是对各大超市打折日要牢记于心,要熟练地使用各种优惠卡,不能放过任何可以省钱的机会。三是不要进专卖店,具体地说就是买化妆品不进专卖店,买日化品和卫生用品不进药店,买什么不进什么专卖店等等,要先去连锁超市或者大型综合商场侦察,十有八九就能买到。买回来的东西,购物小票要留好(安娜竟然存了一小本儿),这样你就可以退啊换啊修啊,甚至索赔。荷兰人不是会算计嘛,他们在这些事情上简直不遗余力、不厌其烦。

    我终于等到了一个适当的机会,以豆沙包为诱饵,把主妇聚会地点深入到了芳邻家的花园阳台上,开始深入了解荷兰人的医疗和保险事业。之所以选择安娜作为采访对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我先生单位的同事我认为没有什么意义,他们是大公司的员工,保险什么的肯定都是比较完备的,这种事情就得去找没有收入来源的最底层的老百姓了解。经过多次打探,我收集到的信息如下:荷兰人都有保险,从老人到儿童,不管你有没有工作。如果你曾经有一份长期固定的职业,那么还有退休金,这是自然的,暂且不表。保险具体的范围和赔付则要看保你的那家公司的保险条款和具体理赔的情况,可以推算出大公司的保险金额和意外赔偿金额更高。具体理赔金额和时间要由保险公司调查决定,如果认为有欺诈行为或者理由不充分的,保险公司有可能拒付或仅负责小部分。如果你不满意,可以与保险公司交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失业者可以领到由政府和保险公司分别提供的失业保险金,假设你穷得连保险金都交不起了,政府的补助还是不会少,而你只需花很少的钱把保险维持着,就可以保证获得双份。这个福利是全民性的,连我这个暂住者都领取了一份不大不小的退税保险金作为补偿,我称之为“我的赋闲工资”。

    荷兰是一个无限宽容的国家,对于居留在荷兰的难民,不仅每月有救济金,还负责免费教授荷兰语,甚至去上语言课的车票都帮你买好,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什么也不干,全指着救济金过日子。中国人在荷兰人眼中的印象是很好的,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无所事事等救济简直不敢想象,中国人都会很勤奋地做事,而且积极地想办法融入这个社会。

    再说医疗保险,荷兰的医疗保险是个人从保险公司购买,内容包括诊疗疾病、传染病、部分处方药物、手术、住院、眼科、妇科、怀孕、意外伤害、意外致残甚至死亡。还有一个第三人责任险,全年金额也就几十欧元,但最高赔偿金达几十万欧元。这个险种的内容很吸引人,因你个人的意外导致第三人财产损失都可以由保险公司负担。即使是在超市不小心把果酱瓶子打碎了,或者不小心把房东的门弄坏了,都可以获得赔偿,只是这个赔偿只能替你省钱,却不一定能到你手里。我一边听一边在想,我把洗衣机弄坏了,怪不得我家房东跟没事儿人一样,不知道保险公司赔了她多少钱,说不定都能再买台新的了。

    人有生老病死,在荷兰生了病,可不是打个120就直接把你送到医院,你得先和你的家庭私人医生联系。我一听就急了,我还不知道我的私人医生是谁呢。安娜说去电话本上查,抓到哪个是哪个,他不能拒绝你的。至于固定哪一个,就看你经过亲身接触认为和哪个医生比较合得来,以后就专门找他好了。感觉怎么和抓壮丁一样?抓住一个以后就和他约时间,要是急病就去他的小诊室,再等不急就直接杀上门去,反正你觉得你病得快要死了,怎么都是有理的。这种私人医生诊室实际上就是荷兰全民医疗系统的基础,有点像国内的私人诊所,一般就设立在住宅区或办公楼内。小诊室可不分什么内外妇儿科(通常是一个诊所一个医生,私人医生独立营业前须在综合医院实习多年,各科都懂一些才能领执照。从理论上说他得比专科大夫水平高才行,听说薪水也更高些)。运气好的话碰上医生刚好闲着在喝咖啡,那就不用排队等候,可以直接就诊了。小诊所一般都有很先进的设备,甚至能完成一些小手术。虽然你烧得都说胡话了,但去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把保险单带上,医生会明确告诉你哪些费用可以免除(一般诊断费用都能全免),否则的话光一个诊费就能让你的心掉进冰窟窿,那样倒也省事了,烧立马自己就退了。

    医生说:Don’t worry(别着急),你只是热度有点高,吃点药就没事了。你可以放心地拿着处方去找药店,虽然你还发着烧,但是诊所里没有药。药品和国内一样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只有拿医生的证明才能购买,医生或者药店会明确告知你的保险可以负责哪些费用,也就是进一步从心理上减轻你的病情,让你知道你身体不适已经很不幸了,怎么能再让你自个儿掏腰包呢?这个单国家替你买了,光这份温暖就能让你痊愈一半。

    要是不止发烧这么简单,医生就会推荐你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或者需要观察、住院、急救、做手术什么的,医院把初步诊断这些事儿给省了,只管大事。至于什么时候能进官方医院完全取决于推荐者,也就是私人医生怎么来判断,轻重缓急由他说了算。是回家吃点好的躺两天就没事了,还是立刻得进医院的ICU病房,全凭他一句话。我很紧张,要是碰到一个误诊的怎么办?安娜说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因为这里的医生太不容易当了。在荷兰想当个医生比在国内想从幼儿园全程保送进清华北大还难,只有门门功课超级优秀的人才有可能迈进医学院的门槛。这只是有可能,当具备了进门的资格,你还先得在门外等着,像你这么优秀的人还不少,除了真才实学,还要有运气,得由抽签决定你是否能得偿所愿,跟中个大奖差不多。

    进去以后,可不是晃一圈顶个医生的名头就能出来行走江湖的,还得经过六年的学习和四年的实习。总之,误诊将直接影响医生的职业生涯,如果他不能确定,就会先介绍你去另一个医生处,或者通过咨询来作诊断。再说了,你有选择权啊,比方说你肚子疼得要死,而医生说你没事,你就可以抗议,还可以投诉。当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自己再从电话簿上抓一个,反正诊断费又不出钱。你还可以声称自己疼得无法下床,让他们派车来接你。要是你病好了还有多余的劲儿使不完,大可就私人医生不重视你的病情跟他死磕到底,但这个程序太烦琐。要是我和医生关系不融洽,他成心给我下套儿,虽然肚子不疼但实际上病入膏肓,他一下让我等半年,延误了病情怎么办呢?安娜说定期体检啊,慢性病也可以得到赔付,你的保险公司会通知你什么时候到哪家医院做全面体检,一年至少一次。也就是说收了你的保险金,从此以后你就吃定它了,只要你不自己去换保险公司投保,这家公司就得对你负责到底。

    安娜骄傲地说这种制度是荷兰很先进的社会制度之一,病人可以自由选择,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利益,各部分利益间没有很大关系,能很有效地监管,防止腐败和舞弊。像我以前听说的,看一个病得等半年也是存在的,但至少急病不会让你等,急诊另有一套程序,基本上不会耽误诊治。之后她又表情怪异地说,哼,看病排队就是政府的阴谋!把病人等死了,好省下一笔养老金。哈哈,制度宽松堪称世界一流的荷兰政府也不能让人人都满意哦。

    在小算盘安娜的指点下,我还学会了应付找上门募捐的人。平日里经常会有不速之客来访,敲开门后,拿出一大堆资料对你进行宣传,最后的目的就是请你支持他现在正在从事的某个研究。我一是不懂规矩,以为人人都应该捐,二是怕人家笑话中国人小气,所以每次都用实际行动表示“支持”。直到有一天安娜问我:你心脏不好吗?我说没有啊,心理承受能力强着呢,这么巨大的反差如影随形,我都坚持热爱生活。安娜说那你就不用给心脏病什么研究中心捐钱。她说这样的研究机构和个人太多了,要学会有选择地做善事。安娜说上门募捐的人也有很多根本不从事这项研究,是专门发传单的义工,要是义工们互相通气儿知道你对做善事有兴趣,就会经常来找你。

    生活中少了安娜这个高参还真不行,我不知道怎么着就和宝马公司挂上了,起因好像是因为前任房主对宝马兴趣浓厚。宝马公司认为我们既然在选择住房上品味相同,那么也应该有同样的兴趣和爱好,故而宝马公司坚持隔三差五地给我寄资料,或者打电话邀请我去看车展啊,对我发布最新产品信息啊,他们也不想想连房子都是租来的人怎么可能去买宝马。安娜说这很正常啊,租房子又不代表你没钱,荷兰实行低房租政策,国家对住房进行补贴。国家提供的一种低价房出租给居住在荷兰的人,前提是你的居留期必须符合规定,对于低收入或无收入者,在租住政府提供的补助房的同时,还能申请住房补贴,而且数额可观。还有很多人不愿意买房,他们按照个人需要租房住,有的房子租金非常高呢。荷兰大约有40%的住房为出租房,由不同的住房协会管理。这个住房协会可不是中介公司,他们是非赢利性的机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充足的住房。荷兰的房屋出租和出售原则都是价格承受能力,尽可能维持较低的租金和房价。政府的房屋补助主要面向低收入人群和特殊人群,比如说老人和残障人士。所以即使你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也可以放心地去买房或者租房,这也不用“worry”。

    这下心里有底儿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解决了,可以放心地过小日子了,当然我不能说放心地生病或者失业,那太不吉利。我庄严宣布:我现在除了挣钱不会以外,该了解的都了解了。安娜安慰我说:根本不需要为没有工作而感到自卑,荷兰人爱打小算盘不假,但和拜金是两个概念。荷兰女人不工作的很多,她们丝毫不会因此而觉得没有自信,不独立。工作是为了成就一个爱好和兴趣,而不单纯是为了挣钱。她在振振有词,我在心里拆台: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生下来又不是做牛马的,谁愿意为工作卖命啊,我还想天天在家哼着西皮二黄看小说打游戏呢。

    在荷兰,只要年满23周岁,做一份最普通的工,比方说超市收银员、餐馆侍者,最低工资也要每个月税后1000欧元,这应该是他们的成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吧。要是更高职位的,薪水自然也更高,但高有一个限度,低也有一个底线,我先生的公司一个部门经理就自称和荷兰的总理收入相等,而他们同时还享有医疗保险、人身保险、养老保险等等。所以他们根本不用担心病了花不起钱在家等死,不用担心还不起房贷露宿街头,不用担心失业了就得去要饭,更不用担心孩子上大学全家就得吃西北风拌咸菜。就算你天生好吃懒做,压根儿就不想体验劳动的乐趣或者脑子不够使,干什么什么不成,那也没关系,政府发钱养着你。虽然你没有工作或者不想工作,但是你仍然热情地制造着新生命,造了一个又一个,也不用“worry”,未来的花朵由政府掏钱抚养,你作为延续生命的功臣,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树早已长成,你就只管安心乘凉吧,生活在这种这也不用“worry”那也不用“worry”的环境下,就只有想尽办法让自己更“happy”了。你当然可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以及生活享受家,只晒太阳的生活好像也有点单调哦,或者就是变着花样儿去体现生命的价值,通过无数次试验排除掉你是银行家、飞行员、政治家、数学家等种种可能,最后证明你最适合晒太阳。所以荷兰的女人们不仅不担心自己没有工作,更不用挖空心思去沙里淘金找个大款来嫁,更不会为了生存去当二三四五奶,她们自然可以骄傲地宣称自己的爱情纯洁高尚。我跟安娜八卦了一下:荷兰女人的择偶标准是什么啊?总该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吧。安娜呵呵地笑了说:我们荷兰女人追求性福生活!我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转向她的61岁的男友,咳,这下可真的八卦到家了!

    日子越过越像荷兰人,碰到好天气,三遍五遍地赞美;花两天工夫去准备一顿美食;看到一朵花开了也要赶快去跟邻居报喜,也就是说人也越来越“缺心眼儿”了;脸上总带着笑容,街上碰到个人感觉特亲切,一改当初等着人家打招呼的拘谨;碰到对上眼儿的,还要跟人家八卦半天。这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周末去附近城镇转转,或者骑上自行车到处遛遛,应时应景地去看看花儿啊、鸟儿啊什么的,坐在广场上目不转睛地看着鸽子吃食,要不就是趴在桥边看流水。

    而我总是不自觉地抬头去看蓝天,天天天蓝,清澄纯净,像此刻的心情。小的时候不知道抬头看,等长大以后抬头看到的天却不是蓝天了。到了国外又看到了图画中的蓝天白云,得多看看,而且一定要保存在记忆里,这是天堂的背景。有时我坐在草地上,草丛中的蜗牛慢慢地爬行,而我充满怜爱地看着它。我有二十多年没见过蜗牛了,童年仿佛回来了,自然和我,我和自然,没有什么事让我“worry”,只需要享受此时此刻。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我突然开了点窍,为什么以前我连休闲都不会?因为我根本没有理解生命的意义。我不再感叹欧洲人为什么热衷于种花种草、晒晒太阳了,那是他们在和自然对话,在和自己的生命对话,在体会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心感谢自然感谢生命,而不是我认为的浪费时间。

    安详和安宁融入了我的生活,浮躁的心越来越沉淀,虽然很多时候我看到的不止是我眼前的美景,脑海中有两个画面在切换、在对比,一丝哀伤时时伏在内心深处。我没有力量去改变,也不愿意逃避,我只能珍惜暂住在天堂的每一个细节。无数次我不敢相信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简单,原来生活不仅仅是奔波劳碌,原来生命仍然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能够还原成白纸,还能够画上更新更美的图画。我开始去试着做“一直想做却静不下心去做的事”,跑步、写作,学习绘画、烹饪和装饰艺术,学习历史和地理,坐看云卷云舒,日出日落,静下心来思考生命和生活,让自己在这个低于海平面的国度,感受微风、阳光、草地、湖水,还有水中悠闲的天鹅,感受生命在自然中跳动,感受今生今世,永生永世,赞美生命的永恒和珍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